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外嫁女特質清單

(2015-01-13 18:46:46) 下一個

緣於本人與異族男廝守十幾年,有些感觸,又人以類聚交往了許多異族通婚的夫婦,通過個人經曆和觀察旁人,在此胡言亂語一頓,並不打算以偏概全,隻借以抒發胸臆,與人調笑。做了一個清單,列出適合外嫁並且異族通婚的女人具備的幾個特點:

一,邊緣人。邊緣人從小就不打算討老師喜歡、當班幹部,長大了不想入黨,不想當官,不幸當了就苦辭,苦辭不得便如身上長虱,破罐子破摔,拒當中流砥柱,還對主流社會冷嘲熱諷,給自己冠以思考者的頭銜。這種人在哪兒都居邊緣,移民後反正在邊緣也繼續樂居邊緣,豁然發現,各個文化種族裏的邊緣人大同小異,湊到一起邊緣碰邊緣,才更有似曾相識、相見恨晚的感覺;

二,漂泊者。漂泊者從小就因為種種原因在各地輾轉遷徙,形成與定居者不同的性格,盡管見多識廣,心胸開闊隨意,但缺乏故鄉感、地域忠誠度、地方文化歸屬感。這種人通常說不好方言,從小被列為異類,不一定被看不起,被小集團排斥大有可能。長大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受排斥後不得已的孤高自賞性格,以至於日後不倫不類,難以婚配。漂泊者流落異鄉並不為患,擺脫了中國文化裏漂泊亦如人命薄的糾纏,她反而疑惑究竟哪裏才是故鄉。在國男眼中不倫不類的女人到了老外那裏就大放異彩,顯見得個性斐然;

三,行動派。中華民族乃千古文化大族,物產豐富,崇尚勞心者治人,於是多神思者,坐在那裏意念著,勾心鬥角,纏纏綿綿,看看電視連續劇就完滿地過了一生。其他種族就沒這麽好運了,必須行動,乘風破浪,萬水千山地去探索,把他鄉作故鄉。想找個異族人士呆在家裏做點吃的、看點電視就過一輩子當然可能,然而這群人中但凡有點朝氣魄力的就拒絕旅行團,逼著家人跟他真槍實彈地下海上山,人間遊戲無不品嚐,要跟上都得成為行動的巨人;

四,吃嘛嘛香。這並不等於就必須摒棄優秀的中華飲食傳統,投身於當地食品的懷抱,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裏,隻要你不回避現代文明,各種口味的食物應有盡有。除非你特別忠誠於自己幼年的食物,餐餐必吃,口口不能放棄,導致夫妻隻能各吃各的,否則世界口味大融合輕而易舉。有幸生在這個時代,食物極大豐盛豐富,博采眾長實在必行。關於某省人出省必自帶一瓶自製辣醬的傳說固然鄉土氣息濃厚,如此走遍全球的決心也令人歎服,點點滴滴必須在每日的夫妻飲食中履行就難了,墮落一點,就成了夫妻共享的特辣泰國外賣;

五,非小兒女。東方男人的纏綿,做小俯就,在其他種族不是沒有,表達方式有別,他寧願買一根昂貴的項鏈討好,也不能花三天三夜陪著嬌妻察言觀色、小心伺候。再加上語言文化的差異,情緒上的問題往往須自己化解或坦誠布公,坦誠布公都有溝通的難度,更別指望對方沒完沒了地揣摩你的心思。女人的心思有時自己都鬧不清楚究竟想要什麽,何況別人?

六,文化虛旅者。文化的根一輩子都在,不可放棄,也不打算放棄,可喜、可歎、可笑、可愛都在文化的根裏,享用一生呢。文化這東西有實的,比如衣食住行,也有虛的,比如詩詞歌賦。移了民,嫁了異族男,衣食住行上必須放棄一些,卻依然可以痛痛快快地玩虛的不糾結於實的,在這個網絡時代自然暢通無阻,買了寬帶,在人格獨立的人文背景裏盡情玩你的去,文化好虛而不好實者絲毫沒有損失;

七,慣會雙語分神。隻會一個語言的人隻能聽見那一個語言,其他的都是噪音。這種人對雙語人士倍加摧殘,如果攤上兩個不同單語的人士對著雙語人士一齊說話,他們根本意識不到另一個人也在說話,七嘴八舌地雙炮齊轟,把人忙死。左邊語言A右邊語言B的家庭聚會可不就是異族通婚者的日常操練嗎?在這樣的家庭裏培養孩子雙語格外重要,否則這位外嫁女會淪落為全家三四代人的翻譯,自找的家務勞動;

八,忍受人格分裂。你得有兩個生活的空間,一個是自己人,一個是對方的。這兩個空間的交叉並非不可能,卻一定是膚淺的。你不由自主地分析比較這兩個世界裏的人,剛欣賞了這個又發現他背後的陰影,剛抱怨了那個又感受到離不開的傷心。你試圖在這兩個世界裏尋找人性的共同點,卻發現共同點都是形而上的,落實到生活中的人性都在你最熟悉的小事上,打一圈牌,磕一包瓜子,拌一碗沙拉,飲一杯奶茶,誰與你共?你在這兩個空間裏越遊刃有餘,到頭來發現越是兩頭失落,你在哪個空間都沒有徹頭徹尾的歸屬感,生命難以承受之輕就坐實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