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 am I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隻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正文

中國金融戰爭邏輯之(二)——再談美元邏輯和美國策略

(2008-06-22 18:17:38) 下一個
 前天寫了一篇關於美元曆史和策略引發的金融戰爭文章,蒙大家關注,這裏深致謝意!關於美元絕對優勢的形成以及美元的控製邏輯,我想再敘述一下,深入揭示其爐火純青的控製和掠奪藝術。


    眾所周知,布雷登森林體係是美元——黃金本位製,美元對黃金兌換比價固定,其餘幣種對美元釘住浮動。美元有義務兌換成黃金。美元的信譽逐步等同並取代黃金。美元也就成為世界上普遍接受的貨幣。從這一刻開始,美元就走向了全世界。首先是馬歇爾計劃,美國援助歐洲複興計劃,歐洲經濟增長,為從美國進口大量商品,歐洲儲備了很多美元,以穩定經濟和保證進口支付,這就是“歐洲美元”。其次是美國石油購買,美國作為原油消費與進口大國,進口大量石油,這樣石油輸出國也儲備了大量美元,這就是“石油美元”。再次是亞洲各新興經濟體,先是日本,再是四小龍,最後是中國,依靠出口製造業發展經濟,外匯儲備也以美元為主,這就是“亞洲美元”。這三種美元是發行於美國國外的支付手段,而這些美元儲備在靜態時鮮有投資渠道,大部分回流美國,購買美國國債,也就是再借給美國進行投資或消費。1971年,美元與黃金準備脫鉤,這種空頭支票終於走向泛濫。


      20世紀70年代,隨著美元的大量發行充斥全球,實體經濟已經承載不了這麽多貿易手段和儲備手段,產生了兩大概念:國際遊資與金融創新。各種衍生產品層出不窮,成為容納美元多餘流動性的大海。這些遊資形成眾多的對衝基金,興風作浪,配合美元政策攻擊虛弱國家,屢屢得逞。當期貨價格逐步成為實體交易定價標準之後,溢出美元在基金團體的指揮下,很從容地控製了大宗商品價格的博弈。

   對衝是個很高明的概念,一般理解為在控製風險的前提下,尋找某些不合理的偏差進行對軋交易,等關係回歸平順時獲利。但如果把美元邏輯和美國策略的對衝也如此簡單視之,則大錯特錯了。且看當今的石油危機,仔細尋找美國的國家利益對衝策略:油價上漲,美國是全世界原油的最大消費國,照理來講美國處境最不利,國家民眾福利損失巨大,可美國咽下苦果,卻沒在壓抑油價上大力呼籲,聽之任之,確實令人不解。殊不知,美國一舉幾得:一、在國際原油市場上,美國主導的基金當仁不讓成為多頭主力,兩年漲勢下來累獲暴利,其數額應當遠超美國在石油消費的額外成本支出。而組成對衝基金的大團體其一為美國養老基金等,代表國家民眾福利基礎;其二為石油美元等產油國基金,油價上漲,這些基金國家自然樂觀其成。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家利益對衝。二、美國經濟對油價上漲敏感度遠低於發展中國家,從戰略製衡看,美國願意看到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困境,維持其相對的優勢發展。三、油價上漲與美元貶值相輔相成,一方麵說油價高漲危及美國經濟為美元貶值尋找借口,另一方麵美元貶值又促成油價再次高漲。四、美國可以很自然地把油價問題歸結於正處於發展關鍵階段的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完全漠視或遮蔽國際投機資金的作為。所以,認真探求石油上漲因緣,就能清晰看到美國隱蔽而又淩厲的對衝戰略,它是一種國家利益層麵的對衝,視野之寬廣、手段至迂回、戰術之完整非同小可。


    由於美元的貶值與投機因素導致石油價格暴漲,能源危機已然形成,生物燃料戰略順理成章成為美國製約國際經濟的第二大武器。美國作為世界主要糧食生產國和最大出口國,長期依靠貼補政策壓低糧食價格,壓抑他國糧食生產,保證美國糧食國際地位,事實上也壟斷了世界糧食話語權。生物燃料戰略耗去美國玉米總產量三分之一以上,增量的93%,造成全球糧食供應緊張印象,推升世界糧價,進口依賴型國家陷入危機,美國在上漲的糧食出口價格中又獲利豐厚。這是美國的第二邏輯和戰略。


    基辛格的名言道破了美國利益至上的戰略天機:“你控製了石油,就控製了所有國家;控製了糧食,就控製了人類。”美國數十年的所作所為,正是奉此聖典,逐步推行全球控製策略。美國深諳其美元之術,玩弄世界貨幣與金融經濟於其股掌之上。在當今世界經濟格局上無疑是高明的卻不厚道的“莊家”。

     且看——
昨天新聞播報: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聲稱,美國次貸危機乃是由於中國等東亞國家儲蓄率過高導致,美元貶值和石油價格上漲是次債危機的副產品。
今天新聞播報:歐佩克拒絕石油增產。原因是,現在石油已經供過於求達50萬桶,聲稱當今石油上漲主要源於美元貶值和投機行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