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 am I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隻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正文

中國金融戰爭邏輯之(三)——當前美元戰略下的中國作為

(2008-06-22 18:17:00) 下一個


 中國今年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國內自然災害、災難和國際經濟風波衝擊,異常嚴峻的考驗擺在中國政府和人民麵前。災害能過去,災難能複蘇,但是國際經濟和金融卻對執政能力和中國經濟健康度屢發挑戰。通貨膨脹、資產價格體係理順、出口受阻、產業緊縮,已經全方位影響經濟。前麵兩篇文章已經較清晰的說明了問題的美元邏輯根源,也揭示了美國的國家利益至上戰略導致的全球經濟大潰退。然而,該如何應對、緩解國際經濟環境的紛擾與衝擊,卻是眾說紛紜。其中,宏觀繼續緊縮、國內油價放開、人民幣劇烈升值是眾多經濟學家開的藥方。從理論來講,似乎都對,符合教科書以及當今社會的市場化經濟、自由化經濟的主潮流,但是,深究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以及結合中國目前尚屬脆弱的經濟發展階段,這些措施實屬不智,筆者不敢苟同。
  縱觀美元策略和世界經濟博弈現狀,中國的軟肋基本都暴露在經濟武器的槍炮口下:經濟體第一二三產業比例失衡,高度依賴能源消費和原材料進口,原料價格敏感度高;出口依賴嚴重,低價格勞動密集型產業依然占據出口主體;長期期以來的農產品價格體係下引致三農問題難以解決,農業集約效率不高,城鎮化、工業化的預想進退維穀;貨幣政策陷於被動對衝,結構性操作手段缺乏,對衝成本巨大;對遊資滲透管控措施不力,控製力和監管手段偏弱。
  在中國內部經濟尚未優化整合完畢的情況下,外部的壓力和欺淩就容易向內部傳導,脆弱的經濟秩序就很容易受到幹擾,如果純粹市場經濟主義和全球化自由主義的思潮再占主導,那中國的經濟就無異於開門揖盜。
  且試著估測美元戰略下的圍剿中國經濟的路徑:一、泛濫美元下的對衝基金綁架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狂漲,對中國輸入通貨膨脹,對中國施加成本壓力;二、通過渲染金磚四國的發展,嫁禍於中國、印度近年高速增長的經濟,以此作為世界石油、原材料價格隻漲不跌的基調,推助漲勢;三、以次債、高油價作為美國經濟危機的理由,繼續實施美元貶值政策,一方麵繼續推高油價,另一方麵擠壓中國出口依賴型企業的生存空間,打擊中國經濟;四、逼迫中國放開價格管製,企業與市場全麵接受高成本,生產型企業全麵陷入困境,眾多企業將破產倒閉;五、高成本造成企業開工不足,加上PPI向下遊傳遞到CPI,中國將全麵陷入高通脹、低增長的滯漲階段,進口增加、出口減少,貿易條件急劇惡化;六、繼續推高人民幣,削弱中國儲備的世界購買力,同時擠垮中國出口企業;七、中國困境下,美國將脅迫中國開放資本項目、人民幣自由兌換、國內實行緊縮政策,在純粹市場化的和全球化的論調下,資本大量輸入中國,購並廉價的中國資產,同時占領中國的消費市場。這個鏈條邏輯一點都不難懂,類似路徑在拉美債務風暴、墨西哥金融危機、東南亞金融風暴屢試不爽,這應當是美元的如意算盤。
  在如此內憂外患的經濟大背景下,中國該何去何從?該如何抵禦美元圍剿策略?剛剛不如市場化不久的中國企業與市場顯然沒有足夠的健康度和強度來抵抗侵襲,中國政府將要當仁不讓地承擔起保護與抵禦職責,中國日益強大的財政也必然要成為中國經濟國防軍,來營造穩定的內部經濟環境,保證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的順利進行。
  鑒於美元戰略下國際經濟與金融的邏輯關係,中國必須結合自身的長期利益和短期安全,謹慎應對國際金融迷局。既然高油價和高原材料價格的主因是美元政策和國際金融投機所致,所以,中國的拯救措施主基調就應當是穩定國內經濟環境、抵禦國際金融衝擊。
  一、首先,中國必須堅決穩定成品油價格,弱化國內市場的價格上漲預期,減少囤積行為,保障成品油供給。從企業生產角度來講,從原料到產成品銷售,有一條價格鏈,價格機製在其中的傳導作用有時滯,企業無法靈敏的應對其產生的原材料供給、市場銷售的變化。所以,上遊價格如發生大幅上漲,就會造成企業減產或是停產倒閉,產出銳減,市場供給迅速不足,一方麵造成經濟增長停滯,另一方麵造成下遊通貨膨脹高企,陷入萬劫不複的“滯漲”,經濟危殆。這就成全了國際美元勢力的期望。中國財政應當履行保護職責,貼補油價在工業和消費上的落差,在價格國門外建立一道防火牆,堅決穩定預期,打擊囤積行為,保障較為穩定的內部市場供給,靜候國際石油投機的退潮。
  二、在宏觀貨幣供給調控上,中國應審慎分析貨幣供給構成和需求因素,講究效率對應。在成本輸入性的通貨膨脹和投機熱錢湧入背景下,央行應該仔細測定實體經濟中的實際貨幣需求,包括滿足價格上漲對貨幣的額外需求,同時考慮投機熱錢原始存款對實體經濟的無效供給,製定適當的貨幣供給政策,保障經濟平穩健康增長。這樣,央行在正常對衝儲備產生的貨幣供給時,在數量上應有所放鬆,萬不可過度擠縮企業生產必要資金供給。同時,央行應慎用利率政策來抵禦通脹,因為此輪通脹並非由於國內投資過熱產生短期的需求過旺導致,提高利率會再次增加企業負擔,是投機環境惡化,投資動機弱化,無端減緩經濟發展。相反,感覺上還應該出台減息措施,保障企業必要流動性,減弱企業負擔,保護正常的投資產出,穩定經濟投資環境,也穩定市場的供給預期。
  三、中國應當采取強有力措施,製止熱錢的流入與流出,因為熱錢是國際遊資製造混亂的重要工具,也是國際金融投機客攫取財富的載體。中國目前亟需的是穩定,熱錢的進入隻會使國內經濟動蕩加劇,擾亂央行貨幣政策,形成不良預期,摧毀正常的價格傳導機製,而後熱錢又會利用經濟衰退,廉價收購資產,最後經濟複蘇後增值退走。這樣,熱錢並不增加實體經濟的增長,其“過江龍”的作風對國內經濟來講禍害尤甚。所以,在中國經濟體尚未健康成熟、國內資本市場尚屬稚嫩的情況下,必須堅決監控和製止熱錢的流入,同時,必須慎思金融開放步伐與節奏,堅決控製資本項目開放,保證一切在可控範圍中,寧可保守,不可冒進。熱錢狙擊了,國外金融勢力利益通道自然阻斷,對人民幣的投機衝擊也將削弱,中國的匯率可控性也就自然增強了。
  四、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和證券市場直接關係著中國投資牽引和財富效應。中國應有效隔阻房地產價格中的投機成分,但是,對房地產的供給應當保持穩定增長的常態,而不應該片麵扼殺房地產商的資金鏈,造成有效供給不足,否則即使短暫平抑房價,長期導致的供需失衡仍將變本加厲推升房價。證券市場是重要的融資平台和財富集中平台,股市的長期低迷將使企業融資渠道日漸幹涸,同時,股市的財富效應也將弱化,對國內的消費需求造成不利影響。所以,健康穩定的房地產市場和證券市場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至關重要,穩定的房地產投資和消費能促進下遊經濟的正常預期,健康活躍的證券市場能使消費趨於積極,保證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同時能給企業疏通信貸之外的融資渠道,減緩貨幣政策過度緊縮的衝擊。
  五、針對目前的世界糧價問題,中國應當在國內供需基本平衡的基礎上穩定糧食價格預期,並借助國際價格走勢,穩步調整並理順多年以來的“剪刀差”價格體係,保障農民利益和農業供給,改善“三農”環境。
  六、在國際社會上,中國必須立場鮮明的為中國利益提出訴求、增強談判能力。中國在與美國等經濟體談判過程中應當變被動為主動,向國際社會展示中國的思維和責任,闡明目前經濟危機的真實動因和誘因,增強對話,以正國際視聽,對美國的美元政策提出正麵批評,並組織國際輿論敦促美國改變以鄰為壑的一貫作風,責成其承當應有的國際責任。
  經濟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給國際經濟帶來了飛速發展,這毋庸置疑。但是,必須清醒看到,自由主義論調和進程給美元政策和國際遊資投機提供了操作平台和攻擊通道,許多國家經濟已經紛紛遭受侵略並被摧毀。屍骨未寒,殷鑒不遠,中國當清醒觀之,審慎處之。中國隻有利用資本項目屏障和強大財政國防力量,組合成係統性對策,中國才不致陷入美元與國際遊資的圍剿與陷阱,依靠目前較為強大的財政力量,利用財政補貼、轉移支付、投資引導等手段,輔以正確的貨幣供給結構調節政策和產業疏導政策,禦惡浪於國門之外,穩定國內生產和經濟發展,穩定國內通脹預期,穩住中國內部經濟陣腳,為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培育新經濟發展、解決三農問題贏得時間和空間,等待國際投機勢力的退潮和國際經濟環境的改善。也隻有如此,國際美元和遊資陰謀在中國才不致得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