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吳哥掠影(3)-寺廟篇(上)

(2011-03-02 09:43:18) 下一個
吳哥建築群寺廟眾多,我們也隻參觀了一小部分。下麵一一道來。

吳哥城東大門勝利門的東麵,有一對神廟遺址:周薩神廟(Chau Say Tevoda Temple)遺址和塔瑪儂神廟(Thommanon Temple)遺址,兩座神廟分別位於道路兩旁,相距170米,塔瑪儂神廟居北,周薩神廟居南。兩座神廟的建築布局、結構形式極其相似。但這兩組建築為何而建,目前尚不清楚。

周薩神廟是一個小吳哥風格的印度教寺廟,由蘇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所建,始建於十一世紀末期,完成於十二世紀中期。周薩神廟占地廣闊,牆麵雕刻生動自然。
1 發現時,周薩神廟已是一片廢墟,後於2000年至2009年由中國政府援助,複原至現在麵貌。
DSC06205

2 周薩神廟東塔門及東門外的高架通道。這條通道略高出地麵,下麵由三排石柱支撐。
DSC06221

3 周薩神廟東塔門外景色。
DSC06220

4 哪裏都少不了的那伽蛇神。
DSC06192

5 神廟基座是頂起神廟的大力士。
DSC06190

6 周薩神廟有四座塔樓。這是東塔樓。
DSC06222

7 東塔樓門樓上的雕刻。
DSC06223

8 周薩神廟北塔樓。
DSC06193

9 周薩神廟中央聖殿。中央聖殿已經殘破不堪,未被修複,看來是無法修複的了。殿內人影晃動,我膽子小,怕哪塊石頭坍塌下來砸著我,未敢入內,外麵拍張照算了。
DSC06196

10 中央聖殿也有一圈四方形的護殿“溝”。
DSC06201

11 凶神惡煞的護殿神獸,威風猶在。
DSC06197

12 中央聖殿殿堂,部分。昔日巍峨壯麗,今日殘敗如斯。
DSC06200

13 周薩神廟內塔樓林立。導遊躲到一邊歇涼去了,也不來講解。也許他也不清楚這些建築物的用途。
DSC06212

14 周薩神廟塔樓群,另一部分。
DSC06214

15 這座塔樓看來是在殘留遺物中清理出來的石料勉勉強強砌上去的,果真難以修複。
DSC06203

16 不過大部分建築物修得很好,比如這座塔樓。
DSC06215

17 它的門楣上的雕塑,依然栩栩如生。
DSC06216

18 頂部的雕塑基本完好。
DSC06217

塔瑪儂神廟與周薩神廟的建築形式完全一樣,位置也相對稱,建築時間也相同,也是吳哥風格的印度教神廟。有的資料說塔瑪儂神廟是法國援建修複的,有的資料說塔瑪儂神廟是德國援建修複的。現場沒有如周薩神廟遺址上的標示牌,我搞不清是哪個國家幫助修複的。
19 塔瑪儂神廟。
DSC06224

20 塔瑪儂神廟的眾多塔樓,部分。
DSC06226

21 塔瑪儂神廟的眾多塔樓,部分。
DSC06237

22 塔瑪儂神廟高架通道。
DSC06228

23 與周薩神廟不同,塔瑪儂神廟有與吳哥窟塔樓相同的蓮花狀塔頂。
DSC06235

24 與周薩神廟不同,塔瑪儂神廟有著與吳哥窟同樣精彩的仙女浮雕。托瑪儂神廟供奉濕婆和毗濕奴,砌雕像小而美,雕工精細。托瑪儂神廟也有體態豐滿的麗華塔女神,不過主塔的麗華塔女神站比較比直,沒有舞蹈的動作,感覺比較莊重,身上的裝飾品很多,頭上還有帶著棕糖樹花,是吳哥地區的重要農作物,露出豐滿的胸部,細腰長裙,手上還拿著蓮花,長耳下還垂掛著耳飾,可以說非常的莊嚴華麗。
DSC06236

塔凱歐寺(Ta Keo Temple),亦譯“茶膠寺”,“武雄寺”,位於塔瑪儂神廟與周薩神廟以東,是吳哥最原始的建築。十世紀下半葉,闍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 V)將它建造作葬廟,但在位時沒有完工,在他嗚呼哀哉(公元1001年)後,正做到裝飾工序的工程便從此停工,因而成為吳哥建築工藝的旁證。還有一種說法,當整座寺廟的雛形已大致完成,隻剩下雕刻部分,千年前的一道閃電,不偏不倚的打中正在興建中的塔凱歐寺上的最高一座建築“須彌山塔”。這突如其來的電擊,被當時的人認為是不祥之兆,此地是不祥之地,興建工作因而就此停止。這道電光,成就了吳哥遺址中,唯一沒有雕刻裝飾的神寺。
25 塔凱歐寺是一個巨大的方形寺廟,尺寸分別為122米和106米,整個地基高出地麵21.6米,使它成為吳哥建築群中最高的建築物之一。 它原來也有一圈護城河,尺寸分別為255米和195米,現在已經湮沒了。
DSC06238

26 塔凱歐寺共有三層平台,頂層是聖壇。每層平台間的石階陡峻無比,梯階近40公分高,而寬僅有10公分左右,必須手腳並用才能爬上聖壇。一請早出門,到塔凱歐寺已經正午一點多了,饑腸轆轆,沒有力氣也沒有勁頭,看著這麽高的階梯還真有點犯怵了。年輕人都去爬階梯了,我尚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能耐,心想還是悠著點吧,就此望而止步。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老胳膊老腿的,既不靈活,又不經摔,出點事就麻煩。
DSC06239

27 我還是不明白:國王是怎麽上去的呢?堂堂國君,不會“坍招式(滬語,丟人)”手腳並用向上爬吧。用人“抬上去”是絕對危險的,總不成用繩子吊上去吧?
DSC06247

28 在下麵轉轉,抓拍幾張。這是塔凱歐寺的外牆。
DSC06245

29 這個角度看塔凱歐寺的地勢更清楚:一層比一層高。
DSC06250

30 塔凱歐寺頂層粗線條的蓮花塔頂。
DSC06251

我們上午遊大吳哥,中午遊塔瑪儂神廟、周薩神廟和塔凱歐寺,下午遊小吳哥,傍晚便遊巴肯山(Phnom Bakheng)了。這個項目名叫“巴肯山日落”,結果當日漫天雲層,夕陽是沒有了,就看了看山頂上的巴肯寺(Phnom Bakheng Temple)。其實晴天巴肯山還是一個不錯的去處。它是在吳哥窟西北1.5公裏處的一座小山,高約70米,是附近唯一的製高點。山的西邊是開闊的西池(West Baray),東南方叢林中是吳哥窟,在巴肯山頂居高臨下可以俯瞰吳哥窟。從這裏向北可以望見泰柬邊界。可惜由於陰天,偶爾依稀可以看到西池水麵的波光,別的便是霧蒙蒙一片了。

建立於平坦的山頂的巴肯寺也是吳哥廟宇遺跡,是耶輸跋摩一世(Yasovarman I)開始以大吳哥城附近地區為首都後的第一座印度教國廟,奠定了後來吳哥建築群的基礎格局。巴肯寺的建築設計體現了當時高棉人對山的崇拜。這座小小的廟宇,象征著整個宇宙,設計上充滿印度教的象征符號:巴肯寺有七層平台,代表七重天,最上層的高塔代表宇宙中心;中央高塔下的六層共有108座小塔,代表四個月相的108天;而從每一麵的中軸線上看巴肯寺,都隻能看到33座塔,代表須彌山上的33位神祗。巴肯寺外原來還有長650米,寬436米的長方形壕溝,估計作水利工程用,現在已經湮沒了。
31 巴肯寺。
DSC06357

32 站在最下一層平台向上拍攝,一層層平台和巴肯寺曆曆在目。
DSC06358

33 108座小塔中的一座。
DSC06359

34 巴肯寺主廟:中央高塔。進去幾個人就轉不開身。
DSC06360

35 巴肯山頂小塔。這是朝西方向,可以看西池,可以看日落。這種天氣肯定是看不到夕陽了,許多遊客依然抱著“萬一會天晴”的心理,坐在那裏傻等。其實剛下過雨,泥濘道路濕滑,摸黑下山終究不好。
DSC06366

36 諸位看看上下山情景。這還是比較安全的石階呢,沒有安裝遊客用木製階梯。這個方向看,石階夠高吧。這還是夠安全級別,不算高的呢。
DSC06374

37 這個方向看,石階夠窄吧。這還是夠安全級別,不算窄的呢。上下好艱難。好在印度教廟宇沒和尚,否則駐廟和尚水都沒得喝。
DSC0636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