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張家界風光(2)-金鞭溪

(2011-04-14 09:00:03) 下一個
從黃石寨下山,便到了“金鞭溪風景區”。在這裏,我遇到了我的第一個旅遊“滑鐵盧”。

上文提到,“如果身體好,建議徒步登黃石寨,再乘索道下山,或者先乘索道上山,再從前山下山,否則,可真正是“枉到張家界”了。黃石寨全程約5小時,步行上山約5公裏。”諸位千萬注意,前提是“如果身體好”。導遊倒是說了,“下山一般需時一個半小時,走的快的人不需一小時,走的慢的人需要兩個小時。體力不足的話,可以乘索道下山。”他還提了一句:“下山後遊金鞭溪”。我倒黴就倒在沒注意到他不經意的這句:“下山後遊金鞭溪”。不過他確實問過我兩次:“大叔您走下山行不行啊?”我自忖三年前從四川黃龍走下山,也是曆時一個半小時,海拔高得多,沒事(當地導遊直說,“大叔您遊西藏沒問題”),這海拔低得多的黃石寨,想必沒有問題,而且我實在舍不得失去這個觀景多機會,所以選擇步行下山。大多數團友也選擇步行下山。誰知道黃石寨的山路那麽難走!也許是因台階過高(三千多個台階)致使下台階太累?也許是石板路的石板太硬、兩腿著地時受力過大?也許是山路彎彎因之而走了過長的路?總之走到一半,我的腿就開始酸了。越往下走,腿就越酸,越脹,越麻,最後簡直不想走了。到了山下,導遊說還要遊金鞭溪,十五裏的山路,單程路線,大巴在十五裏外等著我們呢,必需步行到終點。當時我目瞪口呆,欲哭無淚,覺得自己無論如何走不動了,霎那間“死了死了”的心都有。怎麽辦?想想還能有什麽辦法,自作自受,走唄。這次我與我姐夫同行,他七十五歲了(我還不到七十),體力卻比我好,還能走,他看我行走這麽困難,要為我張羅一頂轎子。我拒絕了。乘轎子如何觀賞風景?咬咬牙,堅持走下來了。

選擇步行下黃石寨再走十五裏金鞭溪山路,其後果是小腿酸、脹、麻了一個星期,尤其是第一晚,難受得半個晚上沒睡著覺。直到我結束貴州黃果樹瀑布遊,小腿才恢複正常。可是在這一個星期裏,我天天在遊覽,多數是爬山,雖然我堅持下來了,可是個中辛苦,誰人知道!團友中有幾位說北京話的中年婦女(看上去四十多歲吧),可能是文員,沒有什麽鍛煉,比我狼狽得多,大腿、小腿一起疼(多數人隻是小腿疼),所以隻要是有回頭路的景點,少走幾步是幾步,她們一律不參觀,在原處等我們回來。比起她們,我的自我感覺又好一些,我畢竟是年近七十的人了,卻勝過中年婦女。人總要有點阿Q精神、或者說好聽點樂觀精神的。。

教訓是,聽全導遊的話,弄清情況,量力而行,且需有自知之明,不要以為上次能(例如走這麽多路),這次也一定能(走這麽多路)。還有就是,多苦多累多事,不要先自氣餒,打退堂鼓,咬咬牙,也許就能挺過來,所謂“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金鞭溪因流經金鞭岩而得名,溪長5.700米,穿行於絕壁奇峰、峰巒幽穀之間。金鞭溪沿線是國家森林公園內景致非常優美的一段,溪穀有繁茂的植被,溪水四季清澈,跌宕多姿,小魚遊弋其中;溪畔花草鮮美,鳥鳴鶯啼,人沿清溪行,勝似畫中遊,故被稱為“山水畫廊”、“人間仙境”。有詩形容金鞭溪:“清清流水青青山,山如畫屏人如仙,仙人若在畫中走,一步一望一重天”。金鞭溪所經之地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峽穀之一”。 可惜我地小腿實在疼痛不已,慢慢地就拉在大隊後麵,離導遊越來越遠,金鞭溪的景點,尤其是後一段,缺失不少。

1 金鞭溪口。
DSC07127

2 當中那塊岩石也有個叫法,好像是“×犬吠天”吧,記不清了。
DSC07129

3 金鞭岩拔地而起380多米,整塊岩石為石英砂構成,是張家界數以千計的奇峰怪石中又一典型,它從山間拔地而起,三麵筆陡,有棱有角,氣勢雄偉,因形同古代兵器中的鞭而得名,它在陽光的照耀下反射出熠熠金光,使得這根“石鞭”被冠以“金”的定語。相傳,秦始皇趕山填海到此,因醉酒不慎將金鞭墜落,化作石峰。“金鞭溪”又以此岩石而得名。
DSC07134

4 金鞭岩身邊一山峰狀若護雛的老鷹,威風凜凜,日夜守護著“金鞭”,故而被稱為神鷹,該景得名“神鷹護鞭”。
DSC07135

5 電視連續劇《西遊記》外景拍攝地。
DSC07138

6 “劈山救母”,此名緣於此塊巨大的岩石從當中裂開。“劈山救母”的故事各位熟知。傳說小沉香行至此處,以為母親被壓在此山下,便斧劈此山,劈至一半,有人告訴他他的母親不在此山下,小沉香便去別處尋找母親,這塊岩石便被劈成這個樣子。爛尾岩。
DSC07141

7 “蠟燭峰”。
DSC07146

8 這座石峰極像了魯迅頭像,魯迅先生是文壇巨星,因此,人們把它叫作“文星岩”。
DSC07151

9 植物的“劈根”現象。植物的根係劈開岩石,這種在吳哥常見的情景,張家界也有。
DSC07153

10 “雙龜探溪”。這座奇峰的頂部有兩個石塊相疊在一起,細細一看酷似兩隻烏龜趴在一起,上麵一隻大,下麵一隻略小,據說它們是專程從東海過來守護金鞭溪的神龜,因金鞭溪水水位下降,於是它們被擱淺在石峰頂上了,久而久之化為了石頭,正好他們的頭部都望著金鞭溪水,所以遊人給它取了一個好名字,就叫“雙龜探溪”。
DSC07155

11 實在走不動,慢慢地磨蹭,導遊早已走在前麵,這塊岩石叫什麽名堂,不知道了。
DSC07157

12 暮色金鞭溪。
DSC07158

13 金鞭溪大門:“水繞四門”。迂回曲折的金鞭溪,到此便要轉彎繞道了,它要從四個自生的岩門盤繞出去而後流入索溪峪,故名“水繞四門”。
DSC0715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