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頤和園>>觀感---寂寞、 頹廢、 放縱的青春

(2008-03-18 00:56:28) 下一個

影片<<頤和園>>的主題是89期間大學生的愛情和理想。不同於多數青春愛情片,此片中的愛情並不唯美、浪漫、純粹, 而是攙雜著欺騙、背叛、放縱和失望, 故事很簡單,沒有刻意的誇張, 讓人覺得真實。理想不像90年代後的大學生圍繞著實現自我價值, 而是以那個年代特色的革命、學運和性解放來表現,是激情、狂熱、頹廢、茫然的矛盾和統一。電影的配樂致始致終都很好聽,其中有幾首老歌,如羅大佑的《青春舞曲>>和黑豹的《Don't break my heart>>, 不知不覺中引起人懷舊的情愫, 讓我對影片中的人親近起來, 仿佛他們曾經是我的同學,朋友和愛人。

影片開頭, 女主角餘虹是邊境縣城裏一個年輕美麗的女孩, 單親的家庭背景讓她情感早慧,高中時就同一個當郵差的小青工談戀愛。 高考結束後暑假的一天下午, 他去學校找她, 結果被她男同學打得鼻青臉腫。 出於女人溫柔善良的天性, 在那個晚上,她用自己美好童貞的身體安慰了他, 可她並不愛他, 他不是能進入她靈魂的人。

或許是這段經曆, 給餘虹一種落落寡合的氣質。她吸煙。女人吸煙多是因為寂寞, 而她的寂寞是無法用集體生活撫慰的那種,隻能用愛情和歡愉來治愈。這時, 她遇見了周偉, 一個讓她一見傾心的男人。 在酒吧裏, 她轉頭看他, 他亦看她,目光相視時, 她對他粲然一笑, 那一刻, 愛情不可抗拒地發生,來勢洶猛,並在今後很多年裏與她如影相隨, 無法擺脫。對於她和周的這次初遇, 片頭的那段話做了描述: “有一種東西, 他會在莫個夏天的夜晚像風一樣突然襲來, 讓你撮不及防, 無法安寧, 與你形影相隨, 揮之不去, 我不知道那是什麽, 隻能稱它為愛情。”

餘虹對周偉的愛衝動、懵懂、倔強, 卻又是那樣的率真,率真的讓人為她揪心 。 在酒吧跳舞時, 她主動靠近周的身體, 她接受李緹給她校外房間的鑰匙, 她覺得周是與她站在地球同一邊的人, 是她可以親近信任的人, 她覺得自己有勇氣有所行動。 她在日記裏說: “我隻是想活得更強烈一些。” 她像飛蛾一樣撲進愛情的烈焰,撲進周偉這個點燃她愛情的年青男人的懷抱,她想要一種在愛情裏燃燒的感覺。她與他一次次熱烈的做愛, 身體貼進他的同時, 她的靈魂也渴望同他的緊密無縫的相貼。她希望他待她也像他待她一樣, 然而,“隻願君心似我心”看似簡單的願望其實卻不易。周偉愛她不像她愛他那樣, 她的熱烈、她的癡狂、她的神經質、她的患得患失給他壓力讓他害怕。 他想放低這段感情,於是他同別的女孩親近, 她嫉妒用拙劣的辦法報複他,故意告訴他她同心理學老師上過床。 他報之以冷漠和疏遠, 她想深愛不得, 但又無法將周從心頭輕拋, 她躺在感情的深水區和淺水區的交界處,痛苦輾轉。

他或許也痛苦, 他同試圖靠近她的男同學打架,卻又鬼使神差地同餘虹最好的朋友李緹, 赤裸地抱在一起。多年後在德國, 李緹在周寓所的陽台上問周:“ 那年夏天, 我們是怎麽回事。” 周反問:“我們現在又是怎麽回事?” 李緹對周的愛唐突卻也不反常。有時愛情在電光火石的一念之間發生,無法追根究底地問怎麽回事。

當被告知周偉同李緹的事, 餘虹憤怒,遷怒於告訴她這事的同學,但她當時沒有哭泣。因為這件事,她即使還愛他, 也再不能信任他。 之後,初戀的曉剛來學校看餘虹,她笑著問:你怎麽來了。 當知道他是為她而來,她突然間就撐不住,開始大哭。 哭完委屈,累了就躺在他身邊熟睡, 他卻一夜沒合眼, 心裏百轉千回的可能全是關於她的念頭,最後他偷偷地離開了。看到這裏, 我忍不住歎息, 為什麽餘虹不能愛上曉剛?這才是能為她著想,會寵她愛她的男人。 嫁給他,每天坐在他的摩托車後座, 摟著他的腰,臉貼著他的後背,上下班或上街買菜。天涼時,給他織毛褲毛衣, 天暖時,偶而像第一次那樣同他去戶外的小樹林裏做愛,日子可以平淡而幸福啊。

可餘虹不甘心那樣的生活, 她認為在沒有理想的情況下,平凡其實是庸俗。 她也不會愛上曉剛, 她愛得男人要懂<<詩經.蒹葭>>,會帶她在湖上泛舟,懂得欣賞暮色漸近時湖麵上粼粼的波光, 他是一個周偉。 後來, 她離開家鄉, 表麵看是尋找工作, 其實她還是為了尋找周偉那樣的男人和那樣的男人才能給的愛情。她從一個城市輾轉到另一個城市,她等待, 她尋找, 她與不同的男人糾纏,卻始終無法讓他們進入她的心, 隻是因為他們都不是他, 而他還占據著她的心。 她繼續同男人歡愛, 繼續為歡愛哀怨,繼續在日記裏為寂寞、為生活的拮據、或許也為內心的不再潔淨做著無聲的呻吟。 直到有一天, 她為此付出代價。 她懷上她不愛的男人的孩子。 她去打胎,冰冷的器械在她身體裏操作, 她痛苦地躺在那裏, 或許在暗暗希望絞碎後抽離她身體的也有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她終於開始厭倦總是流離失所的生活和情感, 她想找個人過安穩的日子。很快, 她結婚了。

愛上周偉的另一個女人, 李緹卻最終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周不夠愛她, 不可能給她的感情一個歸宿, 更別說她是周朋友的女友後來是妻子。李緹愛得無望又悲傷, 她的悲傷藏在她溫柔的微笑後麵, 藏在她的內心深處。 嫁人後多年, 李緹又一次被對周的愛所牽引, 她來到周的寓所同他纏綿, 最後被它牽引著來到樓頂。李坐在樓頂的邊緣, 抬頭看一群鴿子飛起, 她衝周最後一次微笑,臉色從容而美麗, 周回頭看到她往後仰, 震驚錯愕, 但已不及阻止。 她以慘烈的方式帶著她愛墜落,或許她是想為愛找一個出口, 讓它能像鴿子一樣自由的飛翔。想起一句歌詞, You'll have me suicidal, suicidal, suicidal...。充滿希望的愛情讓人堅強樂觀, 而無望的愛情隻會讓人脆弱悲觀。我想告訴李緹, 當愛情無望時,墜樓不是愛的出口, 唯一的出口是放棄。 真希望墜落的隻是那段感情。

李緹的墜樓,周偉始料不久, 他也為此悲痛, 但我還是忍不住要怨他。他不是理想的愛人。 理想的愛人是這樣的,你可以背對著懸崖站在懸崖邊與他忘情的擁吻, 你的身體漸漸往後仰, 往後仰,往後仰, 心裏卻不需要有一絲恐懼, 因為你知道他會抱緊你, 絕不會撒手。 周把李帶到了懸崖邊, 卻沒有抱緊她。

李緹死後, 周偉離開德國。回國後不久, 同餘虹重逢,他們擁抱接吻,可是餘無法與他重拾舊夢。多年了無音訊,在期盼、等待和失望中, 心花已零落成泥, 周在她心裏隻剩一縷餘香的份量。 周終究是回來的太晚,他們的愛已成昨日黃花。 昆明湖雖在, 卻已是物是人非, 餘虹不再是當年同周泛舟湖上,狂熱地相信著愛情,相信著他, 無所畏懼的女孩。

故事結束在2003年,影片的結尾寫著這樣一句話:“無論自由相愛與否,人人死而平等,希望死亡不是你的終結,憧憬光明,就不會懼怕黑暗。”

電影結束後, 我還久久地掛念著餘虹。我聽到她對我說:“如果你不曾寂寞, 你不會理解我的頹廢; 如果你不曾頹廢, 你不會理解我的放縱。” 我想說我理解的, 因為我也有過一段寂寞的日子。就像你獨白時說的:無論他對你做過什麽說過什麽,你心裏還是向著他。 而我心裏也是如此。時間如飛梭, 離2003年又過了五年,已是2008年,餘虹, 我的同學, 我的朋友, 我的初戀,你還好嗎?身邊是否有人愛你?如今你的日記裏是否已多了些溫馨的感觸?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