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怎樣活的沒有病痛而又100歲

(2014-10-06 17:17:51) 下一個
【鼻子紅了注】這是我轉自國內論壇最近一個帖子,不代表(很接近)我的觀點,惟覺有趣,或許能引發一些爭論。希望對大家有益。以下是續貼接拚,連錯別字我都沒改——


[原創]怎樣活的沒有病痛而又100歲
119957 次點擊
414 個回複

作者:民主還遠嗎
於 2014-8-27 12:17:26 發布在 凱迪社區 > 貓眼看人

    張學良100歲的時候人們向他祝壽,有人問他何以長壽,他說:不是我長壽,而是他們活的太短。張學良這個國賊沒說過人話,但這句卻很有道理,符合生命科學的真理。其實,我們每一個人本來最少可以活過100歲,並且沒有什麽病痛,但是人們的愚蠢,讓自己未老先衰,過早夭折,受盡病痛折磨。

    那麽短命的原因在哪裏,長壽秘密是什麽?在談這個問題前,我們必須先弄明白人的生命周期有多久。我們可以觀察哺育動物。一般哺育動物的生命不少於生長期的10倍,比如一隻小羊崽一年時間長大,它的生長期是1年,它的生命是生長期的10倍,可知羊的生命至少10年。與人類最相近的是猴類動物。一般猴子生長期2年,猴子的生命最少20年。長壽的猴子活過50年。這些高繁殖率哺育動物尚且生命大於生長期的10倍,我們人類是低生育動物,更應長壽。姑且以最保守的研究計算,人的生長期17年,按10倍計算生命期,人的生命至少170歲。下麵,我談談遠離短命與病痛,達到長壽而健康的幾個秘密。

    第一,體力勞動是生命的殺手,輕輕鬆鬆是長壽的要件。種地,開動機器,搬運貨物,無論何種體力勞動的實質是一種反自然運動。野生動物都能活到生命的天年,它們從來沒有人類的勞動行為。有人總是認為勞動有益健康,其實體力勞動的每一個動作,都違反了人的千萬年來進化史上的正常運動,是生命機能的一種損耗,勞動強度越大,透支就越嚴重,就容易衰老死亡。

    世界上最長壽的群體,不是出於舉世聞名的長壽區,例如廣西巴馬被稱為世界第五大長壽區,它的最高長壽記錄是1959年武漢醫學院長壽研究所的調查,當時巴馬9.5萬人口,100歲以上老人56名,近幾年巴馬縣宣稱有80多名100歲老人,人口基數15萬,但這是一個吹牛的造假數字。被人胡吹海吹的各個長壽區的統計數字,長壽比例我隻能把它叫做可憐。因為長壽人數太少了。中共1950年代授銜150名將軍,這150名將軍中,活過100歲的有10人,如呂正操將軍106歲,蕭克將軍102歲,這是前幾年的統計數字,如果現在統計的話長壽數字更大。國軍的將軍和高官長壽統計數字更高,例如孫元良102歲,薛嶽106歲,張學良101歲,宋美齡106歲。

    更讓人驚訝的是教授學者的長壽人狀況比高官們更高,西藏社會科學院曾對西藏喇嘛高僧進行綜合性調查,發現40個喇嘛高僧中有30人超過100歲。眾所周知,100歲以上教授學者還在寫書的多了去了。高官雖然有許多100歲的,但與100歲教授學者比起來,是小巫見大巫。

    為什麽擁有好山好水好空氣的農民,壽命遠遠低於嘈雜鬧市的學者教授,或者說為什麽城市市民中很少有100歲人?而教授學者中的100歲人多的數不勝數,根本原因在於學者教授不是體力勞動者,而普通民眾的勞動強度比較大。現代人顯得年輕,壽命有所提高主要原因是勞動強度比過去輕鬆多了。

    即使生活在逆境之中的人們,隻要無需勞動,他就具備了重要的健康長壽條件,哪怕這個人處於不幸的牢獄之中。例如紅色間諜黃慕蘭是中共幕僚中最高的長壽者,2011年她105歲,至今健在。她一生中坐牢四次,後兩次光在中共的監獄裏就長達16年。。張學良也是坐牢50多年,並且一直生活在被殺害的恐懼之中。中共高官在秦城監獄坐牢10年以上的多了去了,但反而比那些沒坐牢的更長壽。當然被惡意折磨毒打而死的例外。

本文準備隨意而談,今天先寫到這裏。下麵講體育運動與健康長壽。

   第二,高強度體育運動折損壽命,而自然運動利於健康。人們曆來把體育運動看作打開健康大門的鎖匙,不少科研機構用對照組實驗證明體育運動對健康有益。然而,我們看到的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如果有人告訴我某人100歲,我相信,但是如果有人告訴我某人是高強度體育愛好者,已經100歲,我不信,因為高強度體育愛好者從來沒有100歲。

    1998年,北京市號召市民運動健身,早晨跑步,很快跑死4個老人。

    吉姆·菲克斯是美國著名長跑運動員,他成功地通過跑步運動使自己大幅減肥,他深信運動可以治愈各種疾病。他的《跑步全書》是世界上影響力最高的體育運動著述,他是美國運動健身的首席代言人。他公開嘲笑人們對精致食品和肉類高蛋白食物的指責。他每天堅持跑步運動。然而,有一個早晨人們發現他穿著跑步鞋和短褲,翠死在郊外的路邊。死年52歲。死於心肌梗塞。

    國際上有研究報告證明體育運動有益健康。然而這些研究有漏洞。他們找到一批平時不運動的人,然後分成兩個對照組,甲組維持原來的不運動,乙組進行某項體育運動。經過一定時間,然後檢測甲乙兩組的健康狀況。這樣對比往往可以得到體育運動有益健康的報告。其實這些研究隻證明了某項體育運動比從不運動要好一些而已。假如令甲組成員上街步行溜達2小時,乙組成員體育運動兩小時,然後進行對比,我敢說體育動動組比上街步行溜達組的健康狀況不會更好。事實上步行運動比體育運動好得多。步行可以稱為最好的健身運動。再說,有些研究是體育器材製造商提供金錢支持的,其公正性本來就可疑。

    籃球、排球、足球、長跑、拳擊、相撲,這些競技性高強度體育運動與體力勞動一樣是一種反自然運動。這些運動的超負荷狀況比體力勞動更嚴重,更快速透支生命與健康。從事這些運動的運動員往往不到45歲已經成了殘廢人。

  無論早晨夜晚,常常看到一些人在公園,在山坡,在路邊,跑步運動,滿頭大汗,氣喘喘的,想告訴他這樣有害健康,但是一時說不清,也說服不了,跑步健身是一種集體性的錯誤意識,人人共勉,異常頑固,說也沒有用。

    然而,符合人的生理自然的運動是有益健康的。人健康的起碼基點是血液和淋巴液能夠正常循環。如果人體長久不運動,就會引起血液與淋巴液的循環障礙,發生病變,對於健康狀況有問題的人甚至發生翠死。

    人本來是一種在樹林裏生活的攀爬動物。彎腰,扭身,攀爬,伸屈,扭頭,按摩,步行,輕輕跳躍,太極拳,都符合人的千萬年來進化史上的正常運動。人類的祖先以采集為生,時刻處於運動之中。但是現代人類生活在現代化的科技世界,有一部分人長期處於一種不運動狀態,比如整天坐在電腦旁的網蟲。運動對他們的健康非常重要。

    我們知道汽車能夠開動運行,是汽車的“工作內髒”吸入空氣中的氧,讓氧與汽油發生燃燒,產生能量,然後才可以啟動運行。我們人體能夠運動,也需要能量,肺器官獲取空氣中的氧,紅血球把氧送到周身的細胞,細胞將氧與我們吃下的食物發生(碳水化合物)燃燒,從而產生能量,有了能量,人才能夠做出運動動作。人的運動量越大,需要的能量就越多,也就需要更多的氧,但氧供應不足的時候,人就會呼吸急促,出氣不行,處於缺氧狀態。這種缺氧狀態,對人健康危害大,可以導致死亡。這種運動稱為無氧運動,或者叫缺氧運動
  
    籃球、排球、足球、長跑、拳擊、相撲,這些劇烈的體育運動,往往就是危害健康的缺氧運動。當然,有些運動量不大的體育活動是無害的,並能帶來樂處。比如,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在他最困難的時期,精神壓力很大,非常忙碌,他以打一會兒高爾夫球緩解緊張與壓力,借此得到休息。

    (其實隻要不是總是處於不運動狀態的人,無需過多考慮運動。研究長壽100歲,與這個問題關係不大,隻是說到體育鍛煉,就聊一聊。下麵談最關鍵的飲食問題。)

    人的生命天年是170歲,這還是一個保守的推測,高繁殖率的鼠類哺育動物,生命尚有10倍的生長期,豬馬牛羊這類動物的生命遠不止10倍的生長期,澳門金象農場有一頭豬今年已是14歲了,現在依然很健康,豬的生命期限足足有15倍。測算人的生命,如果不是那麽保守測算的話,遠遠不止170,人類是低生育動物,理應比高繁殖動物的生命長的多,設人的生長期20年,15倍計算,那麽生命年限為300年。

    在自然界,每種動物都活到了生命天年,人卻活不到,為什麽?人有太多的愚蠢,做了太多的荒唐事。在生存方麵,人為什麽比動物還愚蠢?我們必須先尋找問題的答案。

    問題出在創造世界萬物的“上帝”,給了人類最高的智慧,卻沒有給人類起碼的靈感。動物沒有人的智慧,但卻有判斷危險的靈感。例如一頭小牛崽,自幼離開母牛,也沒有與別的牛有所接觸,但是無論把小牛放牧到何處,它都先天地性地知曉哪一種草能吃,哪一種草不能吃,它從來不會出現差錯,吃下有毒的青草,放牧人常常感到奇怪,草地裏有好些看起來很漂亮的青草,牛怎麽不肯吃。

    又例如,山上長滿菌子,其中有一些是毒菌,野生動物從來不會選擇毒菌,人卻常常誤食毒菌。人隻能在不斷中毒之後,總結毒菌的顏色、形狀、氣味特征以鑒別毒菌,可是即使掌握了特征,仍然會出現鑒別錯誤而中毒。而野生動物不需要經驗和指教,憑著天然的直覺就能判斷毒菌,並且百分之百的準確。

    土豆是發現最晚的一種食物。原先的土豆是有毒的,生長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蟲子從來不吃這種土豆。後來經過安第斯山脈農民的一代又一代的良性選種,培養出了沒有毒性的土豆。這時候,就有蟲子吃土豆了。現在人們搞出轉基因土豆,土豆又有毒了,蟲子又不吃了。蟲子搞不懂什麽轉基因,但蟲子的直覺能夠知道哪一個土豆有毒,哪一個土豆沒有毒,哪一粒玉米能吃,哪一粒玉米不能吃。

    前麵有個網友的跟帖說,每天喝一杯中藥板藍根可以延年益壽。這種連動物都不吃的東西,竟然有人把它當作寶貝。假使人有動物那樣的靈感,能夠立即判斷這是有毒的東西,人還會大規模生產板藍根嗎?古代皇帝想長命百歲,先是吃不死藥,甚至吃仙丹,個個中毒而死,後來吃毒性小一些的補藥,比如人參、燕窩、當歸、阿膠等等。越愛折騰的皇帝越死得早。如果把人們視為上等補品的中藥給豬馬牛羊吃,它們直感其毒必然遠之,打死它,它都不會吃。

    由於上帝沒有給人類判斷食物的靈感,千萬年來人類陷入一個短命的怪圈。貧苦的人沒有條件折騰,吃的有害食物少一些(仍然吃大量有害食物,隻是吃的比富貴人少),但勞累摧毀了他們的生命和健康,有錢人無須勞動,悠閑心寬,有長壽的條件,但大量有害有毒食物使他們過早死亡,並且往往比窮人死得早。

    (今天談到這裏,下麵具體分類談食物的毒害與營養,食物不僅關係生命與健康,還密切關係智慧、情緒、精神打擊的承受力)

    現代營養學認為人所需要的七大營養是:水、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纖維、礦物質、微量營養素。人體組織75%由水構成。大腦80%是水構成的。今天就談“吃水”。

    你一定認為多喝水好,然而不需要喝水的人才是最健康的人。

    1990年代美國醫學博士巴特曼發表《水是最好的藥》和《水這樣喝可以治病》,這兩本書風靡世界,被稱為健康聖經。巴特曼認為喝水幾乎可以治百病,人人必須每天喝八杯水。即使沒有喝水的需求,也要強迫喝。

    的的確確,巴特曼的喝水理論救治了許許多多的美國人。然而,喝水之所以能夠治病是有特定原因的。自從美國出現工業化飲料,人們得到的信息是飲料富有營養。如果你喝水就意會著你貧窮無能,如果喝飲料,就顯示你時尚、文明、富有。到了1970年代富裕的美國人已經沒有人喝水了。然而飲料的實質就是人造化學物質加水的混合物,所有飲料都是害人的毒品,喝上10年的飲料不生這病就會生那病,至少會使人萎靡不振。當時的巴特曼並沒有發現飲料的問題,但是他強調不能用喝飲料代替喝水,也不能用喝茶代替喝水,並規定每天必須喝8大杯水。當一個人以喝水取代喝飲料的時候,他就在無意之中挖斷了飲料致病的根源。

    飲料導致的一係列疾病,醫藥毫無辦法,但喝水不知不覺把成千上萬的人從喝飲料之中解救了出來,於是創造了水治百病的神話。

    一個飲食正常的人,完全沒有理由要多喝水,多喝水反而有害。

    1959年武漢醫學院黃克林教授帶領第56級醫科大學生在巴馬做過一年多的長壽調查,發表了一個長壽研究報告。調查發現一個令人意外而驚訝的事實:所有的長壽老人耐渴性非常好,老人們在山上勞動幾乎整天不用喝水。

    人是一種吃果實為主的動物,食物的含水量非常高。例如水果、菜瓜含水量95%以上,葉子菜含水90%以上,比如白菜含水96%,大米、小米、玉米、小麥烹煮後含水不少於70%。人類的祖先生活在樹林裏,與生活在樹林的猴類動物一樣不需要喝水。

    豬馬牛羊等草食性動物,它們的食物含水量低,它們甚至吃幹枯的草,但它們對喝水的需求並不大。

    人在什麽情況下需要更多的水?除了散熱排汗需要更多的水,最需要水的是排尿。排尿的多少處決於兩個方麵:即吃什麽食物和身體健康狀況。我們知道腎髒是保證血液清潔的過濾器,當血液中出現垃圾,腎髒就必須把它排出體外,水是排除垃圾的必備器具,排除的垃圾越多,水的消耗就越多。腎髒把帶著垃圾的水輸送到膀胱,膀胱儲存的垃圾水達到一定容量的時候,便會向大腦發出信號,這時候人就會作出排尿的行動。

    人的血液中的垃圾來源於兩個方麵,第一來源於吃下的食物或藥物,第二來源於人體自身器官的病變。例如癌症晚期,病變的器官分泌出有害垃圾,又如糖尿病人出現過多的血糖垃圾,這就是糖尿病人喝水多、排尿多的原因。

    為什麽喝下可樂之後,反而更口渴?道理很簡單,可樂含有大量有害物質,當這些有害物質進入血液,腎髒不得不努力工作,這時候水不夠用,生理係統就會向大腦發出需水的信號,此時人就會感到口渴。

    在生物世界裏,人的腎髒是最辛苦的了,人吃了太多的毒物,腎髒被迫不停地工作,直到累死癱瘓為止。腎髒癱瘓了,不能過濾清潔血液了,這時候隻有兩條路:要麽換腎,要麽等死。在醫院裏把不清潔的血液抽出來用精密機器過濾,然後再返回注入血管,隻是苟延殘喘虛弱的生命,這樣過日子生不如死。

    足見,需要喝過多的水,不過是垃圾食物吃得多的必然反映,或者是身患疾病的無奈。

    另外還有一種狀況迫使人需求喝水。長期的垃圾飲食使消化器官受損,不再分泌足夠的消化液和甜感素在口腔,使人感到口腔幹澀,從而產生喝水的欲望。這種人吃水分低的食物的時候,會感到包口,必須伴著喝水才能把食物吃下去。

    如果能夠遵從國際上推薦的營養飲食,每天吃5種以上不同的蔬菜,至少一種水果,不吃垃圾食物,不吃超市的加工食品,不吃調味劑(包括醬、醋、味精),你會發現:口裏甜甜的,濕潤潤的,從來不口渴,也無須喝水,而身體精神百倍,活力四射。

    堿性水、小分子水、磁化水、不一而足的所謂營養水,見鬼去好了。

    2010年我曾到巴馬縣長壽村生活一年。電視,報刊,傳單,宣傳海報,互聯網無處不是渲染鼓吹巴馬盤陽河的長壽之水。十月的盤陽河,碧綠如藍,宛如一條長練飄在廣西特有的卡斯特地貌上,令人感慨,這裏的生態依然天然、美麗。我篤信這條長壽之河,養育了兩岸無數100歲人瑞。每天我同所有遠道而來的人們一樣提著器具,到盤陽河的源頭打一桶長壽水,用作飲食。人們嚷嚷道,這水呀,要是放在北京那樣大城市,一瓶起碼20元。一個年輕的旅遊者特意舀一瓢水,然後認真的用PH值試紙檢測堿性值。人們論證巴馬的水堿性值7.4,小分子團水,含什麽珍貴的礦物質,神乎其神。

    然而一本《巴馬50年來長壽調查研究文獻匯集》告訴我,當年的許多長壽研究工作者,發現的100歲老人全部是居住在山上的貧苦瑤族農民,他們從來沒有喝過盤陽河的水,其中有四分之一的人依靠接收雨水度過一生。可見,喝盤陽河水長大的兩岸的人們,並沒有長壽的記錄。依水而立的長壽村宣稱有七位100歲長壽人,他們的屋門掛著一塊閃光的銅牌以資證明,然而銅牌造假者心虛,不敢署名頒發機構。巴馬縣府發布的80餘名100歲老人,長壽村隻有1人。知情者都知道現在的所謂100歲人,多是造假,長壽村那唯一的一個100歲人,真有100歲?疑問。

   所有的動物都沒有長壽的秘方,但所有的動物都長壽——都能活到生命的天年,可見健康長壽很簡單。飲食起居不違反自然規律,足可長壽、健康。可是上帝沒有給人類判斷食物好壞的靈感,人們又如何確認哪種飲食屬於反自然,哪種飲食遵守了自然。為此,我們必須首選弄清楚人類屬於何種動物。

    動物的飲食屬性分為四種:草食性動物、果實性動物,食肉動物、雜食動物。果實性動物主要吃植物的果實,例如大米、小麥,南瓜、茄子,蘿卜。不同類型的動物具有不同的飲食屬性。違反自己的飲食屬性就是反自然飲食,就會遭受天譴。

    我們可以從下麵幾個方麵確定動物的屬性。

    從牙齒看,食肉動物的牙齒呈尖錐形狀,猶如尖刀,稱作犬齒,也叫劍齒,適於廝殺決鬥,切割肉食,咬斷骨頭,如狗、貓、虎、豹就是這種牙齒。

    草食動物的牙齒平麵形狀,不能廝殺決鬥,不適於切割肉食,但利於磨碎食物,例如豬馬牛羊就是這種牙齒。這種牙齒稱為臼齒。

    果實性動物的牙齒特征:絕大多數牙齒平麵臼形,與草食性動物牙齒相同。但前麵幾顆門牙短而呈平錐形,這種牙齒與食肉動物的犬齒顯然不同,第一牙齒短淺不能咬合肉食,不適於撕咬決鬥,第二呈平錐形而不是尖錐形,不能像尖刀一樣插入肉食,咬斷骨頭,但這種牙齒適合於咬破堅果的外殼,切開瓜果。這幾顆前門平錐牙對果實性動物的飲食非常有用,可以將南瓜、冬瓜、番薯、西瓜等大型瓜果切開,破碎,從而吃下食物,而草食性動物沒有這種牙齒,牠們無法吃瓜果,當然牠們吃草,用來吃果實的牙齒對牠們也沒有存在的意義。人的牙齒符合果實性動物的牙齒特征,人屬於果實性動物。

    從牙齒的用途看,對於果實性和草食性動物來說,牙齒乃是不可缺少的飲食工具。而雜食動物和食肉動物從來不用牙齒嚼吃食物,牙齒不是牠們的飲食工具,牠們吃肉的方式是吞吃,甚至全吞,例如蛇全吞老鼠,鴨子全吞活魚。牙齒對牠們來說,唯一的作用就是廝殺決鬥,雞鴨鵝麻雀等雜食動物由於以口啄為決鬥武器,牙齒對牠們來說沒有意義,因而牠們沒有牙齒,鷹類飛禽是凶猛的食肉動物,牠們的決鬥武器也是口啄,牙齒對牠們同樣沒有意義,因此牠們也沒有牙齒。

    可以這樣宣稱:世界上沒有一種動物的牙齒是用來吃肉的,無論雜食動物還是食肉動物,牠們的吃肉方式都是吞並。

    從消化功能看,雜食性動物和肉食性動物的消化酶均能溶解肉塊、骨頭,魚刺、羽毛、鱗甲、甲殼、毛發。例如,雜食動物鴨子吞吃魚蝦、螃蟹、甲殼蟲之後,魚刺、鱗甲、尖殼均被鴨子的胃液所溶解。蛇吞吃一隻雞,雞的羽毛、骨頭和嘴殼全部被蛇的胃液溶化成液體物質而吸收。人的胃液不能溶解肉塊、骨頭、魚刺、鱗甲、羽毛。人甚至害怕吃下一根細細的頭發。骨頭、魚刺、鱗甲、羽毛在雜食動物的肚子裏是營養,在人的肚子裏卻是災難。一根小魚刺足以讓人痛苦不堪。人雖然能消化肉食,但依賴於將肉煮熟,用牙齒磨碎,在胃裏用長久的時間慢慢消化,消化方式與雜食動物對肉食的消化完全不同。

    從腸子結構看,草食性動物的腸子特別長,長達上百米,草是較難吸收的食物,隻有如此之長的腸子才適合吸收草的營養;肉食性動物腸子很短,腸子隻有身體的一兩倍長,由於肉食性動物的胃液已經將肉塊、骨頭、毛發溶解成液體,很短的腸子足以滿足吸收的需要,肉食容易變質發臭,短的腸子利於減少糞便在腸道滯留。果實比草類容易吸收,不易發臭變質,因此不長不短的腸子最適合果實性動物。人的腸子大約25米,不長不短,非常適合消化吸收果實類食物。

    從飲食的天然性看,草食性動物和果實性動物屬於素食動物,不能吃天然的鮮活生肉,例如,牛能吃煮熟的肉食,但不能吃天然的生肉,反之,肉食性動物能吃鮮活的生肉,但不能吃未經煮熟的天然植物。例如狗能吃煮熟的南瓜、大米,但不能吃生鮮的大米、南瓜。而雜食性動物可以吃所有的天然鮮活食物,例如,雞可以吞吃生活的蜈蚣,也可以吞吃鮮活的菜葉。

    自然界有沒有違反飲食屬性的動物?有,那就是熊貓。熊貓本來是食肉動物,由於喪失捕獲能力,為了生存而改吃竹子,熊貓的反自然飲食,使它付出了沉重得代價,麵臨衰亡絕種,智商退化,肥胖呆笨,無性能力和生育力,普通鬃熊也有反自然飲食的問題,因而它是食肉動物中最愚笨的一族。可見,研究動物的飲食,不能把個別動物的某些反自然飲食現象當做標準的真理。

    傳統認為人是雜食性動物,其根據是人經常吃肉。十多年前一家養兔專業戶接受中央電視台采訪,他用肉食喂養兔子收成可觀,兔子本來不吃肉,他的辦法是把肉煮熟,兔子吃上癮之後很喜歡吃肉,歐洲養牛,為了牛長得肥壯也是用熟肉喂牛,結果牛得瘋牛病。狗本來是食肉的動物,但把大米煮熟之後,狗就可以吃大米飯了。如果根據兔子、牛吃熟肉,狗吃米飯的現象,就宣稱兔子、牛、狗是雜食性動物,這不太荒唐了嗎?

    一些淺薄而無知的專家,宣稱人有4顆犬齒,28顆臼齒,犬齒是用來吃肉的,因而人是雜食動物。此說非常可笑,人的4顆前門平錐牙與食肉動物的犬齒如前所述相差甚遠,形狀、功能完全不同,把人的前門平錐牙說成動物的犬齒純屬魚目混珠,瞞天過海。再說,世上沒有一種動物的牙齒是用來吃肉的,何來人的牙齒是用來吃肉的呢。事實上,人吃煮熟的肉食,是用臼齒把肉磨碎吃下去的,這與兔子用臼齒吃熟肉的方式完全一樣。人的4顆前門平錐牙不能磨碎肉食,隻適於切碎瓜果、菜梗。顯然聲稱人有4顆吃肉的牙齒是有意無意的撒謊。

    好了,我們已經知道人屬於果實性動物,該吃什麽,不該吃什麽,有了基本的範疇和方向。

    希臘神話說,水手航海到一個海峽的時候,聽見海妖的迷人歌聲就會禁不住停航,葬身大海。肉食對人來說正如迷人的海妖。

    中國古代把權貴稱為食肉者,肉乃上等佳品,臣民豈敢奢望。不過,今天的平民吃肉比權貴還多,食肉不再是權貴的象征。

    我在這裏說肉不好,立即會有人跟我急,會舉證電視上某100歲老人天天吃肉。是的,這樣的節目多了,但是電視節目隱瞞了一個事實,這個老人80歲之前生活在貧苦的年代,即使他有錢,每月也隻有1斤肉供給。他天天吃肉不過二十多年。

    如果論說肉食好,從來不需要事實和證據,隻需要一句蛋白質空話就足夠,你如果說肉食不好,10個天使幫你作證,也難起作用。偏見總是讓人冥頑不化。

    肉食好不好要由生物自然規律來解答。我也相信肉食是最好的營養,但是隻能對狗而言,對牛來說卻是災難。牛是世上最強壯的動物,從來不需要什麽高蛋白質,它隻需要遵守自然吃青草。

    雜食動物和食肉動物消化肉食的本領有多厲害,可以看一個我們眼睛可以直擊的實例,小螢火蟲找上蝸牛,它用針一樣的嘴刺入蝸牛的軀體,注入一種消化酶,不久蝸牛的軀體全部溶解成液體,這個過程就是食肉動物體外消化肉食的過程。蛇吞下一隻鴨,鴨子的軀體、羽毛和硬嘴巴不用了多久便無影無蹤,化成了液體。人有消化肉食的起碼功能嗎?
  
    肉食一吃入人的嘴巴就表現出它的反自然性,人以消化植物的方式對待肉食,用臼齒把肉食磨碎,可是胃裏缺少溶解肉食的消化酶,便分泌大量的胃酸來腐化肉食,同時分泌過量的膽汁來配合消化。人如果消化果實性食物,隻需要正常的消化酶就足夠,最長2小時左右,水果15分鍾即可消化,然而,肉食在高胃酸、高膽汁的不正常狀態下需要4小時才能消化,由於過高的酸腐化,久而久之,就可能發生胃潰爛,甚至癌變;另外,大量的膽汁與肉食帶來的一種垃圾膽固醇發生異變,產生膽結石。由於肉食消化不完全,蛋白質碎片進入腸道,腐爛發臭,損壞腸道,引發慢性腸炎,引發息肉和癌變,同時過多的膽汁在腸道生成次級膽汁酸,這種膽汁酸就是致癌物。

    國際著名腸胃醫學教授新穀弘實(他是無痛腸鏡和腸鏡刀的偉大發明者,他開創世界第一例腸鏡刀微創切除腸癌腫瘤術)觀察30萬例腸胃鏡檢查,發現長期吃肉者即使胃沒有潰爛,胃的顏色花花斑斑,有的呈現綠黃膽汁一樣的顏色,黏膜很薄而又增生。腸道變硬變短,腸壁狹窄,長滿藏糞的息室。肉食導致數不勝數的疾病,在此不再論述,後麵的章節將有詳解。

    古時候生產力落後,肉食隻能滿足權貴,肉食隻是荼毒皇子皇孫、羅馬貴族一小撮人。也就難以識破其麵目。

    自從美國有了飼料工業和工廠化養畜,肉食便來到平民的碗裏。從1950年代開始富裕的美國人的餐桌全是肉食。吃肉顯示文明、富有,高品質生活。到1960年代出現一些問題了,肥胖,缺鈣,乏力,接著癌症、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糖尿病、脈管炎、癡呆症、關節痛、硬化症像洪水一樣直奔而來。人們恐慌,不知病從何來。科學工作者蜂擁而上,眾說紛紜。

    1970年代中期大量科學研究證明肉食是致病的元凶。但是揪出這個迷人的海妖並不容易。這個海妖的背後,是大型禽蛋,奶品,漁業,肉食企業和他們的行業協會,成千成萬的牧民。今天的電視節目某位科學家聲稱肉食致病,但第二天禦用專家宣稱肉食無害,蛋白質營養,雞蛋、牛奶、魚肉企業的形象代言人和廣告詞鋪天蓋地。加拿大的一個歌星在舞台上說了肉食有害健康,利益團體群情激憤,歌星到哪裏演出,他們就追到哪裏抗議。在歌星回家的路上張貼嘲罵的標語。

    科學家呼籲由國家機構公布肉食的危害。政客們哪敢碰燙手的山芋,誰說肉食不好,誰就倒黴失去選票。但全國性的疾病威脅,醫療費用的直線上升,退無可退,美國參議院營養特別委員會被迫把擔子扛起。為了保證國家公信力的崇高、可靠,營養特別委員會用5年時間在全世界調查、搜集科學研究證據,資料多達5000多頁,足可印刷10本圖書。

    1977年美國參議院營養特別委員會的委員長麥高文發布《麥高文營養報告》,告知全國民眾肉食導致各種慢性病。穀類和蔬菜給人帶來穩定的健康。麥高文以國家的公信力公布肉食有害健康報告,震動了全世界,人們的飲食觀念開始發生改變。但是,不幸的是,盡管麥高文力求用詞溫和,低調,但1980年選舉,他和5個公開揭露肉食問題的議員全部落選。

    1982年美國國家科學院發布營養學的裏程碑式的報告《飲食營養和癌症》。報告告知肉食是癌症、心血管病及各種現代病的致病根源,植物性食物是營養的源泉。

    1988年美國衛生部發布《健康與營養部長報告》,報告的結論根據2500份關於飲食與健康的研究報告而來,明確告知肉食嚴重損害美國人健康,建議減少肉食攝入,多吃植物性食物。

    記得奧巴馬當選總統不久,在一個中等城市演講完後,有一個女中學生向提問:既然明知肉食有害,許多人照常吃肉,國家為什麽不禁止。奧巴馬沒有對肉食作一字批評,隻是繞圈子說需要文化教育的推進雲雲。政客最怕丟失選票,民主製雖然好,但是隻能說是最不壞的製度,有時該做的好事政府並不敢做。科學研究那麽多證據證明肉食之害觸目驚心,可是要讓政府出來說一句話很難很難,加上肉食企業的公關,遊說,官員收受谘詢費,官員往往與企業沆瀣一氣。美國國會,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衛生部能夠發布官方報告揭露肉食之害,盡管他們的言詞不夠痛快,但已經不錯了,政府有政府的意難之處。1977年麥高文發布營養報告,肉食業利益巨頭和牧民沒有玩橫,搞抗議,罷工,罷市,已經夠理智了。

    揭示肉食危害的新營養學一路走來路途很不平坦,它本來是無關政治的自然科學,它不找政治,但是政治要找它,它傷及太多的切身利益者。正如約翰羅賓斯所說:“戰場的一邊站著一個強大而有經驗的,由肉、蛋、乳品生產商和他們所購買的政治及科學盟友所組成的聯盟;另一邊站著一群沒有組織的醫學科研人員、經費不足的公益及消費者團體,還有幾個敢冒風險的政治領袖。”

    肉食之所以像海妖一樣迷人,在於肉食同煙酒一樣致人上癮。煙酒本來並非好吃,但是一旦上癮,不吃就無精打采,吃了立即亢奮,精神倍增。然而,所有致人上癮的東西,本質上都是有害健康的毒品,隻是程度有所不同。例如,咖啡、茶葉、酒、豬肉、牛肉、香煙、大麻,鴉片。
 
    造物主給我們喜新厭舊的味覺,當天天吃相同的菜,就會產生厭煩,渴求更換食材,於是我們今天吃西紅柿、茄子、白菜,明天吃蘿卜、土豆、香菇,豐富多彩,萬紫千紅,得到更多更豐富的營養,然而肉食依賴者,天天重複吃肉而不覺厭煩,甚至餐餐吃肉自以為樂。悲哉!
   
   有人說不吃肉沒有享受到美味,白活了。其實不是肉食有什麽美味,而是上癮創造了味美,就像煙酒一樣有癮則有味,無癮則無味。

    食物是否香甜可口,在於口腔是否有足夠的甜感素——由消化器官分泌在舌頭的一種腺素,當食物碰上甜感素便產生一種甜美的味覺,從而食欲大增。一個饑餓的人,舌頭已經累積大量甜感素,因此食物一入口就感到格外味美好吃。當一個人生病的時候,生理係統為了對抗疾病,往往拒絕飲食,消化器官停止分泌甜感素,於是感到什麽都不好吃。

   然而,肉食最終使人飲食無味。肉食的慢性毒害摧毀消化器官的分泌功能,舌頭的甜感素越來越少,使人吃東西感到越來越不好吃,常常回憶起以前的食物是多麽好吃啊。其實不是食材有什麽同,而是舌頭上的甜感素已經不同。在甜感素完全枯竭的時候,即使吃龍肉也是感到不好吃!

  在我們吃素之後,確切的說,在吃我們吃自己應吃的果實性食物之後,健康日漸恢複,消化器官恢複分功能,舌麵上有甜感素,便會感覺食物越來越好吃,最後驚奇的發現:哇,原來食物是這麽好吃!


第 121 樓 論劍華夏 2014/9/8 16:25:48  的原帖:
我被樓主說服了,很多長壽養生文章也不推薦人們吃肉,但是推薦人們一周吃一兩次魚尤其是深海肥魚來攝取對人體有利的不飽和脂肪酸,看來這也是反自然的嗎?跟樓主探討
本樓答這位網友:

   人的器官可以製造各種脂肪酸,但有兩個分類範圍的脂肪酸不能製造,即ω——3與ω——6係列的脂肪酸不能製造,ω——3係列的脂肪酸就是一種,即亞麻酸,ω——6係列的脂肪酸有油酸、亞油酸、花生四烯酸,在我們的食物裏油酸、亞油酸、花生四烯酸多得很,因此不用考慮;而亞麻酸在我們的食物裏較少,但在亞麻籽、核桃、大豆、卷心菜中含量並不少。本來脂肪酸的問題很簡單,人用亞麻酸(也就是ω——3脂肪酸)和亞油酸製造出DHA(中文名二十二碳六稀酸)和EPA(中文名二十碳五烯酸),DHA和EPA的實質是什麽呢,就是一種脂肪,這種脂肪由亞麻酸、亞油酸等脂肪酸構成。這種脂肪是製造腦細胞或者說腦漿的主要材料。

     人能夠自己製造DHA和EPA,沒有理由要吃所謂的深海魚油。DHA和EPA這兩種脂肪在豬的腦漿中也不少,如果需要DHA和EPA,可以吃豬腦漿。我告訴你:豬腦中的DHA和EPA與深海鮭魚中的DHA和EPA沒有區別,並且,豬腦漿中的DHA與PEA更天然,比藥店的陳舊的魚油更好。
  一個婦女生孩子,孩子的腦漿由DHA和EPA為主材料構成,在過去貧窮的年月一個婦女生十多個孩子,這個婦女並沒有缺DHA和EPA,她的DHA和EPA多的自己足用,還可以輸出給十多個孩子。你應該明白了,隻要不反自然胡搞,人從來不缺DHA和EPA。皇後、皇妃因為胡搞,天天吃肉,沒有DHA與PEA用來製造孩子,所有她們不能生孩子,而貧苦農民的老婆不胡搞,不愁生10多個孩子。

    事實上無論魚身上的還是豬身上的DHA和EPA,都沒有自己製造的原裝貨好。亞麻籽含有最豐富的亞麻酸,也是世上最好的亞麻酸,比深海魚油好百倍!你可以考慮吃亞麻籽,特別是老婆生孩子的時候。至於那些鼓吹DHA和EPA的,鼓吹深海魚油的,純屬騙子。ω——3就是亞麻酸脂肪酸,騙子把問題複雜化,讓你永遠蒙在鼓裏。


第 123 樓 論劍華夏 2014/9/8 16:38:11  的原帖:
另外果實型動物天生並不吃煮熟的食物,而是吃生的果實穀物,難道我們人類也要吃生的穀物蔬菜嗎?
本樓答網友:

  人類有了火之後,無疑是偉大的進步。我在前麵與一個網友說過,其實生物之間的吃和被吃,是一種軍備競賽,動物吃植物,植物製造毒素反抗被吃掉,動物升級解毒能力。有一種轉基因棉花開始種植時沒有蟲子吃它,後來有蟲子吃了,無疑這蟲子已經進化出解毒能力,它已能夠吃轉基因棉花了。

人類有了火,等於升級了解毒能力,把原來不能吃的植物通過高溫,破壞其毒性,然後能吃。例如,大豆,四季豆,黃花菜是典型代表。人原來能夠生吃的食物,最好生吃,例如水果、堅果,某些瓜果,某些葉菜。


第 135 樓 憂鬱越南 2014/9/8 22:46:23  的原帖:
看樓主文章有點意思,不過我想問的是如果就吃蔬菜,不實用葷菜那身體怎麽強壯的起來,二來羊肉補腎,狗肉健身,牛肉強身還是有道理的吧,看那些拳擊員,或者蒙古人都是吃肉的民族,很少吃蔬菜,他們的健康及身體素質遠遠超過我們漢族,這又是什麽原理呢
    本樓答網友:

    你的看法很普遍,舊中醫和舊觀念認為肉補腎,強身,這些觀念使得有條件吃肉皇後公主、皇子皇孫和皇帝老爺幾乎個個早死,女人很難生孩子。由於食肉,蒙古人是中國最短壽的人,使得這個民族始終人口稀少。

    蒙古鐵騎曾在世界上建立四大汗國。他的軍事一時所向無敵。他的戰鬥力不是士兵的體力強健,而是優良的草原戰馬。肉食使人性格暴戾,頭腦簡單,不計後果,勇於決鬥,服從指揮,兩軍對陣勇者勝。這些正是冷兵器時代的作戰優勢。而乖巧的民族權貴腐敗,貪生怕死,人民離心離德,不經一擊。

    蒙古鐵騎強盛隻是短暫一時,比如很快被漢人逐出中原,後來被吃大豆高粱的滿洲族征服。蒙古人在我國壽命排在倒數第一,這不是孤證,世界上的其他食肉民族同樣短壽族,如愛斯基摩人、拉布蘭島人、格林蘭島人,他們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但有共同的特征:短壽。

    至於運動員吃肉而強健是笑話。世界上的頂級優秀運動員多是素食。如美國長跑運動員戴夫斯科特,連續3年鐵人三項持久賽打破世界紀錄,連續8年奪百米跨欄奧運金牌的挨德文磨西,創造20個長跑世界紀錄的“飛躍的芬蘭人”帕襖努米,打破1500米自由泳的世界紀錄的默裏羅斯。這類例子舉不勝舉。我不想再多羅列。1980年代坎貝爾為首的世界健康調查機構在中國調查時,發現中國運動員特意由政府安排吃肉,被營養學界看作笑話。

    美國有一個優秀飛碟運動員寫了一本書,講述了素食後體力大增,成績突進的事實,這本書我國有翻譯本《原來素食最健康》。


第 147 樓 論劍華夏 2014/9/9 8:59:20  的原帖:
很多養生文章都提到節食有利於長壽,我也相信人一生吃的食物是有定量的,一旦吃到定量就該死了,所以少吃長壽應該是有道理和科學實驗驗證的。

衛生部首席健康專家萬炳奎曾撰文《晚飯不吃,餓治百病》,跟樓主探討一下是否是真的如此?
本樓答網友:

    往往越有錢吃的垃圾食物越多,反自然越嚴重,節食減少了垃圾食物的攝取,無疑利於健康。

   如果回歸自然,處於時而挨餓狀態,利於活到天年。大自然中沒有天天飽食的動物,沒有獵獲到食物就會挨餓。動物每次出來尋找食物,都是拿生命作賭注,例如老鼠出洞,很可能被蛇、貓、貓頭鷹、財狼捕獲。獅子、老虎雖然無敵,但是跑不過素食動物,全靠尋機偷襲,獅子、老虎也是挨餓者。

  在科學家的實驗室老鼠飽食無憂可以活兩年。因此人們認為老鼠生命周期是兩年。然而這時老鼠真正的生命年限嗎?美國沃爾福教授,世界最傑出的老年病學專家,讓老鼠每周挨餓兩天,老鼠活到4年。其實,這個實驗就是讓老鼠回到大自然中的饑餓狀態。教授研究認為人可以活150歲,他現在80多歲,他自信自己可以120歲。


第 148 樓 論劍華夏 2014/9/9 9:00:59  的原帖:
很多保健文章都說喝茶有利於心腦血管,比如茶多酚,難道是不對的嗎?
本樓答網友:
    茶葉有營養但是也有毒素。實際上,任何一種植物都有營養。植物要生存,它就必須製造許多營養物質,如維生素C。但是植物一般都有毒素。菌子的毒素大於營養的時候就是毒菌。在中國自古有飲茶習俗。根據新穀弘實30萬例腸胃鏡檢查,茶葉喝多的人胃損害嚴重,大量導致萎宿性胃炎,有些胃癌是喝茶導致的。
   
  憑茶葉致人上癮就應當明白茶是一種毒品,它像鴉片、煙酒一樣致人上癮。
  
  商業背後有很多謊言,就如深海魚油所謂的DHA一樣,他們有科學研究報告為證證明如何神效。但是我們應該明白一個起碼的常識,受企業支助的科學研究不可信。雞蛋是被無數科學實驗和大型調查證實其膽固醇致人血管壁粥樣硬化,但有5個科研報告證明雞蛋膽固醇無害。這5個報告都有禽蛋業的經濟支助。你看到的那些睜眼說瞎話的文章,多半出自茶葉企業、茶葉協會雇請的寫手。


第 150 樓 論劍華夏 2014/9/9 10:01:39  的原帖:
有不少保健文章都說人尤其是男人40歲以後,每天吃點低劑量的阿司匹林有利於人的心腦血管,這個有道理嗎?我們家族老年都有血脂高的腦梗病史。請教樓主

本樓答網友:
在1970年代的時候,美國醫學發現阿司匹林有疏通血管的作用,而且後來發明的許多昂貴新藥不如阿司匹林。但是阿司匹林有副作用,隨著研究進步,發現大量的植物食物,甚至水果,比阿司匹林更好。現在還在提倡每天吃一片阿司匹林,已經落伍了。


第 154 樓 憂鬱越南 2014/9/9 11:53:15  的原帖:
對,我也想這個問題,如果單純吃素,那營養哪裏來,或者不吃豬肉,牛羊肉營養價值應該高於豬肉吧,再者魚肉,日本可是吃魚的國度,人家可是世界上最長壽民族的國家,而且吃魚會特別聰明,這是有報道的,然不成朝鮮人不吃肉,也吃不到肉,都是素食為生,一個個麵黃肌瘦,與監獄沒啥差別,按照樓主不吃肉的觀念來看,朝鮮應該是個身體健康的國度啊
本樓答網友:
1、首選要糾正一個錯誤觀念,隻有肉食才有蛋白質。事實是植物也有蛋白質,很多植物的蛋白質高於肉食,如大豆,花生、菠菜、卷心菜、白菜(除去水分不計算)大豆含蛋白質39%,菠菜含蛋白質49%,大豆、菠菜蛋白質均高於豬肉。

2、植物蛋白是優質蛋白質,動物蛋白是劣質蛋白質,動物脂肪是優質脂肪,動物脂肪是劣質脂肪。

3、日本的最高長壽區是衝繩島,衝繩縣,此地是日本的素食區。現在年輕一代吃肉多了,已經很少有100歲人了。日本的100歲人主要是衝繩縣的素食者。

4、世界五大長壽區均為素食。巴基斯坦的汗薩,厄瓜多爾的維卡班巴、高加索山脈的阿布哈西亞。


第 156 樓 論劍華夏 2014/9/9 15:34:00  的原帖:
是啊!日本人普遍吃魚卻是世界上最長壽的民族,這個怎麽解釋?當然也沒有做實驗讓日本人普遍吃素來證明是否更好,而且世界上好像也沒有哪一個民族普遍吃素來做驗證。但是有個體做過驗證,吃素確實讓葉曼老人無病無痛活到了100多歲!
本樓答網友:

    巴基斯坦的罕薩是國際上最有名的素食長壽之地。但是我認為此地的素食農民絕對沒有我國廣西巴馬瑤族農民的素食厲害。這是清末民國時期特有的民族壓迫造成的。壯族人是當地的民族惡霸,他們強買強搶瑤民的土地。瑤民被迫居住在山上。在那種卡斯特地貌的石山,隻能種植玉米、大豆、南瓜、火麻籽。瑤民如果養雞,壯族惡霸走來說要買雞,一邊把雞捉了,不給錢,如果瑤民養豬,豬還沒有長大,壯族惡霸來了,一邊說買豬,一邊綁豬,不給錢,瑤民如果要錢,會被打個半死。因此瑤民從來不敢養畜。不管如何貧苦的農民偶爾會吃肉,但這裏的瑤民一輩子沒見過雞魚肉。但這裏的瑤民好在不會過於饑餓,廣西亞熱帶氣候無雪無霜,野菜多的是。我曾在巴馬、鳳山生活一年,野莧菜、苦麻菜、香椿隻管采。在那個時候,鹽非常貴,50斤玉米換一斤鹽,鹽到這個偏遠的地方不容易,路途太多的土匪搶劫,因此貧苦的瑤民幾乎沒吃鹽,還有一個點,瑤民沒有吃過油,他們不知油為何物。瑤民不會做壇子菜,一年四季有新鮮的野菜,有芭蕉,也無須搞壇子菜。雖然極度貧苦,但吃的都是新鮮貨。就是這樣的生活,一種純得不能再純的素食生活,造就了長壽的巴馬。

巴馬最長壽的時代是民國時期,此地民國時期叫萬崗縣,可惜民國時期留下的統計資料不詳細,沒有按100歲以上多少統計,隻統計70以上多少人,從這個數字可知長壽老人一定很多。1959到1960年黃克林教授在巴馬調查長壽時,正是河池地區大量餓死人的時候,巴馬屬於河池,大量老人餓死是肯定的。

至於現在巴馬政府宣稱的一些壯族長壽人一般是假的,1949年後,沒有人再敢欺負瑤民,瑤民逐步有條件吃肉了,年輕一代學會吃油,於是長壽者已經寥寥無幾。那些宣稱巴馬人吃火麻油的文字,純屬企業為商業利益撒謊。


(接上文)

    人均生命理應170,為何不足80歲?食肉民族為何生命更短?各民族都創造了各自的古文明,而食肉民族為何乏善可陳,甚至沒有藝術家、作家、詩人?素食為何出偉人,例如:愛因斯坦、牛頓、達爾文、愛迪生、莎士比亞、托爾斯泰、柏拉圖、蘇格拉底、伏爾泰、盧梭,那個曾讓地球發抖的人——希特勒,也是有名的素食者, 世界頂級運動員為何往往是素食?這是偶然的嗎? 且看肉食裏麵到底有什麽,它的營養在哪裏?它為老是何折騰我們?

    肉食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我們知道肉食對老虎而言是營養,對牛而言是災難。問題的內在原因是什麽?蛋白質由20種氨基酸構成。牛的生理功能可以利用草料製造各種氨基酸,也就是說牛能夠用草料製造自己所需要的所有蛋白質,自己製造的蛋白質最適合自己,因而能夠保證牛健康。肉食蛋白質對牛來說,無疑是一種替代品,這種替代品在歐洲出現大規模的瘋牛病。牛吃肉食命不長。老虎沒有製造氨基酸的功能,因此必須吃肉食,否則不能生存。

    人是果實性動物,人能夠製造製造自己所需的所有的蛋白質,注意是所有的蛋白質,人與草食性動物的區別是,草食性動物能夠製造20種氨基酸,人隻能製造12種氨基酸,另有8種氨基酸不能製造,因此人必須吃富含氨基酸的果實類食物,才能製造出自己所需的所有蛋白質,自己製造的蛋白質是最優良的蛋白質,最符合自己的生理需求。用動物蛋白質替代自己製造的蛋白質,用動物的現成氨基酸代替自己製造的氨基酸,以劣代優,結果百病叢生,叫做愚不可及。

    同樣的道理,動物脂肪對老虎而言是營養,對人而言是災難。人能夠製造自己所需的所有脂肪,注意是所有的脂肪,包括DHA和PEA。脂肪由脂肪酸構成,人還能製造各種脂肪酸,但有兩種脂肪酸(亞麻酸和亞油酸)不能製造,因此人應當吃富含脂肪酸的果實性食物。人製造脂肪,就是人的生理係統利用碳水化合物或植物不飽和脂肪酸,生產出最符合人體生理所需的脂肪酸和脂肪,自己製造的脂肪就是最好的脂肪,自己製造的脂肪酸就是最好的脂肪酸,動物脂肪對人來說,雖然可以不勞而獲,但這種現成的飽和脂肪酸,對人的健康與生命,有百害而無一利。

    肉食除了蛋白質和脂肪以外,宣傳的亮點是肉食補鐵補鋅。然而肉食裏的鐵和鋅又是哪裏來的,不是動物吃草吃來的嗎?植物含有大量的鐵和鋅,專家們總是選擇性失明,這正如鼓吹牛奶一樣,明明牛奶含鈣不高(當然與含鈣幾乎為零的肉食比,牛奶畢竟含有一些鈣),隨便一種植物都比牛奶的鈣高幾倍,專家們好像全部都瞎了眼睛一樣,宣稱牛奶最高鈣,還有專家振振有詞稱,牛奶含鈣比豬肉高60倍。60與1比,當然是60倍,公然侮辱眾人的智商。

    層出不窮的科研報告徹底粉碎了蛋奶魚肉的蛋白質神話,然而肉食企業和他們的企業協會絕對不肯後退,他們的禦用專家宣稱肉還是要吃的,他們經過挖掘,提出了必須吃肉的四個理由。他們承認植物含有豐富的營養,但是他們認為仍然缺少四種營養,這四種營養為肉食所獨有,即膽固醇、維生素D、維生素A、維生素B12。下麵分析他們的四種營養究竟如何。

    1、膽固醇的營養。膽固醇確實是人體最重要的營養。膽固醇是製造腎上腺素、性激素、維生素D的原材料,膽固醇的發現,曾經大大增加了肉食的含金量,然而事實給謊言作了粉碎性的一擊。

    膽固醇與蛋白結合生成最一種最重要的細胞:脂蛋白膽固醇,你一定知道血液對人多重要,然而,血液裏最重要的東西就是紅血球(紅細胞)和脂蛋白膽固醇,紅血球負責水溶性物質的運輸,脂蛋白膽固醇負責油溶性物質的運輸,兄弟兩共同合作,循環不息,維持著我們的生命。人的骨髓負責製造紅血球,人的肝髒負責製造膽固醇。人要維持健康,就必須用最好的材料製造自己的紅血球,用最好的材料製造自己的膽固醇。

    沒有人會同意自己不造血,卻把他人的血液注入自己的血管,代替自己的優良血液。可是人們常常犯下一個愚不可及的錯誤,用動物的膽固醇代替自己的優良膽固醇,給自己帶來沒頂之災。

   在血管的血液裏紅血球壞死的話,問題不大,正常的紅血球可以把壞死的紅血球拖走,但是脂蛋白膽固醇壞死,很容易粘附在血管壁上,把血管慢慢堵塞,因此,肝髒特別製造了一種特別的脂蛋白膽固醇,負責把壞死的脂蛋白膽固醇拉走,這種特別的脂蛋白膽固醇稱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正常的情況下,運行不會出問題。可是用動物膽固醇製造的脂蛋白膽固醇,是一種病態的脂蛋白膽固醇,沒有活力,不能完成任務,於是肝髒隻得製造更多的脂蛋白膽固醇以維持工作,於是血液出現膽固醇過高的狀態,這個狀態被稱為高血脂。病態的脂蛋白膽固醇很容易壞死,而承擔拖走任務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是動物膽固醇製造的病態者,自然不能完成拉走任務,於是壞死脂蛋白膽固醇粘附沉積在血管壁上,最終將血管堵塞或堵死。腦部的血管被堵塞就是腦中風,心髒的冠狀動脈堵塞就是心髒病,四肢的血管被堵塞就是脈管炎。這種血管病,常常片刻之間取人性命。 可見,動物膽固醇不但不是營養,反而是致命的凶器。

    2、需要吃肉補充維生素A的說法無疑是個偽問題。人體可以製造自己所需的最好的維生素A,而動物維生素A並不符合人體。例如,服用過多的魚肝油,或大量飲食動物肝髒就會發生維生素A中毒。

    3、通過吃肉人補充維生素D的說法與上述動物維生素A的情況基本一樣。不同的是,說肉食補充維生素D簡直是一個笑話。動物製造維生素D必須在陽光的照耀下,才能將膽固醇轉化為維生素D,圈養的動物連太陽都沒見過,哪有什麽維生素D!不過,未嚐不是好事,真有維生素D的話——不符合人體維生素D,隻會加害於人。

    4、維生素B12問題。維生素B12是一種特別的營養,動物和植物都不能製造,唯有微生物(細菌)可以製造維生素B12。一個健康飲食的人,他的腸道沒有肉食那種惡臭,植物食料給益生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益生菌可以產出足夠的維生素B12,人體通過腸道吸收維生素B12。這就是千萬年來,所有素食動物和人類,無論佛家弟子還是基督信徒,無論食肉者還是素食者,吸收維生素B12的途徑。隻有某些肉食者的惡臭的腸道破壞了益生菌的生存環境,或者某種慢性腸炎病人破壞了益生菌的生存環境,他的腸道才會卻少維生素B12。因此,缺乏維生素B12的人往往是食肉者。對於這些維生素B12缺乏者,唯一的正確途徑是改善腸道,而不是吃肉。

    西方有一句話說,你是由你所吃的食物構成的。用動物類垃圾替代優良的原材料必然是構成不健全的人,不健全的人組成的不健全的民族,短命,愚魯,沒有作家,沒有詩人,沒有思想家,也就不足為怪了。

    (本文並不是要討論素食,而是論說吃人應當吃的果實性食物,後麵會批評一些錯誤的素食,本文意在探討人應當活到的天年,不需要什麽長壽基因,把我們應有的生命找回來)未完,等下文。

 

本樓答網友:

坎貝爾的有些說法是錯誤的。土地裏的鮮活蔬菜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不可能附帶B12,在死亡的植物上才有大量生存微生物的條件,才有可能出現b12,蔬菜即使附有些許b12也會被洗掉。事實是即使圈養的28天速生雞都有b12,來自腸道。動物具有從腸道吸收b12的功能,人同樣具有這個功能。用大豆做黴豆,做腐乳,產生大量微生物,會有b12產生,但這種帶有大量黴變微生物的食物,即使有b12,不足取。世界上沒有一種動物通過吃植物得到b12,腐爛發臭的食物才有可能含b12。動物腸道是產生b12的絕佳環境。從自己腸道吸收b12,同時又避免了微生物乘機一同而入的問題。生物的這種大自然傑作,出神入化。

 

  (接上文,反正是漫談,隨心所欲而談)
 
  看了網友的跟帖,今天就談幾位網友所說的問題,茶葉問題和一些無謂的問題,不想廢話,也就不談了:
 
  1、有素食網友稱自己吃藥或吃肉補充維生素B12。維生素B12的作用是支持造血係統完成造血,缺乏則就會發生惡性貧血。一些營養學書籍,包括新營養學的一些學者都認為應該吃肉或口服維生素B12補充劑。例如世界頂級科學家坎貝爾持此觀點。但是這個觀點的錯誤是顯而易見的。
  維生素b12 是某些微生物的一種代謝物。泡菜、壇子菜、腐乳、發黴大豆等是微生物發酵食物,因而含有少量b12。新鮮的蔬菜、青草、樹葉無論何時都不可能粘附上b12,生物是一種生命競賽,微生物靠近植物,植物立即殺死微生物,否則植物將被微生物殺死。鮮活的蔬菜沒有大量微生物生存的條件,也就不可能有b12。
  動物的腸道生存著無以數計的微生物,是生成b12的絕佳環境。在大自然中豬馬牛羊,不可能吃泡菜,也不可能吃腐敗的植物,腸道是它們獲取b12的唯一途徑。從腸道獲取b12,避免了腐敗食物,也避免了威脅生命的微生物,無疑是生物進化史的偉大傑作。
  動物吸收b12,貯存於肝髒,而且數量非常非常少,僅僅數毫克的微量。動物的其他部位沒有b12。希圖通過大塊吃肉食補充b12,本來就是一個笑話,即使吃動物的肝髒,經過高溫,所謂的b12也所剩無幾。
  圈養的動物吃得那麽糟糕,比如28天的速生雞,它都不缺b12,人類又有什麽要擔心的呢?人不是同樣可以從腸道吸收b12麽?
 
    台灣大學附設醫院陳瑞山教授用兩年時間調查49座寺廟249名僧人,經過血液檢查分析,沒有一人因缺少b12而惡性貧血,其中5名貧血者因腸胃出血、寄生蟲所致,貧血率2%,明顯低於居民。
  我國著名長壽區巴馬的瑤族農民,從來沒吃肉,從來沒吃發酵的壇子菜,從來未發現卻乏b12。真正缺b12的人是腸道菌群有問題的人,而吃肉者容易破壞腸道生態,因此食肉者缺乏b12的可能性更大。
  
  2、蛋白質問題。依然有網友迷戀蛋白質。舊的營養研究,創造了二十世紀三個最大謊言:1、不吃肉就缺蛋白質,2、不喝牛奶就缺鈣,3、不吃油就缺脂肪。
 
  蛋白質謊言根植於童年教育,幾代中國人的大腦細胞都深深刻有這個謊言的印記,如若有人不吃肉,周圍的人立時一驚,好似發現了天外來人,在他們驚惶之後,他們會出於好心,勸導你一定要吃一點肉,否則缺蛋白質雲雲。民國時期人們的飲食觀念還比較正常,根據《北京誌·人民生活誌》記載,民國時期北京有700家素食餐館,杭州光隻西湖周邊就有十多家素食飯店。1933年世界著名作家蕭伯納到中國,魯迅、蔡培元等名人在上海著名素食飯店功德林設宴招待這位遠來的素食者。民國時期有不少吃素的名人,例如梁漱溟、黃炎培、趙樸初、豐子愷、林森。
 
   人能製造所有的蛋白質,每一種食物都含有氨基酸,即使吃白菜,白菜也有足夠的蛋白質(白菜除去水分,蛋白質占49%,含量高於豬肉)。因此,人體不存在缺少蛋白質營養。除非饑餓、吃不飽才會例外。在我國最貧困的地方找一萬個成年人作檢查,必然有許多人缺營養,但是,絕對沒有人會缺蛋白質。
 
   鳳凰電視台有一個節目,記者采訪我國西部貧困區的中學生。麵對每天吃土豆的窮苦孩子,鳳凰台記者很是驚異,孩子們的個子、體格比大城市的孩子還強。土豆是蛋白質最低的食物,貧困區的孩子營養無疑是不好的,他們的食物品種太單一,但是他們畢竟比吃魚吃肉食的孩子營養好。這是無可爭辯的解釋。
  
  從人的生理看,成年人獲取食物是為了得到能量,而不是繼續生長。人必須每天有吃,而變溫動物(例如蛇)可以半年不“吃飯”,什麽原因呢,人必須維持36度體溫,需要能源提供熱量,否則立即死亡。食物包含糖、蛋白質、脂肪。糖是能源材料,每時每刻都要消耗糖,蛋白質和脂肪是舊細胞死亡的時候,才需要的替代性原料,需求量並不大(當然,人體缺乏糖的時候,人體也可以把蛋白質、脂肪轉化為糖)。


  蛇不要需要維持體溫,能量消耗少,隻需要少量蛋白質轉換為能量消耗,,蛋白質、脂肪主要作為死亡細胞的替代性原料,因此可以長久不吃,也不缺少蛋白質。
 
   糖是最好的營養。醫學研究從未發現糖有害健康。糖除了作為能量之用,還能夠轉化為脂肪或脂肪酸,也可以轉化為蛋白質或氨基酸。由糖轉化的氨基酸,對人而言是最好的氨基酸。當然,人體會把蛋白質、脂肪轉化為

    我們從來不缺蛋白質,我們卻糊塗地、唯恐不及地要補蛋白質。對自己真正需要的、嚴重不足的營養卻棄如敝屣,視若罔聞。

  專家們爭論著,計算著每天需要多少蛋白質,有的稱每天需要140克,有的稱需要100克,有的需要稱80,有的稱隻需要45克,有的稱根據體重1公斤體重1克蛋白質。沒有人缺蛋白質,他們卻在為蛋白質折騰。害得大家跟著折騰。

  王八蛋專家忘記了最起碼的常識,隻要我們吃食物,我們就在吃蛋白質。隻要食物有碳水化合物,我們就可以製造氨基酸和蛋白質。我們的食物,哪怕含蛋白質最低的水果,但是仍然有8%的蛋白質(水分除外不計,按水果平均計算)。

   

  3、有網友問巴馬農民都不勞動,所以長壽?恰恰相反,巴馬的瑤族農民是深受民族壓迫的最貧苦的農民。壯族惡霸強搶他們的土地,奪走他們的財富,搶奪他們的家禽、牲畜。他們被迫移居山上。150斤重的負荷壓在他們的背上,上山下山,可以想見他們的勞動強度。別的地方的貧苦農民逢年過節、殺豬宰羊,或多或少要吃一點肉,他們卻一輩子沒見過雞魚肉,他們沒有吃油,很少吃鹽,不吃壇子菜,也不懂得怎樣做壇子菜,但亞熱帶氣候作物四季生長,也無須做壇子菜,他們種植玉米、黃豆、甘豆、南瓜、芥菜、火麻子、蘿卜,芭蕉四季有吃,按照現代新營養學,他們的食物是高營養的,然而他們最高隻活到130多歲,沒有活到人所應有的生命天年170歲,其原因是:過度的勞動摧毀了他們的生命。
  
  4、人的生命天年。170歲絕對不是誇張。符合生命規律理論。下麵介紹幾位長壽人瑞。
  李清雲(1677-1933年)活過256歲。他是清代至民國初期人,先後曆經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民國十代。中醫醫生。生活在四川。四川軍閥楊森對他敬若上賓,把他的攝影照相放大陳列在櫥窗,標注“開縣二百五十歲老人李青雲肖相,民國十六年春三月攝於萬州”字樣。當時轟動全川。1933年美國《時代》雜誌和《紐約時報》刊登了他的死亡訃聞,稱李清雲享年256歲。而民國二十年(1931)《萬州日報》九月十五日載:“開縣二百七十三歲老人李青雲,已於前晚由陳家場到萬縣,住李家花園。老人係應王師長之邀到萬縣的,在萬縣期間,老人談了長生之道隻一靜字。” 四川省高縣慶符鎮八十老人胡英華先生在1986年獻出他保存的李青雲照片,還提供書麵資料記敘李青雲壯年時入山采藥。持刀拒虎的壯舉和掘得形似人頭的靈芝草,以及後來楊森為李祝壽的故事。現住常州市成全巷24號的開縣籍八十七歲老人劉成勳先生在 1986年《氣功雜誌第6 期沙鍋上也發表回憶李(誤為李慶遠)的文章。顯然各種報紙對他的年齡報道有矛盾。取《萬州日報》之說,他活過275歲,取《時代》雜誌之說,他活過256歲。
  
  貴州龔來發145歲。1995年人民日報全國壽星大排名,貴州務川縣農民龔來發143歲排第一名。兩年後,因肺炎未及時治療死亡。此人孤兒,10歲起在山上過野人生活四年。以野果度日,無油無鹽,14歲的時候,村裏的一個小地主把他從山上找回來,從此在此戶作長工,此戶七代後人把他看做自己的祖宗。他身高1.4米,終身習慣赤腳,先吃飯,後吃菜,標準貧苦農民生活。終身未娶。另有一說,他135歲。由於清代沒有出生登記,因此年齡135還是145不確定。
  
  廣西宜州藍祥145歲。男,生於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清代永定土司加洞村(今宜州福龍鄉)人,此人《宜山縣誌》、《宜州市誌》有記載。有清代嘉慶皇帝的祝壽匾文物保存至今。當時的官府向朝廷呈報,因而有嘉慶皇帝的禦詩文祝賀。慶遠府設席請藍祥赴宴,其玄孫扶持來到府署,當時府署請畫師為藍祥作了一幅壽星圖,據清梁壬《兩般秋雨安盦隨筆》載,藍祥當時雖已142歲,但仍“耳目無翳障....飲啖過人”。嘉慶十八年,藍祥逝世,亨年145歲。慶遠府署分別於慶遠府城南門外和永定司署旁為藍祥立“慶錫重順”牌坊各一座,並將禦製詩文刻二碑,一立於城東校場禦碑亭,一立於宜州三寨村永定司署前。前碑早失,後碑今移至城北白龍公園大榕樹下。
    近20年來, 巴馬打造長壽村故而把藍祥說成巴馬人。宜州離巴馬200多公裏。真是移花接木,風馬牛不相及。  

  
      5、有網友稱曾經試過1個多月的素食,後來發現全身四肢無力,腿腳必軟,明顯的營養不足的感覺,後來堅持不了,又開展吃肉了!這個問題這樣解答:肉食的實質是一種上癮性毒品。它的特性同於茶葉、咖啡、香煙、酒、鴉片、大麻,上癮之後,不吃就會心慌,乏力,無精打采,似乎路都走不動,同時飲食無味,飯菜如同嚼蠟。別看一般人喝不喝茶無所謂,喝濃茶上了癮的人,隻要幾天不喝茶,同樣會感到四肢無力,腿腳酸軟。

    我在廣西巴馬養生,巴馬的年輕農民告訴我,不吃肉就沒有力氣。我說以前的巴馬人沒有肉吃,有沒有力氣?我知道以前沒有肉吃的巴馬婦女背150斤在山上如走平,現在的年輕男子空手上山還喘氣不行。他們辯解道:以前的人勞動鍛煉好,力氣大。我說:按照你的不吃肉就沒有力氣的邏輯,你吃肉你應該力氣大,可是你的力氣遠遠不如以前的婦女。他們繼續爭辯說以前的人勞動鍛煉好。我說:按照你的新邏輯勞動鍛煉有力氣,即使吃肉也沒有作用。那麽人的力氣在於勞動鍛煉。可是以前也有偷懶的人,現在也有勤勞的人,現在的勤勞者比過去的懶漢勞動鍛煉多,但是力氣遠遠不如以前的懶漢。再說毛時代的人民公社,吃大鍋飯,農民出工不出力,懶漢多了呢。


    其實,肉食正如鴉片一樣摧毀了人的體力。不過,鴉片鬼自知自己沒力氣為鴉片所害,吃肉上癮者對於自己沒有力氣不知原因所在,幾天不吃肉,渾身無力,吃了肉精神亢奮,於是產生不吃肉就沒有力氣的錯覺。

    有的肉癮者讓他戒肉,可能比戒煙難。隻有真正戒了肉癮,才會有新的感覺,新的開始,新的精神。


    6、網友說到日本人長壽問題。現在各國政府樂於宣傳人均壽命,以顯示其政績。然而,他們回避一個不願告人的事實,最高壽老人越來越減少,高壽老人的人均壽命降低了。例如日本的衝繩島、衝繩縣是最高長壽區,並有許多100歲以上的老人,自從此地的居民由素食變為大魚大肉,長壽者大幅減少。日本全國人均壽命提高,不值得吹噓。現代各國人均壽命的提高真實原因是:

    (一)人類戰勝了病菌。在抗生素、抗菌藥、免疫疫苗未出現以前百分之九十的人口被細菌、病毒殺死。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如果未活過18歲,隨時有被細菌殺死的危險,尤其12歲之前更易死亡。光隻天花病毒就足以奪去30%至40%的兒童的生命。所以,過去把未滿17歲的人稱為生人,或者稱未成人。到了18歲,才說這個人成人了。

    還有婦女生產孩子的時候,大量出現產褥熱死亡,細菌從傷口乘虛而入,直取產婦性命。另外接生技術落後,沒有剖腹產技術,許多婦女難產而死。抗生素和新接生技術未出現之前,世界各國統計人均壽命,一般狀況婦女壽命比男人短少5歲,而有了抗生素和接生技術以後,婦女壽命一般比男人高出5歲。

    另外對傳染病的控製,居住條件改善,住上通風、采光好的房子,則所、廚房改觀,大大抑製了病菌的傳播。 醫療技術的進步,也使許多人再世新生。

    (二)機械化、電氣化把人類從勞累中解救出來,大大增加了壽命。生產勞動是一種肢體一再重複的疲勞運動,這種重複性疲勞運動,即使是鐵板也會被折斷。生產勞動嚴重透支生命與健康,使人未老先衰,過早死亡,尤其青少的體力勞動,嚴重損害了他們的體格、身高的生長。現在許多人可能體會不到勞動對人的摧殘。40多年前,我生於南方的一個中等城市,父母是標準的勞動人民。與那時候的農村比,我的條件好多了。但是我從小學4年級起跟院子裏幾個孩子一樣,每年暑假都要跟著大人們上工地“打土方”,12歲的孩子肩挑五六十斤的擔子,來來去去整整8個小時。那時候蓋四五層高房子,房子的全部磚頭是人的肩膀挑上去的。小小年級就被勞動壓的直不起腰,孩子怎麽能長高呢。那時候,60歲人顯得很蒼老。不過,當官的人個個春風俊逸,年輕倜儻。那時候,當官的與勞動人民的相貌之異同,一目了然。

    日本人的所謂高壽沒有什麽可稱奇,台灣、香港、澳門人均壽命與日本相差略低一點,日本人均壽命提高,不是因為吃魚肉,而是得益於上述兩個原因和良好的社會養老保險。他們的高壽區反而人均壽命下降。

    掌握了抗生素和抗菌藥,有了電氣化機械化的現代社會,並沒有大幅提高人均壽命,最高長壽者的人均壽命反而下降,麵對這樣的狀況,有什麽理由自吹呢?

    然而,我國古代某些時代,人們不依賴藥物,人均壽命超過了70歲。南京大學鄭正教授根據我國古代史官記錄的正史,輔以地方誌、族譜、《曆代名人年譜》等文獻資料,研究證明西漢時代人均壽命超過70歲。我想,孔子生活的春秋時代,人均壽命絕對不低,孔子有一句名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從孔子的這句話,可知當時活到70歲的人是普遍性的。孔子活到72歲,從文史記錄看沒有人把他的72歲看做高壽,證明超過70歲是一般人都能活到的年齡。

    掌握了抗生素和抗菌藥,有了電氣化機械化的現代,與西漢時代比人均壽命,很難說不是。至於我國大陸的人均壽命,真實的情況不會高於63歲。這個可以去永久公墓統計生卒年齡,誰也造不了假,另外大量死亡嬰兒與兒童沒有入永久公墓,永久公墓的統計還必須打折。


   給一個網友的一封信
  
   昨天收到一位網友給我的一封信,信中寫道:你好,看到你 的貼子,對長壽有新的認識,我坐過十六年牢,頭幾年勞動強度比較大,後來從事操操寫寫的勞動,期間得了肺結核,但沒有很徹底的治療,但還不影響生活,坐牢其實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沒有什麽生活壓力,隻是容養跟不上,現在出來兩年,肺結核發了,耐藥,而且肺幾乎沒有了,呼吸困難,要吸氧維持,每天咳嗽,咳痰,咳起來汗流如雨,以前是共產黨養,沒有心裏障礙,現在親人養,心裏過意不去,但是沒有辦法,難受你也得堅持,想想你放棄了,親人更加難受。要為他們而活,所以請教樓主,有什麽辦法。

    讀了網友這封充滿期待的信,我不得不認真回信。寫好信之後, 我想,這個帖子談健康,談長壽,反正是形式無拘無束漫談,文字章節隨心所欲,這封回信既然關於健康,把信公開好了,給熱愛民主的朋友分享。

    XX網友:

    你好,為了你的期待,我認真給你回信。

    七十年前結核病遠遠比艾滋病恐懼,此病高傳染,無藥可治,並且患者必死。因為對抗結核病菌的鏈黴素、利福平、雷米封尚未出世。但是在1910年代,離現在100年了,有一個人在無藥的情況下治好了不少的結核病。這個人就是德國猶太人醫生葛爾森。

    葛爾森是一個年輕醫生,他患有偏頭痛,做為醫生他最清楚此病沒有藥治。但是他發現一個規律:如果吃肉病就加重,如果吃大量蔬菜,病就減輕,甚至像健康人一樣無病無痛。為了獲取更多的蔬菜,同時生的蔬菜更營養,他想出一個辦法,把水果、瓜果、葉菜榨成汁液,然後飲服。效果絕佳。

    由於結核病無藥可治,結核病患者都是痛苦地等待死亡,葛爾森嚐試用他的菜汁液治療結核病。並對患者在作出嚴格的飲食要求,不準吃雞魚肉蛋奶等動物食品,不準吃油,不準吃鹽,每天喝13杯菜汁液。這個療法產生了奇跡,大部分結核病緩解,延長了生命,更讓人驚異的是,少量病人完全痊愈,並且,神奇地附帶治好了一些癌症病。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人類發明鏈黴素,從此人類掌握了消滅結核病菌的重型武器。患者服下鏈黴素,等於飛機大炮狂轟濫炸把敵人基本消滅,然而,結核菌株是非常狡猾的敵人,它鑽入人的細胞內躲藏起來,這就好比鑽入了防空洞。鏈黴素飛機式的轟炸無能為力。因此,對敵人的清剿是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擔任清剿任務的就是雷米封(異煙肼)、利福平。大概需要一年到兩年的時間,按時清剿才能把結核菌株徹底消滅。如果中途停藥的話,敵人便會東山再起,卷土重來。

    這位網友,你說你的結核病複發了,這是你沒有堅持按時服藥,給了敵人再生的機會,並且,敵人獲得了一定的抗藥性。給治療帶來了困難,但你仍然有足夠的力量消滅敵人。

    我們首先要明白一個治病的基本原理。不是藥物戰勝了疾病,是我們的生理係統起決定性作用戰勝了疾病。藥物始終處於從屬地位,在大多數情況下,生理係統不需要藥物支持就可以戰勝疾病。一個從來沒有吃過藥的90歲的貧苦農民,他一輩子無數次生病,但他的生理係統戰勝了每一次疾病。

    但是生理係統有時不能戰勝疾病,例如,屋子裏有10個人,此時進來一個嚴重結核病人,結核病菌通過空氣傳染給10個人,其中有9個人的生理係統將入侵的結核病菌,但有一個人失敗,病菌在他的身上存活並壯大起來,讓他得了結核病。但是生理係統並沒有放棄,仍然在與結核病菌鬥爭,鬥爭常常處於膠著狀態,於是成為慢性病,如果生理係統最終取勝,疾病不治而愈,如果生理係統徹底失敗,病菌取人性命。顯然,在生理係統與病菌鬥爭處於膠著狀態的時候,雙方勢均力敵,在這個時候誰有援兵誰就勝利。藥物就是生理係統的援兵。可見,在某個時候,在需要援兵的關鍵時刻,藥物非常重要,甚至決定生死成敗。

    不過,不管藥物如何高效,藥物隻是起支持作用,如果作為抗拒敵人的主力軍——生理係統奔潰,再好的藥物等於零。比如,一個晚期癌症病人,生理係統已經奔潰,一種非常普通的病菌殺入他的身體,如入無人之境,此時,再強的藥物也打不過病菌。因此,一般癌症病人並不是死於癌症,而是死於生理係統奔潰,被細菌乘虛而入,取了性命。我們常常看到許多疾病,無論怎樣用藥都不見效,這不是藥的問題,而是生理係統太脆弱,即使得到藥物支持,也戰勝不了敵人。

    生理係統脆弱的患者,光繼續用藥不但無效,還會發生藥物中毒,顯然,最明智的做法是從食物獲取營養,把生理係統再武裝起來,有了強大的生理係統,以藥物作支持,有時甚至不需要藥物支持就可以戰勝疾病。

    一百年前,在無藥可治的情況下,德國偉大的葛爾森醫生用營養打敗了結核菌。網友,你一定已經明白怎麽做了。不過,你不一定要喝菜汁,吃大量的蔬菜也可以,可能效果會更好。祝你順利康複痊愈!


                                                         2014年9月16日
   補充一點附言:治療結核病醫生按傳統觀念,常常警告患者注意補充肉食蛋白質,這個荒謬的觀念幸好在結核病流行的年代,患者實在沒有條件吃肉,因而未造成大害,但對有條件吃肉的人是滅頂之災。在沒有藥物治療的情況下,一般結核病可以熬到50歲,但天天吃肉的一般活不了三十幾歲,例如,天天吃肉的鹹豐皇帝31歲死於結核病。


第 233 樓 網事如瘋kd 2014/9/14 21:09:20  的原帖:
樓主講的很有道理!希望說說痛風怎樣飲食才好。
本樓答網友:

痛風一般是血液中尿酸過高所致。高尿酸是動物蛋白質所致。飲食:每天吃5種以上蔬菜,並且數量要大,記住吃的數量一定要大,減少主糧,不吃蛋奶魚肉,不吃油。即使不治愈,也會出乎意料地大大緩解病痛。另外注意:不要吃番薯葉。

 

第 236 樓 yqkg 2014/9/14 21:26:15  的原帖:
請問樓主
可以抽煙嗎?
本樓借這位網友的求問,將香煙與肉食作些比較研究

    吸煙無疑有害健康。
    能不能吸煙,這個問題爭論將近長達40年。1930年代英國科學家最早提出煙草危害健康,但是煙草和肉食業一樣,它的背後有強大的企業支持,企業通過遊說政客和反宣傳,問題複雜化,1964年美國衛生部長還在嚴詞駁斥煙草有害論,美國的醫學雜誌刊登煙草企業的廣告詞:香煙像水一樣幹淨無害。 科學家感歎:揭露病菌、農藥、香煙、牛奶、禽蛋、魚肉這些害人的魔鬼,隻有揭露病菌的時候人人喊打,一帆風順,因為揭露病菌沒有誰的利益受損,病菌的背後沒有保護神,農藥、香煙、牛奶、禽蛋、魚肉的背後,站著一排利益生死與共的保護神。眾所周知,1962年美國一個海洋學科學家發表《寂靜的春天》揭露農藥之害,受到利益集團的圍攻,一時眾說紛紜,真假莫辨。這位科學家在圍攻中鬱悶死去,她在生的時候,沒有得到應有的榮譽和受尊。真理打破利益團體的謊言並不容易。

   1990年至1995年,美國癌症發病繼續上升,但唯有肺癌發病率卻明顯降低,足見戒煙給健康帶來了可喜的成績。

     這位網友,如果在戒煙與戒肉兩者之間選擇的話,為了健康,應當首先戒肉。因為肉食之害比煙毒。這句話不是危言聳聽。不過,我要申明,肉食毒性大於煙乃是針對草食性和果實性動物而言,對食肉動物和雜食動物肉來說肉食是營養。例如狗吃227克膽固醇食物從未發生血管堵塞、硬化,而兔子吃2克膽固醇食物持續兩個月動脈血管即粥樣硬化(美國威廉科林斯博士在《醫學應對》雜誌上發表的實驗報告)。  有大量的證據證明肉食的毒性遠遠大於香煙。
 
   香煙雖然有毒,但不至於嚴重折損人的生命。巴馬長壽調查,100歲以上老人有三分之一的吸煙者,這些吸煙者大都從少年時期開始吸煙,長達百年的吸煙史,然而煙並沒有妨礙他們活過一百歲。可是,自幼吃肉的罕見活到70歲。羅馬貴族、中國古代皇帝自幼吃肉,一般活不過50歲。食肉民族是世界上壽命最短的民族,例如我國蒙古人均壽命全國倒數第一。中國曆史上唯一的一個吃素的皇帝——梁武帝,他本應活過100歲,他具有吃素和無須勞動兩個重要的長壽條件,可是在他86歲的時候,被宮廷政變所殺。
 
    香煙雖然致癌,但隻是導致肺癌,沒有明顯的證據能夠證明香煙會導致其他的癌症。然而肉食導致所有的癌症。世界最著名的美國科學家坎貝爾用27年反複實驗,證明肉食蛋白質導致各種各樣的癌。他把實驗白鼠分為四組,A組吃少量黃曲黴素加最高量肉食;B組吃大量黃曲黴素不吃肉食,C組吃中量黃曲黴素加大量肉食;D組吃中量黃曲黴素不吃肉食。一年後的結果:吃少量黃曲黴素加最高量肉食的A組,100%發生癌症;吃大量黃曲黴素不吃肉食的B組,發生少量癌症;吃中量黃曲黴素加大量肉食的C組,絕大多數發生癌症,吃中量黃曲黴素不吃肉的D組,竟然沒有發生癌症。這個實驗發出的震撼驚天動地,也使人無以至信。然而重複實驗都是一樣的結果。A組與D組對照是100:0,因此坎貝爾得出結論,各種致癌化學物的致癌力,不及肉食蛋白質。
  多年以前吸煙的人很多很多,特別是農民幾乎個個吸煙,可是很少有肺癌,自從吃肉加吸煙,吸煙才出現肺癌病人。沒有肉食之害為基礎,吸煙、吃黴變食物,又有幾人患癌症?
 
    香煙雖然使人易疲倦,不吸煙就無精打采,但不會像肉食那樣嚴重摧毀人的體力。肉食跟嗎啡一樣致人上癮,幾天不吃肉就會心慌,乏力,兩腿發軟,似乎路都走不動,吃了肉精神亢奮。因此,人們常常產生錯覺:不吃肉就會缺營養,不吃肉就沒有力氣。
    美籍華人世界著名長跑運動員蒲忠強自幼素食,他有一句牛氣衝天的名言:“光吃肉的小孩永遠不會有力氣”。他何以如此牛皮,何以如此輕視肉食運動員,因為世上有太多的頂級素食運動員的成績為他的言論作證。網友們可以百度一下,在此不贅述。
    1907年美國耶魯大學歐文費雪教授設計了一個飲食與體力的實驗。體力均等的運動員分為肉食組和素食組,兩個月後進行體力比賽,素食組的成績分數是肉食組的兩倍。
    1968年丹麥的科研機構做飲食與體力實驗,選定數十人踩腳踏車,平均可踩114分鍾,然後這些人吃高肉食食物,經過一個月時間再踩腳踏車,平均隻能踩57分鍾,然後這些人吃素食,經過一個月後再踩腳踏車,平均可以踩167分鍾。
    比利時的醫生做了與丹麥類似的實驗,用抓握力測量器讓肉食組抓握,平均隻能抓握38次,素食組可以抓握69次。
    從科學實驗可以看出,即使短期的肉食,也會嚴重摧毀人的體力。科學實驗解釋了為何過去的貧苦農民可以負重150斤在山上如走平地,而現在的年輕農民空手爬山喘氣不行。朝鮮戰爭誌願軍可以急行軍100公裏,而現在的士兵不能急行軍30公裏。
  
    香煙刺激精神興奮,無疑這種刺激是有害的,但香煙並不損害智力。然而肉食損害兒童、青少年智力發育,使成年人的智力明顯受損。
   中國春秋時代魯國有一個英雄叫曹劌,他有一句名言:“食肉者鄙,未能遠謀”。《禮記》曰:“食穀者巧而慧,食肉者勇而悍”。意思是吃素的人靈巧而又聰明,吃葷的人好鬥而又魯蠻。素食群體和素食民族產生了最多的世界偉人和先知,而食肉群體和食肉民族連一個詩人、作家都罕見。這個事實足見肉食對人類智商破壞何等嚴重。
    英國Southampton大學對8170名參入進行飲食與智力研究。10歲男性兒童分為喜愛肉食組和喜愛素食組,這些兒童長大成年後,肉食組成員平均智商比幼年時增加15%,而素食組成員平均智商增加38%。研究人員發現,兒童時期智商較高的,由於偏好肉類飲食,他們的智商提高不大。而喜愛進食蔬菜的人,智商有明顯的提高。
  《美國營養學會期刊》發布一份科研報告,全美兒童平均智商99,而素食兒童平均智商高達116.24。我國湖北黃岡中學高考成績名揚四海,這個學校有一個絕招,考生高考前一律吃素。即使短暫的素食也能孩子腦瓜更靈。澳大利亞政府測驗兒童智商,發現最聰明的兒童出自一所素食學校。
    有研究認為肉食產生一種代謝物NH3,NH3透過腦屏障進入大腦,損害人的智商。許多人吃肉30年後智力嚴重損傷,損傷到不識親人,不識回家的路途的時候,醫學把這種狀況稱為阿爾茨海默症。
 
    吸煙雖然使牙齒發黃,麵部沉黑,但肉食毀容更嚴重,肉食使麵部皮膚毛孔粗大,皮膚粗糙,出現黑斑(俗稱壽斑),牙齒蛀牙、脫落,口臭,到了中年周身發出一種酮體臭,尤其肉食民族一身臊臭。
   
    吸煙雖然有害,但不會導致缺鈣,不會導致肥胖,而肉食導致缺鈣、肥胖,關節炎,結石病、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腦梗塞、脈管炎、尿毒症、痛風、糖尿病、癌症,共計70多種疾病。


第 279 樓 ysp06 2014/9/22 17:22:08  的原帖:
樓主可能忘記了一個事實,古代的皇帝之所以死得早,多與縱欲有關!肉食不一定是短命的原因,但,縱欲卻絕對導致短命!
本樓答網友:
 
  1、現代科學證明男子射精不影響生命,古代人憑空臆測精液為人之元氣。男子在生理上有不應期,射精後,一般不能再勃起,過度射精導致陽萎。古代皇帝與女人性交頻繁,遠遠不如現代男妓。皇帝恐於中醫元氣理論,不會過分性交,現代男妓為了掙錢,拚命地幹活,陽具不舉,有現代藥物支持,可以連戰不休,而古代皇帝陽具不舉,愛莫能助。現代男妓過度射精掙錢,往往三十多歲即陽萎。

  2、皇帝的女人皇後、皇妃、公主同皇帝一樣個個早死,這些女人是不是縱欲過度?

  3、如果論縱欲的話,古代皇帝哪裏比得上”現代皇帝“,現代皇帝懂一點現代醫學理論,無恐於舊中醫的元氣、精氣理論,敢於窮奢極欲,更有現代性藥的強力支持,可以讓陽具長舉,古代皇帝望塵莫及。


第 281 樓 不左不右12 2014/9/22 17:33:15  的原帖:
想起來張悟本的吃生茄子可以健身的奇談怪論。為什麽現在胡編這些東西有人信,不得其解。
本樓答網友:

   茄子生吃可不可以健身可以討論。你把吃生茄子當作奇談怪論,足見你少見多怪。東北很多地方人們曆來生吃茄子多了去了。他們用大醬就著茄子生吃津津有味的。

    中國的舊中醫自民國時代起慣於偷竊現代醫學成果,他們把偷來的成果包裝一下便變成了他們的中醫。

    他們今天又偷竊新營養的精髓,用中醫名詞進行包裝,大談所謂的中醫養生之學——而實際不過是偷來的東西。有人說得好,張悟本的真正老師在美國,不過他把美國老師的營養精髓包裝成了中醫,用中醫便可騙錢。

   世界上有許多坐井觀天的人,他自己沒吃過生茄子,就以為世界與他的井天一模一樣。

 

    今天的話題,話聊世界最著名的幾個長壽區。從長壽區人民的生活尋找健康與長壽答案。

    舉世聞名的長壽區:巴基斯坦境內的汗薩,高加索山脈的阿布哈西亞,南美洲安第斯山脈的維卡班巴,中國廣西瑤族自治縣巴馬。另外,我要說,真正最高的長壽之鄉是原廣西都安縣的板升人民公社,隻是它被曆史塵埋,不為世人所知,當年的閉關鎖國,西方學者無以注目此地,這顆長壽之星悄然隕落。

    一、汗薩

    汗薩是一個世外桃源,它與世界幾乎完全隔斷。在喜馬拉雅山脈,隻有一條羊腸小道盤旋於群峰山巒之間,曲曲折折通往汗薩,最窄的地方隻有60厘米,其中有危險的索橋,有懸掛於峭壁上的木製棧道,踩上棧道吱吱作響,使人心跳膽寒。這讓我想起李白詩句:天崩地裂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汗薩是一個山穀,石壁高聳,直插雲霄,然而這裏的人民從山穀下的河床收集肥美的土壤,背運到高差1000米的石山,把石壁改造成萬頃梯田,蔚為壯觀。這裏的人民的體力和勞動強度可想而知。這裏的人民因健康長壽而聞名於世。受美國老年學會聘請專門考察汗薩的霍夫曼博士寫道:

    多年來,探險家與烏托邦的追尋者為了找到“青春之泉”,踏遍世界各個角落,一無所獲。然而它真的存在,它就在喜馬拉雅山的深處。當地居民不會被心髒病、癌症、關節炎、高血壓、糖尿病、花粉病、哮喘、肝病、膽囊病、便秘等折磨世人的疾病所困。此地沒有醫院、沒有精神病院、沒有藥店,沒有酒吧,沒有煙草,沒有警察,沒有犯罪,沒有謀殺。

    亞曆山大·利夫是美國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終身教授,長年研究長壽,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委托他考察世界上最長壽地區。作為長壽研究者的亞曆山大·利夫對汗薩人的飲食作了調查。根據他調查,汗薩人是純素食,偶爾一點肉食,僅占食物比例的1%,。

    汗薩亞熱帶氣候,農作物四季生長,農作物豐富,有大麥、小麥、蕎麥、粟米、玉米、杏、桃、李、葡萄,有多種蔬菜。汗薩杏樹品種非常多,到處是杏樹。人們最喜愛的食物是杏果。在汗薩沒有食糖,沒有市售加工食物。

    汗薩大約2萬人口,根據美國心髒學會奠基人保羅環特博士1946年的調查,當時大約有25名百歲老人。

    二、維卡班巴

    維卡班巴是個山穀小鎮,位於安第斯山脈的一個偏遠的地方。此地四季如春,氣候宜人,農作物四季生長。此地沒有汽車,沒有自行車,也沒有馬或驢子。人們行走、勞動、運輸於高低起伏的山巒之中。1981年醫學記者莫頓沃克采訪維卡班巴寫道:

    在西半球有個地方,退化性疾病聞所未聞,那裏沒有心髒病、沒有腦中風,沒有癌症、沒有糖尿病、沒有肝硬化,沒有老態龍鍾。許多居民都年逾100歲,享盡天年。……山穀遠離塵囂,寧靜祥和、空氣潔淨,陽光燦爛,天空蔚藍,景色迷人,無所不在的美麗直指人心。

    亞曆山大·利夫院士在《國家地理》雜誌上的連載文章中說,他親眼見到一個103歲的婦人不戴眼鏡,用細線穿過針孔。他確認即便年齡最大的老人也沒有骨質疏鬆症、關節炎、癌症、糖尿病、肥胖、心髒病、癡呆症。他的連載文章記錄:維卡班巴沒有現代加工食品,沒有罐頭、麥片、餅幹、甜點。他們不吃牛奶,不吃雞蛋,不吃油脂,偶爾肉食僅占食物的1%,。他們吃新鮮蔬菜,吃生鮮的菠蘿、無花果、西瓜·、香蕉、橙子、木瓜、芒果。此地水果非常豐富。

    三、阿布哈西亞

    阿布哈西亞地處南高加索山脈,北接俄羅斯,南臨格魯吉亞。美國《生活》雜誌登載一個叫莫斯利莫夫的阿布哈西亞人161歲,並附有他與第三任妻子的合影照。

    美國紐約城市大學人類學教授蘇拉貝尼特在阿布哈西亞考察多年,發表了《阿布哈西亞人,高加索的壽星們》。她稱:阿布哈西亞人幾乎沒有禿頂,最高年齡的人才有白發,超過三分之一的90歲老人穿針引線不用戴眼鏡。老人們牙齒完整,身子挺直,顯得健美。

    根據蘇拉貝尼特教授的記錄,阿布哈西亞人早餐吃新鮮蔬菜,不加調味品,通常加一些香菜調味。蔬菜幾乎全部生吃。

    阿布哈西亞人喜愛水果,此地氣候溫和,一年中有七八個月吃鮮果,冬季吃曬幹的幹果。夏天有大量的櫻桃、杏果、雪梨、梅子、桃子、無花果,尤其秋季,漫山遍野的葡萄、柿子、蘋果、梨子。

    阿布哈西亞人的主糧是玉米加堅果,堅果有杏仁、核桃、榛子、板栗。這與大多數民族的主食明顯不同。

    阿布哈西亞人很少吃肉。吃肉的話,會把脂肪部分徹底剔除。他們吃一種自製的發酵飲料,以牛奶、羊奶為主要原料發酵,類似於酸奶。

    根據亞曆山大利夫院士考察,阿布哈西亞人90%素食,奶品發酵飲料加肉食占食物結構的10%。


四、板升公社與巴馬

    巴馬位於廣西西北,地方偏遠,卡斯特地貌,巍巍石山平地拔起,宛如桂林山水。板升公社與巴馬接壤,原屬於都安縣,現劃歸大化縣管轄。地質與巴馬相同。此地氣候宜人,冬暖夏涼,無雪無霜,四季如春。1954年人口普查發現此地乃全國最高長壽區。

    活得幸福的人總是希望長壽,活得沉重的人總是厭世輕生。自古皇帝想成仙,便演出許多吃不死藥、尋仙草的故事來。共和國的領袖不會相信不死藥,但新的自然科學閃耀出迷人的光芒,讓他們似乎看見了長生曙光。於是武漢醫學院成了中國第一個長壽研究所。便有了1959年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長壽調查。——武漢醫學院長壽研究所黃克林教授統領56級兩個班級的醫科大學生,在巴馬縣和都安縣板升公社展開長壽調查,曆時一年半。

    2010年我在巴馬、鳳山等地居住。知道巴馬盤陽河兩岸沒有什麽真正的長壽者。巴馬最高長壽之地是西山鄉,1970年代西山鄉一個小小的瑤族村落,有100歲以上者4人。有心去看看那裏的長壽老人,因此從破月百魔洞轉車兩次到達西山鄉政府駐地。此時已是下午2時,經打聽離我要去得地方還有十多裏路程,不通車輛,全是羊腸小道,人們驚異地問我,為何要去一個沒有風光的山嶺。最後,我打退堂鼓而回。可見,當年的長壽調查者的工作並不容易。

    根據黃克林教授對老人體檢和調查,此地沒有癌症,沒有高血壓,沒有心血管病,沒有關節炎,沒有糖尿病,沒有缺鈣,沒有各種折磨人的慢性病。100以上老人心髒基本上沒有囉音。老人的平均體重不足40公斤。

    巴馬15萬人口,90歲以上206人,其中百歲以上28人。都安板升公社2萬人口,90歲以上老人86人,其中百歲以上23人。顯然,板升公社遙遙領先,板升公社才是當之無愧的最高長壽區。

    巴馬與板升的巨大差距,在於民族結構不同,巴馬人口比列瑤族占17%,有瑤民2萬5千人,板升人口比列瑤族占40%,有瑤民8千人。而100歲以上長壽者基本上來自於瑤族農民。

    貧苦的瑤族農民為何長壽,有特定的曆史原因。廣西的壯族人實際就是漢人,1949年毛、周為何要把漢人說成壯族人,無疑出於某種政治原因,希望有這方麵知識的人出來說說。反正除了太平天國之後移民到廣西的漢人仍然確認為漢人以外,所有的漢人都變成了壯族人。1949年之前,廣西沒有壯族人的概念,當地老百姓把後移民的漢人稱作客家人,或者稱作外省人,把原住廣西的漢人稱為當地人。

    壯族惡霸對瑤族人的欺淩、壓迫起於清代太平天國時期,廣西子弟兵在天皇洪秀全的統領下曾經橫行半個中國喔。原先,瑤民耕種山下的良田,壯族惡霸說要買田,但是隻給一點錢作樣子,霸占了瑤民的良田。瑤民養雞,壯族惡霸說要買雞,把雞捉了,不給錢;瑤民養豬,豬還沒有長大,壯族惡霸說要買豬,一邊說一邊綁豬,不給錢,如果瑤民反抗,會被打個半死。板升、巴馬地廣人稀,可是沒有瑤民的養生之地,瑤民被迫移居到山嶺。

    瑤民在聳立的半土半石的山上耕種非常艱辛。山上很少水源,好在此地雨水充沛,許多瑤民依靠接收雨水度過一生。瑤民不敢養雞喂豬,魚蝦與他們更是無緣。在別的地方,即使最貧苦的農民,逢年過節,總要殺雞宰豬,然而瑤族農民一輩子沒有嚐過雞和豬。

    好在氣候四季如春,無雪無霜,農作物生長旺盛,芭蕉、木瓜四季結果,芥菜、苦麻菜四季茂盛,十多種野菜隻管采。山上土地雖薄,但可以種植玉米、黃豆、南瓜、紅薯,火麻子。瑤民不懂做壇子菜,也無需壇子菜,四季有鮮菜,壇子菜沒意義。

    瑤民的飲食很簡單,飯菜一鍋煮。水燒熱,然後下玉米粉,半熟的時候放入蔬菜一同煮熟。沒有任何調料,沒有食用油,幾乎不放鹽。如果不用玉米的話,就用黃豆或火麻子磨成漿料,煮一下之後放入蔬菜一同煮。這就是他們飲食,也是他們唯一的飲食。

    用火麻子磨成白色漿料與蔬菜一同煮的做法,就是今天吹捧的巴馬特產“火麻菜”,用黃豆磨成漿料與蔬菜一同煮的做法,至今依然很普遍,稱作“豆渣菜”。

    我在一戶八十歲的老人家裏吃過一次“豆渣菜”。這個菜今天依然不放油和鹽。我問年輕人是否樂意沒有鹽,他們說,如果年輕的需要鹽的話,就在自己的碗裏放些鹽。老人們習慣不放鹽。他們強調,吃這個菜,可以解口渴。

    瑤民幾乎不吃鹽,主要原因鹽價太昂貴。清末民國時期戰亂不斷,食鹽運輸到偏遠的巴馬,路途經過一道道土匪打劫,鹽就成了稀世之寶。50斤玉米換1斤鹽。1949年以後,鹽是最便宜的東西,1960年黃克林教授做調查的時候,瑤民依然極少吃鹽,1斤鹽夠吃18個月。

    瑤民不吃油,這很好解釋。吃油的飲食習慣還沒有傳到他們的生活裏。國際著名醫學教授新穀弘實說,食用油最先傳入日本是安土桃山時代,但是隻有少數高等貴族吃油,老百姓普遍吃油是江戶時代的後期了,也就是說日本人攝取油脂隻有150年到200年。中國西漢武帝時代從西域傳入用油煎餅。東漢時代發現植物油,中國漢人普遍吃油的曆史也就是一千多年。越南、老撾至今大部分人不吃油。

    缺少見識的人,他的視野限於他的目光所及的井底裏,用他的井底世界推測外麵的精彩大世界。當他聽說不吃油的時候,便發出愚蠢的疑問,不吃油從哪裏補充脂肪?黃克林,這個武漢長壽研究所的教授,也是一個沒有見識的豬腦殼,當他麵對瑤民不吃油的事實,他說瑤民用黃豆或火麻子磨成的白色漿料代替油,他頑固認為人必須吃油,沒有油就要胡說八道把某種東西說成油。

    長壽老人中有不少吸煙者。他們自己種植煙草,自己製煙,從少年時代就吸煙,長達百年的吸煙史。有人問老人,你為何長壽,他說因為吸煙長壽,煙是好東西,吸一口立刻來神。怎麽看,人很容易產生錯覺吧?

    從上麵四個長壽區,我們可以得到一些信息,也可以看出一些問題。

    1、板升公社是世界排名第一高壽區。板升2萬人口,瑤族人與壯族人雖然生活在一個區域,但他們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而其他長壽區的人口都是同一種生活模式,應該把瑤族人與壯族人分開統計才能正確反映某種生活狀況下,人的健康與長壽狀況怎麽樣。板升公社僅有瑤民8千餘人,但有20餘人達到100歲,120歲以上的至少有3人。這個數字遠遠高於汗薩的長壽率。汗薩有“青春之泉”之稱,但2萬人口中100歲的不過20餘人。另外,1960年的調查,正是中國大量餓死人的恐怖年代,板升公社屬於河池地區,而河池是餓死人的有名的重災區。瑤民作為少數民族可能受災狀況輕一些,沒有大規模餓死,但餓死不少老人是不可避免的。據研究人員考證,巴馬最高長壽記錄是民國時代,比1960年的調查高很多。

    2、所謂的長壽區並不長壽,不過,他們都活得沒有病痛,他們沒有因為100歲就要生病。這個事實證明,人老了就要生這樣或那樣的病的說法是荒謬的。

    政府大員和教授學者的長壽狀況比長壽區不知高出多少倍。例如,中共1955年封將軍,把元帥至少將全部計算在內大約1千人,據2012年有人盤點,有100歲者35人。許多中共將軍內鬥而死,或因內鬥折損了10年到20壽命,例如羅瑞卿的傷殘是折損了壽命的。內鬥無疑使他們的長壽打了折扣。國民黨高官100歲者比中共多,而學者教授100歲者人數比官員更多,許多學者教授100多歲了,還在著書立學,思維敏捷。西藏喇嘛高僧40人中有30人達到100歲。這些長壽數字,讓長壽區望塵莫及。

    不過,長壽區與普通勞動人民比,他們的健康和長壽是驚人的,但是又是可悲的,他們僅僅避免了因肉食、壇子菜、精加工食物和調味品所導致的所有疾病,他們沒有很好的營養,他們的貧苦,他們的委屈,他們的不幸,他們的勞累,殘酷的折損了他們的壽命。

    3、長壽區的飲食具有共性:

    1)當地氣候宜人,農作物四季生長,為他們提供了新鮮蔬菜,他們無需吃壇子菜,而在別的地方,人們差不多有六個月時間吃壇子菜。我的家鄉湖南,稱為江南魚米之鄉,那時候,平民們每家每戶起碼有七八個陶瓷壇子,有酸菜、雜菜、黴黃豆、腐乳、辣醬,醃菜等等,夏季乘蔬菜多的時候,嗮製各種各樣瓜果蔬菜,如西瓜皮、茄子、掛豆、刀豆,11月白菜大上市,就把大量的白菜嗮幹,反正在生鮮菜上市的季節家家戶戶忙於製作壇子菜。酸菜製作非常簡單,把蘿卜什麽的直接放入酸壇子。壇子菜鹽多苦鹹,三個酸辣椒就夠吃一餐。壇子菜的製作是一種植物被細菌腐化的生物變化過程,使植物變成細菌和細菌屍體和細菌分泌的毒素,這種飲食,在過去的日子,無論在哪一個國家,使不少人患上胃潰爛和胃癌。不知不覺至少奪去了每一個人10年以上的壽命。

    2)遠離肉食。根據利夫院士在《國家地理》雜誌上的連載文章記錄,汗薩與維卡班巴99%素食,阿布哈西亞90%素食。而我國巴馬和板升公社的瑤族人民是100%素食。純素食避免了肉食導致的70多種疾病,例如高血壓、冠心病、腦中風、癌症、糖尿病、關節炎、缺鈣、肥胖、癡呆症、硬化症、結石病。這是他們健康的主要原因。

    阿布哈西亞的飲食特別值得關注,他們隻有90%素食,冬季吃醃製菜,飲食少量油脂,他們100歲人數比例並不高,但出現161歲、141歲的高壽人瑞。
  
   他們的飲食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地方——他們的主糧是鮮玉米加堅果。以堅果為主食,應該是人類飲食的真諦。人類的祖先原來生活在樹林裏,祖先以樹上的堅果與水果為食。我們說造物主給了人類最高的智慧,但沒有給人類判斷食物好壞的靈感,因而人吃了許多不應該吃的食物。其實造物主並不是完全沒有給人類靈感。人類生吃水果和堅果的時候,不用烹煮,甜而有味,這種天然的甜味就是告知人類這是可以吃的好東西。當人類離開樹林,生吃大米、小麥的時候,感覺不舒適,有一種怪怪的生味,就是告知人類這種食物有危險。人類通過高溫火煮,破壞了大米、小麥的我們目前未知的毒素,使人類原來不能吸收的β澱粉變成了α澱粉,人類才可以吃大米、小麥。可見大米、小麥原來並不是人類的天然食物。

    生鮮玉米吃到人的口裏也是甜甜的味道,證明玉米對人類無害。阿布哈西亞人的玉米加堅果主食使他們得以特別長壽。

    同時,阿布哈西亞人的水果數量很大,根據利夫院士連載文章記錄,整個夏天,他們吃雪梨、鮮梅、桃子、無花果和各種果漿,秋季的時候,漫山遍野都是葡萄、蘋果、柿子、梨子,吃不完的水果曬幹冬天吃。水果含蛋白質8%左右(不計水分),是植物食物中含蛋白質最低的類屬,人的健康總是被過多蛋白質困擾,水果的低蛋白質最符合人體生理需求。

    阿布哈西亞人以堅果和水果為食,正是人類祖先的天然食物,對人體健康有百利而無一害,這種無害食物,無須烹煮,天然味美可食,遵守自然,足以讓人活到200歲天年。但阿布哈西亞人10%的動物類食物,少量壇子菜,少量油脂,喝一種自製的酸奶,加上勞動摧殘,使他們折損了一半生命。我們知道利夫院士計算阿布哈西亞人10%肉食是一個平均數字,分到每一個個體必有差異,有的人會高於10%肉食,有的人幾乎沒吃肉食。那些沒有吃肉食的人便得到了最完美的食物,於是他們成了出類拔萃的世界最高長壽者,由於阿布哈西亞人肉食普遍高於其他長壽區,因此他們的100歲長壽者人數低於板升公社、汗薩、維卡班巴。

    巴馬100歲以上壽星有不少是長年吸煙者,我們不能因為他們吸煙就說吸煙能夠長壽,如果他們不吸煙,足以增加10年生命。同樣,我們不能因為阿布哈西亞人有10%肉食就否認肉食的危害,恰恰是他們的10%肉食,在他們擁有最佳飲食的狀況下,100歲者人數並不多。

    3)長壽區人民飲食簡單,沒有調味品,沒有油脂,沒有化學添加劑。沒有精加工食品。健康的飲食,人體的消化係統不受傷害,因此能分泌足夠的甜感素在舌頭,吃什麽都香甜可口,即使吃酸李子,也不感到酸。因此他們無需調味品,可以享盡美食甜味。
   壞的飲食,尤其是肉食和油脂,摧殘了消化係統的甜感素分泌功能,吃什麽都味同嚼蠟,難以下喉,於是求助於調味品。用調味品欺騙自己的味覺神經。如果不用調味品欺騙自己的味覺神經,飯菜就難以下喉。而調味品不知不覺奪走了他們的健康與壽命。

    4、長壽區為何不長壽,其弱點在哪裏?

    1)過度勞累折損了他們的壽命。無論阿布哈西亞、維卡班巴、汗薩、巴馬,板升公社,他們的勞動強度非常大,他們沒有機械,沒有電器,沒有自行車,沒有馬、牛、驢取代辛苦的體力勞動。他們全靠一雙赤腳穿梭於高低起伏的山嶺之中。他們麵朝黃土背朝天,在烈日下,在風雨裏,背負著比自己體重還重的物體,將生命耗盡。他們的勞動是一種肢體一再重複的疲勞運動,這種重複性疲勞運動,即使鐵板也會因疲勞而折斷。他們在六七的孩提時代,就受到勞動的致命摧殘。他們個子矮小,勞累毀了他們的成長。不堪負荷的勞累和日曬,至少折損他們30至50年的壽命,他們能夠活到140,很難活到170歲。

    2)他們並不具有好的長壽條件。他們的營養並不豐富,例如,海帶、紫菜、菌菇、西紅柿、蘋果、洋蔥、蘆筍、杏子、榛子這些很好的營養食物,對瑤族農民來說,是天外之物,聞所未聞。他們唯一優勢就是沒有吃有害食物。

    3)他們的飲食也有損害健康的食物,例如,阿布哈西亞人吃少量肉食,冬季吃醃製菜,板升公社人、巴馬人普遍吸煙,吸煙足以折損他們10年的壽命。

    4)這些長壽者生於貧苦落後、無醫無藥的的環境裏。威脅他們生命最大敵人是病菌。12歲以下的小孩和100歲以上的老人抗菌能力弱,如果沒有抗生素和抗菌藥,很容易被細菌殺死。過去,在沒有藥物對付病菌的時候,百分之九十的人是被細菌殺死的。至少1970年代以前,板升公社和巴馬的老人遇到病菌侵害的時候,是沒有藥物救治的,對於他們被細菌所殺,人們並沒有警醒,而是認為年老了,死是難免的了。如果他們不是被病菌所殺,難道不可以多活10年至20年生命嗎?記得我的外祖父生活在並不偏僻的農村,一次病倒,農村人舍不得用錢,蠻扛,正好我的哥哥去外祖父家,發現後送醫院,抗生素把我外祖父救活。外祖父又活了十餘年。外祖父高壽而終。
  
   不說老人容易被細菌殺死,年輕人如果沒有抗生素支持一樣很脆弱,大家記得白求恩吧,他在給傷員做手術的時候,不小心劃破了手指,細菌乘虛而入,那時候沒有抗生素,細菌直接奪了這個國際醫生的生命。十九世紀俄羅斯偉大作家屠格涅夫的《父與子》,主人公的命運與白求恩一模一樣,細菌輕而易舉奪走一個風華正茂的年輕醫生的生命。

    5)他們僅僅具有一個沒有吃有害食物的長壽條件,缺少其他的重要的長壽條件。因而他們並沒有活到170到200歲的天年。

 

第 336 樓 clawfinger 2014/9/29 17:55:50  的原帖:
這些論據通篇都是假的,編造的。素食增強運動能力?你去找找看,看哪國運動員是食素的,運動生理學者、營養學家不比你懂得更多?人的身體由蛋白質構成,純素食很難補充夠每日代謝需要之蛋白質,如果想從素食中獲得足夠的蛋白質,就不得不增大食物的量,因此又不得不攝入過多的碳水和脂肪,人會變得虛胖,你可以看看很多和尚、尼姑就是這樣。蛋白質攝入不足才會使你皮膚更差,因為皮膚也是需要蛋白質來構架的,蛋白質不足,身體隻好偷工減料,因此會變得粗糙,早衰。素食使兒童聰明更是天方夜譚,你那論據都是編造的,真要有人聽信你這種觀點就被你害死了,知道馬楠的老公為什麽非要把孩子帶離馬楠麽?就是因為她信一種邪教,非要讓孩子吃素,兒童的大腦、身體在發育的時候獲得不了足夠的蛋白質可想而知會怎樣,必然身材矮小,智力低下。更可笑的樓主竟為吸煙辯解,估計自己就是煙民,所以掩耳盜鈴,自己安慰自己,吸煙肯定是蹩遠遠大於利的,目前僅僅有少許資料認為煙可能對抑鬱症和老年癡呆症有好處。
本樓答網友:

    本來我不想對一些傻逼言論作解答,比如,問我不吃肉怎麽補充鈣?哪國運動員是吃素的?不吃肉哪裏有蛋白質?不吃肉皮膚會粗糙。
 
   30年前美國康奈爾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在中國健康調查,中國政府特意安排運動員吃肉,被看做國際笑話,30年後的今天,這個笑話沒變,還有人問哪國運動員是吃素的?人的皮膚是否細嫩,在於維生素A、E、C、穀胱甘肽、類黃酮等植物生化素,哪一個品牌美容護膚品不是宣稱含植物精華素,吃肉隻會讓人皮膚粗老,誰敢宣稱他的美容護膚品含有肉質或動物元素?

   巴馬瑤族農民是世上最貧苦的農民,在1960年最困苦的歲月裏,黃克林教授和兩個班級的醫科大學生,給最貧苦的從來沒有吃過肉的巴馬農民體檢,沒有發現一人缺少蛋白質。今天,你試試看,你能找出誰缺蛋白質?不希望30年後,還讓人繼續看中國運動員由政府安排吃肉的笑話。我用我曾寫的一篇文字,給這個網友作為回答:

    彼得·博爾西是美國著名職業網球運動員。1970年他在參加新西蘭網球巡回賽之前,在夏威夷威基基海灘練習投擲飛碟。飛碟地隨著海風飛旋打落在一位紳士的頭上,紳士的禮帽被打落在地。他立即跑過去道歉。紳士非常友好,紳士是來夏威夷參加預防醫學專題研討會的教授,他告訴彼得·博爾西作為運動員,在參加比賽的前6個月最好不要吃任何肉、魚、家禽或蛋類食物。並邀請彼得·博爾西參加醫學研討會。

    彼得·博爾西認為蔬菜水果是猴子吃的,盡管他固執己見,可是可以增強體力、取得更優成績的說法,使他禁不住還是參加了研討會。彼得·博爾西不是愚蠢而頑固不化的人,學者的論據使他很快明白了素食的好處。當他成了一名素食運動員的時候,得到了過去未曾有的體力和成績。素食使他45歲了還可以在賽場上競技。彼得·博爾西是個熱心人,為了讓更多朋友得到健康,他研究飲食,他演講,成了美國的健康名人。他寫了一本書《原來素食最健康》。這本書我國有翻譯版。

    世界散打冠軍權英哲說:“其實那些非常喜歡吃肉的人在大型散打比賽的前10天,也必須先把肉戒掉,不然的話在比賽中輸得很狼狽。美國比較有名的選手都是這樣的。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著名長跑運動員蒲忠強憑他優異的成績,嘲笑吃肉的運動員,說:“吃肉食的小孩永遠不會有力氣。”

    今天,對運動員來說,素食可以增強體力,已不是秘密。除了中國的傻瓜運動員很少素食外,在國際上,運動員是素食比列最高的群體。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記者發現有20%的運動員是素食,如果把中國的沒見識的、土包子運動員除外,素食者遠遠不止這個數字。

    1980年代美國康奈爾大學、英國牛津大學聯合在中國健康調查,發現中國政府特意安排運動員吃肉,被國際營養學界看做笑話,30年過去了,這個笑話依然沒變。足見,這個民族何等愚惑。

    下麵介紹一些世界頂級素食運動員(我不想另外打字,就用網頁上現成的資料粘貼):

    卡爾·劉易斯(美國):奧運金牌數個人榜首的嚴格素食者:十三次 打破過世界紀錄 奧運會9枚金牌得主。

    拳王阿裏: 十八歲獲奧運金牌 。二十年的職業生涯中二十二次獲得過拳王稱號,其中 十次蟬聯拳王稱號 創造長達十二年比賽不敗的紀錄,一拳份量四百多磅 。

    帕沃·魯米paavo nurmi(芬蘭): 獲得過9枚奧運會金牌十七歲出道直到三十七歲退役,職業生涯長達二十年之久。先後29次打破世界紀錄,其中有22個受到國際田徑總部的正式承認 ,被《時代》雜誌評為20世紀最佳運動員 。

    漢克.阿倫(Hank Aaron):美國各大棒球聯賽中常勝不敗的本壘打冠軍。得過3次金手套獎,並且入選21次明星賽。八次榮獲國際棒球聯盟壘打王之稱號 成就可謂登峰造極 。

    愛德溫·摩西: 在十年 122場正式比賽不敗的紀錄, 四次打破四百米跨欄世界紀錄 多次獲得世界最佳運動員稱號, 1983年獲得美國最高獎勵沙利文獎。

    魯斯·海德利克:鐵人三項賽及田徑運動員。九次金牌得主,其中包括從百米到五千米到超長跑的各種距離賽跑,還有鐵人三項賽。被評為北美洲“最健康的十人”之一。

    莫雷· 羅斯 ( Murray Rose )(澳大利亞):6枚奧運金牌得主。十七歲參加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取得了三塊金牌,,打破多項世界記錄,包括400和1500米自由遊。譽為曆史上最偉大的遊泳運動員。

    科勒赫· 邁寧(芬蘭):1912年瑞典斯德哥爾摩夏季奧運會10000米、5000米,12000米個人和團體賽中獲得獲3枚金牌,是本屆獲金牌最多選手之一。 1912年奧運會上,他打破5000米長跑世界紀錄,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跑進15分鍾的運動員,打破三千米長跑世界紀錄 。

    瑞吉利·艾柏利( Ridgely Abele )美國人∶8 次獲得世界空手道比賽冠軍 五級黑帶冠軍整體總冠軍雙頭銜。

    莎莉.依斯德(英國):世界馬拉鬆賽金牌得主。她說:“自從開始吃全素後,我的跑步速度進步不少。全素的食物是很理想的,它包含了大量的胡蘿卜素,低脂肪及很多的維生素和鐵質,我為自己完全不用犧牲動物生命而能健步如飛感到驕傲。”

    威爾斯(RogerHughes):英國滑雪冠軍。他說:"吃素能幫助我成為一個更佳的全能體育選手,素食提供我額外的能量,讓我能享受健康而充實的生活。"

    史汀·布萊仕(Stan Price):前臥推創世界紀錄,至今沒人打破他的記錄。

    雷裏歐·文拉特(Pierreo Verot)創下坡耐久滑雪之世界記錄 。

    詹姆斯(James)與強納生·狄多納托(Johnathon deDonnato):創長距離蝶泳之世界紀錄。

    布蘭頓·巴西爾:鐵人三項賽及馬拉鬆運動員。2003年加拿大50公裏超長跑冠軍:“我吃素後最明顯的改變,就是訓練之後所需的恢複時間大大縮短了。”

    賽克托·萊諾瑞斯 Sixto Linares(美國):24小時鐵人三項賽世界紀錄保持者(遊泳4。8英裏,自行車158英裏,跑步52。5英裏)。他說:“在我高中開始吃素時,我的父母曾為我不吃肉而非常非常煩惱。14年後的今天,他們總算接受了吃素對我是好的這個事實 。”

    大衛史考特 Dave Scott :六次獲得世界鐵人三項比賽的冠軍,是唯一超過兩次蟬聯獲得世界鐵人三項賽冠軍的運動員。

    羅柏特·史威格(Robert Sweetgal(美國):世界最優秀的超長距離競走運動員。

    比爾·皮克寧( Bill Pickering ):6小時20分鍾橫渡英吉利海峽,世界紀錄保持者。

    斯坦恩·普萊斯:扳手腕世界紀錄保持著。

    斯科特·傑瑞克,超長跑運動員:連續7次(1999年至2005年)贏得美國西部100英裏(大約160公裏)超長跑比賽,並且是該比賽紀錄保持者(2004年,15小時36分)。美國壞水河(Badwater)賽跑的冠軍及紀錄保持者(2005年,24小時36分)。兩次被《超長跑雜誌》評為:本年度最佳超長跑運動員。“我開始是為了健康原因而吃素,之後逐漸增加了環保因素。吃素後我感覺到我賽後體力恢複時間縮短了,我的精力更加充沛,而且也比較不會生病了。”

    孫基禎: 馬拉鬆世界紀錄保持者, 稱為韓國民族英雄, 韓國第一位奧運金牌獲得者 ,破亞洲人首次奪取長跑項目奧運會金牌 。

    權英哲(韓國):50多歲獲得世界散打冠軍,他說因為我多吃蔬菜和水果才能獲勝,如果吃肉的話就很有可能輸掉比賽。

    好了,不想再羅列了。這樣羅列無止境,大家可以百度一下。


第 339 樓 人性至上 2014/9/30 9:42:51  的原帖:
非常感謝樓主的辛勤付出

樓主觀點新穎,論據有力,說服力強

現在大家始終有些糾結的就是吃素能否滿足身體蛋白質的需求,相關人士能否從分子水平探討一下這個問題,我覺得並不是特別難,至少大的方向可以嚐試一下,人體每天究竟需要多少蛋白,是不是一定要吃點葷來補充,吃素和吃葷的健康人士人體內蛋白總量及代謝水平究竟是一個什麽對比情況,維持人體健康的蛋白基本需求是多少

這個問題其實很重要,因為這個話題所有人都會關心。

再次感謝樓主的執著追求與無私奉獻
本樓答網友:

     我想告訴這位網友一個常識,人的生理健康和整個生物生化學都不能用分子研究來解答,而且永遠不能用這種化學方法來圖解。比如一氧化碳,你研究它的分子原子,氧是人所需要的物質,碳也是最需要的物質,但一氧化碳會把人毒死,二氧化碳卻無毒。所有研究必須用實驗來回答。誰也不敢用分子結構和其他化學研究或化學方法對食物或藥物作出一個結論。如果能用分子原子、化學結構解釋問題的話,那就太容易了。例如某種新藥研製出來,隻要坐在辦公室用化學分子計算一下,就知道這個可以治療那些病,有什麽毒性。一個小時解決問題。然而,事情沒有這麽簡單,一種新藥出來,美國FDA審查時間需要九年,要做動物實驗,小規模人體試驗,但是仍然出問題,審查實驗9年的藥原來是毒品,最後收回。如果分子化學研究能回答問題,世界上就沒有必要做長達20年的動物實驗了,就無須花費20年時間,尋找10萬多個人體實驗對象,花費巨額錢財搞實驗了。

  你這種想法的人不在少數,我曾說油脂危害健康,都是以油脂毒害動物實驗為證,世界上沒有一個科學工作者不是用動物或人體做實驗,證明某種物質是否有害,除此沒有第二種方法,可是不少頭腦簡單而愚昧的人,認為動物實驗不可信,要化學方法研究作分子。如果分子能解釋什麽,煙草之害需要花費幾十年實驗嗎?用化學分子解釋的話,3分鍾不就推算出來了嗎?


第 338 樓 clawfinger 2014/9/30 8:02:05  的原帖:
蛋白質的分子結構都是一樣的,不存在哪種好哪種更利於健康。但肉類的吸收率遠高於植物(因為肉類蛋白質的氨基酸的類型更全且比率更適合人體,,而人是按氨基酸比例來吸收蛋白質的,一般肉蛋奶類單純吸收率普遍在85-99%,而植物類單純吸收率一般不到40%),完全素食的人要麽會很瘦(蛋白質缺乏),要麽虛胖(為了獲得足夠的蛋白質隻好加大穀類攝入量,而同時不得不攝入更多的碳水化合物,此外素食的人蔬菜吃的更多,而遠超需要量的纖維素在腸道內又進一步降低蛋白質吸收),其實中國絕大部分人蛋白質攝入不足,胖的人不一定就不缺蛋白質,那往往是他低效獲得蛋白質的副作用之一(碳水化合物過量,轉化為脂肪保存在皮下)。
本樓答網友:

   這些肉食的陳詞濫調,我們多麽耳熟。什麽容易消化,什麽補充蛋白質,什麽動物蛋白與植物蛋白是一樣的,什麽吃素會虛胖,全是無根無據的撒謊。

   人體缺少溶解肉食的溶解酶,肉食在人的胃裏很長時間不能消化,使人感到肚子飽飽的,滯留在胃裏,久而久之,從胃裏溢出一種臭氣來。事實是肉食最不易消化吸收,隻易於快速被腸道的細菌消化,變成毒素。

    肉食蛋白質是被動物已經加工過的蛋白質,不再是原來的植物蛋白質,它有何改變,限於我們目前的認識水平,還沒有人指出來,但絕對不可能與植物蛋白完全一樣,目前人類的認識水平,已知道動物的脂肪與植物脂肪明顯不同,動物通過加工,把植物脂肪作了改變,分子鏈已經加長。

    肥胖是體重調節機能的喪失,正是肉食摧毀了人的體重調節機能,才會肥胖。


第 350 樓 clawfinger 2014/9/30 13:19:58  的原帖:
明明是科盲卻要裝出科學的樣子,請你指出人類缺乏哪種酶因而無法消化肉食中的蛋白質?世界上吃肉的占絕大多數,難道都天天消化不良?雜食是人幾十上百萬年進化來的,人的消化係統和身體已經適應犖素搭配,反其道行之必然會出問題。如果你素食,一定不要讓你的孩子食素,否則會長得矮,體質差,皮膚黑黃,且智力達不到原本應有的水平。對比白種人和黃種人的體質智力即可。
本樓答網友:

   共同學點知識好不好,世界上的食肉動物和雜食動物吃肉都是吞吃的,它們對肉食的消化是一種溶解酶,把整塊肉或全軀體溶解成液體而吸收。例如蟒蛇吞下一頭小牛,蟒蛇的溶解酶把小牛溶解成液體而消化。人缺少這種溶解性消化酶,人是用消化植物的方法消化肉食,用臼齒把肉磨碎,在胃裏勉強消化,但需要很長時間,人消化植物蛋白質隻需要半小時到2小時,例如,消化西瓜、檸檬的蛋白質20分鍾足夠,消化大米中的蛋白質2小時足夠,而消化肉食需要3小時以上,並需要分泌大量膽汁和胃酸。肉食由於不易消化,給細菌提供了條件,肉食被細菌腐化發臭,這種從胃裏發出的臭味,稱為“胃氣”。隻要不吃肉,不治而愈。能夠消化肉食的動物,吃了肉之後,從來不會產生這種胃臭,而人不能順利消化肉食才讓細菌得呈,發出腐肉臭味。

另外,作為讀書人希望你有起碼常識,白人並沒有吃肉多,白人也沒有吃肉而聰明。在未發明工廠化養畜和飼料工業以前,白人吃肉很少很少。隻有遊牧民族吃肉多。而這些遊牧民族主要在亞洲。而且白人有愛吃素食的傳統。因此白人產生無數素食偉人,例如:愛因斯坦、牛頓、達爾文、愛迪生、莎士比亞、蕭伯納、托爾斯泰、柏拉圖、蘇格拉底、伏爾泰、盧梭,那個曾讓地球發抖的人——希特勒,也是有名的素食者。


第 364 樓 心想事成2011 2014/9/30 15:44:02  的原帖:
樓主,飼料工業中有個限製性氨基酸的概念,是指以玉米和大豆為原料的飼料中,各蛋白質的比率和動物的蛋白質營養需求的比率不匹配。缺乏蛋氨酸,賴氨酸,且動物無法自身合成,也無法用其它氨基酸轉化。隻能直接在飼料中添加。
那麽如果人素食,是不是也有同樣的問題?要麽提高幾倍的正常進食量,要麽專門添加?


本樓答網友:

  老鼠是果實性動物。11940年科學工作者發現有10種氨基酸對老鼠的生長速度很重要,把其中的一種拿掉,老鼠生長速度就緩慢,他們並研究出10種氨基酸的最佳配比,最利於老鼠生長。雞蛋的氨基酸與這個配比最接近。

    豬牛羊是草食性動物,它們可以用草料提供的碳水化合物製造所有的氨基酸,如果直接給豬牛羊提供氨基酸,動物無需自己製造氨基酸,可以使動物快速生長,但會使動物生病和提前死亡。養畜不是為了讓動物活得長久,而是要動物快速生長。

     人吃的所有食物都含有氨基酸,包括水果、葉菜、瓜果、糧食,都含有蛋白質和氨基酸。並且葉菜的蛋白質高於豬肉,例如豆芽菜、菠菜、青花菜、包心菜、甘藍菜,蛋白質含量40%以上,黃豆芽含蛋白質54%,而豬肉含蛋白質隻有31%。人的生理係統能夠選擇和保留各種氨基酸,隻要食物品種豐富,不存在缺少某種氨基酸。相反,人的食物,不是氨基酸不足,而是氨基酸過多。

   人的生長期有兩個最大的飛躍,嬰兒期與青春發育期,尤其嬰兒期六個月時間體重增加一倍,這是最需要蛋白質的時候,但是100克母乳中蛋白質隻有0.9克,除去水分不計,蛋白質含量為7.7%。這告知我們人在最需要蛋白質的時候,蛋白質不要超過食物的8%,然而除了少數幾種食物蛋白質低於8%以外,所有的食物都高於10%以上,例如葉菜至少含蛋白質30%以上。

   蛋白質對於兒童和青少年生是生長性原料,對於成年人是替代性原料,高蛋白質食物越少越好。由於人攝取蛋白質過多,肝髒非常辛苦,要把多餘的氨轉換成尿素排出體外。成人吃食物是為了得到糖的能量,而肉食沒有糖的能量,肝髒必須把肉食的蛋白質轉換成糖,從而得到能量,轉換之後雖然解決了糖的能量問題,但是剩下“氨”的垃圾,腎髒、肝髒必須為處理“氨”幹活,腎髒往往為處理“氨”而累到癱瘓,導致尿毒症。

基於上述道理,沒有人會缺少蛋白質,你也找不到誰會缺少蛋白質。你隻有找到一個沒有食物而饑餓的人的時候,才可能發現他缺蛋白質。由於沒有人缺蛋白質,醫院也不會檢測蛋白質。我們可以確定每一個人是否缺蛋白質,還檢查個屁呢!


第 381 樓 心想事成2011 2014/9/30 18:38:28  的原帖:
樓主,你這個觀點我不是完全同意,一個直接的證據就是:農村小孩,普遍身高低於城市小孩,智力發育普遍低於城市小孩。食物中缺乏蛋白質成分時普遍食量猛增。

另外用素菜幹重和肉類的濕重做對比,從而得出植物蛋白質含量高於肉類,容易誤導讀者。
最後是你數據不知從哪來的。我現在手中沒完整的數字。僅憑記憶提供幾個數據:大米玉米中13%是水分,大米蛋白質含量7.4%
玉米蛋白質含量8%.
這是植物的種子,營養成分最高的部分的蛋白質水平。主要成分是植物粗纖維的菜葉,蛋白質幹含量能到8%?
網上粗略搜了下,每百克含蛋白質:白菜2克、茄子2.3克、蘋果0.4克
僅是吃白飯,玉米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飯量會翻兩三倍。這在農村人大胃口有直接的證據。
想從蛋白質含量更低的蔬菜中攝取足夠的蛋白質,那得比吃飯多吃很多倍的菜(決定人食量的主要是容積,和含水量無關),這顯然超過了人類胃的容量。
另一個直接的證據就是熊貓該吃竹子後,就隻能從早吃到晚,幾乎不間斷的進食。最慘的是顯然智力發育收到了嚴重的傷害。
    我讚成素食,也認可植物蛋白比動物蛋白幹淨。但植物蛋白中,氨基酸的組合比率和人體需求不匹配的問題,我認為是一個需要正視和解決的大問題。
本樓答網友:

1、你拿城市與農村某個地方比是荒唐的,再說不缺吃不需要勞動的農村的農村孩子不會比城市孩子矮。鳳凰電視台曾采訪西北貧困區的中學孩子,個子體格比城市孩子還棒。
  
   正確的對比是同一個城市的孩子吃素的與吃肉的孩子比身高,無論在西方還是日本或在中國,同城市吃素與吃肉的孩子身高沒有區別。

    台灣朝陽大學、中山大學專門對56位吃肉的(28位孩子,28位父母)和42素食者(21位孩子,21位父母)作對照研究,發表了《素食與非素食兒童及父母的飲食攝取與營養狀況之研究》,身高發育沒有區別。

2.我說的蛋白質含量是除水分不計(肉食和蔬菜都不計水分),這樣計算才能反映真實。這是國際營養學的標準方法,肉食業宣傳把水計算在內,似是而非,欺騙消費者。我現在將豬肉與白菜成分列表如下:

   豬肉營養成分:
   鉀(毫克)162 磷(毫克)130 膽固醇(毫克)69  鈉(毫克)57.5  脂肪(克)30.8

    維生素A(微克)16 蛋白質(克)14.6   鎂(毫克)12  鈣(毫克)11  硒(微克)2.94

    煙酸(毫克)2.8  鐵(毫克)2.4  碳水化合物(克)1.1 維生素C(毫克)1

    維生素E(毫克)0.95  鋅(毫克)0.84 維生素B1(毫克)0.26     銅(毫克)0.13 

    維生素B2(毫克)0.11

  豬肉蛋白質含量31.4%


白菜營養成分:
  熱量(大卡)18
  胡蘿卜素(微克)120 鈉(毫克)57.5 鈣(毫克)50 磷(毫克)31 維生素C(毫克)31
  維生素A(微克)20 鎂(毫克)11 碳水化合物(克)3.2 蛋白質(克)1.5
  膳食纖維(克)0.8  維生素E(毫克)0.76  鐵(毫克)0.7  煙酸(毫克)0.6
  硒(微克)0.49  鋅(毫克)0.38  錳(毫克)0.15 脂肪(克)0.1 維生素B2(毫克)0.05
  銅(毫克)0.05  維生素B1(毫克)0.04
    蛋白質含量31.3%

3、人的生理係統會選擇、保留、和製造氨基酸,不要用嬰兒期思維,認為人的生理係統如同木偶,需要你安排,事實生理係統比你聰明萬倍。

4、由於肉食含水少,吃肉後需要喝水補足水分,蔬菜含水多,減少了喝水,或無需喝水。不需要喝水的人是健康狀態很好的人。

5、熊貓是反自然飲食,前文有論述,不重複。


第 335 樓 鑿齒 2014/9/29 17:30:27  的原帖:
再有,您說人的自然食性是“果食”,那麽,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也應該被認為是反自然的過程嗎?因為這一過程必然是以食性的改變為條件的。
    本樓答網友:

    錯把你的跟帖當作334樓那個網友寫的,沒有理睬。表示歉意。

    人是否由猿猴進化而來,是需要繼續探討的問題。猿、猩猩、猴子、人都是果實性動物,老鼠也是果實性動物。老鼠是與人爭奪同一食物的天然敵人。食肉動物、雜食動物並不與人類爭奪食物。猩猩與人類祖先爭奪食物。

  物種的進化,不是要改變飲食為前提。屬於某種屬性的動物,如果改變飲食屬性,便是反自然行為,會走向衰亡。


第 334 樓 鑿齒 2014/9/29 17:27:52  的原帖:
樓主啊,先謝謝,再請教。

米飯、主食,這類碳水化合物,多吃好不好呢?它們與肉、蔬菜、水果是什麽關係呢?
本樓答網友:

    大米屬於植物穀類食物,從來沒有證據證明碳水化合物有害。問題在於市售的大米都是精加工大米,丟失了大量重要營養物質,尤其是丟失了纖維,由於缺少纖維的阻滯,精大米會吸收過快,迅速轉變為血糖,高血糖,加上肉食的共同危害,致人糖尿病。因此。新營養學提出吃全穀糧食。吃粗糙的大米才可以防止和治療糖尿病。

   蔬菜、水果微觀營養豐富,例如一個西紅柿最少有380種以上營養物質。這讓肉食望塵莫及。


第 368 樓 clawfinger 2014/9/30 16:50:57  的原帖:
除了一些爬行動物,有哪些是吞食的?虎、獅、狼、豹這些都是吞食的?
日耳曼人源自遊牧民族,定居後也大部分時間以肉食為主,你如果看過一些古代的文獻應該就會明白。想想看,隻啃點草籽就能抵擋北歐酷寒的冬天?能駕著巨艦征服海洋四處劫掠為生?簡直是笑話。你說的那個所謂的“素食者”名單,編造起來很容易,因為國內不好查出詳細資料,想讓人相信的話,你給出英文資料及出處來看看。
本樓答:

    不懂起碼常識就不要胡說八道。先張口哪個國家有素食運動員,吃肉皮膚美麗,吃素虛胖。現在又張口胡說虎豹不是吞吃。難道你不能觀察一下狗是怎樣吞吃肉食的嗎?

   知識是需要積累的,鬧了笑話,然後四處百度搜索。搜來所謂的日耳曼遊牧民族。網上亂七八糟的東西能當旗子用嗎?還苦心搜索希特勒,說我造謠。希特勒素食是不是誤傳可以討論,但必須拿出有力證據推翻定論。憑周小平胡言亂語可以否認餓死3千萬嗎?

國外的素食名人你想必你搜索了很久,找不到推翻的證據。我在本文中說了幾個中國的素食名人,梁漱溟、黃炎培、豐子愷、趙樸初、林森、伍廷芳、百歲將軍何誌浩,這些人的資料不難找吧。

  推翻任何定論,必須拿出有力可靠證據,不可信口雌黃。


   (接上文,正文)

    蛋白質由20種氨基酸構成,脂肪由10餘種脂肪酸構成,蛋白質與脂肪構成細胞,大約50萬億個細胞集合起來構成了成人人體。人的生長就是蛋白質與脂肪的不斷增長。足見蛋白質非常重要。

    人的生理係統能夠利用糖(碳水化合物)合成12種氨基酸,但有8種氨基酸不能合成,這8種氨基酸稱為必須氨基酸,必須從食物中攝取。馬牛羊這類草食性動物能夠製造20種氨基酸,因此牠們可以不需要蛋白質食物。

    在哺育動物中,人是對蛋白質需求最少最少的動物,因為人的生長周期特別長,生長非常緩慢。老鼠是對蛋白質需求最高的動物,因為老鼠生長期很短,兩個多月完成生長。老鼠的食物蛋白質含量達到73.5% 才能滿足成長之需要,而人對蛋白質的需求比老鼠少10倍。食物需要含多少蛋白質是由生長速度和生長期限決定的。不是蛋白質越多就越好,超出需求的蛋白質毫無作用。請看下麵不同物種生長時期所需蛋白質對比表:

                不同物種母乳與生長速度對比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  種        蛋白質/卡路裏%     體重增長1倍時間    蛋白質/克%


    人類                  5%                180天             7.5%

    馬                   11%                60天              17.5%

    牛                   15%                47天              25%

    羊                   17%                19天             28% 

    狗                   30%                 8天              45%

    貓                   40%                  7天             60%

    老鼠                 49%                 4天             73.5%

        ——————————————————————
▲資料來源美國Bell.6生化教科書1983年修改版第101頁。▲蛋白質/重量單位百分比為作者加注。

    人的生長有兩個特快飛躍期,第一特快飛躍期是出生最初六個月。第二飛躍期是青春發育期。第一飛躍生長最快,嬰兒平均每月身高增長2.5厘米,6個月時間體重增加1倍。青春發育期最高峰的時候平均每月增高0.7厘米。可見嬰兒期是蛋白質需求量最大的時候,然而100克母乳中隻有0.9克蛋白質,占食物的7.5%(水分不計)。

    為了適應嬰兒的健康成長需要,母乳的蛋白質發生奇妙的變化,嬰兒新生的最初七天,100克母乳有蛋白質2.7克,蛋白質占母乳的23%,大約第八天,母乳的蛋白質忽然下降3倍,降到0.9克,占母乳的7.5%,而碳水化合物增加到7克,占母乳的58.3%,脂肪增加到3.8克,占母乳的31.6%。母乳的蛋白質為什麽驚人的急劇下降?這無疑是偉大的自然選擇,是生物進化、自我保護的智慧選擇。證明了蛋白質含量較低的食物更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符合人類生長緩慢而長壽的自然規律,而較高的蛋白質不符合孩子的需要,其所構成的危害,我們至今缺乏研究。高蛋白質飲食無疑是愚蠢的反自然行為,必然存在著我們未知的和已知的生物危機。

    例如牛奶是牛喝的,適應牛的生長,幼牛47天的時間生長1倍,2年時間完成生長。含蛋白質25%的牛奶正好適應幼牛的需要,不會產生多餘蛋白質代謝垃圾物“氨”。而人喝蛋白質高出母乳3.3倍的牛奶,至少3分之二的牛奶蛋白質是多餘的廢物,會產生大量代謝垃圾物“氨”,未知的和遠期的危害,還有待深入探討研究,但已知的危害令人恐怖。例如十多種免疫性疾病(包括I型糖尿病、紅斑狼瘡、硬化病、濕疹、類風濕關節炎)、血管出現膽固醇沉積堵塞,花粉症、慢性腸炎、白血病、缺鐵性貧血、智力發育不健全、肥胖症、癌症等等,尤其可怕的是,引發嬰兒猝死。

    走進治療白血病的醫院裏,你會意外地一驚,竟然如此多的孩子白血病!這些白血病孩子無一不是喝牛奶的,在牛奶沒有傳入中國的時候,孩子白血病,聞所未聞。

    高蛋白質的錯誤觀念不在少數。新穀弘實是聞名世界的日裔美國腸胃醫學教授,是腸鏡刀、胃鏡刀和無痛腸胃鏡的偉大發明人。在他女兒出生的1960年代,做為年輕醫生,他相信高蛋白質,給女兒喂養牛奶、奶酪,結果1歲的女兒患上異位性皮炎和過敏性鼻炎病,藥物治療毫無作用,多年以後改變飲食症狀才徹底消失。他的移民美國的親戚有兩個孩子,深受患腸道疾病困擾,久治不愈。很少人會讓嬰兒做痛苦的腸鏡檢查,但是沒有別的辦法,新穀弘實用腸鏡檢查後,發現孩子的腸道狀況壞到如同吃肉的成年人。那時候科研機構還沒有對牛奶做專門研究,人們深信牛奶是最佳食品,沒有人懷疑牛奶有問題,嬰兒並沒有吃肉,為何與吃肉者的腸道一樣壞,新穀弘實考慮牛奶的問題,讓孩子停吃牛奶,孩子的疾病不治而愈。

    最有知識的醫生都是錯誤的舊營養學的受害人。多年的行醫實踐、借助腸鏡親眼所見無數人的腸道狀況,才改變了富有才華的醫生。普通民眾被舊營養學所害可想而知。

    盡管牛奶的高蛋白質和它的動物垃圾蛋白質的本質,造成如此之大的危害,牛奶業和他們所購買的專家,還在不停地用蛋白質忽悠人民。中國民眾知識貧乏,加上這個民族缺少邏輯思維,給他們洗腦隻需要簡單重複,不需要舉證說理。中國民眾把電視上的每一句當作真理。這是真是孩子的不幸,也是這個民族的不幸。

    先前,沒有抗生素和接生技術,婦女生孩子如同過鬼門關,不少婦女死於產褥熱或難產,留下的孤兒沒有母乳,孩子吃米糊、麵粉糊、爛巴飯長大,這些孤兒與母乳養大的孩子發育上沒有明顯區別。古今中外,許多名人偉人是吃糊糊長大的孤兒。

    其實,仔細想想就會明白,土豆、大米、小麥混煮的糊糊,與母乳的營養成分非常接近,各種營養都齊備,有多種多樣的礦物質、維生素、類黃酮、有機酸,比牛奶的營養豐富多了去了。例如牛奶含有膽固醇,牛奶的鈣與磷的比列存在重大缺陷,牛奶的鐵難吸收,母乳有400多種營養物質和我們目前未知的營養,而土豆大米南瓜糊糊至少可以提供千多種營養物質,母乳是果實性食物的加工品,牛奶是草料的加工品,牛奶隻適合草食性動物的需要,不能代替果實性食物。人需要的是人的食物——果實性食物。雖然土豆大米糊糊的蛋白質比母乳高,但適度的高於母乳是有益的,因為母乳的氨基酸有最佳的配比,利用率高一些。孩子吃糊糊,不會像牛奶那樣貧血而虛胖,不會像牛奶那樣損害智力發育,不會像牛奶那樣導致各種各樣、數不盡的疾病。

    嬰兒成長9個月後,生長速度明顯減低,母乳的蛋白質含量也隨之相應降低,最後母乳的蛋白質含量降到5%左右,而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基本維持不變。這一自然規律,證明蛋白質一旦超出需求量,就是一種危害健康的毒品。母乳盡力回避蛋白質供過於求。這值得每一個成年人思考,你已經完成生長,你對蛋白質的需求很低很低。追求獲取超出需求的蛋白質,不過是在追求垃圾。這個垃圾將危害你的健康與生命。

    一個人完成成長之後,理論上基本不再需要蛋白質。就如房子蓋好之後不再需要磚頭,但是為了房子穩固,需要替換修補。某些細胞在一定的時候死亡,被新生的細胞代替。死亡的細胞在體內仍然是氨基酸和脂肪酸,理論上仍然可以用來製造新的蛋白質和脂肪,或者轉化為糖作為能量消耗。可見,成人對蛋白質的需求已經很少很少,屬於不常需要的替代性原料。

    然而我們每天必須吃飯,不然就會饑餓而死。因為我們每時每刻需要能源——糖(碳水化合物)的消耗。人是需要維持36度體溫的恒溫動物,每時每刻依賴糖與氧氣發生反應產生熱量。同時人的行為活動也需要能量消耗,就如汽車開動需要能源一樣。呼吸係統每時每刻吸入氧氣,讓氧氣在體內與糖反應,產生能量,放出二氧化碳,呼吸係統又把二氧化碳吐出來,再吸入氧氣,循環不息,維持著我們的體溫和生命。對人來說糖是最重要的東西,糖除了做能源,還可以用來製造氨基酸、蛋白質、脂肪酸、脂肪。可見,我們獲取食物,主要是為了獲取糖,我們每一秒鍾都在消耗糖,由於需求大,隻要幾個小時不吃食物就會缺糖。

    在我們急需糖的時候,我們總是犯盲目采購的錯誤,吃下缺少糖而蛋白質過高的食物。例如,吃了半隻雞,沒有吃入任何糖,這時候苦了生理係統,必須立即把蛋白質加工成糖,把脂肪加工成糖還好辦,可是把蛋白質加工成糖,會產生代謝物質“氨”。多餘的“氨”危害健康,肝髒又必須把“氨”處理成碳酰胺(尿素),再由腎髒排出體外。看看現在人們的尿液,一天大約排出尿素30克。垃圾何等之多。人如果獲取的糖足夠用,聰明無比的生理係統絕對不會把氨基酸加工成糖,在缺糖的情況下,不得不這樣幹。如果不缺糖,生理係統可以把多餘的氨基酸直接排出體外,何必轉一個彎。

   肝髒、腎髒本來就是最辛苦的器官,最需要生息休養,可是我們常常自找麻煩折騰肝髒與腎髒,常常導致腎髒癱瘓。

    變溫動物由於無需維持體溫,能量消耗少,牠們活動的時候才會消耗能量,牠們的細胞也會死亡,需要新的細胞替換,但是作為替代性原料的蛋白質需求很小,因此變溫動物可以半年,甚至一年不吃也無妨。

    綜上所述,可見對於成年人來說,食物中的蛋白質最好不要超過10%的含量。

    然而,我們的食物蛋白質含量大多數在10%以上。葉類蔬菜含蛋白質最高,例如豆芽菜含蛋白質54%、菠菜、青花菜、甘藍菜,青花菜、大頭菜、蛋白質含量40%以上,白菜、芥菜、萵苣、荷蘭芹蛋白質含量30%以上,南瓜、茄子、洋蔥、西紅柿含蛋白質12%以上,主糧、堅果含蛋白質12%左右,含蛋白質最低的是山芋8%、紅薯6%、糙米7%,。另外水果含蛋白質低,平均含量7%。蘋果含蛋白質1%。

    對於成年人來說,土豆、紅薯、山芋和水果等低蛋白質食物是最佳的健康食物。高加索山區的阿布哈西亞人的食物含蛋白質最低,他們的食物是主要低蛋白質的堅果和水果,這樣的飲食養育了世界上最健康、最高的長壽人群。我國板升公社和巴馬的瑤族農民當年健康、長壽,也是出於低蛋白質飲食,他們的主要食物玉米、紅薯、芋頭、南瓜、火麻子,都是較低或很低蛋白質食物。

    台灣大學附屬醫院陳瑞三教授對台灣49個廟宇的249名和尚進行檢查,沒有人缺蛋白質,並且血蛋白比葷食的人穩定性好多了。

    即使在最貧苦的1960年,瑤族農民也沒有缺蛋白質,你幹嘛當心缺蛋白質?

    在蛋白質含量最低的長壽民族裏,沒有肥胖,沒有癌症、沒有心髒病、沒有腦中風,沒有糖尿病、沒有肝硬化沒有關節炎、高血壓、花粉病、哮喘、肝病、膽囊病、便秘,沒有老態龍鍾。

    一些素食者為何沒有長壽,沒有良好的健康,他們大多犯了一個致命錯誤,拚命吃豆腐、喝豆漿,唯恐沒有吃肉而蛋白質不足。而豆腐的蛋白質43%,遠遠高於豬肉。

    坎貝爾的著名的蛋白質致癌實驗,驗證了動物蛋白質嚴重致癌,但植物蛋白質高達25%沒有讓老鼠致癌。高達25%的蛋白質沒有讓致癌老鼠的實驗,不能推論人類。老鼠對蛋白質的需求比人類高10倍。老鼠隻能合成10種氨基酸,老鼠的天性蛋白質需求本來大於人類。

    早期的營養學有許多的荒唐。

    1911年歐洲的研究人員用肉食喂養老鼠,發現肉食讓老鼠長得快。老鼠是快速生長的短命動物,它的生長速度需要74%蛋白質食物,如此之高的蛋白質食物很難找,找到越高的蛋白質老鼠就長得越快,實驗很難發現蛋白質超過需求之後,再多的蛋白質毫無作用。於是給研究人員一個錯覺,食物含蛋白質越多越好,越利於成長與強壯。

    1940年,有研究人員發現有10種氨基酸對老鼠的生長速度很重要,把其中的一種拿掉,老鼠的生長變慢,他們研究了10種氨基酸的最佳配比,肉食的氨基酸配比最接近這個最佳配比,肉食的蛋白質含量高,因而肉食定為A級蛋白質,植物定為B級蛋白質。

    在片麵研究的情況下,人們相信,人類像老鼠一樣對蛋白質需求無度,多多愈善。蛋白質!蛋白質!全世界都在頌歌重揚蛋白質。人們發瘋似的需要蛋白質。蛋白質包裝著現代科學的奪目光彩,進入了每一個人的心靈世界。

    盡管差一般食物蛋白質含量都超過了人的需求,除了饑餓的人們,從來沒有人缺蛋白質,但人們唯恐缺乏蛋白質。人人把補充蛋白質當作頭等大事。

    這個荒誕的蛋白質神話,是怎麽鼓噪起來的,說穿了就是商品社會的金錢利益所驅使。1940年代和在此之前,不是沒有肉食蛋白質危害健康的研究,例如,當時有研究人員發現肉食雖然生長快,但會使老鼠生病和過早死亡。醫學雜誌發表了《快速生長,提前死亡》。但這個研究如同石沉大海,無聲無息。掌握社會信息傳播與宣傳的巨人是資源充足的企業與商家。民眾不過是受輿情控製的感情動物。

    魚肉蛋奶大型企業,他們的行業協會,例如全國奶品協會,全國肉食協會,全國禽蛋協會,廣告經紀商聯盟運作。他們印刷精美的彩色圖片免費配送給學校,讓孩子自幼接收洗腦,他們編纂營養書籍,編寫學生教材,發表文章,刊登廣告,搞社會推廣活動,遊說政府,以公權力推行吃肉喝奶。他們特別在醫學雜誌刊登廣告誘人的詞語。醫生都成為肉食神話的的傳播人。舊營養學使醫生受害不淺,醫生的健康狀況普遍低於常人。他們製作電視專題節目,專家訪談,聘用名人鼓吹蛋白質,具有巨大欺騙性。

    肉食含有20種氨基酸,其中有8種是人體不能合成的必須氨基酸,肉食稱為完全蛋白質食物,植物除了豆類含有20種氨基酸以外,一般植物含有17、18種氨基酸,不足20種氨基酸被稱為不完全蛋白質食物。

    肉食是完全蛋白質食物,有最佳的氨基酸配比。肉蛋白質最利於消化吸收。這是肉食業的經典言論,貌似有理。

    然而,所謂的完全蛋白質毫無意義。例如大米含有18種氨基酸,屬於不完全蛋白質,但是大米含有8種必須氨基酸,欠缺的兩種氨基酸人體可以合成。一般植物都含有8種必須氨基酸,所欠缺的氨基酸人體可以合成。即使某種植物缺乏某種氨基酸,幾種食物合起來什麽氨基酸都齊備。絕大多數的食物含有的氨基酸大大超過人的需求,不存在缺少什麽氨基酸。

    所謂最佳的氨基酸配比也沒有意義,我們的食物多種多樣,尤其蔬菜的蛋白質特高,人的生理係統會選擇、保留、製造氨基酸,生理係統不是木偶,它比我們所想象的還聰明萬倍。它會作出最佳選擇。我們的正確做法應該是少吃一些高蛋白質食物,讓生理係統根據需要合成一些氨基酸,這對我們的健康絕對有益。草原上的牛羊最強壯,草原的馬兒最強悍,為什麽?青草含蛋白質非常低,馬牛羊的氨基酸幾乎全部是自己製造的,因而牠們最強壯。中原的馬牛羊除了吃青草,還吃了許多野菜,野菜含有較多的氨基酸,因此沒有那麽強壯。

    肉食蛋白質最利於消化吸收,這個久傳的謊言也是憑空臆測,無根無據。人不是食肉動物,人缺少消化肉食的溶解酶。蟒蛇吞下一頭幼牛,蟒蛇胃裏的溶解酶把幼牛溶解成液體而消化。狗吞一塊大肉,狗的溶解酶把肉塊溶解液體而消化。人缺少這種溶解性消化酶,人是用消化植物的方法消化肉食,先把肉煮的易爛易碎,用臼齒把肉磨碎,在胃裏勉強消化,但需要很長時間,人消化植物蛋白質隻需要半小時到2小時,例如,消化西瓜的蛋白質20分鍾足夠,消化大米中的蛋白質2小時足夠,而消化肉食需要3小時以上,並需要分泌大量膽汁和胃酸。肉食由於不易消化,給細菌提供了條件,肉食被細菌腐化而發臭,這種從胃裏發出的臭味,稱為“胃氣”。隻要不吃肉,不治而愈。能夠消化肉食的動物,吃了肉之後,從來不會產生這種胃臭,而人不能順利消化肉食才讓細菌得呈分享肉食,發出腐肉臭味來,糞便特別臭。

    貧困的農村人口為什麽個子矮。主要原因是:

    1、勞累嚴重摧殘了成長;

    2、饑餓,不夠吃,尤其是青春發育期處於食物不足狀況;

    3、遺傳,某些地方的人遺傳矮一些,有的與土地、水源有關。

    4、食物單一。全靠吃自己所種的幾樣農作物,常常青黃不接,沒有菜吃,常常是幾個辣椒一餐飯。有時吃光飯,單一食物缺少必須氨基酸。

    5、吃同一塊土地的菜,如果土地缺乏某種礦物質,種出來的菜就會缺失礦物質,從而影響成長。

    孩子吃肉長得高,還是吃素長得高?

    台灣朝陽大學、中山大學專門對56位吃肉的(28位孩子,28位父母)和42素食者(21位孩子,21位父母)作對照研究,發表了《素食與非素食兒童及父母的飲食攝取與營養狀況之研究》,兩者身高發育沒有區別。

    美國尼爾伯納德博士是美國臨床研究中心主席、美國責任醫療醫師委員會主席,他的著述有《戰勝病痛的食物》、《扭轉糖尿病方案》、《關閉肥胖基因》,他說:“針對數千名兒童研究,結果顯示吃純素的兒童,完全不吃動物成分,他們跟其他兒童一樣高,甚至更健康,他們更能維持健康的體重。”他寫道:

  美國以及其他國家的學校現在開始提供兒童健康素食餐點,不給孩子肉和奶,對他們比較好,比較健康,比較不會感染疾病。他們比較能維持健康體重,下午比較不會打瞌睡。如果吃油膩食物,下午在課堂保持專心不睡很困難。吃素食的孩子都能專心而且精力充沛。

    美國兒科權威醫學博士傑明斯波克,被稱為育兒之父,他的《嬰幼兒護理》是聞名世界的權威著述,在第七版前言他寫道:“從植物類食物獲取營養的兒童遠比食肉兒童健康得多,他們極少患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壓、某些癌症。我再也不會向家長們推薦乳製品。”

    1940年研究人員發現最佳氨基酸配比可以使老鼠長得更快,不是肉食讓老鼠長得更快,隻是肉食蛋白質的氨基酸配比最接近最佳配比。可見所謂的肉食讓孩子長得更高本來就不符合科學事實。

    許多世界體育名將自幼素食,發育健康,西方國家有許多胎裏素長大的孩子,與他周圍孩子比身高發育沒有不一樣,不同的是素食孩子更聰明、更健康。血清更穩定正常。

    現在的肉食含有激素,例如,乙烯雌酚、甲苯酸雌二醇、丙酸睾丸酮等等多種激素,吃肉的孩子有激素,並且日積月累,激素的量是很大的,理應長得高一些,而實際情況並沒有更高,為什麽呢?

    1、激素縮短了孩子的生長年限。在正常素食飲食下,女孩可以長到17歲,過去有句俗話說:“女長17,男長21”。可是現在吃肉的孩子發育提前,生長期大約減少了4到年。減少4年的生長期是千金買不回的災難,尤其是腦細胞減少了4年的生長,使得吃肉的孩子智商遠遠不及素食孩子的智商。英國的一個跟蹤10歲兒童對比研究,一些智商原來較高的孩子由於偏愛肉食,長大後智商很少增長,而吃肉少的孩子長大智商增加38%。

   2、牲畜吃飼料。飼料含有農藥,農藥不斷積累增加,這個過程叫生物積累放大,使得肉食農藥殘留物比植物高10倍,噴灑寄生蟲藥、用抗生素和各種化學添加劑助長,使肉食集毒物之大成。無疑損害了孩子的身高成長。


    另外,想說一句用性激素喂養牲畜,將把人類引向絕種不是沒有可能。現在世界上許多物種已滅絕。二戰之後美國發明用激素養畜,產量一下子翻幾倍, 人們欣喜若狂,稱頌輝煌的創造,曆史的光輝時刻。從此,人人有肉吃,昂貴的肉食放下高傲架子,忽然間進入千家萬戶。然而災難接憧而來,性早熟,男人30歲陽痿,精蟲不足原來的10%,4對夫婦就有1對有生育障礙,智力發育受損害,癌症,各種怪病,還有未知的未研究的疾病。遠期危害尚未知……

   然而這個滅種毒物,欲罷不能,禁用的話,肉價立即上翻5倍,社會動蕩。政府、媒體諱莫如深。當年羅貝爾獎發給瑞典的一個發明滴滴涕的人,然而曆史證明羅貝爾獎授給了曆史的罪人。
  
    本來想討論孩子更高成長的問題,限於篇幅和時間,不多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