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2009棉花減產幾成定局 

(2009-09-15 13:51:01) 下一個
2009棉花減產幾成定局   再有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今年的棉花將上市。  但在江蘇最大的省屬農場——黃海農場的棉花種植麵積,卻從2008年的1.3萬畝銳減到2009年的100畝——並僅僅作為農場科學試驗田留存。  這並不是偶然。實際上,在2005年之前,位於江蘇傳統產棉區的黃海農場,其棉花種植麵積還達到17萬畝之多。  談起棉花種植麵積的直線下降,黃海農場農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宋春蓮對本報記者雙手一攤,表情頗為無奈:與水稻小麥等農作物相比,棉花種植被“邊緣化”。  “種植棉花不劃算。”宋春蓮說。  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鄰近連雲港市的另一大型省屬東辛農場,棉花種植麵積從去年的3萬畝下降到今年的8000畝。  在江蘇省統計局公布的《2009年棉花生產情況簡析》中:2008年全省棉花播種麵積為450.71萬畝,比上年減少39.69萬畝,下降8.1%;總產量32.60萬噸,比上年減少2.16萬噸,下降6.2%。  有棉花研究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不僅僅是在江蘇,現有跡象表明,2009年中國的棉花鐵定減產。  棉花或減產20%  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產和消費國,2008年的生產量超過750萬噸,減產1.6%,是唯一比上一年減產的主要農產品,但消費量達1000萬噸。  中國棉花繼續減產早在今年初就有了信號。  在最重要的產棉區新疆,2009年的棉花種植麵積減至2300萬畝,較2008、2007年減少140萬、460萬畝。  分析稱,2008年新疆棉花價格創5年來最低,因受到沿海地區加工棉花以及紡織企業的影響出現“一天一個價”,籽棉從2.6元-2.8元/斤下跌到1.9元/斤,“棉花調儲能力不足,市場波動大”。  在棉花大麵積減產的同時,新疆糧食產量創曆史最高水平,其中小麥麵積1293萬畝,增長36%。  此外,2009年,山東省棉花種植麵積1300萬畝,在2008年減少17.9萬畝的基礎上繼續減少32萬畝,預計總產94萬噸,較上年減少10萬噸。  山東省德州市是全國重點產棉區。德州市棉花協會的一位人士告訴記者,德州今年的植棉麵積232萬畝,比上年下降19%,降至7年來最低點。  近期,德州地區連續低溫和降雨,經調查測算棉田減產在20%-30%。  在河北棉花主產區的冀州地區和江蘇的南通,同樣也因為氣候等因素影響,預計產量同比下降30%-50%。  棉花雖是耐旱作物,但長期幹旱也會導致減產。湖北省廣水市農業局棉麻站的人士表示,調查發現約70%棉株打蔫,出現嚴重早衰現象,“預計全市棉花將減產30%以上。”  本報從河北、山東、河南三省農林部門獲悉,與去年同期相比,棉花種植麵積分別下降7%、8%和50%。  有分析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諸多跡象顯示,2009年中國棉花麵積減少大約13%,加上病蟲害及陰雨天氣影響,估計全國棉花產量比上年減產20%左右。  目前,國內紡織業開工率已從低穀時期的不足70%回升到90%左右。由於預計到棉花的價格可能上升,紡織企業開始不斷加大庫存。  鹽城市響水縣棉紡紡織有限公司的董事長袁誌斌就是其中的一位。“正常情況下,庫存在200噸左右,現在將近400噸。”袁告訴本報,“不管市場如何變化,企業不能停機。”  9月14日,本報記者在江蘇與安徽接壤的南京市浦口區遇到了部分鄉間商販和軋花廠人員,他們已經開始進入棉農家收購棉花,其價格在2.8元/斤左右,達到了自200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金石期貨棉花分析師董淑誌向記者表示,雖然現在預測中國2009年棉花產量下降,但總量也不過減產50萬-60萬噸,況且每年90萬噸左右的進口配額尚未用完,因此“總體上不需要太過擔心”。  棉花邊緣化  以2008年的棉花種植為例,黃海農場的宋春蓮給本報記者算了一筆賬,棉農在農場種植棉花的直接成本為1190元-1220元/畝:其中,種子成本100元/畝,化肥140元/畝,農藥150-180元/畝,人工400元/畝,地租400元/畝。  用“畝產450-500斤籽棉、價格2.2-2.7元/斤”計算,每畝籽棉能賣990-1350元。這意味著,黃海農場的棉花收益在130-200元/畝,確實“無利可圖”。  棉花價格長期疲軟是棉花生產被邊緣化的最直接體現,也是江蘇省統計局認為造成棉花減產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地區來看,在被稱為江蘇“棉花之鄉”的大豐表現尤為明顯。近幾年,“棉花之鄉”的優勢已逐步喪失。  9月11日,大豐市農業局植保站站長王鳳良告訴本報記者,棉花種植麵積正逐年下降。  “2007年我們種了大約70萬畝棉花,2008年在65萬畝上下,2009年隻有不到55萬畝。”  王鳳良表示,“按目前的形勢發展下去,2010年的棉花麵積能有35萬畝就不錯了。”  有著20多年棉花種植經驗的大豐棉花種植大戶潘友旺向記者分析,從2005年開始,江蘇棉花收購價格一直徘徊在1.8-2.5元/斤左右。到2008年9月中旬後,棉花價格一路走低,部分棉區籽棉收購價格已跌破2.4元/斤,江蘇省平均收購價格較同期相比下跌0.5元/斤左右,平均每畝棉田將因價格下跌而減收200元左右。  “原來1斤棉花抵得上4斤糧食,隨著糧價的上漲,現在最高隻能換2.8斤,棉花價格長期偏低。”潘友旺說。  本報記者獲得的一份資料顯示,2008年11月末,國家棉花市場監測係統江蘇大豐監測站就2009年棉花意向種植麵積對當地60戶聯係點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棉花意向種植麵積大幅下降。  “被調查的60戶聯係點中,棉花種植實際麵積為501.8畝,2009年棉花意向種植麵積為405.3畝,減少96.5畝,降幅為19.2%。其中,表示2009年不種棉花的有5戶;表示將減少植棉麵積的有23戶;表示將增加植棉麵積的有1戶,麵積僅僅為1畝。”  個中原因有二:一是當時籽棉收購價格低,“2.30元/斤左右,比2007年同期下降1元/斤,降幅達30%”;二是種植成本大幅增加,畝均物化投入491.27元,同比增幅為35.3%,其中農藥、化肥價格增幅超過一倍。  大豐屬鹽城市,作為江蘇產棉第一市的鹽城今年棉花種植麵積180.4萬畝,比2008年減少55.8萬畝(2008年占江蘇棉田總量52.4%),是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減幅最大的一年。  而2009年的情況更糟,江蘇省發改委統計2009年全省種植棉花麵積為410.7萬畝(江蘇省農委統計為394萬畝,接近於該省1999年以來的曆史最低水平),與2008年相比,下降幅度更大。  江蘇省發改委預計,今年江蘇棉花產量可能低於30萬噸,預計總產28萬噸,比上年減產4.6萬噸。其中,棉花種植麵積最大的鹽城,總產預計12.5萬噸,減少5.85萬噸,棉花品質也因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江蘇省統計局《簡析》稱,目前,國家重視糧食生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棉花生產有被邊緣化的趨勢,得不到各級財政的更多扶持,技術創新和推廣處於停滯狀態。  以江蘇為例,國家針對糧食的補貼有:種糧補貼、良種補貼、農機補貼以及農資綜合直補等品種,每畝可獲得補貼收入60元以上。但棉花目前隻有良種補貼,補貼水平6-7元/畝。  大豐產棉大鎮萬盈鎮天池村居委會書記孫加達則向本報記者透露,隨著江蘇沿海開發的快速跟進,“上麵已有說法要轉向發展以大棚蔬菜為主的高效農業,去年400多畝的試驗下來也很賺錢。”  每年都有5個月時間在田間調查的江蘇省綠保生態生防研究所所長王長軍告訴記者,棉花種植的特殊性決定了不可能像糧食那樣可以進行較高的機械化作業,因為“摘棉絮必須人工”。此外,當前棉田基礎水利設施依然在吃著“計劃經濟的老本”,排水、灌溉效率差。  棉花被邊緣化的另一個重要體現在於,縣級以及以下的農技部門已陷入發展的瓶頸。  “鎮政府隻承擔我們3個人的工資,我是30多年的農藝師最高1260元/月。”已是中級職稱的萬盈鎮農技推廣站站長吳俊山對記者說,“我現在靠在政府工作的背景用私人關係以銀行同等的利息向別人借錢,是大債主,現已負債近30萬。”  2005年改革後,萬盈鎮農技推廣站隻有3個在編人員,要負責鎮裏15萬畝以上的棉田和10多個雇員的工資。  吳俊山坦承,“現在工作是有心無力。”如今的主要工作變成了賣農藥和種子來彌補工作經費的不足。  不過,按照宋春蓮的測算,如果籽棉價格能回到3元/斤以上的水平,棉農則可有收益,“種植的欲望將大幅度提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