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Google與Yahoo企業文化大之間的PK

(2008-08-04 14:34:31) 下一個




在美國矽穀Yahoo公司辦公室的牆上貼著一些獲得了專利的古怪發明的草圖,比如說便攜式的鳥籠。其用意就是告訴Yahoo的員工:隻要花些心思,我們一定能夠創造出一些更大的發明來。

這些貼在牆上的海

報正在促成一項叫做“創意工廠”的計劃,其目的是希望能夠在Yahoo公司中催生出更多的創新思想。這項計劃鼓勵員工對公司從產品到培訓的各方麵提出更多的改進意見。

Google公司也在做著類似的事情。工程師們可以每周花上一天的時間去研究自己感興趣的項目。這樣做的效果非常明顯,它帶來了新服務,比如說Google News,根據Nielsen NetRatings公司的調查結果顯示,現在已經吸引了每月710萬名用戶的訪問。其交友網站Orkut也與搜索網站整合在一起。

這兩家企業在搶奪在線廣告的市場份額的同時也越來越清晰的顯露出這是一次真實的測試,看看究竟哪一種企業文化才是網絡公司真正需要的:是像 Yahoo公司嚴格規範、日益好萊塢式的環境;還是像Google公司堅持技術探索,即使是在年收入接近40億美元的情況下還能夠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和發展潛力?

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將會在未來的幾年中對網絡公司的形成產生持續的影響和衝擊。如果Yahoo公司占了上風,那麽投資人將會更多的支持像Yahoo公司Terry Semel這樣的首席執行官。他曾經是華納兄弟公司管理人,以媒體智慧和嚴格指令而著稱。而如果Google公司能夠持續高速成長,那麽投資人則會更加看好Eric Schmidt這樣得益於培訓和教育、充滿熱情、願意讓工程師比自己更出風頭的技術專家。

“Google公司非常注重個人實現,並努力激發他們的潛能,而員工則獲得了足夠的空間去實現這一點。”流行管理讀物《Crossing the Chasm(跨越鴻溝)》的作者、高科技領袖Geoffrey Moore說。Yahoo曾經也是這樣做的,但是在四年前Semel開始掌管這個公司後,它就開始逐漸轉變成一家有著嚴格紀律管理的更加成熟的公司,同時也慢慢開始失去了它早些年所曾經擁有的創造力。

這兩個公司都擁有共同的DNA,但是卻走向了不同的道路。當1994年開發他們的第一個搜索引擎的時候,Yahoo公司的合夥創始David Filo和Jerry Yang還隻不過是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專業的博士研究生。兩年後,Google公司的創始人Larry Page和Sergey Brin也是在以斯坦福大學博士研究生的身份在開發著一款名叫BackRub的搜索引擎。後來,它成了Google的前身。Page的宿舍是他的公司的第一個數據中心。在1998年開始創建Google公司前,這兩個企業家甚至還打電話給他們的朋友Filo征求意見。

“現在這兩家公司最大的區別就是,Larry和Sergey還在掌管著Google,而Terry Semel則在Yahoo贏得了更多的發言權”,雖然它的創始人通常不會插手日常事務的管理,Search Engine Watch.com的編輯Danny Sullivan說,“Google還在堅持著Larry和Sergey的精神。”

這不僅僅隻是文化上的衝突,這兩個公司在業務上也正在發生著激烈的碰撞——爭奪同一批網絡訪問者,拚搶同一筆廣告訂單。在過去的三年裏,Yahoo 公司利用技術對它關於網絡搜索以及相關廣告的核心業務進行了改造,這使得它在搜索廣告方麵的地位僅次於Google。有許多人已經開始相信,Yahoo正在逐漸趕上Google的步伐。

幾乎在同一時間內,Google也在業務上進行了拓展,開始去嚐試一些它的管理者曾經說過他們不會去做的事情:變成一個像Yahoo那樣的入口網站,提供免費郵箱、交友網站、發布工具、地圖、購物、新聞和視頻搜索,以及新品牌的廣告銷售等服務。

“這兩個公司一直都在關注著對方,”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Yahoo公司前員工說,“我們知道他們正在做的每一件事情,他們也知道我們正在做的每一件事情。”

牛津管理評論[oxford.icxo.com]消息:目前,全球搜索廣告的市場總額大約為80億美元,而這兩個公司正在力圖爭奪廣告市場占有率。而且根據Piper Jaffray公司的估計,在未來的五年,這個市場還將增長到220美元。不僅如此,搜索廣告還已經逐漸成為企業品牌戰略的一部分。根據Goldman Sachs公司的研究報告顯示,今年全球在線品牌廣告方麵的投入將會從去年的113億美元增長到182億美元,增長率達到了21%。

可以說,這兩個公司的前途都是非常光明的。在今年一季度,Google宣布說,它的收入在去年的基礎上翻了一番,達到12.6億美元,而淨收入則達到了3.692億美元。而在同一時期,Yahoo的收入也增長了35%,達到11.7億美元,淨收入則翻了一番,達到2.05億美元。在證券市場上, Yahoo的市值為510億美元,而Google則是760億美元。

不過在爭奪同網絡廣告訂單的時候,這兩個公司所采用的方式卻截然不同,同時也表現出了他們各自最高領導人的倫理念和技巧。

Yahoo進入全新時代

大約是在四年前,Semel差不多是在Yahoo最低潮的時候進入到了這個公司,從以前頗受歡迎的首席執行官Tim Koogle手裏接過了帥印。他帶來了嚴謹的作風,以及與好萊塢良好的關係。

一年後,Dan Rosensweig成為該公司的首席運營官。Rosensweig以前是CNET Networks(News.com的發行人)的管理人員,他來了以後開始大刀闊斧的削減開支,並要求每一個部門都要開始為他們的經濟效益負責。

不過,這並不代表他們在收購上縮手。在2002年到2003年間,Yahoo用2.35億美元收購了搜索引擎Inktomi,用4.36億美元收購了招聘網站HotJobs,以及用17億美元收購了商業搜索先鋒Overture Services。

在去年,雖然它的業績還在保持著持續的增長,但是Yahoo還是采取了更為保守一些的財務操作,它對潛在市場的新星們進行了係統的考察和收購,其中一個比較成功的例子就是前不久它對VoIP公司DailPad的收購。其它的案例還包括有在線相冊網站Flickr和電子郵件公司Oddpost。所有在最近發生的這些收購都不是很大,不足以對業績造成任何明顯的影響,這些收購中的財務細節沒有公布。

from sohu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