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社會性資源分配不均 優勢男性“多吃多占

(2008-07-11 17:06:24) 下一個




廣東知名生殖健康領域的專家認為,性資源分配的不平衡、不公平,是中國社會麵臨的巨大隱患。性資源分配不公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麵———性別比嚴重失衡,大量男性在婚姻問題上“未就業就已失業”;經濟、社會地位不平等,單身男性競爭力差距拉大部分占據優勢資源的男性“多吃多占”,“婚姻擠壓”現狀不容樂觀。
  今天是世界人口日,今年的主題是“生殖健康是一種權利,讓我們將它變成現實”。

  作為一種“權利”,生殖健康問題已經受到全球的普遍關注。廣東多位知名生殖健康領域的專家接受羊城晚報采訪時均認為,性資源分配的不平衡、不公平,是中國社會麵臨的巨大隱患。
  廣東省性學會副會長董玉整直言,性資源分配不公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麵———性別比嚴重失衡,大量男性在婚姻問題上“未就業就失業”;經濟、社會地位不平等,單身男性競爭力差距拉大;在道德層麵,存在部分占據優勢資源的男性“多吃多占”,“婚姻擠壓”現狀不容樂觀。
  “婚荒”威脅上千萬男青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08年社會藍皮書》顯示,我國20周歲以下人口性別比例嚴重失衡,未來可能會有超過2500萬人麵臨“婚荒”。
  《藍皮書》指出,20多年來長期處於失衡狀態的中國人口出生性別比,如今逐步表現為20歲以下各年齡段人口性別比的上升態勢。根據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得到的數據,20歲以下的人口中,年齡段越低,性別比越高:19-15歲者性別比為107.88,14-10歲者性別比為114.20,9-5 歲者性別比為119.30,4-0歲者性別比為122.66。
  廣州的形勢也不容盲目樂觀,2007年廣州戶籍人口出生7.13萬人,其中男性3.81萬人,性別比為114.41。雖然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120.22,但相比正常範圍(103~107)依然偏高。
  《藍皮書》預計,大約在2010年前後,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出生的人口將大量進入婚戀時期,由婚齡人口性別失衡所引起的“婚姻擠壓”問題將越來越凸顯出來,即使現在鼓勵女性胎兒的養育,未來的“婚荒”也會頗為嚴重。
  年齡越大“婚姻擠壓”越重
  生殖和性學專家對青年人口男多女少,婚姻市場對男性青年“擠壓”現象嚴重並不斷惡化表示憂慮。
  1995年,我國15—29歲青年未婚人口比例為51.54%,15—35歲青年未婚人口比例為38.23%;2000年,15—29歲、15—35歲組青年未婚比例分別為59.17%、40.8%,2005年的相應數據則分別上升為65.89%、45.71%。
  廣東省性學會副會長、《人之初》雜誌社社長董玉整認為,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偏高,已使少年兒童性別比超出正常範圍,隨著時間推移必將影響未來人口結構,在這批人到達婚育年齡時會產生“婚姻擠壓”現象,在鄉村表現得更為明顯,這意味著一部分較為貧困、條件較差的農村男性很難找到配偶。因為按照一般的社會心理習慣,婚配模式會遵循“男高女低”的規律,A男配B女,B男配C女,C男沒得配。
  相關數據顯示,“婚姻擠壓”的累積效應非常明顯,年齡越大,“擠壓”現象越嚴重:25歲以後,未婚青年的性別比超過200;30歲以後,超過300; 35歲左右,未婚人口性別比高達615。“婚姻擠壓”會導致女性在婚姻市場上的價格更高,但同時對女性的生存狀態、社會穩定也會造成很大的威脅。

FROM CHINAREN BLOG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