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鄧文迪:命運是一首狂想曲(組圖)

(2008-06-15 08:14:22) 下一個




1988年,當鄧文迪乘坐的航班在洛杉磯機場降落時,她對未來抱有怎樣的想象?在想象中,若幹年後踏上返程航班的她,是否已經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抑或,正帶著更大的夢想?在這個世界上,最好控製的莫過於想象,最難捉摸的莫過於命運。而命運在現實中為我們創造的轉折,往往令最狂野的想象也無法企及。

1994年初,在美國留學的北京女孩Jenny從麻省搬家到東海岸的洛杉磯,經人介紹,她認識了當時剛剛從加州大學北嶺分校畢業、正在為李寧公司工作的鄧文迪,並很快成為了好朋友。在Jenny眼中,鄧文迪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全麵型人才,用一句俗語來講,就是“抗起槍能打仗、拿起針能繡花”。

1994年,未來的副總裁Jenny和未來的默多克夫人鄧文迪還隻是一對“囊中羞澀”的年輕人,她們像這世上的大多數人一樣,在龐大紛亂的現實生活中尋找夢想的頭緒,可是鄧文迪有本事讓這一切都變得很快樂。

“她總能找到又好又便宜的地方,帶著我去做頭發、做facial。她還會煲美容湯。有一段時間,Wendi迷上了一種叫做’芝麻糊‘的東西,她對我說,這個對頭發好,也對皮膚好。”在朋友中,鄧文迪是天生的“意見領袖”,無論是誰主辦的聚會,她都會在開場10分鍾後就讓大多數人聚攏到她的身邊。對一件事拿不定主意的時候,朋友們會說:“我想知道Wendi有什麽意見?”

我問Jenny:“有沒有覺得,鄧文迪的生活裏充滿了戲劇性?”她想了想,說:“機遇與一個人的創造有很多關係。有些人的性格已經決定了,她不會按照梯子一級一級地去走。”

“我要是沒有到耶魯上學,也不可能有很好的工作,也根本不會碰到他(默多克);碰到他以後,也不可能會handle這樣的生活,應付各種各樣發生的事情。”鄧文迪端起咖啡,喝了一口,“我們的年齡背景不一樣我當初在山東大明湖邊長大的時候,根本沒有料到以後怎麽會碰到這樣的人,過這樣的生活。”

在鄧文迪的描述中,故事是這樣發生的:一天早上,在星空衛視負責拓展中國大陸業務的鄧文迪接到總裁的電話,請她馬上到會議室來一趟,在那裏,她見到了新聞集團的掌舵人、一直以來隻存在於商學院案例和傳說中的默多克。“我事先並不知道他要來。當時新聞集團在全球有6萬多名員工,我不認為自己會這麽快見到大老板。”因為毫無準備,她索性連緊張的時間也跳過了。

總裁請她為老板介紹中國的市場情況,她站在那裏,口若懸河,就中國這片擁有12億人口的龐大市場娓娓道來。默多克越聽越有興趣,他被這個充滿活力的年輕女子和她所代表的神秘大陸深深吸引,當場決定邀請鄧文迪共進晚餐。會議延伸為約會,話題也從工作無限地蔓延出去。後來,默多克才告訴鄧文迪,在她走進來的那一刻,他有“眼前一亮”的感覺。

那一年,鄧文迪30歲。她剛剛結束在美國10年的求學生涯,與星空衛視簽下了條件優厚的合約;在1000多名雇員中,她是惟一一位擔任管理層職位的中國女性,年薪高達十幾萬美元,而不是此前媒體透露的8萬美元。

幾個月以後,他們結婚了。婚禮在默多克停泊於紐約港的遊艇上舉行,直到上船的那一刻,賓客們還以為自己是來參加一場普通的雞尾酒會。也許,她什麽都沒有想,因為從那時起,她的全部心神都已經投入到對這個陌生國度的觀察和學習中。

在鄧文迪成長的年代,世界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都是陌生的。人們心目中的理想職業是工程師和醫生,前者是工廠中倍受尊敬的人物,後者則可以憑借學識照顧家人。沒有人聽說過律師是怎麽回事,更不知道還有一個前途廣大的行業叫做banker

1985年,鄧家擁有了第一台電視機。它的質量不過硬,屏幕常常爆出雪花,有時候還會“罷工”,但鄧文迪還是在斷斷續續的畫麵中看到了外麵的世界。她記得自己看過的第一部外國電影是《音樂之聲》,這部由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在1962年推出的音樂歌舞片雖然遲到了20年,卻立刻成為中國人最耳熟能詳的電影之一。巧合的是,也是在1985年,默多克放棄澳大利亞國籍,成為美國公民,並買下了福克斯公司。

鄧文迪與默多克同樣的隨性、不拘小節。“我們在他家吃早餐時,默多克會說:‘你們自己打開冰箱拿吃的。’他也會給你倒水,雖然家裏至少有4個穿著製服的服務人員。我們4個人會一起到小飯館裏吃飯,桌子並不比一張茶幾大多少,也沒有保鏢。”鄧文迪的另一位好友、電影人羅燕描述道。

當然,作為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夫婦之一,他們也擁有與身份相匹配的一切:遍及全球的房產、莊園,旅行時乘坐的私人飛機,度假用的遊艇。他們曾經舉辦過婚禮的那艘遊艇,48米長的“Morning Glory”,在婚後不久就賣給了意大利前總理貝盧斯科尼,如今,默多克買了一艘更大的遊艇,並取名為“Rosehearty”——1884年,他的祖父帕特裏克·默多克告別了世代居住的蘇格蘭小鎮Rosehearty,移民澳大利亞,譜寫了”默多克神話“的序曲。

“她最大的改變是做媽媽以後。我從來沒有想到,像她這麽一個事業型的女人,會對孩子這麽關心、這麽放不下。隻要女兒一離開眼前,她就會很緊張地問:‘Grace去哪兒了?Chole去哪兒了?”Jenny說,“有時候Grace會抱怨:媽媽你沒有聽我講話。Wendi就會馬上認錯:‘Mama is wrong, mama is sorry.’她很少錯的嘛,看到她和孩子認錯,就很可愛,你會看到另外一個Wendi。”

結婚9年的默多克夫婦,像天下大多數結婚9年的夫婦一樣,以自然熟悉的狀態相處。他們以名字互相稱呼,他叫她Wendi,她叫他Rupert,偶爾,他們會稱呼對方為“honey”或者“sweetie”。默多克一如既往地思想敏捷、雷厲風行,一點兒也沒有因為踏入70歲而慢下步伐,結婚以後,他又收購了許多公司,包括去年震動世界的“《華爾街日報》並購”。鄧文迪則負責料理世界各地的房產,照顧他們的兩個女兒,並跟隨默多克出席各種商務會議,這位耶魯MBA也並沒有因為做全職太太而丟掉自己的智慧與敏銳,她隨時可以重出江湖,繼續她在1999年因為結婚而中斷的事業。

2005年,默多克以5.8億美元收購了這個在美國最受歡迎的社交網站,僅僅一年之後,MySpace的市值就增長到60億美元,帳麵價值翻了10倍,如今更進軍中國。2007年夏天,董事會任命鄧文迪為MySpace中國的“策略長”。“我愛新媒體!”鄧文迪神采飛揚地說,“我現在在MySpace上有600多個朋友,還找到了好多失散多年的老朋友,比如原來在廣州讀書的同學。”

她為MySpace取了個中文名字——“聚友網”。“A place for friends。”鄧文迪這樣說。她不僅自己用真名在聚友網上開設了博客,還手把手地教會了默多克如何更新博客、發送消息。

登陸MySpace上的鄧文迪網頁,你隻要發送消息並獲得鄧文迪的許可,就可以任意瀏覽她在博客中上傳的文章和照片。最新的一篇發布於200859日,題目為《Carmel農場的愉快周末》,記述了她與兩個女兒在農場裏騎馬、遊泳、燒烤的快樂時光,並配有3張圖片。在其中一張照片上,6歲的Grace4歲的Chole帶著頭盔,輕鬆自在地騎在馬背上。40歲的鄧文迪為她們牽著韁繩,昂首闊步地走在隊伍的最前方。



from sohu blog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