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流氓燕: 寫給七零年代女人的大字報

(2008-04-12 20:33:57) 下一個




前言:

寫在這篇文字的墓碑上:

 

雖然網絡上的文字,不能像紙張一樣,被烈火焚化成灰,可它們也會在時間的消磨中,被人們淡忘成灰。

 

沒有人願意否定自我。因為大多數人是脆弱的,生命與自信都需要肯定來支撐。我們看起來很堅定,其實都隻是在很不自信地相信自己是對的。

 

探索與實踐的過程是永無止盡的,其實,我們根本沒有機會改過,生命隻有一次,時間從來不會重複。過去的那一秒永遠過去了,我們麵對的每一秒都與從前不同。我希望在下一秒我的悔恨會少一些,堅定多一些。

 

一個思想成熟而頑強的人,應該是勇於作自我批評的。大多數人更願意享受批判的快感,寧願在批判中遺忘自我的膚淺、卑微與虛偽。我的批評,也是自我批評。

 

我認為,七零年代女人必須經曆一次思想的革命。

有一些問題,我常常在思考:

“七零女人的人生追求是什麽?”——物質,家庭,婚姻,愛情?這些答案在我眼中,都過於平淡,思路或許應該再寬廣一些。

“七零女人留給八零與九零的是什麽?——大概什麽也沒有留下,隻顧忙於與青春的她們搶同一個男人,也或者留下了一大堆用自己的人生經曆求證出來的矛盾。

“七零女人的人生,已過了近一半,回首清點一下,我們的成就有哪些?”——隻是一堆男人和一堆男人的臭襪子嗎?或者還有一兩張發黃的尿布。

“七零女人站在哪個位置?”——我看不見。

 

“女人”是一個有思想的詞匯。

我一直很不自信地堅信,“女人”是一個有思想的詞匯。

不是一個生育的機器,也不是人肉榨汁機。(人肉榨汁機這個詞,很黃很暴力。就是把人的一截肉放進這個機器裏,震動幾下,攪拌幾下,就會冒出奶白色的粘液。)

可“女人”真的有思想嗎?

說實在的,在七零年代女人身上,我隻看到了性別的特征,看不到思想。她們都會哭,會笑,都需要男人和漂亮的衣服,需要家庭的溫暖,都會生孩子,都在擔心老公在外麵找女人。說得更現實一點,七零年代女人,大概也就是一個多功能的家用品,且,不耗油,也不耗電。這個現實,甚至讓我有些看不起女人。盡管我也是一個女人,可我理想中的女人,應該更為強大,複雜一些。

雖然女性世界也有了不起的人物,可被輿論廣為稱頌的,也寥寥無幾。我們身邊太多家庭婦女了,太多“多功能家用品”。她們正在代表著,中國女性的全部。

我不知道是從什麽時候開始,在整個社會裏,“女人”變得如此卑微。

不要不承認這一現實,那些輝煌的過去與虛假的口號無法搪塞我。“女人”確實算不了什麽。沒有話語權,也沒有決策權。“女人”從來不是舉足輕重的一份子,更像是累贅。

並非是我看小女人,可確實不知道該如何將女人放大。

為什麽,一個女人的一生中,與男人的愛情會這麽重要?一個家庭中,男人的存在對女人來說如此重要?可男人卻從來沒有因為女人的離去而恐慌過。他們從來都很清楚,失去了一個女人,意味著將要爭取更多的女人。為什麽一個失去了男人的女人,就會驚慌得像天蹋下來一樣呢?

我真懷疑,女人是否真的獨立存在。或者真如聖經所說,隻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嗎?

都說女人半邊天,可我為什麽看不到女人的影子?女強人在哪裏?女英雄在哪裏?能夠頂天立地的女人在哪裏?

按說,七零女人,是時下女人中最美麗,最具智慧與資本的,可她們,也不過是將女人一輩子的光陰,扔進了愛情和男人的漩渦裏,悄身隱退在家庭裏作著苦苦掙紮,自身都難保,又如何給八零與九零的女人一條陽光大道?

那些流連在酒吧,夜總會的八零與九零女生,就更是彷徨,迷惘。我相信,她們中的大多數,沒有考慮過,應該如何去設計自己作為女人的一生。一生中,最高的追求,也不過是一個好的男人,一份完美的愛情。

一個不好的男人,和一段破碎的愛情,就可以摧毀她們的一生。

在這樣膚淺而狹隘的人生觀麵前,七零的女人是有責任的。這些人生印象,全是七零女人潛移默化之中,遺傳給她們的。那些曆史所給的錯誤,從來沒有得到很好的糾正,七零錯誤地倒下去,八零,九零前匐後繼。

難道除了男人與愛情,還有一個穩固的家庭,我們就真的沒有別的追求了嗎?

如果這簡單的三樣,生活都無法滿足時,人生,又該怎麽繼續?

我們怎麽可以將我們的人生定位得如此簡單而狹隘,我們怎麽能允許中國的女人,如此卑微地活著?

 

 

                          錯誤的曆史與曆史的錯誤

 

我不知道東方文化與中國的教育到底有沒有問題,對於我來說,成熟的過程,就是不斷地推翻自己曾經深信不疑的一切。我甚至有些後悔曾經年輕過。

我相信許多人是深受其害的。要不然,我們的生命中怎麽會有那麽多的悔恨與無奈?

特別是在愛情與婚姻的問題上。

我們這些七零年代的女人,都恪守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忠貞、勤勞、樸素、善良、孝順。十分認真地做著好女人,好妻子。盡管生活中有許多磨難,仍然能堅忍不拔地向著正確的方向邁進。不怕苦,不怕累的為家庭犧牲自己的一切,可得到的結局卻無比悲慘。

離婚群裏的所有女人,都是傳統打造出來的好女人,可都很不幸福。文藝裏說,人生就是一出戲。我認為,這樣的定義太過隱誨,對於中國的女人來說,人生其實就是一場欺騙。

中國的傳統與教育,把所有的女人都打造得勇於犧牲並溫和善良。可我卻發現,勇於犧牲的人,最終成為他人的犧牲品,溫和善良的女人更容易被男人拋棄。社會道德告訴年輕人,不可以貌取人,要注重心靈美。可實際上,長得漂亮的女人才受寵幸,心靈美的女人,更容易被欺騙,被傷害。我想,這一係列的欺騙都需要一種新的理論來推翻它。否則,照著這條看似正確的錯誤路線走下去,女人們的命運,永遠是陰暗,被動的。

如果你對於這些,毫無體會,那麽,讓我來提醒你。

錯誤之一:為什麽我們不培養處男情結?

現在,已經沒有多少男人會愚蠢到用處女膜來界定一個女人是否能成為他的妻子。可這並不表示男人的大度與開明。雖然男人不會因為女人不是處女就毀婚,可是,大多數男人會在婚後追問女人婚前的性伴是誰,有多少個?性能力強不強?生殖器如何?

大多數女人,會默默承受這種枕畔的極度羞辱。

還有一部份男人,會因為妻子不是處女,在婚後囂張拔扈,性生活不檢點,也無所顧忌。

有多少女人會追究丈夫不是是不是處子之身?既然是男女平等,這種平等的寬容,能徹底執行嗎?為什麽我們不培養處男情結?

 

錯誤之二:性伴與純潔

盡管男子三妻四妾的時代已經隨著封建製度的消亡而瓦解。可曆史觀念仍然沒有消除。一個女人擁有兩個男朋友,被視為淫亂。一個男人擁有兩個女人,就被稱做是有本事。

一個男人擁有兩個女人,可以洋洋得意。一個女人擁有兩個男人,卻要擅擅驚驚。

一個女人甚至暗地會跟同性比較。“我隻交了兩個男朋友,她交了三個男朋友,”因此,心理上會有種優越感,認為,自己比對方純潔。

難道女人的純潔度,是根據性伴的數量來決定的嗎?

無知的女人,為什麽總惦記著那塊貞潔牌坊?你就是全世界最正經的女人又怎麽樣?你一輩子隻跟一個男人性交又怎麽樣?你一輩子處女,又怎麽樣?難道你就不能為了你自己的快樂,把這些沉舊的,看不見的榮譽丟掉嗎?

 

錯語之三:愛情神話

從聽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到我們開始看第一部愛情小說起,每一段愛情都是從一而終,至死不渝的。因此,我們都認為,完美的愛情,應該是從一而終的。

我們都相信,愛情會天長地久,都相信,愛一個人,就應該是彼此的唯一。並且,在小說與電影的教育下,我們都相信愛情可以超越一切,超越物質,年齡,甚至時空。

所以,七零年代的女人會莫明其妙地愛一些與她差距很大的人,結局當然是自食惡果。

誰曾告訴我們這一切都是錯的?

愛情從來不會天長地久。愛情也會被物質,年齡,氣質,時空等外在條件所左右。

可在七零女人麵前,這是多麽難糾正的一個錯誤。她們硬是相信,她們那樣執著的,痛苦的愛,一定是正確的,是值得的。

   

錯誤之四: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夫唱婦隨也是一種傳統,大多數女人都很會給男人麵子。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嘛。可成了應聲蟲的女人,最後往往被忽略。把麵子都給了男人,自己當然就沒麵子了。那些極聽男人話的女人,十個有九個的男人必定會出軌。男人要的,不是下蛋的雞,也不是看家的狗,是一個能共同承擔解決問題的夥伴。

可在傳統的錯誤方針下,一些女人,為了給男人麵子,在很重要的事情麵前,也把自己的聰明才智隱藏起來。哪怕男人是錯的,也惟命是從。

結婚第一年,男人會喜歡笨女人,可從第二年開始,就不是了。

 

錯誤之五:愛就是付出

所有七零年代的人,都會念叨這樣一句話,“真正的愛,是不求回報的付出。”

這大概是這個年代最致命的錯誤。

如果愛情隻有付出,沒有得到,那不是愛,是做慈善。

我根本查不出這個謊言的來源,可我知道,這句話害了很多女人。她們不求回報地愛著自己的男人,也愛著一些不應該愛的人。

最後,結果也像她們所預料的那樣,沒有任何回報。

沒有人會在乎這種隻求付出,不求回報的愛。

一個男人,若沒有對一個女人付出,就絕對不會珍惜她,在乎她。男人不願意舍棄的,必定是自己付出最多的那一個女人。反而是那些對男人最壞的女人,付出最少的女人,還容易得到男人的真情。

 

 錯語之六: 女人不是蠢貨!

傳統對於女人的要求十分苛刻。我們都已經認可了男權社會裏,男女的不平等。可卻沒有多少人來批判它對女人的血腥與殘酷。更讓人氣憤的是,盡管他們認可這種不平等,認識到它的血腥與殘酷,卻仍然延用這種不平等,血腥與殘酷來傷害女人。簡單地說,社會承認了男女不平等是一種錯誤,可並不改正錯誤,並且,還大搖大擺地延續著這樣的錯誤。女人是蠢貨嗎?女人應該這樣漠然地,眼睜睜地,看著這種不平等的繼續嗎?

在性和婚姻,這兩個女人固守的堡壘上,男女就存在著極大的不平等。我們又如何來認可男女平等這句空話。

我們一定要要求男女平等,男女平等就是我們的權力宣言。我們並不激憤,我們很理性地要求平等。

在作風保守的中國,人們對於男人性生活的評論尺度一直很寬鬆。

作為,女人,我要求同樣的寬容與理解。

當一個女人來要求性的權力時,一定又是被辱罵的。我不怕,我隻希望女人不要跟在裏麵罵,因為很多時候,不是男人賤了女人,是女人賤了女人。不是男人不寬容女人,而是女人不寬容女人。

為什麽男人風流可以當作笑料,女人出軌卻要被趕出家門?

為什麽男人的出軌,可以被原諒?女人的出軌,卻要承擔巨大的輿論攻擊與家庭破裂的責任?

請注意:我不是在替女人爭取出軌的權利,也不是在爭取性的自由,我隻是在爭取一種麵對女人的性時,與男性平等的,與男性一樣平和的心態。

 

                      我們應該怎樣活著?

 

以上這些林林總總,隻讓我看到,七零的女人,在錯誤地堅守著一些並沒有多大價值的過去。

她們沒有屬於自己的人生,也沒有屬於自己的更高追求。

她們的存在,隻是為了延續一些錯誤與不平等。

當你們不斷地將你們的苦惱告訴我,我才寫了這篇博客。

首先我想告訴你們,你們的痛苦,在我看來,絲毫不值得同情。一個沉迷於自我情愫的生命太過自私與卑微,不值得我憐惜。

正如我說薑岩(她是七零的女人,因為男人變心而跳樓)一樣。她活著,跟死了,沒什麽兩樣。對於整個社會來說,她的存在毫無價值。

因此,你們如果隻是因為個人的愛情,或者與男人的矛盾而痛苦,隻會令我看不起你。

我的生活,從來不會因為某一個男人而失去意義。

盡管我也會痛苦,可我還有許多誘人的理想可以繼續。一個男人,一千個男人,也不至於是我生活的全部。

今天對一個妹妹說,我們也許可以不必活得太高尚,可至少我們要活得虛榮!

有人很反對女人的虛榮心。可我認為,虛榮心,有時候,就是上進心。這種虛榮不是針對物質的虛榮,是精神上的虛榮。

這種虛榮,是表現自我,渴望贏得更多讚賞。

雖然這一小節是想說,我們應該怎樣活著。可我不是聖人,我沒有正確的答案。我不能說,哪一種活法是正確的,哪一種活法是錯誤的,因為每個人的追求不一樣。

我認為,隻要到死的那一天,我們沒有遺憾,不會說,我這一輩子,太不值得了,就行了。

而我現在,活得很充實。我希望自己能成為社會中,舉足輕重的一份子,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讓人尊敬的女人。更希望自己有豐富的人生經曆,能走許多地方,做許多有趣的事情,寫許多好的文章,能正麵地影響一部份人。這些,都比做一個“多功能家用品”,要有意思得多。

我甚至還想過,要做一個時代的民間女權領袖,因此心中時常裝滿了民間疾苦,個人的挫折與不幸,與整個民間女性的命運相比,又算得了什麽?

 

   

我欣賞的一些七零女人

 

蠻寶:家在廣西柳州的蠻寶,離異,有個兒子。她的博客叫醋香坊。我不知道她離婚的原因,她從來不講這些。她關心身邊所有的人,包括網上的朋友。她經常到貧困山區,助學。在網上組織朋友,替生病的孩子募捐。她愛孩子,也愛父母。空餘的時間,就在網上寫一些家庭小事。最近,她得到了一筆稿費,這錢,她是不在乎的。她更在乎,那份肯定。

夢雪:山東的夢雪是個漂亮的七零後女人。她是個事業型女人。盡管工作心碌,卻還分出精力來為一些弱勢的女性呐喊。為了能激勵女性奮發,上進,她將自己創業的經曆,寫成文章。從文字裏,我們可以看到夢雪的善良與拚搏。她也資助過貧困的孩子上大學。

格桑梅朵:也是離異的女人,有一女兒,現在幸福得一塌糊塗。她用她的人格魅力,她的善良溫柔征服了一個男人,得到了她理想中的愛情。去年,她在網上組織了為西藏孩子送書的活動,募捐了一大批書籍,親自送到西藏學校孩子們的手上。她也經常寫博客,寫自己的愛,還有對社會的愛。

其實,一邊充實著自己,展示著自我,一邊在關心著社會,關注著民生的女人有很多。隻是我們沒有機會一一認識。

 

寄語同為七零年代的女人

 

我認為七零年代的女人是有責任的。尤其是女權的責任,在七零女人手上。

不要再讓八零與九零的小女生,再延續這樣錯誤的情愛路線與狹隘的情愛人生了。

我們自己,也要從這種暈頭暈腦的愛情迷陣裏逃脫出來。

我們要肩負整個女性世界的命運。要為新一代的女性拓展更為平等,廣闊,自由的天地。

我們要打破傳統,糾正一切強加在我們身上的錯誤,我們不能停滯不前,更不能退步,我們要爭取,新的進步。

口號喊得十分響亮,十分痛快!

我沒有幻想過一呼百應,隻希望我的這些話語,能引發同齡人的某些思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