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情緒影響你的健康

(2008-04-11 07:25:27) 下一個




 



  祖國醫學認為:人有喜怒憂思悲恐驚的情誌變化,亦稱“七情”。其中怒喜思憂恐為五誌,五誌與五髒有著密切的維係。《內經》有“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悲”等理論。此觀點被曆代醫家應用於養生學中,對於情誌調攝、防病祛疾、益壽延年起著不可低估的微妙作用。


  專家推薦:人的情緒、心理甚至性格與飲食習慣、營養攝入有著密切關係,隻要注意吃得對、吃得好,遠離怒、疑、懶、悲等壞情緒是遲早的事···請看--根據情緒選擇食物

  我們知道,人是一個極其複雜的有機體,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屬於正常的精神活動,有益於身心健康。但異常的情誌活動,可使情緒失控而導致神經係統功能失調,引起人體內陰陽紊亂,從而出現百病叢生、早衰,甚至短壽的後果。故善養生者,宜注意情誌調攝。而過激的情誌,可影響體內功能失調,而累及五髒。

  怒--情誌傷肝。怒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情緒,怒則氣上,傷及肝而出現悶悶不樂、煩躁易怒、頭昏目眩等。亦是誘發高血壓、冠心病、胃潰瘍的重要原因。

  喜--情誌傷心。喜可使氣血流通、肌肉放鬆、益於恢複機體疲勞。但歡喜太過,則損傷心氣。如《淮南子. 原道訓》曰:“大喜墜慢”。陽損使心氣動,心氣動則精神散而邪氣極。出現心悸、失眠、健忘、老年疾呆等。《儒林外史》中,描寫範進年老中舉,由於悲喜交集,忽發狂疾的故事,是典型喜傷心的病例。

  思慮--情誌傷脾胃。中醫認為:“思則氣結”,大腦由於思慮過度,使神經係統功能失調,消化液分泌減少。出現食欲不振、納呆食少、形容憔悴、氣短

  編輯支招:為什麽你白天要麵對強大的外界壓力,夜晚還要倍受失眠的折磨?為什麽同樣是生活動蕩,別人處之泰然,而你卻整天長籲短歎,埋怨命運的不公?是你天生就個性憂鬱,還是後天的經曆把你折磨成這副模樣

  憂和悲--情誌傷肺。憂和悲是與肺有密切牽連的情誌,人在強烈悲哀時,可傷及肺。出現幹咳、氣短、咳血、音啞及呼吸頻率改變,消化功能嚴重幹擾之症。《紅樓夢》中,多愁善感、悲憂傷身的林黛玉,就是很好的證明。

  驚恐--情誌傷腎。驚恐可幹擾神經係統,出現耳鳴、耳聾、頭眩、陽痿,其可致人於死亡。在生活中,通過驚恐的語言暗示,而把人真的嚇死的報道,已屢見不鮮。可見,恐則氣下的危險性。

  綜上所言:情誌活動與內髒關係十分密切,老年人隨著髒腑功能減退,調節適應能力較弱,麵對過激的情誌變化,難以承受而易引起疾病。如陳直說:“虛者風燭,百疾易攻”,這說明過激的情誌,是產生疾病的重要因素。

  人生在世,喜怒哀樂等情誌變化,充滿在生活之中。避免過激情誌的較好方法是:遇事要鎮定自如,冷靜地對待目前的複雜事情。事情過後,不要把它長期放在心上,以自尋苦惱。培養樂觀的人生態度,提高心理上的抗逆能力,胸懷要寬闊,情緒宜樂觀。要淡泊寧靜,知足常樂,把人生憂喜、榮辱、勞苦、得失視為過眼煙雲。萬事隻求安心,保持精神內守,人則長壽。

  另外,平日增加各種有益心身健康的興趣,尋找精神寄托,這樣對預防情誌過度,保證髒俯安泰,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總之一句話,心情好身體就會好!甚至有調查表明:當人們悲傷或是生氣的時候,抵抗力就會下降。心平氣和,再加上適當的體育鍛煉就是身體健康的最大保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