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弱國無外交落後要挨打,外蒙古分裂前後簡述

(2008-04-09 07:49:48) 下一個




北中國大漠,阿爾泰山以東、呼倫湖以西、貝加爾湖以南,一塊曾經剽悍的土地,遊牧民族的天堂。公元630年,唐太宗李世民降東突厥,設府置州,納入中華版圖已1400年。而何以這一大塊自古以來中國的領土在曆史的進程中會迷失方向,與中華各族兄弟姐妹分道揚鑣成為一個“蒙古共和國”?對此不少國民在網上有憤怒的質問、痛心的疾呼。這背後究竟是一段怎樣的曆史,其中又有怎樣的曆史教訓?在今天祖國統一大業還沒有完成,邊疆領土糾紛還沒有解決的情況下,我們更不能忘記蒙古獨立的前前後後,更要銘記這其間的慘痛教訓——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挨打。  

  明清兩朝,退出中原的蒙古政權分化為漠南、漠北、漠西三大部。漠南蒙古,也就是滿蒙一家的內蒙古,被清廷倚為朝廷半壁,所謂蒙古八旗就指這部蒙古;漠北蒙古也就是今天的外蒙古;漠西蒙古則是指分布於今新疆、中亞,與各族穆斯林交替聚居的各部蒙古。  

  清末,隨著沙俄的滲透擴張,風雨飄搖的滿清政府逐步喪失了對外蒙的實際控製權,同東北一樣,被俄國劃為自己的勢力範圍。1911年辛亥革命,中國各省紛紛宣布獨立脫離清政府,直接導致了中國封建王朝的最終覆滅。沙俄喜出望外,立即策動外蒙獨立。但隨後各省重新統一,組建中華民國,而內政、軍事、外交完全受控於沙俄的外蒙當局則拒不加入中華民國。11月30日,在上層王公、活佛的帶領下,外蒙當局在庫倫(烏蘭巴托)宣布單獨建立“大蒙古國”,外蒙終於走出分裂自己祖國的第一步。  

  此時中華民國的政權交到了袁世凱手裏,袁世凱賣國算是賣得徹底的了,但在這個問題上他到還是知曉大義,拒不承認所謂的“大蒙古國”,在明白武力打不過沙俄的情況下開始了外交談判。1913年11月15日雙方簽訂了《中俄聯合聲明》均作出了讓步:俄國承認外蒙是中國領土,取消外蒙獨立;中國允許外蒙“自治”,不在外蒙派駐官員、軍隊,也就是默認俄國實際控製蒙古。新生的、弱小的中華民國在當時的情況下得到這個結果也屬不易,總算沒有在名義上、形式上丟掉外蒙古。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1918年蘇俄紅軍向西伯利亞推進,沙俄殘餘勢力自身難保,外蒙失去靠山,經濟困難、社會混亂,民眾怨聲載道、人心思歸,外蒙當局不得已向北洋政府表示願取消“自治”,恢複舊製。1919年,段祺瑞派兵入蒙進駐庫倫(烏蘭巴托),徹底收複外蒙軍政大權。然而到了1921年北洋政府內直、皖、奉軍閥大戰,全國局勢混亂,舊沙俄勢力借日本關東軍支持重返外蒙,進攻庫倫(烏蘭巴托)中國駐軍,中國軍隊戰敗退至買賣城。蘇聯紅軍也趁機進入外蒙古,扶持起親蘇的“蒙古人民革命政府”,然後立即進攻買賣城,中國軍隊再次戰敗,不得不退回內地。從那以後時至今日,中國的軍事力量再也沒有進入過外蒙這片自己的領土(林彪的軍用飛機除外)。

中國軍隊敗走外蒙和外蒙古再次獨立建國兩大事件在國內引起輿論大嘩,舉國上下一致聲討外蒙古王公活佛投靠蘇俄,分裂祖國的逆行,譴責蘇俄武裝侵占中國領土,北京政府嚴正聲明不承認外蒙獨立。正打得不可開交的曹錕吳佩孚、段祺瑞、張作霖三派軍閥均表示憤慨,一度都有發兵收複國土的跡象,但都擔心對手漁翁得利,也忌憚不是蘇軍對手,最終都沒有動手。蘇聯紅軍從此大模大樣的駐紮在了外蒙古,直至1992年因國力衰落、自顧不暇,才極不情願的撤出。而外蒙古人則令人痛心的迷失了國家大義與民族氣節,拋棄了祖先的英雄與剽悍,心甘情願的接受一個不同祖不同宗、毫無曆史文化淵源的侵略者的實際統治,修起俄式建築、學起俄文、當了 70年蘇聯的專業牧場。以至俄羅斯人撤離後,外蒙經濟結構單一的隻有畜牧業,一點製造能力都沒有,失去外援就麵臨崩潰,像個未斷奶的孩子。  

  此後的三十年,中國陷入了長期的內亂與外辱:南北對峙,北伐戰爭,國共分裂,中日戰爭。沒有一個中國政府有能力去解決蘇聯保護下的外蒙的問題。事實上,外蒙古從此就脫離了中華大家庭,認下俄羅斯這個曾在蒙古金帳汗國鐵蹄下生活的民族為宗主,日益成為蘇聯的衛星國。蘇聯也不再承認中國對外蒙古的主權了。  

  而在外蒙問題上,最卑鄙的一幕發生在1945年,蘇美英秘密交易,導致了中國主權的喪失在法律上被承認。  

  1945年2月,在討論如何結束對日作戰及二戰後利益分配、勢力範圍劃分的雅爾塔三巨頭會議上,蘇聯提出的條件之一是必須承認外蒙“獨立”。為換取蘇聯對日作戰,美英毫不猶豫的出賣了中國的利益,承認了“蒙古共和國”為合法政府,並答應向中國施加壓力迫使中國放棄對蒙古主權。這是羅斯福、斯大林、丘吉爾背著中國進行的一筆肮髒交易,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和利益,公然踐踏了公認的國際準則。  

  1945年6月15日,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把雅爾塔協定的內容正式通知了蔣介石,要求中國政府接受所有條件。蔣介石感到憤怒,卻又無可奈何,隻得派行政院院長宋子文、外交部長王世傑和蔣經國赴莫斯科談判。談判異常艱苦爭論激烈,斯大林威脅宋子文說:外蒙古必須獨立,如果中國不同意,蘇聯就不會出兵打日本。宋子文據理力爭,蘇方一概拒絕討論。 1945年8月14日,在嚴酷的既成事實麵前和強大的國際壓力下,無可奈何的蔣介石隻得指令宋子文、王世傑簽署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及其附件。中國同意:蘇聯出兵擊敗日本後,在蘇聯尊重東北的主權、領土完整,不幹涉新疆的內部事務,不援助中共等三個條件下,中國允許外蒙古“獨立”。雙方關於外蒙問題的換文是這樣說的:“鑒於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獨立願望,中國政府同意,將在日本戰敗後舉行公民投票以確定外蒙的獨立。” 

1945年 10月20日,外蒙古當局一手操辦了這次“公民投票”(記名投票)。據外蒙古方麵的報道稱:“共有98%的選民參加了投票,一致讚成獨立”。 後來奉命前往觀察外蒙古“公民投票”的國民政府內政部常務次長雷法章事後對這次投票的評價是:“其辦理投票事務人員,對於人民投票名為引導,實係監視,且甚為嚴密”,“人民實難表示自由之意誌”。 1946年1月5日,中華民國政府正式承認外蒙古獨立,繼事實之後,在法律上、形式上亦丟失了自己的主權。  

  1949年10月,中國內戰以共產黨奇跡般的以弱勝強告終,一直騎牆觀火的蘇聯迅速拋棄了蔣介石,第一時間承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到台灣的蔣介石對斯大林沒有遵守《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條款異常惱怒,並以蘇聯違約為由在聯合國狀告蘇聯,宣布《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失效,從而不承認外蒙古的獨立,聯合國對此予以承認。這就是至今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版圖上還包括外蒙古的法律依據。  

  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需要蘇聯陣營的國際承認,也需要蘇聯的技術、經濟援助,加上朝鮮戰事吃緊,美國是捋起了袖子要掐死新中國。共產黨這時要同蘇聯翻臉武力解決外蒙問題,平心而論是不現實的,於是隻有開始談判。早在1950年毛澤東出訪蘇聯,眾多的議題中就有外蒙主權問題,但蘇聯野蠻拒絕、概不討論。剛硬的毛澤東與蠻橫的斯大林鬧了一肚子不愉快,這也為日後中蘇交惡埋下了伏筆。艱苦的談判一直談到斯大林死了赫魯曉夫上台。最後雙方達成的協議是:蘇聯全麵撤出東北,交出在東北的一切軍事、經濟既得利益,包括旅順海軍基地、東北鐵路網等等;中國最終承認了既成事實三十年的外蒙古獨立。  

  外蒙古這個離家出走的孩子終於未能認祖歸宗,而淪落為蘇聯的附屬國。更令國人痛心的是,外蒙人似乎對昔日的祖國母親和各族兄弟毫無感情,談判結束後迅速而歡喜的與中國換文、劃界,擺出一付徹底分家的姿態。中蘇關係破裂後,外蒙古緊跟蘇聯步伐,對中國怒目相視、舉拳相向,比日本對美國的奴性有過之而無不及。西方學界則毫不客氣的將蒙古國定義為蘇聯的第十六個加盟共和國。對於外蒙這個千餘年來共同繁衍生息、共同抵禦外辱、共同開拓疆土,事實上的手足兄弟,我實在不願稱其為“走狗”。  

  然而時過境遷,1991年蘇聯轟然倒下,其繼承者俄羅斯自身亦陷入混亂、動蕩與休克中,斷絕了對蒙古的援助,蒙古被本性自私的北極熊無情的拋棄了。六神無主的漠北蒙古人忐忑不安的向南方那個日益強大的、自己不久前的祖國,血緣上的母親——中國,伸出了求援之手。當初中國衰弱的時候,他們背棄了祖國,投入強大的沙俄、蘇聯的懷抱。今天蘇俄一落千丈而中國強大了,他們又回過頭來,想得到中國的幫助。對於這個出走的孩子中國是何等的寬容,1991年,楊尚昆主席訪問蒙古帶去了中國的態度,從此大量的物質援助連年不斷,使陷於崩潰邊緣的蒙古經濟得到恢複,日益貧困的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曆史是一麵鏡子,以史為鏡可以明是非。1771年,蒙古土爾扈特部衝破沙俄重重阻撓回歸祖國,曆史告訴我們,蒙古永遠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外蒙離開我們並不是很久遠的事,難道要永遠和我們分離嗎?今天的外蒙古人民能不能像祖先那樣英雄,重拾國家大義、民族氣節,勇敢的走回家園,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three2009 回複 悄悄話 好文筆, 支持外蒙回歸大陸
three2009 回複 悄悄話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