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財富效應+生存壓力:中國居民進入了理財時…(圖)zt

(2008-03-27 12:32:18) 下一個


股民在北京一家證券交易所關注股票行情。


  據國家統計局長春調查隊調查顯示,今年前10個月,吉林省長春市城市居民股息和紅利收入是去年同期的5.6倍。吉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魏益華等專家表示,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人民收入的增加以及股市飄紅的財富效應導致了從儲蓄時代向理財時代的轉變,而全民投資同樣也反映出人們生存壓力的加大。

  儲蓄分流 居民資金轉向理財

  在長春市一所高校任教的孫老師近日把一筆到期的定期存款提了出來,“我打算拿出來買些基金,工作這麽多年除了購買過一些債券就沒怎麽理過財,現在不都流行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麽!一些早就開始理財投資的朋友都說我再不搞點投資就得被時代遠遠甩在身後了。
 
 
 
”孫老師說。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金融數據顯示:10月份人民幣存款當月下降4498億元,同比多降6020億元,儲蓄分流仍在繼續。其中居民戶存款下降5062億元,同比多降5052億元,已經從3月末的17.52萬億元,降至10月末的16.70萬億元,降幅達到4.68%,這與居民戶存款往年持續攀升的態勢大相徑庭。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居民理財意識的提高是儲蓄不斷減少的重要原因。

  今年35歲的李文是個生意人,他說:“投資理財的轉變是一個不知不覺、一點一滴的過程。七八年前我也就是把錢存在銀行裏,但後來開始聽取朋友的建議買股票,基金市場活躍又投入做基金,慢慢參考大家經驗積累自己的經驗,把存款分散靈活處置。”

  理財步伐加快 反映生存壓力加大

  什麽是理財?吉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魏益華認為,從廣義來說,理財就是老百姓對其動產及不動產所作的投資,即將結餘收入通過各種投資渠道增值。

  專家分析,一方麵,由於經濟的增長、股市火爆引發的財富效應使老百姓冷落了傳統的理財方式。而另一方麵,理財群體的增多以及百姓大量投資高風險理財產品也反應了當前社會生存壓力的增加。

  魏益華分析,過去由政府負擔的福利一步步轉為由個人負擔,絕大多數人住房條件的改善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另外還有子女教育費用、醫療費用以及逐步上漲的物價,為應付各種支出,老百姓都想辦法盡可能讓收入增值,很多人認為錢存在銀行裏就會變得越來越不值錢。

  國家政策將促使理財時代加快到來

  隨著中國經濟不斷增長、收入進一步增加,專家認為人們的理財意識也會越來越強,需求也會越來越大,為此政府還應繼續創造條件拓寬投資渠道。而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的說法讓國民為之一振。

  魏益華說,這意味著政府將出台更多優惠政策,提供更多機會,完善各種投資渠道,使老百姓的財產性收入增加。有政府支持,再加上人們的內在需求衝動,理財意識自然增強。對於老百姓來說,沒有最好的理財方式,隻有最適合自己的。

  專家指出,眾多機構和個體投資者轉而偏向另類投資,包括四大另類資產基本類別——房地產、基礎建設、私募投資和對衝基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