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郎鹹平: 縱論2008年宏觀經濟形勢及對策zt

(2007-12-31 07:20:52) 下一個
12月16日,餘杭區舉辦2008年宏觀經濟形勢報告會,主講人是著名經濟學家郎鹹平。記者根據報告會現場錄音整理、刪摘成下文。

       中國經濟:二元結構現狀

  改革開放已有近30年了,改革開放初期是非常重視的,受到全國老百姓的支持。但到了90年代中期以後情況變了,各地政府的執政標準起了變化,以GDP為綱。我國的資源被誤導到了以建設有關的功能,因此今天的中國經濟是一個二元經濟結構,過熱過冷現象並存。地方政府推動GDP是過熱的,而大多數的民營企業是過冷的。房地產、鋼鐵、水泥、政績工程、大型工程,以及銀行,還有股票市場和證券公司,這是過熱的,除此以外都是過冷的,這是“二八開”現象,過熱的占 20—30%,過冷的占70—80%。

  大家想一想,在二元經濟結構環境之下,過熱部門為何過熱,原因是地區政府推動GDP造成過熱,他是政治行為而不是經濟行為。過熱部門不會因宏調而變冷,不會因宏調而受約束。我想請在座各位民營企業家想一想,你們的投資營商環境怎麽樣?當你的投資環境逐漸惡化的時候,你想怎麽做?你發現你不想再幹了,不想做投資了,你們在座的企業家會把應該投資的錢不投資了,去做什麽呢?去炒股炒樓了,從過冷的部門轉到過熱部門。為什麽房價上漲,股價上漲?資金出現了逆轉現象,二元經濟更是惡化。但是,有人判斷認為經濟過熱了,因為所有的參數都來自於過熱的部門,包括股市、房市等等,看起來確實如此,可實際上有偏差的,中國經濟不是過熱是大部分過冷。

  十七大及經濟工作會議之後對地方政府的投資行為,對地方政府的政績評價將有重大變化。對地方政府的政績評價不能簡單地以GDP為標準、以招商引資為標準。透過二元經濟結構的成因,應該支持宏觀經濟調控,但還要講究路徑和方法。

  貨幣匯率:一種政治手段

  什麽是匯率?不能按教科書上說的來理解。匯率不是價格,匯率是各國政府的政治手段。日本經濟當初為什麽崩盤?因為日本跟德國、美國、法國、英國曾經簽下了“廣場協議”,由於日本的貿易順差,積存了大量的外匯,“廣場協議”要求日幣升值。日本政府保證日幣升值,國際熱錢大量流向日本,結果造成崩盤。

  我認為,國際金融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日本經濟伴隨著匯率的上升,利率的下降,信用放寬,很多企業做大做強,造成了日本繁榮的假象。日本造成全麵的流動性過剩,造成通貨膨脹,這一切都在美國政府詳細的計劃之下造成的。所以,我們的宏觀調控就應該提高利率,來防止由於流動性過剩而產生的樓市泡沫、股市泡沫以及通貨膨脹。中國的樓市泡沫、股市泡沫是由二元經濟結構造成的,中國流動性過剩加上二元經濟結構扭在一起,就非常難做了。銀行難,企業更難。

  房市股市:價格上漲成因

  中國經濟現狀是二元經濟結構,沒有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化,所以房改、醫改等等都碰到困難。就房地產市場而言,資源供給市場化嚴重不足,而需求麵市場化嚴重過剩。房地產的兩大核心資源是土地和資金,資源都掌控在政府手中。以湖州市商品房為例,每平方米賣到6000元。“萬科”成功競標一塊地,加上建築成本,加上開發商利潤,升到了每平方米12000—13000元。所以使得地產供給麵的成本大幅攀升,這種大幅攀升的背後,就是市場化嚴重不足。而買房者由四種人組成,老百姓買得起房子並不多。

  為什麽你的股票是賠錢的,漲到6000點還賠錢的,70%的股民是賠錢的。漲了這麽多還賠錢,這就是二元經濟結構的反應。二元經濟過熱的是哪些部門?地產,鋼鐵、水泥、形象工程,大型國企,以及證券公司等等。這些部門同時是大盤股。你買股票,你認為大盤股市盈率這麽高,太危險,你就去買二線藍籌,而這些卻多半是過冷的部門。

  金融風險:不能掉以輕心

  亞洲金融風險,記憶猶新。亞洲金融風險讓“四小龍”消退,能夠挺過去的是中國、日本和韓國。這是由國際炒家造成的,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當時,國際炒家沒有機會操縱人民幣匯率和股市,因為1997年人民幣是不允許自由兌換的,同時是固定匯率。但是,現在從固定匯率變成比較浮動的匯率,外匯風險大幅攀升,給了國際炒家的炒作空間,所以我堅決反對浮動匯率,反對人民幣自由兌換。

  人民幣匯率不斷升值給民營企業帶來壓力,外匯市場、股票市場與國際接軌之後,變得更難預測。金融體製改革為什麽要跟上市掛鉤呢?有的銀行把部分股權賣給了美國銀行,這就加大了金融風險。當你把銀行部分股權賣給外資銀行後,未來的貨幣政策就會有問題,推行的貨幣政策效果將被外國銀行操縱。金融政策一犯錯誤,損失幾千億收都收不回來。

  我們的天空中,有兩隻“禿鷹”在盤旋——一隻叫做產業資本,一隻叫做金融資本。兩隻“禿鷹”代表誰的利益?因此,要高度警惕,做好防範金融風險的各項工作。中國是不缺法律的國家,但中國缺乏有效的、公平的、公正的執行。招商引資引進了一批國外的跨國公司,包括產業資本,包括金融資本,但缺少法製化遊戲規則。

  對策之一:產業鏈向右走

  什麽叫“危機”?就是“危險”加“機遇”。麵對2008年宏觀調控的形勢,就是挑戰與機遇並存。

  誰是世界上真正製造業大國?是美國。在製造業的產業鏈上,中國大多數企業是加工,而產品設計,各級采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銷售,一直到最後的零售,都被美國“包攬”。這條產業鏈的走勢從左到右,最左的放在了中國,而右邊的幾乎集中在美國。整條產業鏈最左端叫做硬環節,產業鏈的右邊叫軟環節,中國人做的硬環節,美國人做的軟環節。因此,中國企業賺錢很少,極大部分利潤被別人拿走了。以“芭比娃娃”產品為例,中國製造業生產的出廠價是1美元,到沃爾瑪是9.99美元。因此,企業家應該想辦法,將產業鏈向右走,實現設計、運輸、銷售一條龍,創造更大利潤。

  美國人為什麽允許我們做製造業?利用我們的資源,破壞我們的環境,剝削我們的勞動力,這就是所謂製造業的“國際化”。所謂“國際化”和150年前的東印度公司是一致的,今天他們以金融為後盾,美其名曰戰略投資。如果中國企業家都炒房炒股去了,都不辦工廠了,兩隻“禿鷹”就開始了掠奪計劃。

  對策之二:勇於枷氪蔥?br />
  麵對2008年宏觀調控的形勢,我們一定要在產業鏈的整合上下功夫。產業鏈要往右走,但是要進入軟環節是極其艱難的。這方麵需要企業努力,更需要政府的扶持。日本有什麽大型的民營企業,韓國有什麽大型的民營企業?基本上是變形的民營企業。新加坡呢?國家主導一切。台灣的IT行業,真的是企業家做的嗎?是台灣“政府”推動的。亞洲國家和地區產業鏈的成功脫離不了政府的規劃。今天已經是走入到產業鏈之爭,就要解放思想,大膽往右走。

  看看人家怎麽做產業鏈,解放思想才能抓到產業鏈的本質。西班牙有一家企業名叫“沙拉”,他有20家像江浙兩地一樣的工廠,當他決定生產程序的時候,他的理念跟你完全不一樣。20家生產工廠隻做兩件事:染色、裁剪。縫紉他不幹,由其他小工廠完成。因為縫紉成本最高、效率最低。小工廠把縫製好的衣料送到物流公司去,他是生產、物流、倉儲。為了降低單位成本,提高效率,他們挖了200公裏的地下隧道,用高壓辦法運送,每小時6萬件衣服。上海“沙拉”店,什麽時候進貨呢?周一跟周四進貨,用飛機運貨。零售方麵,他們是全資擁有的分店,絕對不搞加盟店。上海是周一、周四進貨,香港是周二跟周五進貨,到了周五下午,大量客人湧入“沙拉”店。“沙拉”服裝款式多但數量少,所以形成爭買的氣氛。這就是一種思想、理念的創新,加快了產業鏈的高度整合。瑞典的HM呢?從設計、生產、分銷,加在一起就是產業鏈。掌握整條產業鏈,才成為跨國公司。他們從製造到銷售,21天進入中國市場。

  除了產業鏈的競爭外,產品要搞差異化。比如手機,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等五大品牌有300個品種,而中國產手機有3000個品種。高檔手機占市場份額18%,中檔手機占市場份額 68%,低檔手機是14%。如果讓你做手機你會做哪種?以市場潛力選擇為標準,他會做中低檔手機,思想解放者做高檔手機。手機的本質是什麽?是視能。打入市場的方法以消費者的感覺為“切入口”。三星、諾基亞的功能遠遠不如國產手機,但從視能“切入”就取得成功。

  日本的“日柴”,1999 年的時候有2兆億日元,不缺錢,不缺技術。但是,垮了。“日柴”社長聘請法國人當首席執行官,就是從解放思想入手,至2004年複興。現在,我們麵臨諸多困難,有的人想不幹了,有的人想把工廠賣了,有的人想炒房炒股去了,這些人思想僵化,不會有好的業績。隻要解放思想,在沒有潛力的行業裏思考一下,肯定能找到許多新的機遇。江浙兩省與全國其他省份相比,經濟發展成功的案例多半是因為解放思想,這個傳統不能丟。

  對策之三:把握行業本質

  2008年宏觀調控的形勢,我們的對策除了產業鏈向右走,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之外,還有一點就是要把握行業本質,行業本質是一個“金字塔”,要確保“金字塔”往上走。

  在產業鏈向右走的前提下,同時要把握行業本質,才能夠找到投資營商環境中一塊未開墾的處女地,這就是機會,而這個就必須解放思想。那麽,行業本質是什麽?行業本質和我前麵講的資金、技術人才是什麽關係?一個公司要順利地運行,不能沒有資金,不能沒有人才,這些是企業成功必要條件。隻是必要條件,不會讓你成功的。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什麽?發現行業的本質。以解放思想的力量,才能發現和把握行業本質。

  這裏可能有做日化的企業,比如說做牙膏的,你有生存的可能嗎?如果你是在餘杭生產洗衣粉的,生產牙膏的,你告訴我,你的機會是什麽?資料顯示,日化行業的本質叫做“滲透”。什麽叫做“滲透”? “寶潔”為了達到滲透行業的本質,在某一個地方,寶潔公司發了3萬件T恤衫給當地的老百姓穿,一個禮拜之後,要把3萬件T恤衫回收,分析髒的成份是什麽?對這個地區提出新的配方,你用寶潔對這個地區而言,“寶潔”洗得最幹淨,各位知不知道?為什麽寶潔還要到各地收購我們的日化工廠,他也是從生產一直到零售,完全掌控的環節,整個產業鏈牢牢掌控,為什麽他在各地積極地收購日化工廠,為了“滲透”。他這個新配方是為了“滲透”,他收購的目的也是為了“滲透”,怎麽理解?那就是這麽多的產品,你總會喜歡一兩件吧。而這也是為什麽你到超市,或者到零售商店去看,寶潔的產品都在一起,幾十種產品,幾百種產品,你總會喜歡一兩種的,這是他要通過大麵積滲透的目的。安利他也在搞配方,它的配方做得不如寶潔,他沒有那麽強的地區性,他怎麽達到“滲透”的目的,他利用親戚朋友的關係,強烈推銷,達到滲透的目的。一個是大麵積鋪開,像“寶潔”,另外一個就是親戚朋友的直銷方式,而且本質就是收購。如果這個是本質的話,我想請問做日化工廠的企業家們,你製造出來的洗衣粉,或者肥皂或者牙膏,你有沒有達到“滲透”的目的,同時如果你隻生產一種產品,請問你如何做到“滲透”?行業本質是發展的充分條件。

  行業本質就是一座“金字塔”。最底層是外感包裝,中間是實用性,而高層則是產品精神。你產品的精神是什麽?不知你們是否知道。我們常常聽到產業升級,技術升級和品牌戰略。但是,現在大多數產品隻在“金字塔”的下麵兩層,所以,必須往上走才能算成功。你想過嗎?買了耐克的運動鞋有什麽感覺?如今叫體驗經濟時代。產品的精神就是一種感覺。

  以麥當勞為例。小朋友最喜歡麥當勞,不喜歡去漢堡王,這是什麽原因?比一比麥當勞和漢堡王的口味、環境和服務。黃色的線是漢堡王,藍色的線是麥當勞,以口味而言,漢堡王比麥當勞要好,漢堡王的黃色線要比麥當勞藍色線要好很多,所以漢堡王它在環境、口味和服務方麵樣樣在麥當勞之上,可是我問你,小朋友為什麽喜歡去麥當勞,再看實際的會計數據,這是利潤回報率,最好的就是麥當勞,一個可口味、一個服務,環境都不如漢堡王的卻拿到冠軍,你說合理嗎?好像不合理。麥當勞的成功,甚至你們家的小朋友為什麽要去麥當勞你都沒搞清楚,因為他打出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無形體驗。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麥當勞,就是因為家庭快樂。他們免費送玩具,這個玩具是不值錢的,幾分錢1個,因為他在麥當勞賣才有價值,隻有麥當勞送的小朋友才喜歡,甚至小朋友為了拿那個不值錢的玩具,他跑去吃麥當勞,為什麽?我認為麥當勞的成功是他成功地建立了家庭快樂的體驗。

  “金字塔”的最底層,產品的外觀上要有差異化。中間這一層,要在功能差異化上下功夫。在最頂層的精神層麵,就是思想方麵取得差異化,這樣在國際化逐漸加深的今天,也能生存並得以發展。

  我講了這麽多困難和對策,而應對困難的重要方法就是堅持改革。第一個產業鏈的方向是向右走,“金字塔”方麵向上走,隻有打出產品精神才能建立品牌,沒有產品的精神是絕對不可能有產品的品牌。請不要用過去的思想,這個是不是有潛力,這些都不是你該想的,你真正該想的就是解放思想、創新理念、發揮創造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