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養兒不讀書,不如養頭豬 zt

(2007-12-14 12:07:07) 下一個

當今世界,看似眼花繚亂,層出不窮的紛繁,實際是陰陽兩級的鬥法。陽的一級以iPod,量子力學,火星開發等物質主義為代表;陰的一級以創意,靈感,成長為性靈之標識。國人如今以物質主義為準繩,將僵死的性靈拋之腦後,成為文化斷層的犧牲,雖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曲線的金鑒佐證,但為了下一代不至於再成為別人的工蜂,物質的奴隸,提早為子女做個安身立命的飯碗,才不會應了《奮鬥》裏那養成豬的預言。

生命最邪惡之處,就是不可再來一次。而邪惡之首,就是先入為主裝入大腦裏的習慣,價值,自我認同是不能刪除,隻能稀釋的。種下的觀念,在幾十年的環境變化裏,一旦有了陽光,空氣和水,不長成參天巨杉或是一顆歪脖之前是絕不會自發停止生長。做父母,做良師的,就是要心中有個譜,給兒女心裏播種什麽,才能變豬成材。

判官的人生導師,一位受人尊敬的老者。從比爾蓋茨基金那裏取得款項,成立了一個非營利組織,傳授給1229歲年青人自我學習的本領。應其之約稿,醞釀了一些心悟之餘,也拿些出來給國人參考。由重到輕,先列六條:

判官認為,教育是分輕重緩急的。教育的第一要義,也是終極意義,是養大一個人,這才是與養豬,養貓,養魚,植樹不同之處。因此,兒女必須對人人的情感有領受。對自己的愛,別人的憾,父母之恩,成長之痛才能感同身受,由此化為成長的持久動力。

第二,是鍛煉的習慣,飲食的注重,睡眠的穩定。如能學點功夫,烹飪,是最好的。

第三,是溝通的能力。一切溝通始於情感。即使不共戴天,也有惺惺相惜的通感,更何況每日裏頻繁的你來我往更少不了這樣的潤滑劑。溝通再分為行為的,語言的,信息的溝通上。父母的言傳身教比任何大學課程都管用。

第四,是培養愛好的熱忱。有幸生活在愛好裏的人是最幸福的,與金錢無關。隻有不成為梵高,往往是一大筆財富,還因身心舒暢而省醫藥費,保險費。

第五,是一隻眼關注今天,另一隻眼瞄明天的態度。生活的目的是快樂,且不說存錢養老被套牢,富不過三代的無奈,金融的全球化讓你的心隨匯率比價的起伏而悲喜交加。所以,無論在人生的顛頂或低穀,對自己好點,因為明天起床的心情,是從今晚入睡的心情開始的。

第六,是安身立命的本事。掙錢,有不同層次。賣嘴皮,賣皮肉,賣苦力,賣時間,賣知識,賣名聲,賣未來不一而足,看自身條件掂量著賣。如果硬要以錢來劃條線,用錢來找錢,即玩上了金融,就是人上之人了。因此,給自己打工,是最理想的生活方式,進可取,退可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