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鷹號:政治航母的東亞10年 zt

(2008-04-29 09:22:07) 下一個
小鷹號:政治航母的東亞10年
來源:新華網 時間:2008-4-29 19:43:57


  1998年8月11日,北緯35°17\'30.53,東經139°39\'47.73。

  日本東京,橫須賀港。

  一艘長323.6米,寬39.6米,吃水11.4米的灰色龐然大物靜靜地靠岸,美國海軍最後一級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小鷹”號就此開始了與東亞地區長達10年的恩怨糾葛———這10年中,作為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軍事存在的象征,“小鷹”號總是習慣於在敏感時刻出現在敏感地區。

  10年後,“小鷹”號最後一次訪港,這也是美國現役時間最長的航母“小鷹”號執行的“最後使命”。“這是‘小鷹’號的最後旅行。”“小鷹”號航母的艦長裏奇·瓦倫行前在日本神奈川縣橫須賀母港對媒體說。

  之後,“小鷹”號將經夏威夷返回美國,於年內退役,寂寞老去。

  不過,對於美國來說,東亞決不可能“寂寞”。接替“小鷹”號的核動力航空母艦“喬治·華盛頓”號正在乘風破浪前往日本,預計8月抵達橫須港,接替“小鷹”號成為美軍在西太平洋的常駐航空母艦。

  首次懸掛五星紅旗

  美國駐香港總領事館工作人員昨天向早報記者證實,“小鷹”號已於當天抵達香港,隨行的是由5艘艦艇組成的戰鬥群,“整個艦隊會停留6天,周六(5月3日)離港。”恰巧4月29日是“小鷹”號服役滿47年的日子,“小鷹”號將在香港歡度47歲生日。

  作為美軍駐東亞地區一支規模最大的戰略部署部隊———“第七艦隊”的重要組成部分,“小鷹”號的出沒總被賦予軍事和政治雙重意義。不過退休前的最後一次遠行,“小鷹”號艦長瓦倫已經定性:這次來港主要是船員休假及補給。

  “我們已經在今天(28日)早上請香港本地媒體上艦參觀,晚上也會有一個酒會,屆時來自政府和民間的香港各界人士都會參加。”美國駐港領事館工作人員透露說,“艦上總共有7000多名水手會進行休息和放鬆活動,並在當地的誌願機構進行清掃、清理等誌願服務,這也是‘小鷹’號每次訪港都會參加的活動。”

  受邀參加有關活動的香港《大公報》記者賀晨說:“我聽說這一次舉辦的酒會將是規模最大的一次告別會。”賀晨對早報記者說。

  事實上,香港人對“小鷹”號已經相當熟悉了。

  在46年服役期內,“小鷹”號已訪港超過20次,上次訪港在2006年11月。但最讓賀晨意外的是這一次“小鷹”號上懸掛著中國國旗,“聽在場的官員介紹說,這也是第一次(掛中國國旗)。”

  在參觀過程中,賀晨還采訪了一名艦上的華裔女水手。這名女水手今年隻有21歲,對於此次能來香港她表示很開心,因為“有機會可以觀看5月2日奧運聖火的傳遞”。

  “5·20”不會經過台海

  然而,“小鷹”號在過去10年中扮演的角色絕不會一直如此輕鬆。

  “‘小鷹’號航母是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重要軍事力量,體現出美國在該地區的政治和軍事存在。‘小鷹’號永久駐紮在橫須賀港,體現了它對東北亞地區的關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王湘穗教授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說,“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起到維護美國國家安全的作用。美國軍事戰略的特點是全球存在、全球到達以及全球力量,對於海軍,則強調前沿存在和由海向陸的策略,實際上都是通過基地化實現美國在全球的影響力。”

  在美國海軍的艦隊中,“第七艦隊”是美國涉足東亞地區事務的“橋頭堡”,擁有可匹敵一國海軍的戰鬥力。長期以來,“第七艦隊”是保證美國在西太平洋,尤其是東北亞地區戰略利益的利器。“小鷹”號是“第七艦隊”的主力航母,也是美國惟一一艘部署在海外基地的航母。

  自1961年投入現役以來,“小鷹”號大半巡弋歲月是在西太平洋度過的。雖然其間美國軍事實力超強,但與前蘇聯海軍的競逐熱點也隻在北大西洋及北冰洋地區,所以“小鷹”號雖然隻是常規動力航母,但已足以稱霸該地區半個世紀。

  1963年至1972年,“小鷹”號進行了8次遠洋任務,其中有6次是支持越南戰場的美軍行動;1979年後的連續3年,“小鷹”號在東南亞巡弋時間加長,主要任務是搜尋海上的越南難民,並頻繁進出南海。另外,“小鷹”號隨時監視朝鮮半島形勢,避免“偶發事故”危及韓國。

  若有必要,“小鷹”號的巡弋範圍甚至擴及北阿拉伯海及印度洋。上世紀90年代初,中東局勢不穩,美國在伊拉克南境劃出禁航區圍堵薩達姆,“小鷹”號經常奉命在阿拉伯海一帶巡弋備戰。“小鷹”號1998年將母港從加州的聖迭戈海軍基地改為永久駐紮在日本橫須賀港,主要作戰方向為東北亞地區,以製空、海、潛和前沿指揮為主。“小鷹”號的名字從此更緊密地與東亞幾乎所有的安全事務聯係在一起。

  在昨天於香港舉行的記者見麵會上,“小鷹”號指揮官瓦倫被問到艦隊過去是否經常經過台灣海峽、在退役前會否再次經過,瓦倫表示:“目前沒有特別任務和安排在5月20日台灣地區領導人就職當日駛經台灣海峽。”他還表示,“小鷹”號並不是經常經過台灣海峽,“艦隊主要在安全水域和國際水域巡邏。”

  媒體有此一問顯然與“小鷹”號過去曾頻頻在台海敏感期現身有關。

  2004年陳水扁就職期間,“小鷹”號就在菲律賓北部海域操演;2000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前1個月,“小鷹”號也在台灣海峽附近活動;1996年時,“獨立”號航母從日本出發,美軍還從波斯灣調來“尼米茲”號航母戰鬥群在台海地區集結。

  政治作用大於軍事作用
  香港一直是美國軍艦在亞太地區的重要補給站。長期以來,美國出於多種考慮,經常安排部署在西太平洋或是往返印度洋執勤的美軍艦船前往香港靠港訪問。美國大兵也非常喜歡到香港買點絲綢和便宜的電器,然後泡吧消磨時光。根據美國媒體的統計,每年約有50艘艦艇訪問香港。

  但去年11月計劃到港過感恩節的“小鷹”號訪港未果。“小鷹”號艦長瓦倫此番麵對香港媒體時,也謹慎地評價此事,他強調這次來港主要是休假及補給性質。

  “我們已經重回正軌了。我會說,一切都很正常。”瓦倫在“小鷹”號上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瓦倫說他期待北京今年會允許40艘左右的美國軍艦靠港,這個數量略微高於去年,如果實際上未達到這個數字,“那才是不正常和出人意料的”。

  “如果你回顧過去幾年,再看看一些正在進行的計劃,我想你就會認識到,這些(不愉快)是多麽的微不足道。”

  針對“小鷹”號是否代表了中美關係晴雨表的說法,王湘穗和軍事專家宋曉軍都表示了不讚同。

  “‘小鷹’號起初是以‘打手’身份出現在越南戰爭中,參與了直接軍事行動。但是,現在這種軍事力量所能施加的作用已經過時了,軍事力量是有用的,但是也是有限的。”王湘穗說,“隨著目前軍事交流、互訪的逐漸頻繁,‘小鷹’號訪港的重要性也不算很高。它的象征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在戰略上分析,美國並不是純粹的軍事對抗,而是保持一種製衡和穩定的手段。最好的方式應該是兩國在更多層麵的溝通交流,穩定兩國關係,建立起更好的安全構架。”

  宋曉軍則指出,雖然“小鷹”號在2002年獲準訪港是中美關係由冷轉熱的標誌,但“‘小鷹’號承載的政治意義的量級是很低的,是屬於比較外圍的”。“‘小鷹’號可以說是一艘政治航母。美國在東北亞地區關注兩個問題,第一是台海問題,第二是朝鮮問題。在這一地區,美國的策略不可能以主動作戰為主,所以美國高層的戰略是以威懾和接觸為主。‘小鷹’號的政治作用大於軍事作用,10年來一直如此。”宋曉軍說,“而且,作為一個政治籌碼和自身的政治涵義,從1998年至今,它的分量越來越低。2002年後,中美關係更多集中在貿易、人民幣問題及人權問題方麵,影響兩國關係的因素發生變化,軍事因素漸行漸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