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冰天雪地中的誌願軍 為何要一把炒麵一把雪?zt

(2008-02-01 19:39:13) 下一個
誌願軍“菜單”揭秘:為何要一把炒麵一把雪?
2008年02月01日 15:18 新華網

編者按:民以食為天,戰士更不可一日無糧。在遠離家鄉的朝鮮戰場,中國人民誌願軍在經過慘烈的戰鬥後,卻經常陷入“無米之炊”的困境。那麽,在人生地疏、條件艱苦的異國戰場,誌願軍如何解決吃飯問題、他們都吃些什麽? 

在新華軍事抗美援朝親曆者係列訪談中,不少老戰士都回憶了當時的情況。現在,就請他們為您揭密朝鮮戰場上誌願軍的特色“菜單”。 


原誌願軍第十三兵站醫院護士於楓

一把炒麵一把雪 

每當我坐在餐桌旁,麵對著豐盛飯菜的時候,就常常想起五十年前,在抗美援朝前線那一把炒麵一把雪的日子。 

我們入朝不久.因為敵機瘋狂轟炸運輸線和醫院駐地,供應困難,在三浦裏駐軍時,就開始吃凍土豆、壓縮餅幹和雪加炒麵了。 

那時,為了躲敵機,白天不能生火做飯。早上吃過早飯,帶傷員上山防空時,大家就裝上一些煮熟的土豆和炒麵,壓縮餅幹很少,主要留著給傷員吃。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冬天,土豆很塊就凍成一個“硬石頭”,啃起來挺費勁,而且凍過的土豆,味道是苦澀的,同誌們都不愛吃。就是這種又苦又硬的食品,也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比較起來,可口的就是我們的“家常便飯”--炒麵了。吃炒麵是有“講究”的,必須邊吃邊喝水,否則又噎又嗆,根本無法下咽。 


於楓


誌願軍戰士就著雪團吃炒麵

大家吃炒麵的方法也不同。各有各的特色,有的人把山上積雪舀在搪瓷缸子裏,加上炒麵,攪拌而食。有的一把炒麵、一把雪同時吃。我的吃法是:先把積雪攥成一個拳頭大小的雪球,吃炒麵時,先吃一口雪團,口腔濕潤了,炒麵自然也就不幹巴難咽了。我的戰友張玉蘭的吃法要算最有特色了,她把炒麵、雪攥合在一起,團成較大的雪球,裝在棉衣外邊的口袋裏,這樣不會融化,也不會凍得過硬,行軍走路時,吃起來特別方便,她美其名曰:“什錦飯團”……。俗話說,饑了吃糠甜如蜜。當饑腸轆轆、口渴難忍,又沒有東西可吃的時候,那炒麵和雪球可就是美味佳肴了。

凡是到過朝鮮前線的人,誰能忘記那一把炒麵一把雪呢?



難忘血戰長津湖——專訪副指導員鄒世勇

冰疙瘩土豆:戰場上的美食  

我們入朝時每人背一個幹糧袋,大約有五、六斤的高粱米,等我們到了戰場就吃完了。而美軍的後方供應餅幹、罐頭、飲料等等,每個人都餓不著的。一開始我們東西吃完了以後,就靠朝鮮老百姓家裏做的飯。等我們到了戰場,大部分房子都已經炸毀了,老百姓也跑光了,我們就隻能經常挨餓。由於敵人掌握製空權,他們的飛機非常猖狂,見人就打,所以我們後方的運輸特別難。我們當時吃不上飯。戰士餓了,就抓把雪吃。後來部隊指揮員覺得戰士老是挨餓就沒有辦法打仗了,我們的首長急著想辦法籌糧。

有一天他帶著兩個人走到很遠的一個山溝裏麵找到了一家老百姓的房子,人已經跑了。他們在裏麵翻出了一袋稻草和一袋土豆。當時毛主席強調了,要愛護朝鮮老百姓的一草一木,可是我們出國又沒帶錢,這怎麽辦?後來他們就把土豆背走,給那個朝鮮老鄉留下了一條軍毯和一個繳獲的美軍鴨絨袋作為抵押。把土豆抱回來以後,首長就到前線去找我這個管後勤的。有了土豆怎麽吃呢?又不敢生火,白天不能冒煙,晚上不能見火,因為飛機經常轟炸。到後來沒辦法,他又帶了人,冒著生命危險,把這一袋子土豆背到那家老百姓家去了,把這袋土豆煮熟了。


鄒世勇


戰士們在戰鬥間隙吃凍土豆充饑

可是等這一袋子土豆煮熟了,送到前線陣地以後,土豆全都凍成冰疙瘩了,沒法吃。因為路很遠啊,天氣又那麽冷,他們從那個地方煮好了,送到上麵去,就都成了冰塊了。這個照片你可以看到,這是當時我們軍的記者拍的。可是戰士們餓啊,怎麽辦?硬啃,夾在腋下化,化一層啃一點兒,再化,再啃。

如果不是親身經曆的話,是很難理解的。我們就是這樣在這個地方打仗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