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科學家:中國反衛星武器已達最尖端水平 zt

(2008-01-13 07:14:42) 下一個
美科學家:中國反衛星武器已達最尖端水平
來源:環球網 2008-01-13 20:55

  環球時報•環球網:整整一年前,中國在一次太空試驗中擊毀了一顆報廢的氣象衛星,美國一些人陷入恐慌,認為中國的試驗預示著一場未來太空戰的開始——而這樣的衝突將會癱瘓依賴高技術的美軍。


  美國著名科技雜誌《連線》網站1月10日發表了對麻省理工學院安全項目高級研究科學家、前聯合國武器檢查員、前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戰略武器分析專家傑夫裏·費登(Geoffrey Forden)的采訪,他通過公開的材料對這次試驗中使用的反衛星攔截彈的性能進行了自己的分析。


  《連線》雜誌題為《中國是怎樣輸掉未來空間戰爭的》的文章稱,如今太空中已經沒什麽秘密可言,眾多太空愛好者們可以在自己家的後院跟蹤著大部分美國的軍事衛星,並把它們的位置公布在網絡上。民間組織NORAD可以跟蹤到直徑4英尺大小的目標,事實上這個組織已經把把2007年1月中國反衛星試驗產生的殘骸信息公布在網絡上了。通過跟蹤這些太空碎片的軌道參數,可以還原攔截試驗的碰撞現場,這樣就可以了解到中國的反衛星武器最重要的兩個信息:中國是怎樣擊毀這顆衛星的,這種衛星殺手的性能到底如何。


  這次攔截中攔截彈與目標的相對速度接近驚人的1萬8千英裏每小時。在遠高於衛星本身速度的衝擊下衛星被撞擊成了碎片。這意味著中國成功完成了一次最尖端的太空戰演習:一次精確的狙殺,就象用一枚子彈擊中另一枚飛行中的子彈一樣。這次試驗的先進程度相當於美國正在發展的國家彈道導彈攔截係統,並且已經遠遠超越了1980年代前蘇聯發展的反衛星武器——前蘇聯的反衛星技術是通過一枚太空飄雷慢慢接近到目標附近然後爆炸殺傷目標。


  文章稱,可以斷定,中國的反衛星武器具有很高的可操縱性能。沒錯,目標衛星軌道在攔截之前是已知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衛星的位置已經精確到反衛星攔截器不需要機動變軌就可以直接命中的程度。事實上,反衛星攔截器為了能命中目標,有很大的可能需要在高速中以六倍重力加速度進行末段機動。

 目標衛星的軌道線速度取決於它的軌道高度,這也給我們了解反衛星攔截器的性能提供了依據。攔截碰撞前的相對速度,是目標衛星的軌道速度與攔截器本身的速度之和,相對速度的大小決定了攔截器進行末段機動反應時間的長短。舉例來說,在碰撞前一秒,攔截器與目標衛星相距僅5英裏,攔截器必須在最後一秒內完成末段變軌機動以直接命中直徑不超過6英尺的目標。顯然,攔截器與目標相對速度的降低一定會大大降低攻擊的難度,而這次中國攔截是低軌道衛星,由於軌道越高衛星速度越低,中國的反衛星攔截器在攔截更高軌道的衛星目標時會更加輕鬆。


  到最後,為了能作出正確的變軌機動以命中這顆氣象衛星,攔截器是一定要具備跟蹤目標的能力的。中國反衛星武器最可能跟蹤飛來的衛星的方式是在攔截器上安裝通過可見光探測的太空望遠鏡。這種跟蹤方式與美國的彈道導彈攔截器的跟蹤方式相反,美國反導攔截器是通過觀測目標發出的紅外信號來進行跟蹤,中國的反衛星攔截器係統會因此在作戰中受到很大限製。在中國研製出紅外跟蹤係統前,通常情況下中國的反衛星攔截係統隻能攻擊那些暴露在太陽光下的衛星。但的確,很多時候雖然反衛星攔截器發射陣地還被黑夜籠罩,但高空中的目標衛星卻已經在太陽的照射下閃閃發光了。無論如何,在中國研製出更好的探測係統前,可見光探測的跟蹤方法確實限製了反衛星係統攻擊衛星的全天候能力:反衛星係統必須等到低地球軌道衛星進入太陽光照射下才能發動攻擊。當然,在攻擊軌道高的多的GPS衛星或者其他靜止軌道衛星時,這些限製將不符存在,因為這些衛星幾乎永遠暴露在太陽光照下。


  文章稱,在為了這次試驗的付出了巨大的投入和政治代價後,中國不可能徹底放棄此次試驗的成果。對中國來說,它可以繼續發展這套係統,將研製成功的攔截器彈上跟蹤、製導和控製係統應用到導彈防禦係統中。這樣,就象美國進行的反導試驗一樣,中國的反導攔截器可以用與2007年試驗中相當甚至更高的攔截速度,在更低的高度內進行攔截試驗,而不必再擔心試驗產生的碎片會留在軌道中威脅自己和其他國家的衛星。(郝珺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