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力不從心” 對外幹預能力真的有所下降?zt

(2007-12-07 20:13:24) 下一個
美國“力不從心” 對外幹預能力真的有所下降?
2007年11月30日 06:49:56  來源:人民日報


且說美國的“軟實力” 美國國防軍事力量全麵解析

美國政府提議的中東問題國際會議本月27日在美國馬裏蘭州安納波利斯舉行,這是美國召集的近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中東問題會議。

今年以來,除了巴以問題,美國仍然運用著各種手段“管理”著世界事務:屯兵伊拉克、追剿塔利班、對抗俄羅斯、恐嚇伊朗、製裁蘇丹、介入巴基斯坦政局……

不過,雖然在這些問題上“不遺餘力”,但人們也似乎看到美國在對付異己國家時的力不從心:當意識到在伊拉克恢複平靜沒有時間表可循之後,美國不斷地調整其伊拉克政策;麵對強硬的伊朗,除了製裁沒有采取更進一步的行動;在朝鮮半島核問題上,依靠中韓等國的大力協助,美國才有所斬獲……那麽,美國的對外幹預能力是否真的有所下降?

讓美國“力不從心”的因素主要有三個。


首先是美國的相對實力,即在國際體係內的分量有所降低。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資金和技術迅速擴散,新興經濟體不斷湧現,美國對一些國家的打擊、製裁往往難以取得實際效果。這使得美國的控製力不如從前,而國際秩序的逐步民主化也減少了美國絕對實力任意揮灑的空間。

其次,美國自身的感召力、吸引力、動員力等軟實力有所下降。曆史上美國發動的幹涉活動幾乎都要尋求盟友的支持,但伊拉克戰爭後,美國的國際形象每況愈下,連盟友也麵臨分化,美國一呼百應的情景很難再現。

最後,國內因素也影響著美國對外的幹預力度。當前,鼓吹單邊主義的新保守勢力衰落,共和黨政府受到民主黨國會的製衡,伊拉克戰爭帶來的挫敗感降低了民眾對政府的信任,“9·11”襲擊喚起的強大民族凝聚力也已消耗殆盡。現在,美國政府想要實施一項對外幹預計劃,要花費比過去更多的精力來擺平國內的不同意見。

但對國際事務進行成功幹預的首要條件還是硬實力。就硬實力來看,美國目前在全球仍首屈一指。它通過經濟手段配合軍事威脅以及遠程打擊的幹預能力仍很強大。

有觀點認為,美國在國力、科技、教育尤其是軍事方麵繼續保持其他國家難以望其項背,甚至還在拉大的優勢,因此盡管伊拉克戰爭耗資巨大,但對美國經濟並沒有帶來明顯的打擊,美國的硬實力還足以支撐其繼續對國際事務進行一定程度的幹預。

另外,從長遠來看,美國現在和今後一段時間不會有勢均力敵的對手。一些地區大國雖不斷成長,但基本還是願接受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沒有挑戰其地位的意圖。它們常常對美國的幹預行為雖不會堅決支持,但也不至於強烈反對。新上台的法德領導人紛紛主動修複對美關係就能說明這一點。至於美國國內因素,無論是共和黨人還是民主黨人主政,對外幹預的“熱情”都不會有所減弱,所不同的隻是關注點和擅長的手段有別而已。

當前,美國的幹預能力在世界上無出其右,而且這種優勢還會維持相當時間。經濟全球化、國際力量的重組和恐怖主義的蔓延雖然使這種能力有所降低,但在麵對局部危機和全球性問題時,美國如果不過於追求單邊主義,得益於一些配合因素,其幹預能力甚至可能增強。而決定性的影響因素還在美國國內,也就是說,未來世界的安定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人民如何看待國際爭端,以及是否願意和如何控製他們的政府。(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所副研究員 劉衛東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