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家油儲基地初步建成後的思考 zt

(2007-12-22 14:04:17) 下一個
國家油儲基地初步建成後的思考
2007年12月22日 11:39新華網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12月18日,中國國家石油儲備中心宣告成立,中心下屬的大連、黃島、鎮海、舟山4個石油儲備基地於2008年底全部建成後,總儲備能力為1600萬立方米,可以滿足16天的需求。建立石油儲備是應對突發事件、防範石油供給風險、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

該中心是中國石油儲備管理體係中的執行層,行使出資人權利,負責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建設和管理,承擔戰略石油儲備收儲、輪換和動用任務,監測國內外石油市場供求變化。作為能源問題的研究者,筆者認為中心成立後,與此相關的國際政治經濟學因素不得不引起重視。

首先,鎮海石油儲備基地已建成並在注油,那麽在目前高油價的情形下注油是否適當?筆者認為,在4個基地建成後應該盡快注滿,而不宜簡單套用“5至10年注滿”的慣例。

國際能源機構要求成員必須建立相當於90天的石油儲備,而中國4個基地的儲油能力有限,隻有在注滿的情況下才能發揮戰略石油儲備的應有作用。世界已經進入高油價時代,油價下落的可能性較小,很可能會繼續上漲。美日在80年代並沒有因為高油價(實際油價與現在相近)而停止戰略儲備的建立,原因在於建立戰略儲備過程中,油價不是考慮的主要因素。當然,為合理降低成本,中國石油公司在海外所產原油可優先成為儲備對象。

其次,認為“石油在中國能源中所占比重不大,隻需少量戰略儲備”的觀點值得商榷。石油消費在一定時期內具有剛性,難以被其他能源替代
全國石油係統內部商用石油儲備為21天,加上4個基地的儲量,總計儲備能力為37天用量,遠遠低於國際能源機構對成員要求的90天儲備量。儲備中心應盡早開始第二階段戰略儲備基地建設,爭取2015年乃至更早將總儲備能力提高到90天。

國家發改委9月份表述“2020年達到90天儲備量”的時間表可能偏於保守。應該說,現在中國建設儲備基地資金不是問題。美元處於貶值期,中國大量外匯儲備與其購買收益菲薄的美國國債,不如抽出零頭建立戰略石油儲備。

第三,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石油所占份額的世界平均水平為36%,中國為21%。乍看中國還可大力提高石油消費比重。但中國已是世界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之一,石油又是較容易產生汙染的能源。幾天前剛剛麵世的“巴厘島路線圖”勾劃出“後京都時代”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框架,中國可能要麵對嚴峻的減排任務。

為此,在減少煤炭消費以調整能源結構時,中國似乎不宜大力發展石油消費,而應該大力發展較為幹淨的能源——天然氣或清潔能源——核能。這方麵韓國、日本、法國都是中國的參照係。根據歐日的經驗,應對石油挑戰的可行方法至少有三個:大力降低能源強度、發展高效節能技術、收取高額能源消費稅。

總之,國家石油儲備中心的成立值得額手稱慶,但擺在其麵前的任務既光榮又艱巨。(作者係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博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