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解放軍完全有能力8個小時拿下台灣 zt

(2007-12-11 22:18:25) 下一個
中國解放軍完全有能力8個小時拿下台灣
鼎盛軍事 錄入時間:2007-12-12 11:53:43

    台灣四麵環海偷渡容易,諜工抓不勝抓,加上合法來台的大陸人數量相當可觀,也許少部份負有任務,平時收集台灣作戰資料,戰時擔任特種部隊引導。中國的衛星非常發達,但是中國是以諜報遊擊戰起家,平時潛伏人員所□集的台灣軍事戰略設施資料,如衛兵交班、軍政首長住處警衛、通信站台位置與內部設施、武器裝備真偽、機場航管設施等等,這些是衛星空照與電子偵察無法取代的。
 
  解放軍若要采取突擊作戰,使台灣措手不及,就要采取諜工、特種部隊、空中攻擊、空降、空運著陸、港口上陸等互相結合。解放軍作戰發起攻擊的時間稱為T時。
 
  T時:切斷電力係統目前全台灣發電廠計有69所,其中核能電廠有3座、火力廠有27座、水力廠有39座,變電所413所,其中超高壓16所、一次變電所388所、二次變電所309所,輸配電線回路總長257,685公裏,輸電鐵塔總數達一萬六千多座。
 
  相信大家對前些年龍崎山區電塔倒塌,造成全台大停電的慘況記憶猶新,偏偏現代化程度越高的都市,對電的依賴程度越高,沒有電會是怎樣的世界,是現代人難以想像的。921地震剛發生後不久,災區民眾還可以用行動電話聯絡,但是震災發生5小時後,行動電話逐漸斷訊,就是災區基地台的備用電力用罄無法運作所造成。
 
  由於主要電廠位置大部位於南部,形成“南電北供”的情況,電力主要靠高壓電纜輸送,由於安全考量,高壓輸配電線必需避開人口稠密地區,在山區搭建鐵塔架設電纜輸送電力。試想,同時突擊27座火力電廠造成發電廠無法運作或破壞北、中、南山區各20座電塔,所造成的損失將是無法估計的。
 
  雖然重要設施都有備用電力係統,但是在不預警情況下停電,C4ISR係統在電力來源轉換之際,部份資料會流失,或者裝備必需重開機,使指揮管製暫時中斷,就作戰而言,戰機稍縱即逝,隻要在關鍵時刻使主要裝備無法發揮效用,就達到目的了,更何況備用電力隻能供應主要設備所需的電力,無法滿足所有裝備所需的電力。因此若中國攻台第一步驟就是先切斷台灣的電力係統,將可以獲致最大效果。
 
  T+30分:切斷通信係統台灣西部北自淡水河南迄高屏溪,主、次要河川共計有27條,這些河川橫跨西部平原,將台灣西部地區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區塊,而台鐵與台1、3、17、19線、中山高速公路等公路,都得依靠橋梁跨越河川,連接這些道路,由於中央山脈是南北走向,台灣西岸的河流均是東向西流,因此跨越河流的橋梁,不論大小,其重要性是無可取代的,因此說橋梁是台灣的關節穴道,一點也不為過。
 
  台灣軍用及民用通信以光纖電纜為主,很不幸的是,不論是軍用或民用的有線通信網路,也是沿橋梁架設,河流兩岸才能彼此互相通信,網際網路也得以發達。潛伏人員在長期觀察後,橋梁下電纜位置早已知之甚詳,切斷電力之後,緊接著就是切斷通信線路。
 
  當然,切斷依附橋梁架設的通信電纜的同時,也有一部份諜工負責切斷大屯山上崇山等雷達站的聯外通信線路。由於切斷光纖纜線,就使台灣的有線電通信中斷,指揮體係便無法有效指揮運作,有如被點了穴道一般。雖然無線電甚為方便,但是有線電的隱密、方便、不易受幹擾與傳輸量大,是無線電所無法取代的。
 
  在潛伏人員破壞橋梁上的通信纜線的同時,另外有一部份人員,偽裝冒充警察人員在橋梁上架設路障,阻止人車通行,以準備接應突擊隊占領橋梁。就台灣地形而言,不需要切斷所有主要河川上電纜,隻要控領淡水河至高屏溪等其中12條河川上的橋梁共90餘座,便可使台灣北、中、南的通信與交通中斷。
 
  另外,也有一部份諜工悄悄滲透進自來水廠關閉水源,或破壞供水設施,使城市無法正常供應水源,使都市生活及秩序更加混亂,益增談判籌碼。
 
  T+40分:無線電幹擾有線電纜被切斷後,雖然有線電訊網路不通,但是民間行動電話與台軍部隊無線電台尚能夠發揮效用。雖說電磁幹擾對敵我都不利,但是發起的一方掌握主動的優勢,可以使用不被幹擾的波段實施通聯。在台軍無線電遭受幹擾、有線電不通、電力中斷、工程人員急忙找出問題的同時,在先期潛伏人員引導下,配備無聲武器的解放軍特種部隊(弩箭、加裝滅音器的手、步槍)在機場、港口警衛處所附近,或滲透進入重要處所核心地區待命,與在城市內之諜工隻等時間一到即刻發起突擊。
 
  T+1時開始突擊:在中國對以發起突擊前,特種部隊分批運用高空滲透、動力傘、衝鋒舟溯溪、海上滲透或隱藏在大型漁船內,及以大型商貨船載直升機等等不同方式,在不同的時間先後滲透上岸,並在潛伏人員引導下,滲透到機場港口等交通設施、警衛、防空武器附近隱伏待命突擊。
 
  1.解除台灣的防空:在突然斷電與通信中斷,C4ISR係統尚未完全恢複運作的時候,位於東南沿海地區的M族戰術導彈與殲8、Su-27、強5等戰機已悄悄發射與起飛,潛伏在雷達站、飛彈陣地周邊的解放軍特種部隊已將導引器材瞄準目標,幾乎在同一時間國軍自北至南的長程雷達站與防空飛彈陣地,同時遭受 1到3枚導彈的攻擊,以中國現有戰術導彈數量,摧毀雷達站、飛彈陣地是綽綽有餘,雖然解放軍的導彈精確度不佳,但在配備GPS後可有效提升精確度,即使導彈未能如預期摧毀目標,空中攻擊機在特種部隊引導協助下,實施空中攻擊,仍可達到一定的效果。
 
  波灣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聯軍攻擊伊拉克的行動,是由AH-64攻擊直升機揭開序幕,所以此一模式也極有可能運用在突擊台灣的C4ISR係統,以直升機運用第5空間低空掠海飛行,攻擊防空飛彈陣地與高山雷達站。

  最後潛伏在附近的特種部隊可以再補上一腳,對未遭破壞的主要設備破壞或狙殺指揮官、技術人員,徹底瓦解台灣的防空武力。
 
  2.解除機場、港口警衛防空力量:導彈突擊的同時,機場、港口附近待命的特種部隊,同時突擊機場、港口,主要以殲滅機場警衛、防空設施,與占領航管設施。由於通信不通,遭突擊的機場、港口無法請求友軍支援,各基地將是一片混亂。甚至因為特種部隊使用無聲武器,部份機場、港口遭到控製仍渾然不知;即使知道,也大勢已去,隻有乖乖束手就擒,因為主要管製設備已遭到控領,特種部隊的任務也就達成了。

  3.突擊指揮中心:解放軍特種部隊在潛伏人員引導下,對台通信站台、指揮所、軍政首長住處等實施突擊。在台灣,正副元首、五院院長住處,北、中、南、東各作戰區、以及各部隊位置的駐地位置,早是公開的秘密。各首長的住處與作戰區指揮所遭突擊時,特種部隊以綁架俘虜為第一優先,被綁架的首長、指揮官可以當作人質,成為談判迫降的有利籌碼,綁架不成則予以襲殺。
 
  4.破壞有生力量:台灣由北至南有數個不同型態的聯兵旅。在中國衛星與諜報配合之下,戰車、直升機基地、位置、數量、真偽可以輕易獲得與掌握。戰備部隊夜間完成整備集合時間規定是15分鍾(那是在有預警的測考狀況下,但不包括分發彈藥),除戰備部隊有彈藥,其它部隊是有槍沒彈,官兵在取完槍後,拿著一把裝上刺刀但沒有子彈的步槍,就戰鬥位置時還以為是督導測驗,眼巴巴的看著解放軍突擊破壞。在短暫的15至30分鍾內,破壞力是相當可觀的。

 
  5.控領橋梁:在突擊的同時,分別以水上摩托車、衝鋒舟、小型氣墊船、翼地效應飛行器與直升機搭載特種部隊,在先期潛伏諜工引導下,占領前麵所述淡水河至高屏溪部分主要河川上的橋梁,對不具價值的橋梁則以空攻機實施摧毀性攻擊。控領橋梁,也就控製了台灣的關節穴道。
 
  6.控領電台:一部份的特種部隊在潛伏諜工引導下,突擊主要廣播電台與電視台大眾傳媒,控領後不斷循環播放預先錄製的錄音或短片,呼籲民眾“不要抵抗,在家中不要外出,等候祖國解放”,並籲請民意代表們支持祖國統一等宣傳,消滅瓦解民眾意誌達到心理戰的效果。
 
  T+2時:突擊機場、港口與灘岸突擊在導彈、空攻與特種部隊協同之下,台灣防空被瓦解殆盡,機場、港口主要防衛力量被瓦解,橋梁關節也為解放軍所控領。
 
  開放機場:鬆山、新竹、清泉崗、水上、岡山、高雄、屏東等機場,由於機場地麵與對空警戒已遭先前特種部隊瓦解,空降15軍分別以1個加強連至2個加強營之兵力實施空降,並在部分直升機配合下,迅速支援先前特種部隊的作戰,以加快開放機場。
 
  開放港口:基隆、淡水、台中、麥寮、興達、高雄等港是中國重型裝備登陸必經之處。中國海軍陸戰隊在特種部隊解除港口警衛兵力後,以快速機漁船、氣墊船、直升機等輸具協力開放上述港口。至於左營、蘇澳軍港等港口航道,則遭中國以大型機漁船沉船封鎖航道,使港內軍艦無法出海迎戰。
 
  灘岸突擊:在台北淡水海灘出現5至8艘俄製德薩拉級氣墊船,每艘裝載2輛戰車與1個步兵連,並運用翼地效應飛行器搭載人員,合計10至16輛戰車與2 至3個步兵營的兵力,實施灘岸突擊。另有小型衝鋒舟數艘溯淡水河向內陸突擊。南部崗南、林園海灘也有氣墊船,搭載各約1個加強機械(摩托)□ B兵營實施突擊登陸。
 
  T+4時:占領並開放機場、港口,開始運送部隊占領並開放機場、港口後,中國就可以經由空運及海運,讓應急機動部隊及其它部隊從機場與港口登陸。
 
  由於雷達站無法發揮預警功能,有線電不通,無線電遭幹擾,防空武力遭瓦解,使各部隊指揮管製不良,經過2小時空降與突擊作戰,機場與港口就已被控領與開放。
  
  T+6時:完成封鎖與包圍經過2小時,空運兵力逐漸由機場外圍向城鎮核心地區前進並控領要點,港口上陸部隊的火炮已推進至預定地區,並且完成射擊準備,灘岸上陸的部隊,在先前諜工與特種部隊配合下,向預定目標開進完成部署配置,控領都會區外圍要點。
 
      機場解放軍民航機仍不斷起降運送兵力,直升機也由原先船上整補,改成利用機場跑道周邊空地實施油、彈整補準備再戰,港口船舶不斷的進出,卸下戰車、火炮、油彈補給品。
 
  在機場、港口與灘岸上陸的三股力量配合之下,占領台北、新竹、台中、嘉義、高雄等大、次都會區周邊要點,由點連成線進而完成麵的控製,完成封鎖形成包圍。
 
  除了運用部隊占領要點完成封鎖,還有一個手段,就是以火力封鎖,以中國現有的火炮而言,火箭炮將是最佳選擇,中國自製火箭炮衛士1號(WS-1式) 320公厘火箭炮與仿造俄羅斯旋風的A100式300公厘火箭炮,射程達80公裏,隻要一個火箭連(6到10輛火箭車)在港口附近部署完畢,隻要完成射擊準備,實質而言火力封鎖已完成。
 
  T+8時:逼迫投降解放軍占領都會區周邊要點控領橋梁要道,以點形成線,構成包圍圈,不斷以政治喊話威迫投降。由於控製了主要電台,中國可以透過大眾傳播媒體,向國際聲稱這是中國內政問題,要求國際不要幹涉中國內政,並向台灣百姓宣稱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為了防止有心人士趁機製造動亂,派出公安及武裝警察進入市區維持治安。
 
  台灣軍方能否有效偵知研判解放軍動向,屬於戰略情報的□圍。然而以陸軍而言,情報部門是編製最小、最弱勢的部門。美國西點軍校學生以擔任情報軍官為第一誌願,反觀台灣基層情報軍官不受重視,服過役的人心知肚明。試問在中國不預警突擊時,基層旅、營級的戰術情報軍官能根據狀況,正確研判中國突擊兵力大小目的,並指導偵察隊□集所迫切需要的情報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