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勒緊褲腰帶也要搞:鄧小平決策殲十上馬!zt

(2007-12-11 06:07:52) 下一個
勒緊褲腰帶也要搞:鄧小平決策殲十上馬!
鼎盛軍事 2007-12-11 15:52:59

  當看見殲十首飛時,白發蒼蒼的他們淚流滿麵”,有媒體如此描寫殲十飛機的第一代設計者們。這實在是令人感慨,殲十作為中國空軍曆史上最富傳奇和神秘色彩的殲擊機,其中傾注了太多人的心血和情感。

由此也不得不讓人產生聯想,當殲十昨天獲得國家最高科學獎的消息公布後,那些白發蒼蒼的科學家們、那些為殲十付出畢生精力的人們、那些常年關注殲十的軍事迷們,不知又將是怎樣的歡欣鼓舞?2004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項目也曾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目前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的獎金為100萬元。

記者日前曾奔赴殲十的“娘家”——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采訪,了解到了殲十近20年研製曆程的一些生動片段。

片段一:勒緊褲腰帶也要搞

要造21世紀先進的戰機,必將耗費巨大人力物力財力,但是當時的國家領導人批示:勒緊褲腰帶也要搞!

“勒緊褲腰帶也要搞!”這是不少“殲十人”印象最深的一句豪言壯語。此話的背景是,上世紀80年代,相關部門提出要造一架適用21世紀的先進戰機,但這樣一架自主研發的戰機,其所需的人力物力遠遠超出當時的國力所限。但當時國家領導人聽後,極具遠見地批示了這麽一句話。

時任中央軍委主席的鄧小平是殲十飛機上馬的決策者。1982年,他聽了鄒家華(時任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匯報後,提出投資5個億,要搞這麽一個新的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飛機。

1986年1月,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下發文件,批準殲-10立項研製,代號為十號工程。也正是這個時候,研製任務交給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業內也稱611所)。時年56歲的宋文驄領銜擔任殲-10總設計師,他此前曾擔綱設計殲-7C戰機。

當時,國外先進的第三代戰機開始裝備並應用實戰,而我國航空工業麵臨的現狀是水平低、基礎差、人才斷層明顯,軍用戰機落後國外先進水平不止一個20年,就是在這樣的起點上,新型戰機研製的先驅者們開始了一項偉大的創舉——研製適應跨世紀作戰環境的第三代殲擊機。

“殲十”從一開始便背負重托。有人士便如此介紹說:在目睹了兩次伊拉克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領略了“主宰天空”對現代戰爭意味著什麽之後,中國人對自己現代化空中力量的呼喚,使得殲-10所承載的已遠不止一種作戰飛機那麽簡單。
顯然,這樣一架先進戰機的出生並非易事。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幻,隨著現代戰爭局勢的改變,隨著殲十遲遲不露麵,國人對它期待愈加強烈。

片段二:“不能信別人的!”

“以前我們的飛機如果造好了要請外國人來參謀參謀!”殲十研究過程中,有專家要求研發人員一切以我為主,不能信別人的。

據介紹,從第二代機械傳動戰機,到第三代數字電傳飛機,跨越非常大。從氣動外形布局到數字式電傳飛控係統,從綜合化航電係統到計算機輔助設計,殲-10完全“脫胎換骨”。據說,殲十之前一個機型的研發過程中,有人希望通過國際合作解決一些難題,但外國專家們把我們的樣機仔細看過之後,什麽話也沒說,更別說解決難題。
“這方麵我們是有教訓的,”有位老人講到了另外一件例子:以前,某單位從某國購回了一批飛機零件,拆開盒子時,發現盒子裏除了零件之外,還有一塊肥皂,眾人百思不得其解,想是不是有什麽潤滑方麵的講究,便以其為訣竅也同般效仿,組裝零件時也在盒子內放了一塊肥皂。後來,這個單位有人和國外的同行一起交流,忍不住順便問了肥皂的事,對方一聽哈哈大笑,原來是他洗手後無意丟在了盒子裏的。

盡管國人期待,盡管國外有嘈雜之聲,從事這項工作的航空人放棄名利,甘守寂寞,十幾年如一日,按照科學的進度,默默地工作著。其間,江澤民同誌也曾到現場視察,為默默奉獻的殲十工作者而感動,並不顧行程安排延長了視察時間。611所一位老人回憶,在現場,原本不準備發言的江澤民同誌動情地說了一段話:這些年,你們在這裏靜悄悄地、不聲不響地、堅持不懈地日夜操勞著,並取得了巨大的進步……這架飛機是給我們中國人壯膽的飛機!

片段三:總設計師“改”生日

1998年3月23日,殲十首飛成功,總設計師宋文驄激動萬分,“為了紀念這個難忘的日子,我今後的生日就是3月23日了。”

殲-10飛機第一次“亮相”,是用專用牽引車將飛機從機庫拉到起飛線的。所有人都坐到牽引車上,隻有總工程師薛熾壽堅決不上車,默默地陪著飛機走,一直走到起飛線。在薛總心裏,早把殲-10看成了自己的“兒子”。

隨後的1998年3月23日,傾注著研發者太多情感的殲十終於要起飛了。有媒體描述了這樣的細節:“雷強(首席試飛員)身穿特製的橘紅色飛行服,走向戰機。點火、滑出、加速、拉杆,飛機躍出地平線,刺向藍天。戰機繞著機場飛了三圈後,雷強發現油料還有剩餘,就請示再飛一圈。20分鍾後,新型戰機在空中劃過一道弧線,平穩降落在跑道上,整個機場一片沸騰。”當晚,設計現場變成了歡樂的海洋。相識和不相識的都相互祝賀,喝酒的和不喝酒的都頻頻舉杯。此時平日嚴肅的宋總也是激動萬分:“為了紀念這個難忘的日子,我今後的生日就是3月23日了。”2003年12月1日,試飛員李中華向“低空大表速”極限值發出挑戰。他從萬米高空以向下25度角度,全加力、超音速狀態向下俯衝。到距地麵不到千米時,李中華掃視了一下顯示屏:速度完全達到並超過了飛機的設計值。他拉起杆,飛機機頭瞬間揚起,重新駛入天空。這一飛,創造了國產飛機在大氣層最快飛行速度的紀錄——超過了運載“神六”的火箭在大氣層中1300公裏/小時的速度。隨後,殲-10還實現了空中啟動和空中對接加油。最後一個風險性較強的項目是空中實彈打靶試驗。2003年12月21日和23日,試飛員徐勇淩兩次駕機升空,導彈發射成功。25日,剩下最後一枚導彈,目標是我國自行研製的超音速靶機。發射按鈕一按,導彈噴吐著長長的火舌,直接鑽進靶機尾噴管裏,淩空爆炸。至此,國產第三代戰機的定型試飛畫上句號。據介紹,殲十飛機定型前一共試飛了3000 多個起落。

片段四:“我們的殲十18 歲了”

已經74歲的總設計師宋文驄院士動情地說:“從1986年的第一張草圖,到今天噴上‘八一’軍徽,我們的殲十18歲了,長大了,參軍了,交給部隊了……”
定型不久,中國第三代新型戰機殲十便開始裝備部隊。

從接受任務開始,直至戰機服役,彈指一揮間,總設計師宋文驄院士已變成一個74歲的老人,實在令人感慨。這位老人自己也動情地說:“從1986年的第一張草圖,到今天噴上‘八一’軍徽,我們的殲十18 歲了,長大了,參軍了,交給部隊了……”宋文驄院士表示:現在殲十飛機的水平已經是國際上先進國家裝備當中的先進水平。
另據《解放軍報》報道,殲十飛機與我國引進第三代戰機有過實戰演練:兩架殲-10戰機與“敵”機在長空較量4個回合,均先“敵”發現、先“敵”鎖定、先“敵”開火,空戰對抗取得4:0的全勝戰績。

殲十將我國航空業的整體水平提升了一個檔次。有專業人士評價說,殲十和它附帶的發動機、導彈武器係統,這個突破使我們擁有了一種完全自主研製先進戰機的能力,這是巨大的突破,它本身的技術水準也大大縮短了我們和世界最先進水平的差距。
據說,當原空軍王良旺副司令員聽到新機定型試飛成功的消息後,老將軍當晚徹夜未眠,思緒萬千。回首研製中那些艱難的日日夜夜,既有成功的喜悅,更有刻骨銘心失敗的痛楚,不由提筆行詩:二十寒暑礪劍成,一飛衝天舉世驚。幾代誌士心血浸,無數機台晝夜鳴。玉龍騰飛千秋願,銀鷹翱翔五洲雄。欲與群梟比矯健,南天浩溟勢縱橫。

殲十解密 航模搶手

2006年歲末,“殲十”出人意料地揭開了麵紗。一場媒體大戰也隨之打響。
在海外媒體根據各種渠道對殲十進行全方位報道的同時,官方對殲十公開確認的信息仍然有限。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有關人士告訴記者,除了北京的那次發布會,我們拒絕了所有想進一步了解情況的采訪。“我們能公開的在那次發布會上都已經公開了”。據悉,包括鳳凰衛視在內的一大批海內外媒體想要麵對麵前往成都采訪成都飛機研究所的請求最後都沒有獲準。成飛所有關人士表示,國家對殲十目前的揭秘隻是指名稱解密和外形解密,很多海外媒體報道的很多傳神內容,官方均未正式確認過,隻能算是猜測性消息。

盡管作為遊客在成飛所大門前留個影,如果時間稍長的話,站崗的警衛就會來過問。但是就在同一條大街上的一家名為千禧大酒店的賓館裏,在大堂接待櫃台上的顯眼位置,每一位客人都可以看到一架“殲十”——那是一個造型逼真的航模。千禧大酒店正是成飛所的三產,殲十正式向公眾部分解密後,酒店高調擺出了這個航模,無疑,這是成飛所可堪自豪的標誌。而在殲十未解密的年代,所有的一切都不可能公開亮相,包括這樣的航模。

這個小小的航模在殲十戰機激起了全國人民巨大的強軍愛國的熱情後,也引起了酒店南來北往客人的興趣。於是千禧大酒店也就成了殲十航模的銷售代理。 千禧大酒店的沈總告訴記者,你們可別以為殲十的模型就是成飛所自己按圖紙在外型上微縮弄出來的,這個模型其實和成飛所一點關係都沒有。原來,殲十航模是沈陽一家軍事模型廠的產品,是在殲十外型解密後廠裏根據公開的圖片資料短時間內做出來的。即便這樣,航模和圖片上真正的殲十相比可以說十分逼真:鴨式前翼,座艙右側的空中加油管,機身下可懸掛的11枚大小不一的導彈,製作得十分精致。

在沈總的辦公室,我們還看到了同為成飛所研製的梟龍戰機的模型,沈說,殲十公開亮相後,殲十航模迅速超過了梟龍,成為軍迷們最搶手的“寵物”,無疑,這中間正包含了國人對我軍目前裝備的最新科技的第三代國產戰機的敬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