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熱血澎湃:我陸航武直團團長孫風陽同誌自述!zt

(2007-12-11 05:36:56) 下一個
熱血澎湃:我陸航武直團團長孫風陽同誌自述!
轉自陸軍論壇 鐵血論壇 2007-12-10



我的陸航情結

受好友要求,讓我介紹一下我國新興的兵種陸軍航空兵以及我個人的情況,通過我的介紹使大家了解在祖國經濟不斷強大的前提下軍隊的發展變化,特別是透過我的經曆看今天中國軍人的赤膽忠城,如有不妥之處請提出批評。

我是一名陸航團長,1976年入伍,1979年入黨,2000年任職,特級飛行員、四種氣象機長、指揮員、教練員。先後畢業於一航校、六航校,曆任飛行員、飛行中隊長、飛行隊長、直升機大隊副參謀長、副大隊長,曾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多次被總參陸航部、軍區、集團軍評為全軍陸航優秀指揮員、優秀教練員、科技練兵先進個人等,2002年被中宣部和總政治部樹為全國全軍科技練兵重大典型,去年被四總部評為首屆全軍優秀指揮軍官,是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主席團成員。

入伍30年來,我親眼目睹了國家繁榮昌盛、軍隊不斷壯大,特別是見證了陸軍航空兵——這一個新興兵種的成立、發展到日趨成熟。自己也為陸航的建設和發展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這都離不開黨和人民的培養,離不開上級領導的關心,離不開全團官兵的共同努力。

我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從當兵第一天起,就立誌獻身國防事業,用忠誠和奉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我的父親是1947年入伍的老兵,曾參加過淮海、渡江、上甘嶺等著名戰役,屢立戰功,是華東野戰軍授予的一級人民英雄。1976年8月,時任26軍高炮團副參謀長的父親,鼓勵我報名應征飛行員預選,最終被空軍第一航校錄取,那年我16歲。

父親是一個很少說話的人,但在我離家的前一天晚上,父親給我講了很多朝鮮戰場上的事。他說,剛入朝時,由於誌願軍缺乏製空權,許多朝夕相處的戰友犧牲在美軍戰機的狂轟濫炸之下,那真叫“出師未捷身先死!”我好像突然明白了埋藏在父親心底的那種刻骨銘心的痛。“絕不能讓曆史在我們這代軍人身上重演。”我暗暗下定決心。進入航校學習後,我全身心投入到學習和訓練中,在同批的學員中第一個放單飛。三年後以優異成績畢業,分配到北空航運團,改飛直升機,在改飛的同批戰友中,我仍是第一個放單飛,19歲就當上了機長。在北空航運團10年間,完成了許多空運保障任務,創造過在能見度隻有20幾米的大霧天氣下駕駛直—九直升機安全降落的飛行記錄。正當我躊躇滿誌、一帆風順的時候,一次人生的重大挑戰和機遇擺在了我的麵前。

1986年,中央軍委決定組建陸軍航空兵。那麽什麽是陸軍航空兵呢?在這裏我們給它下一個定義:陸軍航空兵是以直升機為主要裝備,以超低空為作戰空間,以空中機動、空中突擊、空中保障為作戰樣式,既可協同作戰,也可獨立遂行戰鬥任務的陸軍飛行兵種。具有反應迅速,機動靈活,對氣象條件要求相對較低,對固定機場依賴性小,野戰生存能力和戰場適用性較強等特點。從五十年代的朝鮮戰爭、東南亞戰爭、蘇伊士戰爭到六十年代的越南戰爭,從七、八十年代的阿以戰爭、兩伊戰爭、馬島戰爭、阿富汗戰爭到九十年代的海灣戰爭,可以說,近幾十年來,發生在世界上的每一場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的戰場上,幾乎都響起過直升機的轟鳴。在許多國家中,直升機被看成是陸軍繼坦克之後所獲得的又一種重要的技術兵器,是提高陸軍機動能力和火力威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為了適應新的戰場需求和新的軍隊發展要求,中央軍委高瞻遠矚,決定組建陸軍航空兵

1988年1月8日,我軍第一支集團軍編成內的陸軍航空兵大隊在38集團軍成立。上級要求我們所在的航運團選拔一批飛行員輸送到該集團軍直升機大隊,是去還是不去?記得在1980年9月22日兩伊戰爭中,武裝直升機被廣泛應用於戰場特別引人注目。在伊斯孚爾戰鬥中,伊朗飛行員駕駛武裝直升機,在短短五分鍾內,摧毀了伊拉克18輛坦克,這一戰績令世人震驚。這場戰爭所透出的現代氣息,使我有一種坐不住的感覺。憑著一個軍人和直升機飛行員的敏感,我對直升機在戰場上的地位和價值有了新的認識。作為肩負崇高使命的軍人,我從世界軍事革命的發展趨勢和現代局部戰爭的最新動態中深切感到,成立陸軍航空兵是我軍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標誌,作為改變未來戰爭式樣的一支新型力量,陸軍航空兵將會成為世界各軍事強國優先發展的主要兵種。我為何不去呢?

當時航運團駐地北京,妻子是我軍第五批女飛行員,也在航運團工作,剛出生7個月的女兒戶口落在了北京,如果選擇陸航,邁出這一步,將意味著辛辛苦苦在航運團打下的堅實工作和生活基礎都將成為過去。就在這時,新成立的某直升機公司領導經人介紹找到了我,希望我轉業到該公司工作,並許以高出部隊10倍的工資,外加轎車和3室2廳的住房,這對當時的我來說,也是一個十分誘人的選擇。還有幾個公司也先後派人前來做我的工作。想起了父親的臨行囑托,想起了部隊對自己10多年的培養,想到自己是一名飛行員,感到軍人的位置應該在最能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戰鬥崗位。於是,我第一個報名參加了陸航,榮幸的成為我軍第一代陸航人。就在當年,愛人隨我調到了直升機大隊,女兒的戶口也遷到了保定。戰友們都說我是“大城市留不住、大鈔票拉不走”的鐵杆陸航兵。

選擇了陸航就等於選擇了新的開始、新的挑戰。中國的80年代是改革開放剛剛開始的時期,經濟實力相對而言還比較落後。剛剛組建的直升機大隊也麵臨生存與發展兩難的困境。機場多年未用,營院的房子破舊不堪,連起碼的飛行保障條件都沒有,地麵練習時拿木棍當駕駛杆,沒有黑板就拿一根樹枝在地上畫。最讓我難忘的是點著馬燈飛夜航的事。當時機場照明設備陳舊老化,夜訓課目無法在短時間內進行,為保證訓練進度,我們就決定用馬燈照明保障夜航,於是發動後勤官兵在附近的村莊挨家挨戶收集修理了40多盞馬燈。由於滿足不了需要,我們就到商店去買,售貨員說:“什麽年代了,哪兒還有這些東西”。沒辦法,我們隻好派出5個小組,分頭到附近偏僻的山區,才買到了90多盞馬燈。就是用這種近乎原始的方法,我們陸軍航空兵實現了艱難的飛行。

多少年過去了,那在寒風中像熒火蟲一樣忽閃忽閃的馬燈,成了我飛行生涯中最刻骨銘心的記憶。盡管想起來總感到不是滋味,但我認定,陸航的發展充滿希望,在這條充滿希望的道路上,就是有再多的艱難我們陸航人也能趟平!

麵對艱苦的環境,我反而有一種強烈的創業衝動。這年11月,我參加了軍區組織的“嚴寒—88”演習,這是直升機大隊成立後擔負的第一次演習任務。演習地域在天寒地凍的塞北壩上地區,最低氣溫達到零下30度,飛行員和演習部隊一樣住在帳篷裏,直升機停在野外臨時起降場,每晚還要輪班站崗。盡管這樣的任務環境和過去相比有著很大的反差,但我的心裏卻充滿著從未有過的激情,當我駕機穿越演習場上的硝煙炮火時,第一次感到自己像一名置身“戰場”的真正戰士啦。

從北京到保定,從運輸團到戰鬥團,從一人敬業到全家奉獻,從優越的生活到艱苦的環境,可我仍為選擇了陸航事業而自豪,因為我軍現代化建設的發展之路,需要無數可以把生命都托給她的熱血軍人來鋪就,我願意當好這條充滿艱辛、充滿激情、充滿希望的道路上的開路先鋒。

搶占現代軍事技術製高點,努力超越自我,挑戰極限,用熱血和智慧撐起祖國的一片藍天

自九十年代以來,我團陸續列裝了武裝直升機、電子對抗機、雷達偵察機等多種新裝備,科技含量越來越高。這種接踵而至的變化,使我們歡欣鼓舞。但知識軍事的浪潮猶如催征的戰鼓,也使我感到巨大的壓力。隻有努力學習,更新知識結構,不斷實踐超越自我,才能搶占世界陸航發展的製高點。

在飛行員眼裏,試飛是一項冒險的職業。這些年,陸航部隊的裝備也在不斷更新,為使新裝備盡快形成戰鬥力,我和戰友們不斷地向飛行技術的新高度發起挑戰,我總是第一個挑起試飛的重擔,先後參加多種型號直升機列裝部隊後的首次戰術試飛,雖然有些飛行是與“死亡接吻”,但每一次飛行都使我感到這是一項永無止境的事業。

1997年首批武裝直升機列裝部隊,作為武裝直升機飛行員就必須具備武器發射能力,第一次組織打靶訓練時,因為新裝備的直升機導彈發射係統從未在部隊打過實彈,沒有經驗且風險很大,我看出大家的憂慮後,就說“我試飛過它,我來打”。在上百雙眼睛的注視下,我和戰友完成了武裝直升機第一次導彈試射,中靶。接著又進行了航炮的試射。也就是在這次試射中發生了一次意外。我駕駛著直升機進行俯衝攻擊,將20發炮彈準確的射向了目標,剛要拉杆退出時,突然聽到“嘭”的一聲,頓時我和副駕駛的身上撒滿了玻璃碎片,情急之下,我一拉駕駛杆調轉機頭,迅速將直升機降落到地麵,仔細檢查後發現,原來是一發彈頭飛進了機艙,拿在手裏還是熱的。事後分析,這個彈頭在二次爆炸時未被炸裂,卻被彈到了空中,正巧與高速飛行的直升機相遇。真是天下奇聞。下來後我反複思索和計算,為防止萬一再碰上,我便設計出了一套攻擊後迅速脫離的戰術動作。

作為第一代陸航人,我深知每前進一步都是對未知領域的挑戰,也隻有勇於迎接挑戰,才能實現新的突破。一次,我到哈爾濱飛機製造廠接收新型直—九直升機,被工廠試飛員表演的一套70度大仰角來回俯衝躍升的高難動作深深吸引。這套動作以刺激驚險聞名,在國際上被稱為“萊韋斯曼”,當時在國內還沒有第二人能飛。我感到,這套動作具有很強的戰場實用價值,一定要把它學到手。於是我主動向這名試飛員請教,回到部隊後反複模仿操作動作,苦心琢磨,很快掌握了要領。在參閱了大量資料後,我認為還有提升的空間,於是向75、80度發起挑戰。雖說從70度到80度隻是10度的提升,但那卻是一個驚心動魄的過程。當直升機向下俯衝時,幾乎是垂直衝向地麵,大地撲麵而來,眼前一片模糊,直升機猶如千斤巨石壓在背上,那一瞬間的感覺就像是要鑽進地獄;當直升機急速拉起時,負荷慢慢消失,那一瞬間輕飄飄的感覺又像是要升入天堂。就這樣一次次的俯衝,又一次次的拉起,經過許多次在天堂和地獄之間來回遊弋後,我終於成功了。

說實話,我跟別人一樣愛惜自己的生命,父母、妻兒、戰友,多重責任和感情因素,都不允許我視生命為兒戲。國家的財產和戰友的生命來不得半點的馬虎,訓練場無為的犧牲也是最大的失職,最大的犯罪。但我始終認準一個理:雄鷹為蒼天而生,軍人為祖國而存,作為第一代陸航人就要不畏艱險,迎接挑戰,用過硬的技術和智慧實現一個又一個零的突破。

飛行有極限,挑戰無止境。這些年,我和戰友們相繼發明了 “倒8字盤旋”、“水平梅花”、“ 翹翹板”等16套高難度動作,掌握並練就了白天超低空掠地攻擊飛行技術,探索和開展了夜間超低空飛行,大機群密集編隊飛行、海上救護等高難度科目訓練,部隊戰鬥力水平大幅度提升。

隨著訓法、戰法的不斷改革,使我悟出了另外一個道理,改革創新不單是對一個現代指揮員的要求,而且這樣做,即提高了部隊的應變能力,同時也是愛護戰友的表現。

2001年,我團奉命參加了一場重大的渡海登島聯合軍事演習,當我們出色地完成八項任務,準備返回機場時,演習指揮部通報,由於危險天氣的原因,附近的機場全部關閉,我們隻能原地關車待命。兩個小時很快就過去啦,眼看著天色黑了下來,不遠處的雷電清晰可見,就在這時,指揮部通知,離我們最近的一個機場為我們緊急開放30分鍾,之後又將有雷陣雨,機場將關閉,而且這個機場無法開啟夜航設備,問我去還是不去?當時我想在這樣的條件下著陸,中國陸航史上沒有先例。一些同誌建議,將直升機停在臨時起降場過夜吧,等明天天氣好了再飛回去,不能冒這個險呀。但我認為,在野外過夜,由於雷電和其它因素的影響,難以確保直升機安全。於是,我果斷決定,飛回這個機場。要知道我們8架直升機隻有以最小的距離跟進飛行,才能趕在雷雨之前落地,而且我們的機長都沒有飛過夜間編隊。起飛前我把8位機長叫在一起,用最短的時間講了夜間編隊的飛行要領,當8隻大手搭在一起時,彼此都感受到了一種力量。起飛後,我不斷提醒大家跟上編隊,保持好距離。飛臨機場上空後,由於機場指揮員沒有指揮直升機群夜航著陸經驗,我就通過無線電向指揮塔台請求代行指揮,在我的指揮引導下,8架直升機一架跟著一架,連航線都沒有建立,直接一次性安全著陸到位。這次飛行,填補了我軍陸航史上大機群在機場沒有開啟夜航設施情況下成功著陸的空白。演習總指揮知道這件事後,特地委托工作人員打電話給我,稱讚這是一次“一流的指揮,一流的降落”。

實現打贏是當代軍人的最高追求,我帶領全團官兵銳意創新,努力錘煉一支能夠隨時遂行戰鬥任務的陸航勁旅

戰場無亞軍。在我就任團長後第一次開訓動員會上,向全團官兵提出了“對手高,我更高;對手強,我更強”的練兵口號。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帶領全團官兵,用行動對此做出了生動的詮釋。我感到,個人技術再過硬也隻能是一把尖刀,隻有提高部隊整體作戰能力,才能形成一人上陣就是一把尖刀,一隊出征就是一把利劍,全團參戰就是一個無堅不摧的空中鐵拳。

“陸航要發展,人才是關鍵”。這是原陸航局局長李將軍經常說的一句話。冷靜地對我軍與國外陸航部隊的現狀分析對比後感到,盡管我們個別飛行員的技能堪稱優秀,但飛行員隊伍太年輕,沒有任何經驗可遵循,而且裝備也不如人,要彌補這兩種不足,就必須培養出一支素質更加超強的人才隊伍。瞄準這個目標,我和 “一班人”經過論證製定出了《培養智能複合型飛行指揮人才四年規劃》。從2001年初開始,首次組織飛行員集中進行不同專業的訓練和學習,要求每個飛行員必須達到“能駕駛不同機型、能排除空中故障、能進行地麵維護、能協調和輔助指揮、能熟知天文地理。”的五能要求。經過不懈努力,現在,全團的武裝直升機、攻擊機飛行員都能做到減員1人仍可以駕機上天執行戰鬥任務。

我想作為現代指揮員,就要敏於站在全局思考問題,以一名職業軍人的獨特視角尋找站立點,這就使得我每邁一步,總要走在前沿。大家都知道,我軍陸航起步晚、起點低,和世界軍事強國的陸軍航空兵相比,已經落後了幾十年,而我軍傳統的訓練模式,其戰鬥力生成周期長,培養出一名技術熟悉的飛行員至少要8年以上。我感到,軍事鬥爭準備時間緊迫,如果繼續沿襲這種人才培養方式,不僅與強國的陸航差距拉大,而且一旦有事就會出現裝備等人才的狀況。對此,我大膽創新,提出“超越訓練法”這一嶄新的概念,使訓練時間比以往縮短了2倍以上。原來,我團隻有5人能飛戰術提綱課目,實施“超越訓練法”後,一年多的時間就有26人能飛這一課目。這就意味著一年之內培養了20個能執行戰鬥任務的機組。為加快戰鬥力生成,還利用各種重大任務時機,挖掘訓練資源,相繼完成了沙漠、叢林、海上及高寒地區等陌生、惡劣環境的適應性飛行訓練,有效增強了部隊在各種條件下作戰的能力。

我常想:將軍的自信是不會錯的。我鎖定的目標,就是要把直升機團錘煉成一支能夠隨時遂行戰鬥任務的陸航勁旅。對此,我帶領團隊緊盯作戰對手,研究新對策,探索新方法,取得了一項項令人振奮的訓練改革成果。

武裝直升機被譽為未來戰場上的“低空殺手”。經對幾場局部戰爭研究後發現,由於地麵對空武器的不斷改進,其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攻擊難度越來越大,特別是雷達的監視高度也越來越低,這就意味著武裝直升機要達到攻擊對手、保存自己的目的,就隻有“一樹之高”的戰術空間,於是我們就加強超低空掠地訓練,並將過去在100米高度躍起攻擊改為10米以下超低空掠地攻擊;我軍現有武裝直升機裝備的導彈從瞄準到攻擊,需要30秒以上的時間,由於準備和暴露時間比較長,很容易遭敵搶先攻擊。為此,我把過去懸停攻擊“先瞄後打”戰法改為運動殲敵“先打後瞄”,使攻擊準備時間縮短了一半。為達到武裝直升機毀滅對手的最大效果,經反複研練,又將此戰法向前推進了一步,由單機攻擊到雙機攻擊,直至4機以上大機群的聯合攻擊、連續攻擊,這一戰法改革不僅屬首創,而且也在全軍陸航部隊中推廣了開來。不錯,我想要帶出的就是要在未來戰場上不畏強敵,敢與任何對手較量的“空中猛虎”。

黨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給了我無窮的力量,我和戰友們一起用一個又一個輝煌向世人展示了陸航部隊建設的嶄新風貌

1991年9月10日,對全軍官兵來說是一個難忘的日子,位於長城腳下的演兵場鐵流滾滾,以***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親自檢閱了軍事訓練成果。我所在的團隊和兄弟部隊一起,代表陸軍航空兵接受了江主席的檢閱,親耳聆聽了江主席第一次向全軍提出“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五句話”總要求。

經過十多年的建設,我團從最初單一運輸保障型,發展成為具備較強武裝攻擊能力,能執行多種作戰保障和急難險重任務的拳頭部隊,總部首長評價我們是“陸航現代化的領頭雁”。團隊先後圓滿完成了近百次重大任務,成為一支讓黨和人民放心的空中突擊隊。

在一場場具有高技術特點的演兵場上,我和戰友們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打得贏”、“不變質”的合格答卷。特別是在建國50周年國慶首都閱兵、全軍科技練兵成果匯報演示、首都防空演習等重大活動中,我團曾先後5次接受過江主席、胡主席的檢閱。我作為其中一員,也有幸帶領官兵向江主席、胡主席匯報部隊現代化建設快步邁進取得的成果,感受到最高統帥那殷切的目光。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黨中央對軍隊建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2002年江主席在十屆人大一次會議上莊嚴地向世人宣告:“我們要積極推進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這是江主席敏銳洞察、準確把握新軍事變革發展趨勢和我國軍事安全態勢,高瞻遠矚提出來的。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就是要適應世界新軍事變革發展趨勢,從我國的國情和軍情出發,走以信息化帶動機械化、以機械化促進信息化的跨越式發展道路,通過深化改革,實現軍隊建設的整體轉型,建設一支能夠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的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2005年胡主席又站在時代發展的前沿,著眼國家利益和軍隊建設與發展的戰略全局,要求軍隊要為黨鞏固執政地位提供堅強的力量保證,為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提供堅強的安全保障,為維護國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戰略支撐,為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共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的曆史使命。在2006年6月全軍軍事訓練會議上,又提出了加速推進機械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向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轉變的要求,為我們指明了發展方向和奮鬥目標。針對新軍事變革的需要,我總是在思考著如何把團隊帶成讓黨中央絕對放心的部隊,帶成打贏的拳頭部隊,帶成全麵發展的部隊,帶成作風過硬的部隊。這幾年,在直升機團的訓練中,令人耳目一新的舉措一個接一個:赴東南沿海複雜氣象條件下的訓練,海上攻擊訓練,四川盆地多霧氣候的訓練,反恐怖訓練等等,每一項訓練的實施都代表著我軍陸航部隊向現代化邁進的新成果、新水平。2005年,具有夜間攻擊能力的國產武裝直升機列裝部隊後,我就要求每個飛行員必須掌握夜間超低空飛行的本領。這個課目直升機團自組建以來從沒飛過,當有人提出是不是太危險時,我對大家說:“練為戰,最大的危險在戰場上!”為了給大家樹立信心,我親自上天帶飛,經過連續半個月的訓練,50名飛行員全部訓完了這個課目,使直升機團在全軍陸航係統首次實現了由白天超低空攻擊到夜間超低空攻擊的跨越,具備了全天候打擊能力。

在軍事訓練上我們敢為人先,在支援社會建設任務麵前,我們一樣勇挑重擔。三峽大江截流、昆明世博會和香港澳門回歸的電視直播、98三江抗洪、東北森林滅火、珠海國際航展等都留下過我們的身影。可以說,哪裏最危險,哪裏就有陸航人,哪裏最精彩,哪裏也有陸航人。我是一名團長,但我更是一名飛行員,許多任務我都是站在最前沿。澳門回歸我第一個飛過拱北海關;內蒙搶救邊防軍人,我連續5個小時飛行1200多公裏,將傷員及時搶救了回來;2006年3月,為撲滅威脅山西渾源曆史名勝恒山懸空寺的山火,我們一夜未睡飛赴火場,兩架直升機連續作戰,飛行了7個多小時,將140吊桶近280噸水撒向了火場,保住了1400多年的古寺。

今年7月我團參加“和平使命-2007”上合組織成員國武裝力量聯合軍事演習,這次演習,主要是向世界表明上海合作組織聯合應對新威脅、新挑戰的堅強決心,展示成員國軍隊打擊“三股勢力”的作戰能力,顯示各國在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也是我軍曆史上第一次成建製、大規模、陸空聯合、遠程機動到境外參加的聯合反恐軍事演習。演習投入總兵力4000餘人,包括中方1600人、俄方2000人、哈薩克斯坦100人、塔吉克斯坦100人、吉爾吉斯斯坦30人、烏茲別克斯坦20人。我軍參演部隊以蘭州軍區和空軍為主,並加強配屬了北京軍區的陸軍航空兵部分兵力,我團參演135人,出動直-九武裝直升機16架。麵對參演轉場次數多、投送距離遠、節奏轉換快、保障難度大等現實考驗,我們抓住難得的練兵機遇,從摔打鍛煉部隊出發,從礪練官兵意誌著眼,堅持把危險想足、把情況想難、把預案想全。在增大訓練難度強度上下功夫,在解決各種難題上用氣力,鼓舞官兵視風險為考驗,變壓力為動力,靠過硬素質應對各種挑戰。在出境前的誓師動員大會上,導演部首長明確表示,直升機梯隊隻要能夠順利轉場到達俄羅斯沙戈爾機場,演習任務就算完成了80%。許副總長也多次提出,這次兵力投送最難在陸航,陸航最難武裝直升機上。為什麽這麽講?我們的直-九直升機最大理論升限是4000多米,但要飛到這個高度,直升機的起飛重量就要減輕,而我們的起飛重量達到了滿載標準,也就是4100公斤。直-九最大航程是800公裏,而這次出境的第一段航線的航程就達760公裏,最長的留空時間與計劃的飛行時間相比,也就幾分鍾的餘地,遇上頂風就根本飛不到,而且要在雪山峻嶺中飛行近3個小時。所以我們隻能選擇3300米的飛行高度,而航線兩側高於我們飛行高度的雪山一個接著一個,最高的就是海拔4374米的友誼峰。那裏冰峰聳立、山穀狹窄、天氣變化莫測,經常是一會晴空萬裏,一會就烏雲密布,一會是狂風怒吼,一會又是雨雪交加。別說是遇上壞天氣,即使在良好天候遇上直升機出現故障,連個迫降場都沒有。可就是這樣一個地方,我們還隻有選擇它,因為別無出路。我們要穿越的這個地方叫喀納斯大阪,海拔3100多米,在它的左側是3866米高的雪峰,右側是3774米的雪峰,再右邊就是4374米的友誼峰,山口的寬度也就400多米。有一個部隊的直升機就是因為在一個山口遇到惡劣天氣,造成機毀人亡,殘骸至今還散落在懸崖上。麵對這唯一的出路,我們仔細研究每一段航線,詳細研究氣象特點,紮實準備各種特情,製定了針對各種地形的不同飛行方法,切實做好了思想和心理準備。就是靠著中國軍人特有的細致和大無畏精神,7月30日17點45分,我們駕駛的國產武裝直升機順利通過了“死亡之穀”,飛越了友誼峰。經曆和閱曆就是財富。試想,沒有一顆勇敢的不斷挑戰超越自我的心,連國門都出不去,那就更談不上完成如此重大的使命。

聯合軍演不是比賽勝過比賽、不是競爭勝於競爭。我們集團軍有這樣一個信念:錘煉官兵求戰善戰、敢打必勝的勇氣;威猛頑強、攻堅克難的虎氣;藐視敵人、壓倒對手的霸氣;為黨建功、護國安民的豪氣。就是靠著這樣的信念,我們在演習場上比素質,演習場下比形象,一舉一動比作風,最後我們以靈活的動作、準確的打擊、嫻熟的技能圓滿完成任務,受到了胡主席的檢閱,我個人也得到了參演六國國防部長的授勳。

與時俱進才有出路,開拓創新才有作為。作為第一代陸航人,我們時刻不忘黨和人民的重托,以特有的探索勇氣和超前意識,急起直追、奮發進取、迎難而上,經過短短20年的建設,目前已發展成為一支擁有多種機型,具備一定規模,能逐行多種作戰任務的空中突擊力量,充分展示了新型兵種的後發優勢和強大作戰能力。各位朋友,過去的20年,是國家改革發展的20年,是我軍現代化建設不斷邁進的20年。也是陸航發展壯大的20年,當前國家經濟實力大幅提升,改革開放取得重大突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社會建設全麵展開,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加速推進,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全麵加強,剛剛勝利閉幕的大會為我們描繪了國家發展的宏偉藍圖,對軍隊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那就是全麵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新世紀新階段軍隊曆史使命。為貫徹好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加快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做好軍事鬥爭準備,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提高軍隊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為維護世界和平貢獻力量。

當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我們絕不顧惜自己的生命。請你們放心地工作和生活,中國軍人是你們的守護神,是你們的堅強後盾。

全文完

謝謝大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