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孩子的媽的博客

想起什麽就寫下來吧,不需講究什麽形式。
正文

回國遊記十:上海一日

(2009-10-16 21:07:18) 下一個
 嚴格說起來,我的祖籍應該是上海,因為我爺爺和奶奶一生都生活在上海,直到去世都沒離開過那裏。我父親雖出生在上海,但十四歲就離開了那塊地方,而我出生在北京,九歲跟著大人去河南,後來又去了嘉興,然後再去大連,直到上大學又回到北京,工作兩年後又到了美國。我想,我應該是北京人吧。我到現在也沒搞清楚,“祖籍” 和“哪裏人” 到底是一個概念還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如果有人問:“你是哪裏人?” 回答應該是祖輩生活過的地方呢?還是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地方呢?如果說我的祖籍是上海,那我的曾祖父母又是寧波人,而曾祖父的父母是從福建到寧波的,這都是從族譜上看到的,能追溯到清鹹豐七年(1857年)。我外祖父母是嘉興人,我又在嘉興生活過,所以我一直把嘉興看成是自己的老家。
        有人說我應該是上海人,可我從來就不認為或者不願意認為自己是上海人,第一,我不是在那裏出生的;第二,我沒有在上海生活過;第三,我不會說地道的上海話;第四,我的性格一點兒也不像上海人。第五,上海人從來不把我當成上海人。
         記得小時候的兩件事,一次和小舅去上海買年貨,上了公共汽車,我還沒站穩車就猛地開了,我往後退了幾步撞到一個人身上,那人很不耐煩地把我推開,說:“儂咯鄉下人,沒乘過車子啊!抓牢把手好哇?” 我一聽不幹了,用嘉興話衝著他喊:“薩寧鄉烏寧?恩阿斯卜京寧!” (誰是鄉下人?我是北京人!” )不喊還好,這一喊招來周圍一陣哄笑,有個人說:“咯小姑娘,儂杠儂斯卜京寧,咯麽儂杠兩句卜京唉烏把阿拉聽聽。” (這小姑娘,你說你是北京人,那你講兩句北京話給我聽聽。”  )我有些惱羞成怒,都快要哭出來了,使勁用嘉興話喊:“恩阿就斯卜京寧!恩阿就斯卜京寧!” 到站了,下車那一刹那間忽然想起我還沒證明自己是北京人呢,便回頭衝著車裏用字正腔圓北京話大喊了一句:“我就是北京人!我是毛主席的紅小兵!”
         還有一次去上海,一個親戚帶我去洗澡,換衣服的時候我一拽,把架子上另一個人的一件衣服給拉到了地上,我趕緊揀起來遞給旁邊那個人,特別不好意思,趕緊說:“對勿起,對勿起。咯衣裳是幹淨咯垃圾咯?” 嘉興話管“髒”叫“垃圾”,我問這衣服是幹淨的還是髒的,要是髒衣服我心裏還好受點,要是把人家幹淨衣服弄到地上了,我心裏就更不好意思了。說完忽然想起我不該說嘉興話,於是又用帶著嘉興味的上海話問了一遍:“儂咯基衣裳斯清爽咯埃斯齷齪咯?” 那女人拿過衣服走了,我聽見她跟她的同伴說:“鄉下人。”
        就這樣,我當了一輩子上海人眼裏的鄉下人。我極少提起我的上海籍,即使最要好的朋友也不知道我還沾著上海籍。有時我用半開玩笑的口氣跟好朋友說:“我也是上海人哦。” 朋友立即會用開玩笑的口氣回答我:“你幹嗎不早告訴我?  得,算我交友不慎。” 
        長期以來,在很多中國人眼裏,“上海” 和 “上海人” 是兩個不同的感念,“上海” 是“先進” 和 “摩登”  的代名字,而“上海人” 則是 “精明” 和 “小氣” 的代名詞。如果某個上海人被別人誇獎,人們通常都會這樣說:“ 哇!他可真不像是上海人啊!”  “真不像上海人” 這句話就成了對上海人的最高評價了。我有幾個上海朋友,跟我關係還不錯,她們自己就說過:“怎麽樣,我不像上海人吧?” 
        上海人喜歡跟上海人在一起,這點我很小的時候就發現了,直到現在在美國,還是看到上海人喜歡和上海人在一起,在一起伊伊儂儂阿拉阿拉地說上海話。我搞不清楚是上海人不喜歡和別的地方的人交朋友,還是別的地方的人不喜歡和上海人交朋友;是
上海人看不起別的地方的人,還是別的地方的人看不起上海人;是上海人對外地人有偏見,還是外地人對上海人有偏見
         雖然某些(我說的隻是某些哦)上海人不招人待見,但上海實在是個不錯的地方。從小就知道上海東西好,上海的衣服漂亮,上海的花布好看,上海的糖果好吃,上海的縫紉機好用. . . . . . 。上大學時我就托上海同學給我帶過皮鞋,我去上海時也給別人大包小包的帶過東西。
         遊記怎麽寫遠了,趕緊轉入正題。
        
早去晚歸,用了一整天的時間跑了一趟上海,但隻逛了一個城隍廟,有點冤。
         下了動車,手裏捏著表姐女兒虹虹寫給我們的詳細路錢圖,很順利就找到了城隍廟。城隍廟我去過多次,對這個地方不敢說熟悉但並不陌生。小時候來這裏沒看見有廟,也沒想過這裏是不是應該有個廟,記得住的就是那裏極具特色的一家家小店,筷子店、茶壺店、襪子店
、眼鏡店、五香豆店. . . . . .。
        上一次來這裏是九年前,見一大殿金碧輝煌,殿內香火嫋嫋、傳出木魚聲聲,想必這定是那座城隍老爺的廟了。上海實在是個沒有什麽古跡的城市,估計這廟該是上海灘上最老的古跡了吧。據說這廟最早建於明朝永樂年間,應該和北京的大鍾寺是同期而建,所不同的是,大鍾寺是全木結構,六百年間保存尚好,而現在的城隍廟卻是鋼筋水泥的仿古建築。從古到今,每每遇到戰爭或動亂,廟宇也難免在劫難逃,城隍廟亦是如此。當年小刀會將此處做為總部,後來英法聯軍又將廟堂當成營房,廟內早已被洗劫一空。民國年間,兩遭火焚;
文革浩劫,神像被毀;直至今日,才又變得香火鼎盛。看來城隍老爺保佑了上海的百姓卻保佑不了自己,最後還得等到太平盛世時上海百姓保佑他老人家。
        這個喧鬧了六百多年的城隍廟實在是上海最值得一去的地方。
全中國城隍廟不知道有多少,唯獨它處在最喧嘩的鬧市中心,四周就是那十裏洋場。我每次去上海必定要去城隍廟,每次去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如果把”與時俱進”這個詞用在廟宇上的話,恐怕非它莫屬了。從古到今,它一直就是一個魚龍混雜的地方,它把洋的、土的、雅的、俗的、貴的、賤的統統集中到了一起,貨如此,去那裏的人同樣如此。平日我最不愛到人多的旅遊景點紮堆兒,而唯獨這裏能吸引我,因為它是最能體現上海民俗文化的地方。

再遊上海 - 一堆孩子的媽 - 一堆孩子的媽的博客



再遊上海 - 一堆孩子的媽 - 一堆孩子的媽的博客



上海一日 - 一堆孩子的媽 - 一堆孩子的媽的博客



上海一日 - 一堆孩子的媽 - 一堆孩子的媽的博客


上海一日 - 一堆孩子的媽 - 一堆孩子的媽的博客


上海一日 - 一堆孩子的媽 - 一堆孩子的媽的博客

        到了此地,南翔小籠包不能不吃,明知這肉包是用來忽悠外地遊客的;鴨血粉絲湯也不能不喝,也明知弄堂口的小店肯定比這裏做得更好。名人可以產生名人效應,名地上的名小吃當然也能產生這種效應。我想,真正的上海人是不會到這裏來吃的,來的都是外地人,也就是某些上海人眼中的鄉下人,我就是上海籍鄉下人,但我很喜歡來這裏,就是吃不下那麽多,看看也過癮啊!現在您就跟我慢慢選慢慢吃吧,吃完我來買單:


再遊上海 - 一堆孩子的媽 - 一堆孩子的媽的博客



再遊上海 - 一堆孩子的媽 - 一堆孩子的媽的博客



再遊上海 - 一堆孩子的媽 - 一堆孩子的媽的博客


再遊上海 - 一堆孩子的媽 - 一堆孩子的媽的博客


再遊上海 - 一堆孩子的媽 - 一堆孩子的媽的博客


再遊上海 - 一堆孩子的媽 - 一堆孩子的媽的博客


再遊上海 - 一堆孩子的媽 - 一堆孩子的媽的博客


再遊上海 - 一堆孩子的媽 - 一堆孩子的媽的博客


再遊上海 - 一堆孩子的媽 - 一堆孩子的媽的博客


再遊上海 - 一堆孩子的媽 - 一堆孩子的媽的博客


再遊上海 - 一堆孩子的媽 - 一堆孩子的媽的博客


再遊上海 - 一堆孩子的媽 - 一堆孩子的媽的博客


再遊上海 - 一堆孩子的媽 - 一堆孩子的媽的博客



再遊上海 - 一堆孩子的媽 - 一堆孩子的媽的博客



再遊上海 - 一堆孩子的媽 - 一堆孩子的媽的博客



再遊上海 - 一堆孩子的媽 - 一堆孩子的媽的博客


上海一日 - 一堆孩子的媽 - 一堆孩子的媽的博客
        飽了嗎?別客氣,我說了今天我買單的。

        這麽多好吃的,可孩子們那天不知哪根筋不對了,什麽都不想吃,就是要吃洋飯,把我鼻子都氣歪了。博友空蕩說,在美國長大的中國孩子隻有半個中國胃,這話一點不假。這些孩子從小到大雖然在家都吃中國飯,但在學校的那頓午飯可都是洋飯呀,洋饞蟲一作怪人家就惦記上那口兒了,沒轍。你看多少中國人出國,甭管多高檔的法國大菜還是紐約牛排,吃了沒兩頓就想稀粥鹹菜,還有躲在賓館用衛生間裏的熱水衝方便麵的,真是沒辦法的事。看來是胃決定思想,不是思想決定胃。不是有句話,說是要抓住誰的心首先要抓住他的胃麽,你看,就是胃決定心。
       可恨的孩子們執意鑽進了一家肯德基,用漢堡包填塞了胃中有限的空間,真討厭!到大上海吃這個,不是白來了嘛!後來到了大連也有那麽一次,他們自己出去找到了一家必勝客,興衝衝抱了一個大匹薩回來,結果咬了一口就大喊上當,我幸災樂禍,大喊 “活該”,我花那麽多錢帶你們回來是讓你們到中國來吃洋飯的嗎?!

上海一日 - 一堆孩子的媽 - 一堆孩子的媽的博客
(看這張照片就來氣!)

        出了城隍廟,我們向外灘方向走去。我們步行經過的那些不太寬的馬路看上去和從前的上海沒什麽太大的區別,有些樓房還是結結實實的花崗岩底座,很牢固的樣子,很有些老上海的味道,看著非常舒服。現在國內很多城市都沒有自己的特色了,舉國上下都是清一色的高樓,一樣的馬路,一樣的花園,一樣的商店。在北京,灰磚青瓦的四合院成了文物;在上海,不見了石庫門和大小弄堂;在大連,高樓大廈代替了玲瓏別致的小巧洋房;在嘉興,原來舉目可見的石拱小橋、水閣木樓成了觀光景點。記得那年我去蘇州,馬路兩邊都是濃鬱的蘇式建築,大門開處看得見天井裏嬉戲的孩童,街上的婦女挎著竹籃,腰間圍著繡花的圍裙,紐扣上還別著白蘭花,口中說的是吳儂軟語。現在怕是也變了模樣,我都不敢去了。現在走到哪裏聽見的都是清一色的普通話,據說很多地方的小學生已經不會說自己的方言了,我想要是蘇州的小孩都不講蘇州話,那昆曲和評彈誰來繼承呢?聽說上海和杭州有的學校竟出現了方言課外學習班。看我,又鹹吃蘿卜淡操心了。
       我們走了不久就到了外灘,可是整個黃浦江岸都被高高的廣告牌子密密實實地圍了起來。我不甘心白來一趟,領著一隊人馬順著廣告牌子往前走了至少一站地,以為總能找到一個進入江邊的缺口。周圍都是老吊車、挖土機等重型建築機械,隆隆的噪音震耳欲聾,空氣中翻滾的塵土呼呼地把我們緊緊地包圍了起來,與汗水混合在一起形成了泥巴;頭頂的烈日燎灼著我們每一根毛發,再走下去似乎沒有任何意義了。一位開卡車的司機對我們說,現在外灘封閉不讓進了,這會兒正在為“世博會” 給外灘舊貌換新顏呢。咳,怎麽早沒碰到這個司機師傅呢。
        周圍什麽車都有,就是沒有計程車和公共汽車,我們隻好喝著灰飲著土按原路返回,肉胞說我不是來旅遊的,是來視察工地的。我說真要是來視察工地的倒好了,還有人接待我們,這可倒好,狼狽得還不如來找當小工的。遠遠望見東方明珠塔,別說孩子們都不想去,就是想去我也不想帶隊了。回國之前聽一上海朋友介紹說東方明珠塔下麵有個博物館很值得一看,再值得一看也等以後再說吧。這時忽然想起那個旅行社的神仙小夥子,早知如此還不如跟他來個一日遊呢。
        我們一群人正聳耷著腦袋喘著粗氣走著,忽見一計程車貼身而過停在前麵,我興奮地抬頭一看,竟發現路邊是一大酒店,好像叫威斯汀酒店,“唉喲,這裏有個酒店,咱們進去歇歇。” 我們一頭鑽了進去,如同刹那間進入了天堂,舒適的冷氣代替了似火的驕陽
,悅耳的音樂代替了機器的轟鳴,沙發、冷飲、還有那沒有任何異味的衛生間,忽然感到好幸福。看來幸福真的很容易找到,隻要在三伏天找個建築工地轉三圈,然後鑽進一個酒店,而且不用花錢開房。這,就是幸福。
        兒子很會享受幸福,沒幾分鍾就坐在沙發上睡著了,這一幸福就幸福了兩個小時。

再遊上海 - 一堆孩子的媽 - 一堆孩子的媽的博客


        出得酒店,就打車去了車站。上海的交通搞得真是好得沒話講,火車站和地鐵、地下商城都連在了一起,不但方便而且非常氣派和漂亮。有個賣鮮榨汁的水果攤特別吸引人,幾乎全世界的水果都有,又新鮮又漂亮,就是價錢太貴,美國頂多一美元一斤的葡萄在這裏叫提子,竟然要三十多元一斤,美國櫻桃要六十多元一斤,要我說,葡萄就是中國的玫瑰香葡萄最好吃,我家種的就是玫瑰香葡萄,這些天正收獲呢。肉胞買了幾個台灣運來的番石榴,解了解鄉情,價錢跟美國差不多。那裏的麵包店做的洋麵包非常地道,孩子們一人挑了好幾樣,說是要留著第二天當早點吃,天天吃油條、包子吃膩了。麵包好是好,但也是價錢比美國還貴,可買的人卻非常多。其他的服裝店我看了兩家就不想看了,因為賣的名牌服裝和名牌化妝品都比美國貴,有的貴兩三倍以上,看來上海有錢人真多
        回到嘉興已經很晚了。這一天,很累也很開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