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3)
2006 (163)
2007 (94)
2014 (1)
2015 (1)
2024 (111)
本來呢,中途停留這地方,風景也是不錯的,如果時間充沛,也不妨一遊。
但是呢,流水別墅太受歡迎,隻有周五下午的一場還能預約,而我們還有二個多小時的路要趕,隻能放棄了。
當然,美國地大物博,但是大部分地方,曆史不過二三百年,更多的優勢在自然景觀,而不是人文,獨特到非看不可的東西不多,所以放棄也就放棄了,也談不上多麽可惜。
何況,不過二小時距離,以後如果一時興起,還可以再來。
所以,起床以後,也沒胃口吃午飯,就直接殺奔流水別墅而去。
一路上忍不住感歎,這麽偏遠的地方,一座房子,就可以吸引全世界的人,不遠千裏萬裏跑來朝聖,這就是藝術的魅力啊。
想想中國現在有沒有哪個單體建築有這麽大吸引力呢?
似乎沒有。
有名的當然不少,但是多半與曆史有關,問題是名聞遐邇之餘,名不副實居多。言過其實是一方麵,後代偽造是另外一方麵,多半令人失望。
僅僅靠藝術實力和魅力,令人折服的,似乎確實沒有,至少我沒有想起來。
倒是想起來王維的輞川別墅,不知道是什麽樣子,以他的藝術造詣和品味,想來不會太差,但那個更多是他的個人名聲大,建築水平未必多高了。
還是那句話,創造力根植於自由的靈魂。
到了地方,入口是一條窄窄的路,一個小小的木屋,不得不承認,老外對環境的破壞,對人為幹預自然的克製,確實是我們要學習的。
我們膨脹的欲望,對大自然肆無忌憚的破壞,已經結出無數惡果,如果說優點,那就是近年似乎已經有所收斂和改進,這當然是好事。但是,亡羊補牢,不知道還來不來得及。空氣比以前好多了,土壤和地下水,就沒那麽容易了。
本來前麵有西方世界那麽多的經驗教訓可以吸取,卻為了個人和小團體私利,毫不顧忌,造成惡果再來補救,然後前後都可以吹噓,真不知道怎麽評價了。一歎。
停車場也修的不錯,藏在樹林裏,最大限度的不破壞環境。
到了遊客中心,問清楚我們這一批集合的時間,然後問清楚自由活動的空間和路徑。
嗯,流水別墅,我來了。
按照地圖的提示,直接告訴你最佳拍照地點,就是那個最著名的視角,隨便一拍就是大片。
頗有桃花源的感覺。
想起來貝聿銘在日本設計的美秀美術館,就是以桃花源為靈感的。
縱貫兩千年的靈感碰撞,結出那麽美的果子。
我實在是想四季各去一次。
可惜的是至今隻去過一次。
還有一個可惜的,桃花源的現實版居然不是實現在中國,而是在日本。
不過呢,有太多中國文化的理想,都不是實現在中國,而是在日本了。
而且,如果沒有天災,應該不會有人禍去破壞那裏。
如果在中國,我沒有信心設計建造的同時,也沒有信心它能存在多久,就會被各種不可抗的外力破壞。
一歎。
?
多年以來,一直隻能在圖片裏觀賞的景物,忽然活靈活現出現在麵前,那種感覺還是很奇妙的。
但還是沒想到,它與環境的契合,有如此之妙。
直接坐落在巨石之上,水穿過房子,從石頭上流出來,形成一個小小的瀑布。
這樣的奇思妙想,是怎麽想出來的?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我想到這兩句話的時候,是沒想到與房子主人與設計者有時空交流的。
主人原來的想法,就是造一座房子,能看著瀑布。
他的想法原來已經很好了。
做一個大自然的旁觀者,能看到美,欣賞美,不打擾,不破壞。
沒想到賴特告訴他:我不希望你隻是做一個旁觀者,還希望你能做一個參與者。
原來隻是旁觀者,是自然之外的欣賞者,也許無我,但是有境。
現在改換了視角與主體,房子與自然融為一體,成為了自然的一部分,能看到瀑布,變成了住在瀑布之上。
一個小小的轉換。
你看自然,到你是自然。
擊節讚歎!
我常說,禪宗或許中國還有,但是,禪文化並沒有多少。
禪文化在日本比比皆是,成果無數,在中國卻寥寥無幾。
流水別墅不是禪意嗎?
中國總喜歡說這是我的,那是我原創的,禪豈能獨占?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如何獨占?
狹隘才想占有,占有是欲望,而非欣賞。
房子的主人是懂的,所以他才把自己的私人別墅貢獻出來,使世人都可以欣賞這樣的作品。
這世上有太多建築,但是,值得你專程拜訪的,細細品味的,回味悠長的,讚歎不已的,寥寥無幾。
流水別墅定居其一。
建築界這個大花園裏,如果少了流水別墅,就少了極美麗的一朵。
這裏放一個怪模怪樣的塑像,搞不懂。
但是好玩兒。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
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也可以坐在這裏,看流水潺潺,逝者如斯夫。
多麽妙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