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微風

明月清涼地,佳茗在握時。   淡淡微風起,停杯欲語遲。
個人資料
淡淡微風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今日讀裴說,一句入禪堂

(2007-05-01 15:58:32) 下一個

今日讀裴說,一句入禪堂


  無意中看到裴說詩。
  以前從來沒有注意過他,一讀之下,別有風味,略取數句,聊酬春風桃李一杯酒之脈脈春日。
  裴說生平坎坷,早歲窘迫,有“避亂一身多”之名句,踟躇多年,終於高中狀元,本以為可以飛黃騰達,可惜生不逢時,第二年就天下大亂,曾經輝煌的大唐灰飛煙滅,大河沒水小河幹,個人夢想也隨著國家的覆滅而完蛋。裴說後來中年景淒涼,死於旅途羈縻。一歎。
  人生之不堪,此為一例,做狀元的人裏,除了不到一個月就被朱元璋宰了的那個,也就數他悲慘了吧。
  對了,他沒死在好地方,卻生在好地方,桂林,不知道桂林有沒有他的故居——估計不會,有也早被毀了。

  一些句子還是有印象的,卻並不知道是他所作,如“人心無算處,國手有輸時”,“讀書貧裏樂,搜句靜中忙”。慚愧。
  
  書中不盡心中事,紅箋謾有千行字。【聞砧】
  正是花時節,思君寢複興。市沽終不醉,春夢亦無憑。【春早寄華下同人】
  眼閉千行淚,頭梳一把霜。詩書不得力,誰與問蒼蒼。【送進士蘇瞻亂後出家】
  一別幾寒暄,迢迢隔塞垣。相思長有事,及見卻無言。靜坐將茶試,閑書把葉翻。依依又留宿,圓月上東軒。【喜友人再麵】
  極目望空闊,馬羸程又賒。月生方見樹,風定始無沙。楚水辭魚窟,燕山到雁家。如斯名利役,爭不老天涯。【塞上曲】
  寸步有閑處,百年無到人。 【終南山】 
  獨立憑危闌,高低落照間。寺分一派水,僧鎖半房山。對麵浮世隔,垂簾到老閑。煙雲與塵土,寸步不相關。【道林寺】
  四遠參尋遍,修行卻不行。耳邊無俗語,門外是前生。塔見移來影,鍾聞過去聲。一齋唯默坐,應笑我營營。【不出院僧】
  能搜大雅句,不似小乘人。【湖外寄處賓上人】
  他年遇同道,為我話風塵。【湖外寄處賓上人】
  留閑與白雲。【哭處默上人】
  泣罷重回首,暮山鍾半聞。【哭處默上人】
  秋江清淺時,魚過亦頻窺。卻為分明極,翻成所得遲。浴偎紅日色,棲壓碧蘆枝。會共鵷同侶,翱翔應可期。 【鷺鷥】
  騷人久不出,安得國風清。擬掘孤墳破,重教大雅生。皇天高莫問,白酒恨難平。悒怏寒江上,誰人知此情。 【經杜工部墳】 
  十年兵火真多事,再到禪扉卻破顏。唯有兩般燒不得,洞庭湖水老僧閑。【嶽陽兵火後題僧舍】
  三年清似水,六月冷如冰。【贈縣令】

  裴詩中有詠鷺鷥二句“隻為分明極、翻令所得遲”,被禪宗所用,差不多是“荊棘從中下足易,月明簾下轉身難”的注腳吧。
  錢鍾書老先生讀書廣博,居然在“五燈會元”中找出這兩句,知道是裴說所作,真是天生的讀書種子——我今日才知道這是裴說所作,慚愧慚愧。
  不過似乎他讀的時候眼神溜達的太快,弄錯了說者,誤會是大慧禪師所言——他讀書太多,難免就不夠細致,他太聰明,難免就不夠精深——這話應該是依止大慧禪師而悟道的彌光禪師說的。
  那個年代的讀書人,如果不懂點佛家禪宗,似乎不太好意思見人,不過能深入真參實究的不多,多半兒隻是拉大旗扯虎皮,附庸風雅欺負外行罷了。比如寫“禪外說禪”的那位,極具膽色,頗有李逵而兼李鬼之風韻。
  當然,那時候的文人畢竟還下點兒真功夫,不像現在的更加牛氣,看都不看一樣敢說,時代不同了,不服不行啊。


  彌光禪師十五歲出家,參究多年換了好幾個老師,還是不能徹悟,卻以為自己明白了——這個毛病不隻是他有,大部分人都這樣,都覺得自己明白——誰肯承認自己不明白呢?
  後來到了大慧禪師手裏,隻是一個評語:以病為法。
  彌光自然不服,大慧也不搭理他,後來彌光想到那句“雷聲浩大,雨點全無”,才回過點味兒來,又來請教。大慧禪師再提點他,這次的評語好了點兒:“雖進得一步,祇是不著所在。如人斫樹,根下一刀,則命根斷矣。汝向枝上斫,其能斷命根乎?今諸方浩浩說禪者,見處總如此,何益於事?”
  彌光自然又是氣的不輕——別人都說我好,就你不待見我,什麽意思麽?!
  於是“慍而去”。
  第二天,大慧問他:還有疑問嗎?
  彌光回答:沒有疑問!——我明明都懂了,你幹嘛說我不懂?!——好倔的孩子啊!
  於是大慧禪師說:“祇如古人相見,未開口時已知虛實,或聞其語,便識淺深。此理如何?”
  彌光“悚然汗下,莫知所詣”——畢竟不是真明白,一敲打就暈了。不過他還算清醒明智,想不明白的時候心裏有數,也肯反思承認,要不然神仙也救不了他。
  彌光在大慧禪師手下鍛煉了許久,還是不行,實在憋不住了,就問老師:“某到這裏,不能得徹,病在甚處?”——我都到這兒了,上不去下不來,快憋死了,到底毛病在哪裏啊?
  大慧禪師答:“別人死了活不得,汝今活了未曾死。要到大安樂田地,須是死一回始得。”——要想人不死,先得死個人。您老覺得自個兒懂那麽多,這個會那個會的,端著個東西不放,自然是上不了路子進不了門啊。非要大死大活一番,徹底放下了,才有的救。
  可憐的彌光還是不明白,自然更是憋屈。有天又跟著師父屁股後麵磨嘰,大慧問他:“吃粥了也,洗缽盂了也?去卻藥忌,道將一句來。”彌光回答:“裂破。”慧震威喝曰:“你又說禪也。”師即大悟。
  ——估計是正在膽怯自己又答錯了想撤的時候,進退兩難的節骨眼兒上,忽然師父眼睛一瞪大喝一聲,給嚇懵了,肝膽俱裂魂飛魄散,順便也就悟道了:)——那一瞬間,什麽都沒有了,也就什麽都有了。
  彌光悟道以後,就做了老師,一日上課:
  “有句無句,如藤倚樹。放憨作麽?及乎樹倒藤枯,句歸何處?”——個個都聰明,都會說,都會做,如果沒了這個身體,連命都沒了,你們那些言行在哪裏,你們所得的境界在哪裏?
  “情知汝等諸人,卒討頭鼻不著,為甚如此?”——知道你們一定找不著北,為什麽啊?
  “祇為分明極,翻令所得遲。”
  ——此句出於此處。
  這裏除了原意外,似乎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前麵走的太順,反而影響以後的進步速度,前麵的境界太好,反而成了繼續前進的障礙。
  彌光禪師另有兩句也好,氣魄大味道足,也錄在這裏:“擘開華嶽千峰秀,放出黃河一派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xiaozuihao 回複 悄悄話 好文好文,字字珠璣.
淡淡微風 回複 悄悄話 多謝提供的網站,都是好地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慢慢閱讀。
不過您過獎了,幸運每個人都有,大方也就一般吧,慚愧慚愧:)
醉時才認輸 回複 悄悄話 拜讀過貴博客所有文章, 不由得記起弘一大師所說的:
讀書之士, 立品為先, 養品之法, 為終身手不釋卷.
想必博客主人是很幸運的人, 才可以常常讀到好書;
也定是很大方的人, 才不忘辛苦碼字讓我們一同分享. 多謝.
借花獻佛---2個網站:
http://www.bfnn.org/hungyi/article.htm
http://bookgb.bfnn.org/article_04.htm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