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3)
2006 (163)
2007 (94)
2014 (1)
2015 (1)
2024 (111)
2025 (6)
看到還有人說無極,還好這次是翻出了陳凱歌幾任妻子的舊帳,不然的話這部連談都懶得談的片子,也真是讓人想起那句話:“沒的汙了我的口”,作為一個曾經站在中國影壇高端的人物,現在墮落成這樣,再回想當年那些老藝術家,除了無話可說,也真不知道說什麽好了。不知道是他自己的悲哀,還是中國文化的悲哀。
很奇怪,每次看到關於陳紅的報道和他們的照片,我都有種不祥的感覺,怎麽看怎麽覺得這二位是皮裏陽秋各打自己的算盤。希望我隻是錯覺吧。不過,看看陳以前的事情,第二任妻子威脅不離婚就去找麵首讓他好看的謠言,倪萍那句“一生中最沒有人格的日子”的話,雖然說內情是不足為外人道,也可見陳凱歌人品之一般了,所以也難怪他拍不出真誠的電影。
張藝謀這點上比他好的多,雖然在感情問題上,他似乎也沒有做的好到哪裏去。據說鞏俐和他分手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太小氣。而做對那個時代那樣的經曆有所了解的人,除了為他們感慨一下以外,也忍不住也再感歎一下,是什麽使一個人那麽恐懼花那麽少的錢,是什麽使他擁有了國際聲譽以後,卻還不能改變自己對錢的看法。在那些被我們所輕視的習慣背後,到底是什麽使他們那麽偏執,是什麽使他們不能改變自己。
其實豈止他,老一輩的人,在節省上,常常為我們所腹誹,然而造成他們幾乎永遠不能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的原因,卻是悲哀的幾乎令我們不敢反思的。
似乎,每個在某些方麵優秀的人,都有著為人知或者不為人知的偏執和缺點。而那些偏執或者缺點,往往隻有身邊人了解,作為遠處的旁觀者,隻能看到他們的光環,看到他們光彩照人的一麵,卻少有去了解其他的興趣和機會。自然,遠觀者也不需要承受他們的偏執和缺點,他們隻需要看看花邊就夠了。
再聯係國外的一些藝術家看,這基本上就是個規律了。做藝術家的身邊人,往往以痛苦慘淡收場,光環,那是供遠處的人觀賞的,離的近了,未必是光怪陸離慘不忍睹,卻多半會盛名之下必有虛至。
於是也就應了中國的那句古話,“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有名的東西,大多禁不起玩味,不隻是人心思變會覺得玩膩了,而且真實往往經不得推敲。
西諺雲,仆人的眼裏沒有英雄,與中國的這句話,幾可參差。含意應該差不多吧。毛澤東的秘書都沒什麽好結果,周恩來的妻子對他的評價,也是不該說的他從來不說。做一個英雄的身邊人,與藝術家一樣,也似乎並不容易有什麽好果子吃。很多事情,想想也隻能心涼。
再展開來,凡是有成績的人,一般都自己過人之處,多半也有著與眾不同的秉性,優點往往也是缺點,那麽遠觀者看到的賞心悅目,到了身邊人,往往就是承受不為人知的痛苦了。光環下的沉默和陰影,恐怕不隻是光環的製造者本身之痛,更是身邊人之痛了。
所以別誤會了那些光環,他們往往並不象我們想象的那麽燦爛,也許明亮之下,不過是汙垢與不堪,認識真相,大約除了失望,就是絕望了。那又何苦,不如遠遠的看看,還能假想成一道風景,即使俗一些,不管是這個被用爛的詞還是被看慣了的人,走近了,跡近於自我摧殘。
走近一個個性強的人,往往不得不低下自己的頭顱,因為他既然能吸引你,必然有過人的魅力,而你既然是被吸引者,是很難改變從屬者和附庸的地位的,與其走近,不如遠一些,還可以作朋友談笑儼然。於人於事,相望或相忘於江湖,遠比相濡以沫,要更對得起自己。
有個關於冬夜刺蝟互相取暖的故事,說的是人與人之間合適的距離,才能互相幫助又不互相傷害,放之於遠觀褻玩,大約也是可以移植的道理。近了,多半反而不美,遠了,或許相得益彰。
遠近之間,雖然要看各人的聰明,也是要看各人的造化了。
心理不舒服那是正常的,任何事情都是有個度,不過度,都是可以容忍或者理解,過了度,也就不美了:)
我一般不太關注事情本身,喜歡琢磨些事情後麵或者折射出來的東西,比如就陳導的事情,他著急上火不奇怪,就象你說的孩子是自己的好,隻是當他罵人家不能太無恥的時候,居然不覺得自己花那麽多錢弄出個垃圾來是不是更無恥,怎麽說都有些沒有自知之明了。這個也不是我關注的地方,我覺得比較有趣的是,他的腔調,很有些官腔,或者說自己是不可觸碰的潛台詞,在怎樣的環境裏,能把一個電影導演培養出官腔,把一個搞藝術的,弄的自己象官府,這就比較好玩兒了。
其他的,就是隨想了。
老謀子,還是很佩服的,雖然他那個“十麵埋伏”夠爛,但是攝影上水準並沒有降低,製作也很見功夫,就是劇本實在太差。那個王彬還是王斌,實在該退休了。
錯誤總是要犯的,往往還很難避免,不過,不文過飾非,也不要怨天尤人,更不要委過於人,也就夠了。
采薇好,霍元甲不錯啊,雖然故事編的不咋地:)
至少他沒有去媚俗,也知道自己在幹什麽——何況,李的武打還是一貫的漂亮:)
一個不犯錯誤的人通常不能成就任何事業,一個沒有缺點的人往往優點也很少。我也不喜歡陳凱歌和老謀子身上的那些醜陋,他們的問題就出在當他們從一個窮人成為富人之後,當他們從逆境中走出來達到到順境時(有時候為了生存不得不做些錯事,也是可以諒解的),沒有及時地修正身處貧窮和逆境時所養成的壞習慣,這種現象也發生在許多國人身上,包括我們。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盡管這兩位仁兄身上有著不少的缺點,但有一點我們應該給予肯定的是他們的敬業精神,特別是老某子。不管他們的動機是什麽,但他們工作起來的那份“玩命”和吃苦精神,是我們大部分人都做不到的。
當我們作對了,不一定有人記得;當我們做錯了,沒有人會忘記。所以,有些錯誤是一定不能犯的,有些錯事是一定不能做的。
當然記得啊,好久不見,一向可好?
待了這麽久,寫寫遊記吧:)
嗬嗬明白你的意思,就是想找個合適的點兒把自己貓起來:)
祝你天天開心!
如此mm說的對,莊子早就說過,人就是倮蟲,沒長毛的蟲子:)
嗬嗬笑姑娘說的好,陳花那麽多錢,弄了個垃圾出來,還不讓人說,嗬嗬,他把自己當政府了吧:)
殺動物的事情,不是三言兩語說的清楚的,小丫頭看到了這些,我們沒看見的如何?不隻是我們中國,人類都有這問題,西方那些牛排豬肉,也都是活生生的生命變來的啊。。。
當然,中國的飲食習慣和一些傳統做法,使得看起來更赤裸裸觸目驚心一些。
所以:君子遠庖廚。。。
美國藝術也有禁區,我常常看到他們的明顯是為了一些原因做的妥協的痕跡,但是他們還是很聰明的表達出了自己想說的話。
張藝謀的“千裏走單騎”就很聰明啊,與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妥協,然後再慢慢想辦法改變現狀,當權派當然是要有技巧的推的,要不然還能革命?李敖做的就不錯。
不能用一個新聞不自由或者什麽的,就把自己的責任全推掉了。
中國知識分子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
其實國內的控製,現在已經寬鬆的多了,有的是空子可以鑽,隻是新聞界整體水平嚴重不足,還沒學會怎麽和當局做鬥爭罷了。看看美國的新聞史,也是經過了很多鬥爭的,看看他們那些新聞人物的水平,唉,差的太遠了啊。
“我走在一條大街上看到了有人把自個兒的狗拴在路旁的一棵樹上,一轉眼,那人手上拿著一根木棍拚命的往狗的身上打下去,狗沒法逃,隻能圍著樹腳兜圈子。‘喂,’我大喊一聲,正想走上去,奶奶卻在這時牢牢地把我拉住。看熱鬧的人更多了,看到狗痛苦的樣子和聽到狗的慘叫聲,會讓這幫人感到無名的興奮。他們一邊觀看,一邊討論怎樣吃著狗肉的情景。天啊! 人類怎麽會這麽殘忍?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人真的是很可怕的動物。
而我呢,隻會在街角上的一個角落裏低頭痛哭。奶奶在旁邊拚命的遊說我,可是那狗的慘叫聲讓我的心揪得很難過,根本無法壓住自己的情緒。我看到了那狗在最後倒下的眼神,更加刺痛我的心。那個眼神是多麽的無奈,無助,絕望,傷悲,痛苦,心有不甘的。一個含有很複雜又迷惑的眼神,我到至今都無法忘掉這個眼神。”(小丫頭博克)
前段時間看了一個西人拍的紀錄片,偷拍的,中國某地一個毛皮加工廠把貓拉進廠子,把貓從卡車上卸下來的時候不是拿,而是一個一個重重地扔在水泥地板上,被扔下去的貓有的站起來的時候已經是又瘸又拐了,我看那片子的時候哭了……後來那個廠子的人辯解說,反正那些貓也是要殺掉的。
一些國人進化到文明的人,需要的不是幾年,隻怕是幾個世紀啊。
拿到這裏來,是想聽聽各位的高見,風兄開個專題如何?
也許我們可以換一種心情看蟲子,看蟲子的傑作,而不看蟲子的本身:因為我們自己也是一條蟲子---如果在日光顯微鏡下。
先給你報個到!(但願你還記得我是誰)我從北京回來了!高高興興的,明明白白的!哈!
我冬季的攝影課昨天晚上終於結束了!我也終於自由了!才能奢侈的看大家的留言順便自己說兩句!不過春天的數碼攝影課很快又要開始了!
由你提起的人與人之間的合適距離-遠近之間,哈!真是一種難以言語的境界!關於造化嗎,我也完全同意!有時想不聰明,想墮落都在這遠近之間,層次的空間讓你墮落不了。(如果我沒表達清楚,其實我是積極的態度)
對於你說的名人光環和陰影,我也完全同意。即便這個名人沒有太大的偏執和缺點,但是人的資源畢竟是有限的。愛是需要時間的。事業的執著也是需要時間的。當你需要愛時你得不到她,你就承受了光環下的苦果。無論你要的是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愛還是愛人之間或兄弟姐妹之間的愛。有時做為雙方,都沒有意識到她帶來的漣猗效映。當你意識到了,你也大了成熟了。你也體會到了現在擁有的,也體會到了曾經失去的。。。
大家周末愉快!
在一個說真話都是奢望的地方,就不能要求思想的自由,沒有思想的自由,又何談真誠的藝術,這幾年中國的經濟發展還算順利,但對意識形態的控製卻有增無減,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可能是錯怪了陳、張兩位導演了。時勢造英雄(狗熊?),不是誰的錯。
嗬嗬,曆來對藝術品的評論有兩種路子,一種是和作者生平聯係的,一種是主張區別開說藝術品是有自己的生命的。應該說都有道理,又都有失偏頗,其實還是應該不同的藝術品區別對待,因為,有的確實和作者當時的心態生活狀態有關,有的卻未必。
但是,如果從欣賞或者分析的角度去說,完全把作者和作品剝離,是不太現實的做法,藝術品是作者的產物,和作者沒關係,那是不可能的。
蓮花說的墮落,我有同感,不過也許未必是墮落,也可能隻是暴露了原形而已。以前,也許隻是在激情掩蓋下的天才的迸發,未必真的有什麽更高的追求。
第五代,和第六代,導演,最麻煩的問題,就是文化底蘊的極度缺失,這確實不能完全怪他們,可是,和他們自己的不努力也很有關係。“功夫在詩外”,什麽時候都是至理,他們實在是太不好學了。
什麽時候說說四大美女和四大書法家的事兒,理解起來就容易些了。
ghostnotediana朋友說的換到自己身上的說法,我覺得雖然有道理,卻並不讚同,雖然主題先行對藝術創作來說,也許不是好事情,但是如果說作者心裏沒有個譜,沒有比創作高一層的思想,自然出手就離譜。而如果你有了靈魂,再創作,至少不會做出低級的選擇。
懶得具體說那部電影,毛病太多,隻說個簡單的吧,陳紅演的那位仙女,居然穿件叮叮當當的鐵片衣服,嗬嗬,我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麽。
小腳板的話,我部分同意吧,原因在開始已經說了。顯然,我們根本沒辦法把作品和作者完全剝離。如果你說這電影和他們的私心完全沒關係,我持懷疑態度,憑陳在以前電影裏顯示的水平,就算是瞎鬧,也應該比現在好的多,而不是這個樣子。比如張藝謀的“十麵埋伏”,雖然情節一塌糊塗,其他地方卻可以看的出功力和努力。
對他們二人的未來,我還是看還張。不過我倒不覺得他們在生活的挖掘上不夠努力,他們已經挺使勁了,還是覺得他們更應該多讀點書。
p4兄啊,我本俗人,隻不過比較好附庸風雅而已:)
兄台說的對,很多東西,不過是個觀察角度的問題,而選擇角度,不隻是可以多看到美,也可以規避醜,於人於己,都是如此。
突破自己之難,確實是很麻煩的事,所謂“器局所限”,有時候根本無可奈何。
你那位同學很不簡單啊,高中就有如此見解,看來也是位勤於思考的人,先佩服一下:)
采薇說的對,我開始也是被那幅圖畫欺騙,覺得美極,然後對影片充滿了期待,可惜。。。
如果愛,一直沒看呢,應該不錯的,等機會吧:)
說到如果愛,倒是想起來,港台的很多作者,比起大陸來,是塌實的多,也深邃的多了。文化哺育之功,確實不簡單,再欽佩一下老祖宗:)
雙方立場鮮明,我就來打打擦邊球吧!這篇評論我第一次看時,就想到了兩個情節。
第一個情節是一個故事,猴子坐在地上時,沒有人說它的腚是紅的;爬的高了,有的人會說這猴子真可愛,有的人會說真煩人,整天上躥下跳的,天天帶著那個紅腚還不覺得羞。其實猴子的腚生下來就是紅的,隻不過爬的高了,看見的人也就多了。每個人都是一身缺點,離得遠的,光環奪目或是幾分客氣,離得近了,小鏟子一樣的小齙牙、兩眼圓瞪的大眼燈或是一身的酸土氣息。何解?遠近高低的緣故罷了。
第二個情節是讓我想到了崔永元和《實話實說》,幽默、平民化的語調,帶著幾分壞笑,從人見人愛的鄰居大媽的兒子,到抑鬱、失眠、刻薄、憤青的鄰居大媽的孫子。何解?。。。,自我突破是最難的! 從朱軍、崔永元這些主持人,到曾經輝煌的導演、畫家藝術家,到愛因斯坦的晚年等等,施展才華、奮鬥到境界的高峰,想一直更高和突破太難了,下滑、鬱悶甚至自殺都是難免的結局。
高中時,我後麵坐著一位早熟、很酷的哥們,一次他帶著考較似的問我“你說我們應該怎樣看待偉人或明星?”,看著我一臉的茫然,他自己回答道“欣賞而不崇拜!”。不知怎的,到現在我都記得這句話。
太累了,有些不知所雲,寫了這麽多,不發又怪可惜的,貼上去多個回帖吧!
(今天偶用"衲子"的ID去好些論壇注了冊, 從沒有ID撞車的情形.)
盼師兄多寫點佛普作品哈.
當想到張藝謀坐在電影院裏細細揣摩奧斯卡得獎的用心時,就為他難受。他是一個一流的導演,但生活的底氣及所能理解的生活限製了他的發展,往那個方向突破都好象是從山頂往下走,再加之浮躁的心態,欲速則不達的搏擊方式,讓他越發作繭自縛。我總覺得他如能潛下心來,從生活中挖掘潛力,認真做事,可能還有水到渠成的那一天,因為中國本身是個不盡的創作源泉。不管怎麽說,他已在他能做到的範圍內達到了高峰。陳凱歌也同樣如此。他們兩個都曾經是非常出色的導演,也是在中國藝術史上占一席地位的人。
可能我太認真了。
一個人的優點往往也是缺點,像陳凱歌、張藝謀等,缺陷太明顯了。這也不能全怪他們,和時代、環境都有千絲萬縷的聯係。怎麽沒見李安墮落呀,算了,不是一個檔次的不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