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微風

明月清涼地,佳茗在握時。   淡淡微風起,停杯欲語遲。
個人資料
淡淡微風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閑話西遊

(2005-01-20 17:49:07) 下一個

 

  說書一般我不太敢,因為確實是外行。我看書大都是浮光掠影一番就扔到一邊,故事依稀記得些,再往深處就一問三不知了。說好聽那是因為效仿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欣然忘言”卻偏偏漏了“每有會意”,說不好聽,那就是如蟲禦木,隻有暴殄天物的份兒了。
  曾經拜讀過公公說“封神”的大作,看的耳花眼熱,很有些酒酣之興,一時間也想寫一篇,後來被別的事情擾了心神,再提筆時已經沒了興致,想想該說的都被說過了,也就作罷。
  這次又拜讀了公公的“儒林外史”和間諜mm的“西遊記”,一樣是想“浮一大二鍋頭白”,過癮的很。看間諜mm還有沒說到的地方,於是又忍不住手癢。畢竟是女子,還是好欺負些,不象公公那麽心狠手辣,該說的他都說的差不多,他沒說的你想想又不敢多嘴,鬱悶之極。
  說間諜mm“得其趣而未得其味”那句話,一定是令公公起了俗念憐香惜玉,也令mm不豫吧,其實那話沒有批評的意思,二位多慮了。本意是指,能看出自己的樂趣來,但未必是作者的意思了。(看看,拽了句文,不小心就有了偏差了,教訓啊!)其實,讀書能得趣足矣,至於作者如何想,尚在其次。君不見一部紅樓,多少人浸淫其中,得了諸多樂子,而作者原本如何,早已經不那麽重要了。
  不過mm說“佛教到了一定程度就是在搞形而上的東西,是哲學在世俗的擴張”未免不夠意思,說“唐三藏應該是個哲學家”也小瞧了他。至於孔夫子,那絕對是武林高手,別說是一兩個武警,再多上十個八個也不再話下。mm還是太小覷了我們的“大成至聖先師”了。

  中國的四大名著,三國看智謀,我沒那腦子;水滸看掐架,我沒那力氣;紅樓看癡纏,我沒那心胸;也就這西遊看熱鬧,能攙和一下了。認識一高人,自言看三國認真二十一遍不認真無數遍,大小戰役細節如數家珍;又有人看水滸,武力排名說的頭頭是道;紅樓就更不用說了,名家損家輩出,已經成了紅學。就是西遊這兒沒什麽動靜,也許是大家都覺得這個比較小兒科,沒興趣吧。不過似乎聽說過一位,因為研究西遊和道家佛家的關係,而成了專家雲雲,於是專門找了他一篇文章,實在也是些浮光掠影。大概是現在專家比較好做的緣故吧。
  好了,閑話不提,言歸正傳。


  說“西遊”。免不了要提到“封神”,這兩本書是對頭,一本是崇佛抑道,一本是貶佛揚道。
  “西遊”裏,如來是老大,太上老君成了糟老頭子,似乎還不如給他煽火的童子能打;到了“封神”,老子一氣化三清,佛祖不過是個後輩補缺的接引道人。信仰之間的爭訟古今皆然,並不奇怪,但擱古代,爭出了兩大奇書,爭出了文化財富,令無數後輩竟折腰。再看如今的各種爭執,就等而下之慘不忍睹了。
  不過想想也還好,咱們中國的信仰之爭君子的很,畢竟是文明古國,老外那就是刀刀見肉,搞什麽“十字軍東征”了,到現在還有為了信仰殺個不停腳的——誰說咱們文化不如人的,自己不明白,還跟著別人後麵瞎起哄!

  “西遊”說的好故事,好玩有趣處,有間諜mm的文章珠玉在前,我就不再多嘴,隻說些其他的好了。
  其實“西遊”是個大寓言,很多地方,都是套用佛經故事。作者對佛、道很內行——不是危言聳聽故作驚人語來個經典重新解讀。
  不過很奇怪,他描述很多修行方麵的東西都沒什麽大失誤,卻在小地方錯的厲害——也許是傳抄的問題吧。
  比如稱西天佛祖為如來佛。佛有很多榮譽稱號,大的有十個,如來和佛都是其中之一,是對等的,連起來說就等於是“佛佛”,這樣說是民間誤傳。如來自我介紹的時候,說自己是“釋迦牟尼尊者,阿彌陀佛”,實際上,尊者是羅漢的別稱,用在釋迦牟尼身上不合適,阿彌陀佛和釋迦牟尼也是兩回事兒。
  還有就是“多心經”,此經全名“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般若是一個詞,波羅密多是一個詞,簡稱應該是“心經”才對。
  此經隻有兩百多字,是最短的佛經,但是微言大義,細讀真是絕妙好辭。而且確實與玄奘法師大有淵源。據說他就是靠了念頌這部經書,一路上避過了妖怪和野獸的危險,平安走到印度的。
  
  “西遊”裏的幾個人:唐僧、孫悟空、八戒、沙僧,對了,還有一個白龍馬。
  孫悟空是猴子,乃是心猿,白龍馬是馬,乃是意馬。孫悟空這猴子從來沒個消停,我們的心就象猴子般,永遠不能安靜;白龍馬永遠不能躺下來休息,隻能站著,我們的意,思想,也是永遠停不了。心猿離不了意馬,所以就做個“弼馬瘟”。
  唐僧,代表我們的本心,似乎什麽用都沒有,卻是最重要的。沒有了它,什麽都談不上,要取經,還是要以他為中心。
  八戒,代表我們的毛病,色、欲、貪癡、惰性啊什麽的。名曰八戒卻一樣都戒不了。對我們,就是應該改的毛病,都改不了。
  沙僧,代表我們認真、精進修持的一麵。可惜一般都敵不過毛病:)所以沙僧打不過八戒。
  我們要想讓這隻心猿走上正路,就要限製他,就要本心給他戴上緊箍咒,平時無所謂,出格了就念上一念,讓自己安穩下來。
  孫悟空和牛魔王是兄弟,我們的心和牛脾氣也是兄弟,孫悟空打不過牛魔王,我們的心也打不過脾氣。

  三打白骨精,說的是觀想裏的白骨觀。也是說不管是美女男子,是老還是少,都不過是白骨一具。但是我們都會被外表的美色所惑,隻有“頂門上別具一隻眼”——火眼金睛,才能看的明白。
  無底洞,是說我們的食道,永遠添不滿。
  盤絲洞,是說我們的思想。絲者,“思”也。
  小雷音寺,一切都和佛一樣。似乎佛能做到的,魔也是樣樣都能。
  無字真經,“達摩西來一字無”,釋迦牟尼也說,“不可說”,“無法可說”。迦葉並沒有騙人,是人看不明白罷了。有文字已經隔了一層,是第二意了。
  其他還有各種比喻,一時間想不起那麽多了。

  任你多大神通,還是被五行山所困。想“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光打通了地獄是不夠的。
  一出山,就打殺六賊。要走修行路,不解決這六樣,如何能行。瞧瞧這六個毛賊的名字:“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嚐思,意見欲,身本憂。”說的就是“眼耳鼻舌身意”這“六識”。想走出家的路,不先把自己這六條路斷了,那是別想了。欲得先失,舍不得,自然也就得不到。不敢投資,哪裏來的收益。
  一路上,“金木水火土”,五方麵的麻煩,都有;能用“地火水風”作法的妖怪也都來。
  也遇到很多“假行僧”,拿經書也要行賄,調侃一下佛教的蛀蟲。
  其他的劫難也多有說道,也就不一一細查了。
  還有書中的那些詩詞,很多都是取自道家佛家高人之手,寶貝很多。不過估計沒什麽人細想過就是了。那麽也就略過吧:)

  悟空學道於須菩提,師徒二人打啞謎,三更傳法那一段兒,基本上套用了禪宗五祖傳衣缽於六祖的情節。而須菩提,在真正的佛教裏,在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中號稱“解空第一”,“金剛經”就是因為他而說的經典。
  觀音菩薩座下善財童子,出自“華嚴經”中“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說的是這孩子問遍世界上形形色色人等,曾經為了其中一個人苦找了十二年——就為了知道一個答案。這些人裏麵,有貧有福,有高貴有低踐,有國王有乞丐,有和尚有妓女,每個人都可能是你的老師——所以人無貴賤,也許你最鄙夷看不起的人,就是大菩薩呢:)
  
  以前看倪匡看的上火,曾經想寫本科幻,就寫這唐僧取經的故事,構思是話分兩頭,說的是西遊記不是故事而是事實,唐僧一上路就走岔了進了次元空間,現實裏是“大唐西域記”裏的路子,另一個時空,就是孫悟空他們的事兒了,然後兩邊齊頭並進,偶爾互相交叉。“大唐西域記”有兩本,另外一本就是“西遊記”的底子,吳承恩不過是巧得秘本成了著述人而已。可惜實在懶得啃那本“大唐西域記”,於是作罷。現在回想起來,當時如果不犯懶,現在就有東西可以回顧了,可惜可惜。

  作者是不是吳承恩,學術界未有定論,且不去管它。不過我以前呆過的一個地方,有山名花果山,有洞叫水簾洞。據說,當年吳承恩就是住在那裏寫的“西遊記”,所以就就地取材用了這倆名字。那時侯那裏還是個海島,要劃船才能上的去,當然現在早已經成了陸地,泉水也幹了。水簾洞的水,靠的是抽水機往上通了管子,再把水淋下來。環境的惡化,連“齊天大聖”的“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都要“人工養殖”,也真是無奈的很了。
  那時侯的住所,從窗口望出去,有座山很奇怪,頂上兩塊巨石,呈斜交狀向上,象古時候少女頭上的發髻,所以此山名“丫髻”。
  當地傳說,當年吳承恩來此遊玩,決定住下來寫他的“西遊記”,就找了個叫“丫髻”的女孩子照顧飲食起居。書成離開時,丫髻依依不舍,吳承恩就說會回來看她,結果一去不複返。丫髻信了他的話,天天去山頂上望他離開的方向,日日盼望,然而他終於沒有再回來。後來丫髻鬱鬱而終,死後化作了一座山,還是望著他離去的方向。後來,人們就把那座山叫做“丫髻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2)
評論
淡淡微風 回複 悄悄話 嗬嗬,冤枉了啊:)我可沒說風涼話。。
你不就那貓的樣子啊。。。:)
淡淡微風 回複 悄悄話 嗬嗬,這隻貓很象你啊~~~
也和我電腦裏的一隻貓很象:)
淡淡微風 回複 悄悄話 非常感謝,深刻啊:)
≠paleink 回複 悄悄話

看不懂,多看一遍就懂了:)

看看
兩風角智
王小波與羅素 [口舌逞強]


to #Paleink:(BY風量子)

昨天確實寫了好多話,卻全廢了。你的BLOG裏居然不能用COPY/PASTE命令,氣死我也。:))

你的朋友很為你鳴不平,灑家真是不知道為什麽,:)) ,他也許不懂啥叫相逢一笑吧,以為灑家在找你的刺呢,:)) ,有些人灑家看來是不需要如此那般繁俗的,心意了然才是為朋為友的一點基礎,醉清風的境界應該是很高的,我看得出,所以才會三言兩語。

OK,言歸正傳,努力回憶昨天的思維。

李銀河很愛王小波體現在兩點上:1)小波生前,李小姐一肩挑了生活的重擔,讓王小波專心寫作,小波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也就導致了李銀河不在身邊時就突然去世了。2) 李銀河喜歡小波的文字和幽默和智慧,她極盡全力的傳播小波文字,並推崇小波的文字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她拿小波挪娛李敖,我沒意見,但她說小波羅素最意氣相投,我看是“隻緣身在此山中” ,或“李婆賣瓜了” 。有學者評論說:王後來在雜文裏不停得引用羅素,昆德拉,卡爾維諾的話,已經開始顯出他的語言的貧乏了。

我從不否認靠智慧和幽默寫作的人,總很更難的,他已經很好了,可以作為自由精神的人被流傳,而不是他的小說。

王小波先生的精神家園其實是很孤獨的,其妻李銀河也這樣說的,卻不是很反省的 (他的文字沒有方向性,也就是說他總還是自由的);他的文字是很有趣的,卻少有思想的(他的文字缺乏深刻性);他有些人文,卻不是憐憫的(讀者不知道他在關懷什麽);他是個體浪漫的,卻隻是內心深處的;他的小說很生動,隨筆和雜文卻很一般的;小波的文字是死後流傳的,他的死為他的文字而生;他的文字是獨特的,卻不是文學美化的;

我喜歡欣賞王小波先生是因為他的浪漫背後的深掩的孤獨以及在這個生存時代的無奈。

羅大師是很牛牛極的,哲學,數學,文學,他都是精通的,有人拿他跟愛因斯坦相提並論的:));是拿過NOBEL的,是博雜的,是反戰的和平的卻曾經主張用NUKE滅了SOVIET-UNION的,是激情燃燒的東跑西顛的,是主張自由試婚且有過多次婚姻的,是到過中國的卻同樣很失望的離開中國的:“中國人沒有心腸、懶惰、不誠實。他們將賑災事務全部推給歐洲人,而且他們的政府極端腐敗。絕大多數學生愚蠢而又膽小。我並不真地認為我在此間所做的一切有什麽價值。杜威夫婦在此呆了一年,他們已完全失望。”(羅素致柯莉,一九二○年十二月三日,原件存羅索檔案館);是變通的現實主義的,是懷疑,熱血,適應主義的推行者;推崇羅素的杜威的學生胡適之也是不鳥羅大師的中國之行的;他自由自在的,跑來跑去,出盡人間風頭的:)) ;對人類苦難感到無法忍受的憐憫之情,活得很老的;越來越無聊的,很不孤獨的;

所以,我景仰卻難以喜歡欣賞的。:))

哲學是科學的一部分,還是高於科學我是不很清楚的。把邏輯分析引入哲學是不是合理的,我更是一無所知的,哲學是什麽我更不是我的智商能明白的。

交叉學科出文章我是知道的,變來變去,適者總能生存的。這是國人最能接受的,是符合我國國情的,現在最值得提倡的。:))

王小波先生是理人玩文人放達思想的,寫的是文人的童話的,不是生活的。羅素是通俗的,卻不是有趣的。


Q

他的文字是很有趣的,卻少有思想的?
文章來源: asunnysong 於 2005-01-25 21:23:02

恐怕不是這樣的,您文中所提出的自由精神正是一種難得的思想,這也是評價一個知識分子的根本標準。

以他的行文標準,以及其自由性而論,正映射出羅素對我們中國人的評價。且局限於知識分子而言,我們的知識分子是不是膽小,在權威麵前不敢說實話?我們的政府在國民的軟弱下是不是有很多問題,而我們很多時候隻是在台下嘀咕嘀咕?如此多的人討厭中國的環境,問題是我們的環境是我們造成的,還是別人強加的?

現代的人文分子沒有人像王小波那樣做到了對自由,對不滿的呐喊和對曆史的反省。

所以他的文章正是富有思想,而少了有趣,所以生前賣不出去。

至於他和羅素的比較,我覺得我們不要僅僅看到表麵上的東西。換言之,不要怯懦於名人的名氣。羅素比他名氣當然大,成就也廣,這是因為兩者生存的環境以及時代不同。而這恰恰可以引出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麽中國創造不出一個羅素來?帶著這樣的問題評價他們兩個人,我們可以說,他們的成就差異是國家的問題,而非他們個人的問題。

思想是支配一個人的基本出發點。在對自由的追求上,或者說在說實話的水平上,王和羅素一樣的大膽,甚至前者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中國的統治者曆來是聽聽老外的評價,而不屑於國人的言論。這也是我們應該思考的。

我們的知識分子和社會的融合度到底要多少?如果是知識分子要獨立自由地追求先鋒,他們除了抨擊這個武器,還是否應該努力尋求到社會的支持。可以肯定,多大的支持決定了多大的成就。

還是羅素說得對,膽量是一個人成功的必要.以勇氣去抨擊,以勇氣去努力開拓.我們的知識分子大多滿足於權威的指示,或者是抨擊,而少了開拓.


自由精神更是一種性格或品質,卻不一定是有思想的表現:))
文章來源: Quantum619
王小波先生也從來也沒真正抨擊過什麽,寫的好點的應該是紅拂夜奔,他在自己的天空裏自由飛翔,然後給了我們啟示:我們應該怎麽樣?

所以,這是咱們自己的悟性好。:))

嵇康很有思想嗎?

他的文章是因為敘述太多,故事性不強,情節一般,文字沒有很雕琢,幾乎沒有震撼力,加上自由的精神太稀有,所以才沒人讀吧。

他們的差異太多了,絕不僅僅是國家差異的問題。羅素的思想是建立在憫人之上,而小波還隻停留在超越自身追求自由精神的獨立上,所以他孤獨的很。

人老跟自個兒玩,會很壓抑的。:)),所以,老毛跟人鬥,多有趣啊。

小波頂多是追尋了昆得拉羅素的思想,特別是在描寫性上的坦誠生動,他離超越還遠的很。

不過,就這樣,他也已經很優秀了。隻是當香港出版商跟他說:“黃金時代”不好,叫“王二風流史”吧,好賣。他也默認了,要出版嘛。哈哈哈。

我很喜歡小波的文字,但我好象也清楚的感覺他的思想範圍。誠如你所說,這是他在中國的局限性,但昆得拉呢。

中國知識向來不乏自由精神,隻是麵對強拳時,自由精神變成了阿Q精神罷了。:))

不寫了,反正我們都欣賞小波的,隻是程度不樣。羅素嘛,我可沒說我喜歡他,但他的成就是靠天賦的,顯然是大的多,也因為活得長吧。:))


Q




兩風角智

To Quantum(風量子)& Asunnysong:

By
≠paleink
駐筆回想思徘徊, 筆墨猶擲言流散。

中國大陸一日遊剛回來,看到你和asunnysong的探討與爭論。
本有許多話要說,可盤旋於腦海的問題很多,想把心上這一團錯綜複雜的思緒梳理清晰很難。
現在我竭力讓我的思路明白曉暢。

孤獨,變通,偏見

一切人事上的關係,不同的人都會有不同的看法,真正能跟自己心靈契合,相視而笑的人能有幾個?所以我們感慨說,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們的世界是瞬息萬變,與時俱進。變化快得多得,自己轉身看我的過去,我的境遇,心裏想想,[奇妙]兩字久久在腦際回想。朋友,姻緣,它們都是流動,突如其來,突然而去,我們不能扣留住[永久],所以有人說[天長地久],[與子偕老],他們說永久,隻不過是厚道的在應景罷了。我們隻抱有這種信仰,隻能是自欺欺人。

不過能使人快樂,幸福的,我們仍應當珍惜。
真正美好的友誼和婚姻,都是自由的,是無所懼怕的,不因為沒有天長地久的理想妨礙我們樂觀,積極的態度,我們也仍
[意]在持久。

認識到[好]花不能長開,[好]景不能長在也許是一種可貴的認識或刺激,明白了美麗的脆弱,更嚐得珍惜的滋味。

人生就像朵玫瑰花,美麗有[刺],雖有刺,而仍美麗。

所以在這變幻莫測的世界裏,也難有永恒的信仰和主義。把思想單一化,靜態化隻會讓自己處處碰壁。

但是,人思想的發展和修正似乎和人生的主線索密不可分。
羅素一生,追求真理,追求正義。
回顧他的人生走過的路,可以說,他的一生的確信守了自己的諾言。

‘The serious part of my life ever since boyhood has been devoted to two different objects which for a long time remained separate and have only in recent years united into a single whole. I wanted, on the one hand, to find out whether anything could be known; and, on the other hand, to do whatever might be possible toward creating a happier world. Up to the age of thirty-eight I gave most of my energies to the first of these tasks. I was troubled by skepticism and unwillingly forced to the conclusion that most of what passes for knowledge is open to reasonable doubt. I wanted certainty in the kind of way in which be found in mathematics than elsewhere. But I discovered that many accept, were full of fallacies, and that, if certainty were indeed discoverable in mathematics, it would be in a new kind of mathematics, with more solid foundations than those that had hitherto been thought secure….. toil, I ca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re was nothing more that I could do in the way of making mathematical knowledge [indubitable]. Then came the First World War, and my thoughts became concentrated on human misery and folly. Neither misery nor folly seems to me any part of the inevitable lot of man. And I am convinced that intelligence, patience, and eloquence can, sooner or later, lead the human race out of its self-imposed tortures provided it does not exterminate itself meanwhile.

On the basis of this belief, I have had always a certain degree of optimism, although, as I have grown older, the optimism has grown more sober and the happy issue more distant. But I remain completely incapable of agreeing with those who accept fatalistically the view that man is born to trouble. The causes of unhappiness in the past and in the present are not difficult to ascertain. There have been poverty, pestilence, and famine, which were due to man’s inadequate mastery of nature. There have been wars, oppressions and tortures which have been due to men’s hostility to their fellow men. And there have been morbid miseries fostered by gloomy creeds, which have led men into profound inner discords that made all outward prosperity of no avail. All these are unnecessary. In regards to all of them, means are known by which they can be overcome. In the modern world, if communities are unhappy, it is often because they have ignorances, habits, beliefs, and passions, which are dearer to them than happiness or even life. I find many men in our dangerous age who seem to be in love with misery and death, and who grow angry when hopes are suggested to them. They think hope is irrational and that, in sitting down to lazy despair,
They are merely facing facts.
I cannot agree with these men. To preserve hope in our world makes calls upon our intelligence and our energy. In those who despair it is frequently the energy that is lacking…..

(Russell Autobiography, P725-726)

他的一生是以追求真理與至善為己任的。

*************
文如其人――文由心生,文字也許掩蓋思想

了解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研讀他/她所有的著作,此外邊緣的旁門小道隻是給我們偷懶的思想找一個好的籍口休息休息。

我沒多過多少王小波的作品,所以我要談他和羅素的對比,隻會貽笑大方。
對於羅素的著作我也隻是一知半解,他的一生,共有上百部著作和兩千多篇文章,就是我不讀專業課,兩眼隻盯著他,一時半會也是讀不完的。
但是關注的焦點應在他的為學為人。思想休憩,瑣碎偏重,隻增添了和眾的鳴躁。

Quantum說,羅素是到過中國的卻同樣很失望的離開中國的,並寫下惡毒言語的。
您提到的這段話,我在羅素自傳中國行一章中,並未看到。

我願附上另一段他寫給Ottoline Morrel( Russell Autobiography, p370):
28th October, 1920

Since landing in China we have had a most curious and interesting time, spent, so far, entirely among Chinese students and journalists, who are more or less Europeanized. I have delivered innumerable lectures – On Einstein, education and social questions. The eagerness for knowledge on the part of students is quite extraordinary. When one begins to speak, their eyes have the look of starving men beginning a feast. Everywhere they treat me with a most embarrassing respect.

。。。。

Apart from the influence of Europeans, China makes the impression of What Europe would have become i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had gone on till now without industrialism or the French Revolution. People seem to be rational hedonists, knowing very well how to obtain happiness, exquisite through intense cultivation of their artistic sensibilities, differing from Europeans through the fact that they prefer enjoyment to power. People laugh a great deal in all classes, even the lowest.
。。。。。

The Governor of Hu-Nan is the most virtuous of all the Governors of Chinese provinces, and entertained us last night at a magnificent banquet. Professor and Mrs Dewey were present; it was the first time I had met them. The Governor cannot talk any European language, so, though I sat next to him, I could only exchange compliments through an interpreter. But I got a good impression of him; he is certainly very anxious to promote education, which seems the most crying need of China. Without it, it is hard to see how better government can be introduced. It must be said that bad government seems somewhat less disastrous in China than it would be in a European nation, but this is perhaps a superficial impression which time may correct.

最後一段的意思是:

湖南省省長是中國各省省長中最得高望重的一個,昨晚兒設宴招待了我們。杜威教授攜夫人也出席了此次宴會,這是我第一次與他見麵。無奈省長不會講任何歐洲語言,雖坐在他身邊,卻隻能通過翻譯相互致意。但是,我對他留有一個好印象,他很熱切地希望促進教育,似乎是中國當前最迫切的需要。我們因此明白,沒有教育的發展,很難悟到如何建立一個更完善的政府。換句話說,一個壞的政府在中國造成的災難不像在一個歐洲國家那麽嚴重,不過這也許是我的一個膚淺的印象,
須待時間的修正。

所以歲月是成熟,智慧的代價。

********************

孤獨的童年

Quantum:羅素對人類苦難感到無法忍受的憐憫之情,活得很老的;
越來越無聊的,很不孤獨的;

先來看一下羅素的童年吧

羅素幼年父母雙亡。他的母親和姐姐在羅素兩歲時,因患白喉而死亡。他的母親生前是一個女權運動的支持者,是一位生性正直,嚴肅;才思敏捷,富於機智,生氣勃勃,有創造精神和無所畏懼的女性。

接著,在他母親離開人間18個月後,他的父親也離他而去。父母雙亡,對於一個三歲的孩子,精神上的創傷無疑是巨大的。
在他自傳中:‘My father and mother were dead, and I used to wonder what sort of people they had been. In solitude I used to wander about the garden, alternately collecting birds’ eggs and meditating on the flight of time.”

我的父母都以過世,我常會想, 如果他們在世,會是什麽樣。在孤寂時,我常常一個人在花園裏徘徊,不是撿鳥蛋就是沉思於飛馳的時光。

幸喜上蒼有眼,羅素智識淵海,為人類社會的進步,為當代哲學和科學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一生為追求真理,為創造一個更幸福的世界做著至善的努力。直到彌離之際,羅素都是自己的理想的忠實實踐者:

--1961年,羅素已87歲。因組織靜坐示威,反對核軍備,被判七天監禁。

--最難能的是,1967年,已95歲高齡的羅素,仍精力充沛地投身於保衛世界和平的事業。密切關注羅素和平基金會資助的國際戰犯審判法廳的工作。

--他的床頭,掛著[Leibniz,G.W.& Frege, G]兩位德國哲學家的照片,他們對真理的追求,孜孜不倦的求知欲與羅素如影相隨。

他父母的英靈也地下安眠。

關於羅素的試婚的觀點,打了一大嗬欠,我們可否來日在論?:)

Quantum你我雖以接近而立之年,但少年的矜氣並未全消,讓你我全盤接收對方觀點都實為勉強。

我不喜應景,也不擅阿諛。

誠然,熱鬧,浮燥與清醒,深思無緣。如倘把羅素的著作讀上幾本(原著),對於我所讚你定能有所醒轉,也隻有在那些中心裏來考察羅素,也許更能平實地權衡他的為學為人的份量,你我的隔閡自然就會打通。Quantum的學識不淺,眼光不鈍,胸襟不窄。與你過招,生思補智。

與一個達觀的人共勉

西風敬上

2005-01-27





















淡淡微風 回複 悄悄話 嗬嗬,慚愧慚愧,有點兒沒看懂,能不能加點兒注解:)
小丫頭 回複 悄悄話 歡迎光臨老樹咖啡,感謝您選擇與老樹咖啡做友情鏈接。

請留下你們的鏈接資料,事先做好老樹的鏈接,老樹咖啡查實後會馬上給予回複,並做好鏈接。

名稱:老樹咖啡原創作品網
LOGO:http://www.lovewx.com/logo.gif
網站URL:http://www.lovewx.com/
介紹:原創文學網站,歡迎投稿
淡淡微風 回複 悄悄話 嗬嗬,慚愧慚愧:)不過不可為典要啊!畢竟那是小說。不是切實的教程:)
清風明月2 回複 悄悄話 給微風兄一點,我今天就開始重看西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