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660

生活,工作與朋友圈
個人資料
辛夷660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何一蟹不如一蟹也!

(2010-07-03 17:48:30) 下一個
粗粗瞥過以下新聞後,首個反應是“文革遺風今猶在”,及至細看之後,方長歎一聲“何一蟹不如一蟹也”!丁侯二位所倡導的,是一種吹毛求疵,不講道德的觀念與文風,表麵上冠冕堂皇,振振有詞,說什麽“某些觀念是不夠健康的,文風是孱弱病態的,近乎無病呻吟”,實際上欲助道德淪喪者以一臂之力。說什麽“其核心是血淋淋的殺人場麵,會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其鼓吹的後果將會使整個中國社會淪落於永將無人見義勇為之境地!

我極欣賞“背影”與“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它與許多的名篇一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國魂所在,也隻有在這些文章裏,我們仍能看到公正,正直,孝道,見義勇為等等中華民族的優良品質。那些文革時還穿著開襠褲的所謂的“教授們”,焉能與之相提並論?可歎於今中國之教育界,如何甚少出類拔萃者,而甚多此類不通文墨者矣!

------------------------------------------------------------------------------------------------------------------------------------------
新聞原文如下:

穿鐵道比色情暴力危害大?教授讚成刪除"背影"課文 新文化報

事件回顧

  有報道某中學曾排除《背影》

  《語文建設》今年第6期發表了孫紹振(現為福建師大中文係教授)的《<背影>的美學問題》一文。文章介紹了這樣一個背景情況:2003年年底,武漢一家晚報披露,朱自清的《背影》在中學生民意測驗中得分很低,主要理由是,文中的父親“違反交通規則,形象又很不瀟灑”。因此,某中學語文教科書將《背影》排除在外。據說因為此舉惹怒了90%以上的學生家長,教科書編者又出來辟謠,表示已決定將《背影》列入下一冊語文課本,風波這才得以平息。孫紹振從美學觀點出發,表示遵守交通規則與否,屬於實用價值,用來衡量《背影》裏父親為兒子買橘子的情節是多餘的。

  讚成刪除引發大眾批判

  6月23日 丁啟陣發表博文《我讚成把朱自清<背影>從語文課本中刪去》,截至昨日15時,該博文瀏覽量已達263986次。2384條留言中,大多數網友表示刪除理由牽強。更有網友認為,丁啟陣是借貶低經典作品自我炒作,嘩眾取寵。

  6月25日 丁啟陣回應網友質疑,發表博文《我為什麽批評朱自清散文?》,文中解釋道:“我的文章基本上是學術探討的態度,也沒有什麽惡毒的話語,不過是對朱自清先生散文所體現的觀念、所表現的文風有所不滿。具體地說,我認為朱自清的散文中,某些觀念是不夠健康的,他的文風是孱弱病態的,近乎無病呻吟。”

  這篇博文再遭網友批判。此博文發表不到四個小時,丁啟陣再次發博,以《朱自清散文維護者是否神經太衰弱?》為題,稱:“我批評了一下朱自清的名篇,不少人便如喪考妣、如被掘祖墳,咒罵、恐嚇便鋪天蓋地而來。大概,不少人以為,名篇就是傑作,就是聖經寶典,就是他爹媽,就是他家祖墳,是說不得、動不得的。這些為了維護朱自清散文而不惜汙言穢語、凶相畢露、風度盡失的同胞們,神經是否太衰弱了一點呢?”

  這段話激怒網友,被譽為“最惡毒的誣陷”。

  6月27日 丁啟陣發博文表示《背影》中的感動不健康,強調《背影》中的父親跳下月台橫穿鐵道去買橘子,成為感人事跡,是不理性和實用主義的表現。丁啟陣認為,“這種表現比任何色情、暴力情節,危害都要大得多、深得多,慘烈得多。”在文章最後,丁啟陣發表鄭重聲明,聲明關於對朱自清散文的批評,解釋到此為止。

  6月29日 丁啟陣再發關於刪除《背影》一事的新博文,他強調:該散文名家的文風失之孱弱病態。法律觀念、人物道德,隻是捎帶提及的次要論據。他表示自己與主張刪減魯迅文章、刪去《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的專家學者並不同。

  丁啟陣簡介

  男,1963年10月生,浙江臨海人。1980年入山東大學中文係學習,1984年獲文學學士學位、1987年獲碩士學位。1987年到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係任教,1990年被聘為講師,1995年被聘為副教授。1996年至1997年受學校委派去澳門理工學院任客座教授一年,1998年至2000年在韓國漢城誠信女子大學任交換教授兩年,2004至2005年在日本東京大東文化大學任教一年。前後三度擔任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係(現改名為國際交流學院)中文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漢語音韻學和中國古代文學。

  ■相關鏈接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與《背影》同樣命運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是《水滸傳》中精彩片段,上個世紀50年代即被選入初中語文課本。今年5月,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侯會連發博文,建議將現行初中語文課本裏的《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文拿掉,因為其核心是血淋淋的殺人場麵,會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

  ■各方聲音

  學生:違反交通規則不會影響我們

  吉林省第二實驗學校學生張彤說:“盡管《背影》年代較遠,至少有教育意義。我覺得這篇文章挺真實的,在生活中真正的父子也會這樣做。所說的違反交通規則,是不會影響我們的。

  老師:《背影》給學生情感教育

  “《背影》更大的意義在於文學教育和情感教育。朱自清的文筆細膩,《背影》故事情節真實感人。我的學生們對這篇文章的反應很好。”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語文老師黃勇說,從實際教學的角度看,教材中文章的選取應符合孩子每個年齡段的特點,初中階段的親情教育和感恩教育都非常重要。

  家長:希望孩子受到教育

  “所謂違反交通規則的觀點太狹隘了,《背影》是篇很感人的文章。故事本身比人物背景更重要,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曆叛逆期,不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背影》以一種溫柔的方式將溝通、理解傳授給孩子們。這麽多年,我依然記得《背影》帶給我的感動,我希望我的孩子也一樣受到這樣的教育。”女兒正上五年級的長春市民楊女士說。

  網友:對《背影》不必鑽牛角尖

  happylulu:文學藝術這東西本來就是啟發人的一種情感的,《背影》就是表達一種不顧一切的父愛。沒必要看什麽遵不遵守交通規則,隻看這個還怎麽欣賞?不必要這麽鑽牛角尖。

  新浪網友:文學的東西有時候就是一種意境。我讀書的時候沒有覺得《背影》有多好,可是現在三十多歲每次回家,看著父母固執地為自己忙來忙去,就會想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如果當年沒讀到過,現在不一定會體會到。

  學者:對文學創作不必走極端

  吉林省文聯主席、著名作家張笑天表示,不同意丁啟陣的觀點。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很感人的作品,文筆和故事本身都值得肯定。

  張笑天說,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從文學作品中挑毛病、找錯誤。涉及到婦女的就會去翻《婚姻法》,涉及到民族文化的就去刻意找矛盾,這幹擾了文學創作,對文學創作是不利的。如《背影》主旨在於表達父愛,丁啟陣的觀點未免有些偏激。對待文學創作大可不必走極端,丁啟陣所說的病態審美並不成立。

  ■最後的疑問

  誰因讀《背影》被火車撞到?

  采訪中,一位受訪者提出:“請問丁先生,您見到哪位讀者因為讀了《背影》,而在鐵道上被火車撞到?”

  本報記者一直試圖采訪丁本人,未果。丁所在單位——北京外國語大學相關院辦人士聽到采訪要求後,明確表示,“我們不接受媒體采訪。”
----------------------------------------------------------------------------------------------------------------------------------------------
                                                                                          背影                                      朱自清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籍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父親回家變賣典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的賦閑。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北京念書,我們便同行。
  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遊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去。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裏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還是(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麽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兩三回勸他不必去,他隻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於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座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裏要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裏暗笑他的迂;他們隻認得錢,托他們直(真)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麽?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台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台,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隻好讓他去。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太(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麵,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幹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桔子望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桔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裏很輕鬆似的。過一會兒  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裏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裏,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自支持,做了許多大事。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鬱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最近兩年的不見,他終於忘卻我的不好,隻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我北來後,他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欲聽本文朗誦,可打開以下網址:

http://www.bluetec.com.cn/asp/mymandarin/reading/backshadow.htm

----------------------------------------------------------------------------------------------------------------------------------------------

  宋·蘇軾《艾子雜說》:艾子行於海上,初見蝤蛑,繼見螃蟹及彭越,形皆相似而體愈小,因歎曰:‘何一蟹不如一蟹也?’
  翻譯  傳說古代艾子到海邊見到一隻圓而扁且多腿的動物,就問附近的居民是什麽東西,人家告訴他是螃蟹。過了一會,他又看見另一品種不同顏色的類似動物問旁邊人,人家回答說是另一種螃蟹,艾子仔細比較,感慨地說:“何一蟹不如一蟹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