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妮的咖啡屋

這裏的咖啡杯杯用心而來,貨真無價。新浪同名博客:http://blog.sina.com.cn/caizhenni
個人資料
正文

要把孩子當“人”而不是“物”

(2010-11-04 16:50:24) 下一個



美國版“好媽媽”談親子教育——要把孩子當“人”而不是“物”

《上海新聞晚報》記者 孫立梅


隨著《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在中國年輕家長當中的悄然流傳,美籍作家蔡真妮成了繼尹建莉之後,又一個備受關注的“好媽媽”。她的“尊重比成績更重要”、“孩子的獨立來自父母的培養”、“美國女孩的‘早戀’和‘早練’”等觀點,都在家長當中引起強烈反響。有位家長甚至留言說:我知道要尊重父母,尊重朋友,尊重領導同事,但從來沒想到要“尊重”自己的孩子。看了蔡真妮的書,才知道自己一直是不合格的家長!

十多年前蔡真妮移民北美時,兒子小州隻有六歲,後來她又有了女兒凱莉和小兒子三豬。在國內讀師範大學並且當過大學老師的蔡真妮,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中美教育觀念上的差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蔡真妮說,美國家長給她最大的震撼,就是特別尊重孩子,“即使對是一兩歲的小寶寶,說話都用商量的口氣”。

要保持跟孩子“平視”的高度

記:剛到北美的時候,那裏的家庭教育給你震撼最大的一點是什麽?

蔡:我到美國後參加了當地的“媽媽俱樂部”,近距離地接觸了很多美國的全職媽媽,最震撼的就是我在《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一書中想傳達出的理念:尊重。她們特別尊重孩子,即使是一兩歲的小寶寶,都把他當獨立的個體來看待,說話都是商量的口氣,和我們認為的“那麽小的孩子什麽都不懂”、家長想怎麽弄就怎麽弄,完全不同。

記得有一次 參加一個美國人在家裏舉辦的盛大宴會,男主人在一所大學裏任職,那天學校裏有頭有臉的人物來了好幾位。宴會開始之前,男主人和幾個教授端著酒杯高談闊論著政治經濟等問題,這時主人三歲多的小兒子跑過來喊爸爸,他馬上對其他人說聲失陪,然後當著大家的麵蹲在兒子麵前,問:嘿,夥計,有什麽事兒?孩子把手上的玩具遞給爸爸,原來是蓋子打不開了,讓爸爸幫忙給打開。爸爸幫他打開了蓋子,孩子高興地說了聲“謝謝爸爸”,然後跑走了。在那種高朋滿座的場合,當年幼的孩子要和爸爸講話、為件無關緊要的小事讓爸爸幫忙的時候,爸爸立即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把孩子的事當做頭等大事來辦,那個場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尊重他人比成績更重要

記:你特別提到美國老師對學生都以尊重和鼓勵為主,你的子女曾經受到過老師嚴厲的批評嗎?

蔡: 美國學校的老師不會去嚴厲批評孩子,更加不會當眾劈頭蓋臉地說孩子,他們板起臉來,對學生說“你這麽做是絕對不被允許的”,對孩子來說就是非常嚴重的了。

凱莉從來沒有受到過嚴厲的批評,一般的批評都很少有。大兒子在高中時受到過一次懲罰,原因是有兩個男孩課間逗他,一個人在後麵拍他一下,等他扭頭看時,兩個人嘻嘻哈哈都裝作不知道,拍了兩次之後他被逗火了,第三次他轉身就給了其中的一個一拳。美國學校對於暴力行為的懲罰極為嚴格,不管什麽原因,動手打人都是不行的,所以他被罰三天不許上學,我們家長還要每天到學校替他拿回來各科作業在家裏做。

記:現在國內學校會要求家長配合學校檢查學生作業、出假期報紙、做模型等等,令家長們覺得壓力很大。我想知道美國小學是如何做的?

蔡: 美國學校有義工製度,有閑有意願的父母可以到學校去做義工,比如低年級每個班都有“教室父母”,每周有固定時間在教室中給老師打下手,比如輔導孩子做算術、給孩子讀書、幫著孩子做手工等,父母義工還要負責組織班級四到五次的主題 party ,還有的義工中午在食堂幫著管理秩序。而那些工作很忙沒有時間參與的父母,則可以完全不管學校的事。

至於作業、假期報紙、模型這些事情,美國學校一般都要求孩子自己負責,不假於他人之手。如果工作量比較大,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搞,這樣可以鍛煉孩子的合作能力,但是父母並不參與。


“尊重、接納、愛”的家教原則

記:國內網友向你提出很多問題,這些問題有什麽相似之處嗎?

蔡: 國內網友問的最多的問題就是:孩子不好好學習怎麽辦?家長們的注意力幾乎都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其它的就是孩子不收拾房間、孩子偷偷談戀愛、玩遊戲等,總之就是孩子不聽父母的話,沒有按照父母的意願去做。父母都希望有種“靈丹妙藥”,給孩子吃了以後他就乖乖聽話、好好學習了,家長們普遍不覺得孩子應該有自己的“個人意誌”。

記:高考製度令很多中國家長“不得不”對孩子嚴格起來,也會有讀者認為你所說的教育模式在中國並不適用,你怎麽看?

蔡:很多中國家長把孩子從小到大一路培養下來,似乎就是為了高考這個目的,實在是大錯特錯的一件事。我們是要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有愛心、有自信心、勇敢負責任的人。最終決定一個人的成就和他在社會上的地位,是由他的人品和能力決定的,而能力分很多種,學習能力、考試能力隻占個人能力中很小的一部分。

這其實也是我的寫作方向轉向家教的主要原因。大環境我們改變不了,但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超過了社會和學校,隻要父母有正確的態度和原則,孩子無論在哪個國度裏都可以身心健康地成長。

我所推崇的“尊重、接納、愛”的家教原則,是父母對待孩子應該具備的基本態度,不分哪一個國家。

讓孩子精神強壯起來

記:現在國外的教育理念經常被引進國內,很多年輕家長也主動學習,他們與你所提倡的“尊重”還有多大的差距?

蔡: 這個要因人而異了。我認識一個北京的編輯,她的兒子四歲,畫畫兒非常有天賦,周圍人都建議她送孩子到專業的繪畫班去學。她堅持不送,就讓孩子自己自由自在地畫,她擔心過早的專業訓練會破壞了孩子的興趣。我很讚賞她這一點,不從眾,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成長。

記:中國的獨生子女中有這樣一種現象,有些家長怕孩子在幼兒園受欺負,會告訴孩子“你打回去呀”,並且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強勢一些”,以免到社會上吃苦。你怎麽看?

蔡: 武力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無論是孩子之間還是大人之間或者國家之間,都是如此。幼兒園的小孩互相搶東西很正常,如果對方比較粗野,我會教孩子一些辦法,比如,大聲喊出來:你不能打人,打人不對!你自己很有氣勢,對方也會被震懾住。孩子大一些之後,遇到一般的被欺負的問題,我都是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這也是鍛煉他與人相處的能力。

我覺得讓孩子打回去是不對的,教給孩子錯誤的觀念,比他身體上吃了虧的問題更大。不要怕孩子吃虧,從來不吃虧的孩子一定是驕縱的,這樣的孩子一旦吃虧就是吃大虧。我家大兒子不用教,自己就會打回去,我們整天耳提麵命,告訴他遇事要冷靜,絕對不能動手。女兒凱麗小時候經常被人欺負哭,我會幫她分析,怎麽樣可以避免當時的情況發生,怎麽說可以解決問題。後來她稍大一些,就不管了。我覺得父母要讓孩子在精神上強壯起來,喜歡欺負人的孩子都是找“軟柿子”下手,一個很自信很陽光的孩子,別人就不太敢欺負你。

讓孩子精神上強壯起來的關鍵,在於平時父母要尊重孩子,讓孩子的自由意誌得以實現,讓他有獨立思想,有自信心,他自然有勇氣麵對困難。

(這是上海新聞晚報記者孫麗梅的采訪稿,稿子發在十月二十三日的《新聞晚報》上,鏈接如下:

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wb/html/2010-10/23/node_17.ht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cncjcc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沉魚的評論:

對法國不太了解,很想知道法式教育於美式教育有什麽不同。謝謝分享。
callmesir 回複 悄悄話 回複hanklee的評論:
跟沒說一樣
hanklee 回複 悄悄話 聖經中的箴言 22:6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沉魚 回複 悄悄話 我是堅定的法國派,對美式的教育不是很認同,也感覺不舒服。經曆過劇烈搖擺的法國教育界更中肯,也更平和。
曾德 回複 悄悄話 既不要把孩子當家庭中心,也不要不聞不問,放開點,反而對他們的成長有利!許多老中家長自己就孩子氣,掌握不好尺度,不左就右,搞得孩子無所適從,矛盾重重,最後各方都覺得自己委屈,怨啊!
無忌哥哥 回複 悄悄話 在江蘇太《非誠勿擾》裏看過一個ABC小夥子哈佛法學院畢業,工作幾年攢了些就去中國無償的推動環保法的建立,那是他的理想,能不能實現不好說但他是為此奮鬥而放下個人的利益,很棒!他的父母也很棒,孩子在美國生長的還能不忘為中國服務,中文也很不錯。讓人敬佩他們教育的成功。當時節目裏一個在北京讀博的女孩提了個什麽問題,具體記不清了好像比較現實的,讓人覺得兩個年輕人的心靈深處差距挺大的。
cncjcc 回複 悄悄話 美國國內的情況可能也得按地區來看,在比較差的學區裏打架鬥毆八成常見。真妮說的不用武力強勢應該指的是在正常環境裏。
callmesir 回複 悄悄話 國內的情況按地區來說也不一樣,有時候不打還真不行。
5speed 回複 悄悄話
國內的情況不同,不教子女強勢一些,一定吃虧。

美國的孩子都應該感到他們是多麽的幸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