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妮的咖啡屋

這裏的咖啡杯杯用心而來,貨真無價。新浪同名博客:http://blog.sina.com.cn/caizhenni
個人資料
正文

回國遇到的文化衝擊

(2008-07-05 00:51:38) 下一個
兩年沒有回來,看到家鄉又是一番新氣象。樓更高,車更多,男人更有錢,女人更漂亮……。
畢竟是從小生長的地方,適應的過程是很快的--過程是好笑的。

剛回來第二天走親戚,下了車過馬路,旁邊的人一幹人左躲右閃輕盈而過,隻留下我一人,站在馬路邊,頭急速地轉來轉去觀察形勢,兩腿顫抖跨不出關鍵的那一步。 尤其讓我心驚的是每一個經過身旁的車子在駛近時都“滴”摁一聲喇叭,大概司機們都看出來我有點問題,一致提醒不要突然衝到他們的車前。被一聲聲尖銳的喇叭聲刺激著,我更不敢輕舉妄動。好不容易等到一側的車流出現空擋,我鼓足勇氣跑到大路中央,那一側的車流正急速而過,剛想後退一步,身後麵的車流又至,卷起的風打在身上,在流動的夾縫中生存,肚子往裏縮,後背向前挺,恨不能身體變成紙樣薄……。

等到過了馬路,已汗流浹背。

吃一塹,長一智,我很快就找到了過馬路的竅門。那就是站在另外一位過道人的右邊,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人家都是身經百戰,他走我就跟著走,到路中央之後,再換到他的左側,仍舊跟著走,百試不爽。

大連的公交車非常發達方便,每次隻要投幣一元錢。母親怕我沒有零錢投幣,把她的乘車卡給我用,告訴我每次上車刷一下就好。這種乘車卡可以隨時充值,刷卡時很靈敏,裝在包裏、褲兜裏依然可以刷。 據說有個妙齡少女上車將屁股衝著司機一翹就進去了,後麵跟著一個老太太,見狀也有樣學樣,費勁地將屁股向司機扭了扭,然後就向裏麵走,被司機喊住要她交費,老太太不樂意了:“你看年輕小姑娘衝你撅屁股,你就讓她過,我老太太也撅屁股你就不讓過!”豈不知姑娘的乘車卡裝在屁股兜裏,翹屁股隻是刷卡,並非賣弄風騷。

話說我第一次拿卡上車,將卡裝在包的外層,上車後,舉起包在空中劃了一個漂亮的弧線,然後手舉著包眼珠亂轉站在那兒不知所措,司機目光如炬地盯著我,我尷尬地問一句:“請問,要在哪裏刷卡?”司機打量我一眼,手一指:“這裏。”我這才找到刷卡的地方,似一個小擴音器一樣的裝置。不知那個司機看沒看出我的來曆——美國農民,找不到刷卡的地方情有可原。

以前乘出租車都喊司機師傅,所以我沿用舊習下車時依然向司機說聲:“謝謝師傅!”顯得本人那麽地有禮貌有教養。隻不過這一聲道謝每每換來司機的---白眼。說白眼可能有點過,至少是目無表情地扭頭打量,麵上無絲毫愉悅之意。後來有一次和朋友一起下車,朋友聽了我的禮貌用語,斜眼看著我說:“你真是美國農民,這都是哪輩子的說法了?現在都得稱呼司機先生!師傅?你叫誰呢?你以為人家是打更的?”

我灰頭土臉地被上了一課。

聯想到現在經常被國內的人稱作“蔡老師”,初聞頗為惶惑,豈敢為人師表。在國內住了一段時間後,方知這隻是人家對於不知如何稱呼的中年人的一種稱呼,和“老師”的本意已無任何關係。彼此稱呼老師的場景到處都是。
那麽如果對於再長一輩的人怎麽稱呼?
那得叫“大師”,或者“*老”。

提到稱呼,想起剛回國時收到一個短信,開頭就是:“親愛的,你好嗎?想念你!什麽時候見一麵?”看得我臉紅心兒跳,多少年沒看到如此有熱度的話了。以為是誰發錯了號碼,卻原來是一位女友想約我聚一聚。

再後來,發現女友們打電話發短信,個個開口不離“親愛的',閉口都是“想念你”。我在短暫的不自在以後,如今也是“親愛的”不離口了。

這要在美國,非得給當成同性戀不可。

有時會想,是不是我們的男同胞都太吝嗇甜言蜜語了,女同胞隻好這樣聊以自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2)
評論
callmesir 回複 悄悄話 其實文章的標題就是文章的最後一句
jiurishanren 回複 悄悄話 很感性
揚子江酒店 回複 悄悄話 10年前我在上海過馬路和你感覺一樣,但這兩年好多了,一般大馬路都是按燈的了,和國外一樣了。我曾帶一個澳洲同事去上海逛馬路,本來想和他宣傳一下中國馬路的可怕性,最好顯示一下護花使者的可能性,可惜一次也沒碰上,我們規規矩矩的等燈,然後過馬路。。。氣死我了!
悠然采菊 回複 悄悄話 女友之間互稱"親愛的",這個有同感:) 現在郵件短信也常以此開頭了,當然僅限"死黨"和"密友"之間,haha, 也習慣了:)

moonwalker123 回複 悄悄話 Hahaha...expecting more!
xyz---xyz 回複 悄悄話 哈哈,經曆相同哦,很有意思的。
現在的孩子,在還沒確定戀愛關係時,相互的稱呼就是“LG”和“LP”了。就跟辦娃娃家似的。
jiaoer 回複 悄悄話 哈哈哈,我10年後第一次回去也過不去馬路。學到了你那招,左右幹脆不看,隻看前麵。:-)
糧油 回複 悄悄話 熱烈歡迎真妮的博文回來!
故鄉大連真是好啊!去年我冒險帶領一些人參加北京奧林匹克文化節,然後轉悠到
大連。個個都誇大連好,真是好!
sideperspective 回複 悄悄話 過馬路那段跟我當年回國的經曆一模一樣。這是不是所謂的anti-culture shock 呢。 應該算吧。
Aprilwind 回複 悄悄話 珍妮,真高興看到你在大連發回來的帖子.讓俺這個大連老鄉倍感親切.去年我夏天回大連度假,感到大連真美啊!汙染比一線大城市要少的多.
Bali 回複 悄悄話 hahaha....so funny. Zhengni,You must have accummulated a lot of stories!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turn.
蔡真妮 回複 悄悄話 在國內上用代理上文學城巨慢不說,貼的文都不分段落,大家將就著看吧。
我無法回悄悄話,有事的朋友可以Email聯絡:jecaica@hotmail.com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