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大號螞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三個中國

(2025-03-31 22:05:25) 下一個

 

中國作為一個偽民族國家含義的詞匯和概念,是清末尤其是甲午戰爭以後才有的。在此之前基本上是中原地區的意思。而且有意思的是,中國概念建立起來的最大的推手並不是中原人,甚至都算不上中國人,而是所謂南洋華人。

 

南洋華人是百越人種,和東南亞各國土著,到雲貴滇桂粵閩一線都是老表。和長江黃河長城的草原人種並不親近,甚至是血仇。百越人種幾萬年前就劃龍舟(獨木舟)沿著印度洋海岸來到東亞。一度繁衍到黃河。馬匹在烏克蘭馴服以後,草原人就開始不斷東進。把百越人從黃河一直推到了珠江。

 

到了大航海時代,海運又取代了陸運。大草原走向衰敗。大船貿易取代了大馬貿易。而南洋人首當其衝這三千年(馬匹取代獨木舟)以來之大變局。東南亞人也在這衝擊下抱團取暖。最牛的自然是有大船的高技術高文明的歐洲人。於是就有一些東南亞人投靠基督教抱大腿。但是歐洲人雖然最厲害,但是人少。次一點的就是有小船的次技術次文明的阿拉伯人。於是就有一些東南亞人投靠伊斯蘭教抱二腿。檔次低一點但是人多很多。二腿沒攀上的就隻好找印度教,佛教,以及儒教。

 

半有淵源,半別無選擇地選擇儒教的東南亞,就成為所謂南洋華人。在東南亞各種選擇的軍閥混戰中是比較弱勢的。所以就很盼望自己的選擇能夠有更強的靠山。所謂拉虎皮扯大旗。牛吹起來了,就得去圓。

 

本來這指望是落在大清身上的。同治中興也一度有模有樣。但是甲午一戰,算是泄了底。就連英國都把遠東小組長的擔子由大清轉給了日本。以日本取代大清來遏製俄國的東擴。滿蒙地區的爭奪,由清俄對抗,轉向了日俄中三方對抗。清失其鹿,日俄中共逐之。

 

既然滿蒙帝國,就如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一樣腐朽沒落,那麽是也像奧匈,奧斯曼一樣解體?還是找個接盤俠?顯然東方覺得應該要接盤俠的土著精英更多一些。於是中國的概念就被發明創造出來了。

 

中國的概念能夠開始落實,還要感謝英國的安排。基於種種原因,英國等列強選擇了支持袁世凱,通過清室優待條件,禪讓得位。至少名義上繼承了大清的主要疆域。開啟了中華民國。也就是第一個中國。

 

嚴格地說,有兩個中華民國。一個是五色旗的北洋中華民國。一個是青天白日旗的國民黨中華民國。也就是事實上的第二個中國。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則是第三個中國。

 

第一中國和第二中國的國號相同。但是旗幟不同,首都不同。最主要的是政體不同,憲法不同。第二中國和第三中國的國號不同,旗幟不同,首都不同。但是政體和憲法反倒是相近。

 

第一中國是比較聯邦共和的體製。第二中國是半列寧黨,半大一統,半中央集權的體製。第三中國是全列寧黨,大一統,中央集權的體製。

 

所謂民國出大師,主要是在第一中國時期。這個時期中央集權小,對外開放大(也可以說是所謂的被欺負)。引進先進文明比較多,比較容易,比較不論資排輩,比較能造大師。

 

第一中國時期也是一個過渡時期,可能走向統一,其實更可能走向多數老大帝國的下場,分裂。最終走向統一的主要原因是離歐美太遠。本土精英缺乏凱末爾的見識,和蘇日的角力。

 

袁世凱稱帝實際上是領先一步是瘋子。實際上蔣介石毛澤東都是不稱帝的帝王。因為要統一就得中央集權。中央集權必然要出皇帝。段祺瑞則軍力完全不足。吳佩孚可以做霸主,但是做不了皇帝。張作霖也一樣。北洋係的頭目基本上都是有心無力。初步做到這一點,並建立完整大中國理論體係的蔣是蘇聯大力扶持的。而最終基本上完成統一的毛,也是蘇聯大力扶持的。因為英美日都不會大力支持中國統一。而蘇聯為了對抗英美日,則顧不了那麽多。

 

第一中國時期的軍閥混戰烈度其實是不大的。護法戰爭,直皖戰爭都是演習水平。直奉要激烈得多。軍閥搶地盤都是些護食戰,點到為止。隻有要統一的戰爭才是刨根的你死我活的戰鬥。直奉是打天下,北伐也是打天下,中原大戰,抗日戰爭,國共戰爭越打越大就是如此。如果軍閥割據分裂,反而不會有那麽多殘酷的戰鬥。

 

中日戰爭按現代觀念是國戰。按古代觀念就是大清入關。統一大中華和統一大東亞有啥差別。日本隻是大東亞的大軍閥而已。第二中國時期就是一個戰亂不止的時期。根本原因就是大一統的貪婪。

 

張學良易幟之前,日奉屬於合作多於對抗的軍閥。日係想吞並奉係,但是也支持奉係。比如幫助鎮壓了蘇係郭鬆齡的叛亂。反過來說奉係加入日係,也不失為一方諸侯。但是張學良大煙沒吸足,加入了蔣係。尤其是主力大舉入關。背叛了日係,而且還大本營空虛,指望日係替奉係看家,支持叛徒遠征擴張。缺心眼不是一般地缺,九一八成喪家之犬是必然的。在蘇聯的撮合下,第二中國從開始到滅亡,大規模戰亂不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每天一講 回複 悄悄話 中原5000年文明曆史就是長期互相殺戮的曆史
一個沒有驚豔的老樹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