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費曼:科學的價值 (ZT)

(2013-08-27 09:53:23) 下一個

年輕時,我以為科學對所有人都有好處。很明顯它是有用的、是善的。戰爭時間,我參與了製造原子彈的工作。科學的這一結果顯然是一樁嚴重的事情:它代表著人類的毀滅。

戰後,我對原子彈憂心忡忡。我不知道未來會是什麽樣子,說實在的我甚至沒想到我們會安然活到今天。所以有一個問題就是:科學裏麵是否包含著某種惡?

換個說法:當我看見我所鍾愛、我為之奉獻一生的科學所能幹的壞事以後,我要問,它到底有什麽價值?這個問題我必須回答。

在努力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做了些思考。說這篇“科學的價值”就是關於這些思考所做的報告,也未嚐不可。

科學的價值*

人們時常跟我提起,說科學家應該多關心社會問題,特別是要多關心科學對社會的影響。似乎大家普遍認為,隻要科學家們多花些時間來關注這些非常困難的社會問題,而不是整天瞎忙活那些雞毛蒜皮的科學研究,巨大的成功就會到來。

在我看來,我們這夥人好像也經常考慮那些問題,隻不過沒有把它當成自己的全職而已。因為,我們知道自己並沒有解決社會問題的妙方;因為社會問題比科學問題棘手得多;並且,我們當真考慮這些問題的時候,也通常是於事無補,徒費精神。

我認為,科學家在考慮非科學問題的時候,他就跟別人一樣無知。當他就非科學問題發表意見時,他也像其他門外漢一樣幼稚。今天我要講的話題“科學的價值”不是一個科學的問題,所以,這番講話自然是淺陋不堪的嘍。

科 學的第一種價值是人人皆知,那就是,科學知識讓人們能夠做成各種事情,造出各種東西。當然,如果我們做了善事,那也不純是科學的功勞;那也得歸功於引導我 們行善的道德選擇。科學知識是一種力量,它既能讓我們行善,也能讓我們為惡,但它本身並不附帶使用說明。這樣的力量顯然也是有價值的,盡管用好用壞取決於 人。

我去了趟檀香山,此行中我學到了一種方式可以用來表述這一普遍的人類問題。有個佛寺住持向有人講一點佛學,末了他告訴遊客,有句話會讓他們終生不忘——我本人就一直沒忘。他說了一句佛經上的箴言:

每人都有一把打開天國之門的鑰匙;同一把鑰匙也能打開地獄之門。

如此說來,天國的鑰匙還有什麽價值呢?真的,如果沒有明確的指令讓我們據以分別哪是天國之門,哪是地獄之門,那麽,手中的鑰匙還真是個危險的玩藝兒。

可是那把鑰匙又顯然有價值;沒有它,我們怎樣去天國呢?

沒有鑰匙,指令就毫無意義。所以很明顯,盡管科學能夠在世間造成巨大的恐怖,它還是有價值,因為它畢竟能造出東西來。

科學的另一價值是趣味,也叫做心智的享受。這種享受,有人從讀科學、學科學、思索科學得到,也有人從研究科學得到。這一點很重要,是那些告訴我們要考慮科學對社會影響的人們所忽視的。

難道說,這種純粹的個人享受,對整個社會有什麽價值嗎?話不能這樣說。應該說,關注社會本身的目標,也是一種責任。倘若社會的目標,就是要人們能夠享受自己所做的事情,那麽,科學帶來的享受就像別的事情一樣重要。

科 學的另一不容低估的價值,是它改變了我們關於世界的概念。科學引導我們想象各種各樣的事情,這些事情比過去年月裏的詩人和夢想家所想的更加迷人。科學研究 告訴我們,自然的想象力比人的想象力要偉大得多。比如,這麽多人被一種神秘的吸引力吸在一個旋轉的球上,一半人頭朝下,一旋轉就是幾十億年,不是比無底的 大海裏有隻大龜,龜駝著象,象駝著大地更來勁嗎?

有些奇妙的事情,過去沒人想過,因為,關於我們的世界,那時的人們沒有得到我們今天所得到的信息。我常常冥想這些事情,並相信在座的許多人也這樣想過。所以,如果我在這兒發一通詩興,希望大家能夠諒解。

比如,我會一個人站在海邊,如此思緒萬千。

潮水奔湧
分子堆成了山
各為自己的生意傻忙
互不相幹
但卷起白浪如練。

天地悠悠
年複一年
沒有欣賞的眼睛
空自有驚濤裂岸。

是誰主使,究為哪般?
在一個死的星球上
原沒有為之欣悅的生命。

永不停息
為能量所折磨
為太陽所消蝕
陽光普照
大海咆哮。

大海深處
分子重複著
彼此的排列
忽萌生新的組合
會複製自己
於是上演了新的一幕。

越長越大
越變越複雜
活的東西
集成的原子
DNA,蛋白質
演出的劇情越來越神奇
跳出搖籃
上了幹地
他來了
站了起來
有意識的分子
比如,我會一個人站在海邊,如此思緒萬千。
潮水奔湧
分子堆成了山
各為自己的生意傻忙
互不相幹
但卷起白浪如練。

天地悠悠
年複一年
沒有欣賞的眼睛
空自有驚濤裂岸。

是誰主使,究為哪般?
在一個死的星球上
原沒有為之欣悅的生命。

永不停息
為能量所折磨
為太陽所消蝕
陽光普照
大海咆哮。

大海深處
分子重複著
彼此的排列
忽萌生新的組合
會複製自己
於是上演了新的一幕。

越長越大
越變越複雜
活的東西
集成的原子
DNA,蛋白質
演出的劇情越來越神奇
跳出搖籃
上了幹地
他來了
站了起來
有意識的分子
會好奇的物質。

站在海邊上
因驚奇而驚奇
我,一個原子的宇宙
宇宙中的一個原子。
會好奇的物質。
 
站在海邊上
因驚奇而驚奇
我,一個原子的宇宙
宇宙中的一個原子。

這 同樣的激動,同樣的敬畏和神秘,每當我們足夠深入地觀察一個問題,它都會一次又一次地湧來。所知越多,這種神秘便越深、越奇妙,引得人越發向裏鑽。從不怕 答案令人失望,總是興致勃勃、充滿自信地尋找,翻開每一塊石頭,找到想象不到的奇奇怪怪,又引出更奇妙更神秘的問題——實在是一樁宏偉的事業啊!

真 的,不弄科學的人,沒幾個人有過這麽一種宗教般的體驗。我們的詩人不去寫它;畫家沒有試圖去描畫這些不同尋常的東西。難道我們現在給出的宇宙途徑沒有鼓舞 任何人嗎?可是,科學的這種價值,競沒有一個歌手歌唱過:今晚,諸位不幸要聽我話說科學而不是聽人歌唱科學,可見,科學的時代還是沒有到來啊。

沉默無歌,原因大概是,你得識得樂譜才會唱歌。舉個例子,科學論文裏說,“家鼠腦髓裏的放射性磷每兩個星期減少一半。”好了,這什麽意思呢?

這意味著,家鼠的腦子,同樣還有我的腦子,和你的腦子,裏麵的磷,已經不是兩個星期以前的磷了。這意味著,腦子裏的原子已經換過了;原先在那的原子沒有了。

所以,所謂我們的大腦又是什麽呢?這些有意識的原子又是什麽呢?上星期吃的土豆!現在,它們能記得著我腦子裏一年以前的想法,而那個腦子已經換過了。

發現大腦裏的原子不久就會被別的原子替換,個中的意義就是要你注意,我之為我,隻不過是一種組合或一種舞步的編排。原子來到我腦子裏,跳一支舞,然後走人——原子常新,舞步依舊,永遠記得著昨天的舞會。

這 意思到了報紙上,就成了這樣:“科學家認為,這一發現對於攻克癌症可能有重要意義。”媒體隻注意一個想法有什麽用,而並不注意那個想法本身。難得有人會懂 得一個想法多麽重要,多麽不同尋常。盡管這樣,有些兒童還是會受到吸引。而一旦有哪個兒童為上述這樣的想法所吸引,我們就多了一個科學家。等他們上了大學 再得到啟發,那就太晚嘍。** 所以,我們必須嚐試著給孩子們講解這些想法。

現在,我要講講科學的第三種價值了。這種價值稍稍有些間 接,但並不牽強。科學家對於自己的無知、懷疑和不確定有很多體驗,我以為這些體驗非常非常重要。當一 個科學家不知道某個問題的答案時,他是無知的。當他猜想到結果會怎樣時,他是不確定的。而當他對結果如何相當有把握時,他仍然有些懷疑。我們發現,下述的 心態頂頂重要,那就是:要進步,我們必須承認自己的無知,並留下懷疑的餘地。科學知識是一些陳述的集合,這些陳述有不同程度的確定性——有的根本不確定, 有的幾乎確定,但沒有一條是絕對的有把握。

今天,我們科學家已經習慣了這一點,並且理所當然地認為,不確定於科學毫無矛盾之處,認為, 不知照樣能活下去。可是,我不知道是否每個人都意識到這是真的。 我們今天的懷疑的自由,乃產生於科學早期與權威作過的鬥爭。那一鬥爭極其深刻,極其有力:我們就是要爭取,允許我們質問,允許我們懷疑,允許我們不確定。 提醒人民絕不要忘了這場鬥爭,以免失去業經得到的東西。這乃是科學家對於社會的責任。

想到人類難以置信的潛力,而相比之下成就卻如此渺 小,我們都會難過。一次又一次,人們認為自己理應做得更好些。前人在自己時代的惡魘中夢想未來。作為他們的 夢裏人,我們今人看到了,在某些方麵,古人之夢,今人已醒,而在許多方麵,卻是舊夢依然。今人對於未來的希望,也還是古人對今天的夢想。古今同一夢,今天 絲毫也不比昨天遜色。

例如,人民曾經認為,人之所以沒有開發出全部潛能,是因為大多數人無知無識。是不是普及了大學教育,人人都能成為伏爾泰?不是的。教育可以教人好,也可以教人壞——教壞至少跟教好同樣有效。教育有大力,但它既可以為善,亦可以為惡。

國家、民族間的交流必定會促進相互理解——這又是一個夢。可是,交流的工具可以被操縱。交流的內容可以是真理,也可以是謊言。交流有大力,但它同樣既可以為善,亦可以為惡。

應用科學至少應能免除人們物質方麵的困擾。醫藥能控製疾病,這方麵的記錄好像全然是善的了吧。然而不然。也有人在孜孜不倦地埋頭製造著凶惡的病菌和毒劑,以便用於明天的戰爭。

幾乎所有人都討厭戰爭。我們今天的夢想是和平。在和平中,人能夠充分開發自己的潛能。可是,沒準兒未來的人會發現,和平也是一樣,也具有善惡兩麵。和平的人也許會因無所事事而酗酒,而酗酒有會成為莫大的問題,阻礙他發展自己的潛能。

很清楚,和平也有大力,正如清醒、物質力量、交流、教育、誠實,以及許多夢想者的其他理想一樣。今天,我們可以控製的力量比古人更多些。而且,或許我們要比大多數古人做的好一點。但是,我們應該能做的要更其偉大。相比之下,我們業經取得的不無疑問的成就是太渺小了。

原因何在?為什麽我們就不能戰勝自己?

是因為,我們發現,力量和能力再大,也沒有附帶使用說明。例如關於物理世界如何運作,我們的理解積累了很多。可是,這種理解越多,越讓我們確信,這些運作似乎毫無意義可言。各種各樣的科學並不直接教人為善或為惡。

古 往今來,人們一直都在試圖測度人生的意義。他們想,如有某種方向或意義指導行動,人類定會釋放出巨大的力量。於是乎,很多很多的答案應運而生。可是,這些 答案彼此太不同了,一種答案的倡導者,會把信奉另一種答案的行動者視為洪水猛獸。他們很可怕,因為,換一個角度看,那就是人類的所有潛能都被引入一條狹隘 的死胡同。曆史告訴我們,虛妄信仰產生巨大惡行。實際上,哲學家正是從這一曆史的觀照中,才意識到人類顯然擁有無窮的潛力。於是乎,有來了一個夢:這一 回,夢想的是如何找到那條開放通達的康莊大道。

那麽,這一切其中的含義又是什麽呢?如何來一語盡釋存在之迷呢?

總結歸齊,古人之所知也好,古人未之知而吾人之所知也好,吾人將何以言之?吾人將謂:我們必須坦白承認,我們不知道。

可是,在這一坦白中,也許我們已然找到了通途。

這 個想法並不新:這正是理性時代的想法。就是這一哲學,引導先賢們做成了我們生活其下的民主製度。這個想法就是,沒有誰真正知道如何管理政府。這一想法導致 另一個想法:我們應當安排這麽一個製度,在這一製度下,新想法得以生成,試驗,必要的話淘洗掉,把更多的新想法引進來,這是一個“試--錯”製度。這一方 法並不是憑空產生的。時屆18世紀末,科學已經證明自己是一個成功的行當,把科學精神引入社會運作正是水到渠成。思考社會運作的人們那時就已經清楚,虛心 麵對各種可能性就會帶來機會;懷疑和討論是探索未知的關鍵。假如我們要解決從前從未解決的問題,我們就必須讓無知之門洞開。

人類尚且年 輕,一切才剛剛開始,問題成堆也無足怪。但未來還有千千萬年。我們有責任盡力做,盡力學,尋求更好的解決辦法,並傳給後人。我們有責任留給後人一 雙自由之手。從前年輕性急,人類可能犯下過嚴重的錯誤,長時間阻礙了自己的成長。我們如此年輕,如此無知,假如我們說我們今天已經有了答案,那就犯下了這 樣的錯誤。如果我們壓製討論,壓製批評,宣稱“這就是答案,朋友們:人類得救了!”我們就會給人類套上權威的鎖鏈,讓自己局限於眼前的想象。這樣的事從前 發生的太多了。

我們科學家,知道以往的無知哲學如此令人滿意,思想自由取得的進步如此偉大,所以我們有責任宣稱,這一自由是有價值的;我們就有責任宣揚,為什麽不要害怕懷疑而是要歡迎懷疑,討論懷疑;有責任堅持擁有這一自由。這就是我們對於天下後世應盡的責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