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賣贈書和賣聖誕禮物

(2008-10-07 16:20:40) 下一個
                 賣贈書和賣聖誕禮物

(Background:一位自視很高的“作家”將朋友們贈送的簽名書 (當然,這些書都是那些人寫的,否則也沒有啥簽名)在幾個網上書店拍賣,被人披露了,那人竟然惱羞成怒,大約知道這還是很失麵子的事情吧。以後這位仁兄對此事的說法就和此事關聯不大了,例如說賣書是因為生活艱難啦 (這個理由還馬馬虎虎,嗬嗬),緊接著又是一句每月稿費大約 6000元啦,是全國著名少有的評論家、“深度評論”每篇潤格價格在一萬元啦,等,要罵遍著名作家啦等,令人啼笑皆非。這年頭經濟不好,但是像這樣的聰明人太能生財有道了,而且自己將自己拔得太高,這世道都怎麽了?我曾編輯過此人文章一年多,對其水平實在不敢恭維,最多就為晚報副刊寫寫文章而已。至於其自誇的“深度評論”。他老兄哪裏有那個本領,知識麵狹窄,文筆普通,而且最致命的,說話毫無章法條理,這可是“先天不足”,寫雜文的致命傷)

贈書和聖誕禮物基本上是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除非別人送你一本書作為聖誕禮物。當然,它們也不是完全沒有共性,盡管說出來未免牽強附會。例如它們都是別人送的禮物;這些禮物可以保存在自己的櫃子裏、抽屜裏或者儲藏室,當然,也可以拿去變賣。如果贈書和聖誕禮物是鎖在抽屜裏,那自然沒啥好說的,但是如果拿去賣呢,似乎就有些 subtle了,因為有些東西能拿去光明正大地賣,有些東西就隻能偷偷摸摸地賣。這個好理解吧,禮品不光是一堆物品,還包含了贈送者的感情寄托。這寄托的感情,有些是珍貴的,有些則是可有可無的,還有些呢,其實是可有可無的但是你不得不假裝它們是珍貴的。真真假假得令人眼花繚亂,是不是?確實。紛繁複雜能給這個單調的世界帶來五彩繽紛的感覺呀,萬花筒一般多有趣。

剛來美國的那陣子,房間裏是空空如也,除了床墊外就是別人給的一張桌子和椅子,還有些搖搖晃晃的。台燈也沒有,就靠天花板上那盞有厚厚罩殼的燈,昏黃慘淡的。新東西舍不得掏錢去買,否則的話,因為是租的房子,到時搬家的話,如果搬走,未免太費勞動,如果扔掉,又未免有些鋪張浪費了。所以根據別人的提議,去逛 Yard Sale。

逛Yard Sale 的和擺 Yard Sale 的一樣,有孩子,有家庭主婦,也有大男人。逛 Yard Sale的大男人往往是一道風景:突然間你會發現馬路邊突突突地開來輛舊小卡車,車剛停穩,裏麵就下來個風風火火的大胡子,笑著一邊唱個肥喏,一邊風疾火燎地挑幾樣東西,結萬帳後就鑽進那輛破卡車,突突突地又一路絕塵而去,哪像我,磨磨蹭蹭的可以呆半天?這邊擺設 Yard Sale的往往都笑容可掬,特別,如果是小孩子的話,大約家裏的大人許諾賣得的米米歸孩子所有吧,所以如果每成交一筆小買賣,無論是五塊錢、一塊錢甚至一個硬幣,他們往往都興高采烈,臉上的笑容絕對可以掬起。想想這份純真以前我們也曾經擁有的,隻是現在因為沉浮世間,這份純真已經漸行漸遠了。

YardSale 並非一定是舊貨或者小商品,有的東西還相當值錢的。我們這裏附近有個富人區,據說夏季或者秋季每周幾下午就有個跳蚤市場 (FleaMarket),據說如果你識貨,保不定花點小錢能挖掘出價值不菲的古玩珍品。有次我慕名而來,其實我哪裏能識什麽古玩?眼看要空手而歸,實在又不甘心(再說每到一個地方不空手而歸要留下印痕也是我家老爺子定下的規矩之一),就咬牙用好像是三塊或者五塊錢買了條大大的但是灰蒙蒙的黃金項鏈,盡管一周後我就找不到它了......扯遠了。通常這 Yard Sale 有的東西還是新的,還沒有從包裝盒裏取出來過。這些東西如果原價 100 塊,你往往能20 塊錢拿下,你高興,賣主也會覺得“噢,今天我額外掙了 20塊錢!”當然,不會有人傻到從商店裏買來新東西然後擺在自家的車庫裏當舊物賣掉。這些“新貨物”一般來自哪裏呢?一般都來自節日或者生日禮物,特別是聖誕禮物。原來美國佬每逢過節也送禮蔚然成風,特別是親友多的,光這送禮也是筆不小的開支。當然,一般情況下你送得越多,你收到的也多。這送來的禮品一多,再加上禮品一般中看不中用,所以一些懶惰的主人連打開都懶得打開,隨手將禮物扔進車庫或者地下室,等哪天有雅興,就將它們賣了。

大家看到,別人送你的生日或者聖誕禮品,你可以光明正大、無須遮遮掩掩地賣出是不是?在中國你一般得偷偷摸摸去變賣,對不對?是中國人更愛麵子嗎?可能,但是我想這更多地取決於當地的民風。一個茶杯或者一個碗,老美一個兩毛五分的硬幣也賣呢!換了我的話,別說不好意思買賣幾毛錢的東西,就算入鄉隨俗了好意思,除非我窮困潦倒了,否則我哪裏肯賣這鍋碗或者舊自行車的?還是趁早拉倒。反過來,在中國你可以和大家肆無忌憚地問年齡和薪水,在美國就是忌諱。這種差別來自文化上,來自民俗中,很難說那種比那種要優越啥的,對不對?你在某種文化和民俗中出生、成長,你就會被它浸染,染上一層難以褪去的色彩。這種色彩你喜歡也好,討厭也罷,它總是存在的,而且慣性巨大,你可以反抗它,但是你抹它不去。隻有時間才能讓它褪色。所謂入鄉隨俗,實際上是智者告誡世人,在社會文化和民俗麵前,要將自幾放在一種從屬的位置,表現出某種服從。

大家看到,在美國賣聖誕禮物通常並不會特別地讓賣者難堪,其原因之一就是送禮者通常是應付節日而送禮的,這隻是表示咱們之間的友誼還存在著,這禮品通常隻是某種 reminder 的意思,應應景罷了。你說這種應景不必要也行,虛偽也好,它就這樣存在著,大家都這樣維持著,時間久了,就成了tradition,成了曆史。當然如果有人從陡峭的落基山脈東側給你采來一束玫瑰,送給你,你卻拿去賣掉,將 5美元裝入口袋,這就很不近人情,這在東方是這樣,在西方也如此。所以,有些東西看起來和文化、曆史、民俗無關或者關聯很小,似乎是人類共有的。比如說如果你將這玫瑰賣掉為啥就顯得可恨呢?我想那可能是因為你違背了送花者的初衷,將別人的勞動看得很低賤,將送花者寄托的感情隨意忽略甚至蹂躪。當然,你可以找出很多理由為自己賣花去辯護,例如這花我已經欣賞完了,應該讓更多的人欣賞啦,或者我不會接受獻花者寄托的感情啦等,對不對?如果人是一些沒有感情的植物或者石頭,這樣的辯解其實很有道理的;麻煩的是人不如植物石頭那樣超然於紅塵。人們創造了紅塵,浸染於其中,從中得以歡樂,但是也為其所累。而且,更麻煩的在於,你也許會說自己超然了,或者假設自己超然了,但是別忘記這民俗慣性巨大,一般人是超越不了的。啥是誠信,啥叫友誼,什麽是信任,它們又有什麽用,潤格價格幾何?這個還真的難以說清。你珍惜它們也好,不在乎它們也成,甚至刻意去鞭笞它們也罷,它們就這樣存在著,人類有文明以來就這樣存在著。因為它們能給紅塵帶來和諧和有序,所以大部分人們都在維護它們,嗬護它們。它們像燈塔,如果熄滅了,大家就會迷失,莫辨東南西北。這和資本主義或者社會主義沒有啥聯係。我想,這種對能給紅塵帶來和諧有序完美的東西的嗬護,更多的是出於某種生物本能。

再切下題,免得又被人批評跑題了,說說這賣掉贈書。如果別人送你一本三國演義作禮物,你看完後 (或者甚至不看)將它賣掉,被人披露出來,我想大部分人都隻會笑笑,盡管送書者可能比較失望。如果這本書是別人寫的,花了一年或者幾年,甚至願意自己賠錢去出版,盡管從整個社會而言,這本書可能啥也不是,有它不多,無它不少,但是對作者而言,那是不一樣的,因為他付出了 (比如說)三年的勞動,傾注了他/她的努力和感情;那占去了他/她生命的三十分之一。別人願意贈送本簽名書給你,潛意識下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欣賞。這欣賞有兩種意思,一是欣賞文章、文筆本身,二是欣賞其勞動和付出。欣賞前者自然不必勉為其難,但是欣賞後者卻是一種美德(當然你可以反對,嗬嗬);甚至,這不能算是美德,而是人之所以是人而不是猴子或者石頭所應該遵守的道德底線。當然,如果你技高一籌或者眼高手低或者狂妄自大或者想掙脫這種束縛或者想標榜自己的超然,自然,你可以不必去欣賞別人的勞動,因為,這盡管是美德但是卻不是義務,對不對?但是,如果你接受了別人的簽名贈書,按照我的理解,這就隱含了你得尊重別人的勞動這樣一個implication,這樣一個隱含假設。這個隱含假設是你接受別人贈送書時一起捆綁帶過去的,你將書賣掉,就意味著對這種隱含假設的背叛。至少,你不必接受別人的贈書,對不對?

當然啦,這個世界據說有六十多億人口,很多的,對不對?多得比九牛之毛和天上的星星加起來都多。所以呀,按照高斯正態分布的原則,出些別具一格的人物是在所難免的。比如說刻意反傳統反科學如尼采啦,等;比如說某兄將三十幾本別人贈送的簽名書在淘寶網站兜售,等,想想也正常不過(無獨有偶,嗬嗬)。這位老兄那時是某個文學網站的開發者和站長,以前隻身赴新疆時無事可幹,就寫程序,辦了個小網站,後來回老家了,心靈不再孤獨,這網站就成了累贅。他將別人送的簽名書拍賣後被人揭發了,就非常生氣(揭發他的是當時網站的總編),非常惱羞成怒,結果總編走了,他折騰幾個月後將網站賣給了一個浙江的小商人。這位站長的一個優點是,他從來沒有標榜自己是作家(盡管我覺得他能寫些入木三分的雜文),自然也就談不上有名,所以什麽作品的潤格價格,自然也就無從提起;加上他被人披露了後知道惱羞成怒,所以他其實還是光輝燦爛的,嗬嗬。

當然,他被人披露後也可以說自己是站長有義務給大家擴大影響啦,或者說他的文章入木三分所以有資格賣掉贈送的書啦,等,你也不能證明他不是在給網站造聲勢、或者證明他的文章連入木一分都不行,對不對?他為啥不那麽說呢?我覺得他人很聰明的,知道這些和他為什麽要賣掉贈送的簽名書沒有什麽聯係。所以從另外一個層麵而言,他倒算是一個敢做敢為的人,盡管惱羞成怒有些不妥,但是那是人之常情,別人又豈能不理解的?

臨屏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