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日本:世界第一

(2008-09-25 07:04:09) 下一個
  教授(Ezra F.Vogel)出版了一本名為《日本第一》(Japan as Number One)研究專著,此書一出,立即在美國引起轟動,成為當年度美國最暢銷書之一,從一般的美國市民、學者到國會議員、政府官員乃至五角大樓的軍人都爭相閱讀,美國媒體也進行了大肆炒作。




  沃格爾在書中寫道:日本地少人多,資源匱乏,二次大戰中被美國擊敗且被美國軍事托管,但戰後日本卻創造了一個經濟神話,到了80年代,在許多方麵已超過一直以世界老大自居的美國,雖然日本的軍事戰爭沒有打敗美國,但通過經濟戰爭卻成功戰勝了美國。

  沃格爾在書中描述了美國工業全麵受到了來自日本的挑戰,日本在許多方麵已經打敗了美國。如果日本是美國的一個州,在地理麵積上應該排名第五,次於阿拉斯加、德克薩斯、加利福尼亞和蒙大那州。日本有1.15億人口,是美國的一半,在世界各國中人口密度最高。日本幾乎沒有石油、鐵礦、煤礦或其它金屬資源,約85%的能源依賴進口。

  1952年,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GNP)隻是英國或法國的1/3,到70年代末期,日本的GNP與英、法兩國的總和相等,超過美國的一半。

  70年代末,日本的鋼鐵產量與美國相當,但工廠設備卻比美國更先進、更有效率。1978年,在世界最大的22座現代化熔鐵爐中,有14座屬於日本,美國一座也沒有。日本鋼鐵企業的競爭力全球第一。

  50年代初期,日本從美國購買收音機、錄音機和音響技術,但沒過多久,美國市場上半導體產品全是日本製造。

  日本的鍾表工業已超過了鍾表業的故鄉瑞士鍾表行業。

  70年代末,就是在那些日本人不熟悉的產業中,西方企業也輸給了日本公司。如在樂器方麵,美國知名的鋼琴製造商史坦威等公司的銷售量不能和日本山葉鋼琴公司相比;日本的村鬆牌長笛更暢銷。其他如在自行車、滑雪設備、越野車等生產和銷售方麵,日本也遙遙領先。

  在汽車製造業,美國人更加難過。1958年,日本製造的客車不到10萬輛,70年代初期,德國大眾汽車公司生產的汽車是美國最暢銷的外國車。但沒多久,先是日本豐田汽車,接著是日產汽車,在美國的銷售量都超過了德國大眾。1978年,日本汽車的後起之秀日本本田汽車在美國的銷售量也超過了德國大眾。1979年,日本對外輸出了450萬輛汽車,其中在美國銷售了近200萬輛,而美國汽車在日本的銷售量僅1.5萬輛,為避免和美國、歐洲發生貿易戰,日本自動限製汽車出口,否則,日本將很快占領美國汽車市場。

  至於在計算機硬件和軟件開發方麵,美國暫時具有競爭優勢,但日本在信息技術領域的競爭力在快速增長,日本的計算機已對IBM和其他美國公司構成嚴重的挑戰。在複印機市場,日本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在急速上升。在軍事和原子技術領域,日本的發展也很快,雖然由於美國的壓力,日本還不能製造飛機,但美國飛機的許多零部件卻是日本製造的。

  日本在工業領域對美國工業的發展構成了實質性威脅。更為重要的是,日本的工業競爭力已超過美國和其它歐洲國家。1975年,一個日本工人用9個工作日就可以製造一輛價值1000英鎊的汽車,而英國禮藍汽車公司生產同樣的產品,一個工人要工作47天。1976年,歐洲主要的幾家汽車製造公司如飛雅特、雷諾、大眾,沒有一家工廠其工人每人每年產量可以達到20輛汽車,而日本的工人,每人每年可以製造42輛汽車,豐田則為49輛。1962年,每一個日本工人大約可以生產鋼鐵100噸,英國工人為400噸,但到了1974年,日本在鋼鐵方麵的生產效率是英國的2到3倍。1976年,在日本滾珠軸承工廠裏,一個工人的標準生產量大約是英國主要製造商RHP的工人的2.5倍。

  美國企業把產品進不了日本市場的原因歸結為日本關閉國內市場,然而,根據美國波士頓谘詢集團在1978年為美國財政部作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造成美日貿易逆差的原因,並非日本的保護政策,而是由於美國競爭力的薄弱所致。

  日本競爭力的快速增長是美國工業的最大威脅。在許多產業領域,美國隻能采取一些非市場措施來減少日本的威脅。在60年代,日本紡織品有完全壓倒美國紡織工業的趨勢,美國用政治壓力迫使日本公司“自動設限”,主動減少對美國的出口,以避免美國設置關稅壁壘。在70年代,當美國幾家主要的電視機生產企業因日本的競爭而幾乎被迫倒閉時,在美國政府的壓力下,日本企業自動限製對美國的出口,采取了退縮的態度。在鋼鐵方麵,美國采用了一套複雜的計算辦法來限製進口。在汽車方麵也存在同樣的問題,通過非市場手段來保護美國的工業。

  在商業流通領域,日本企業也無人能敵。三菱貿易株式會社、三井物產、住友貿易、伊藤忠、丸紅和日商岩井等,他們彼此是競爭對手,但沒有一家外國公司堪與匹敵。

  日本在美國的投資已經超過美國對日本的投資,並且日本對美國的投資在高速增長,有更多的日本公司在美國設立工廠,購買股票和產業。

  日本的運輸和通訊係統正快速超過美歐。日本於1964年就開啟了東京到京都的新幹線彈頭火車線路,美國在1977年才購買了這項已有15年的一部分技術。日本快捷便利的鐵路服務網絡遍布全國,為美歐所不及。

  日本郵政服務係統開發使用了最新的電子通訊係統,使日本的郵政服務速度遠高於美歐;日本的銀行電腦係統使日本國內資金劃轉速度快速無比;日本控製鋼鐵生產的電腦係統比任何西方國家都複雜。

  日本國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如果把房屋津貼計算在內,1978年日本的工資水平已經超過美國,並且在以更快的速度繼續增長。現在旅居日本的外國人,如果沒有特別津貼,很難維持和日本人相同的生活水準,而居留在美國的日本人,卻覺得各種奢侈品和餐館的價格很便宜。每一個日本家庭擁有的電視機(尤其是彩色電視機)和照相機的數量,居世界第一位。在電視錄影機方麵,日本擁有者的比例和絕對數量都遙遙領先美國。

  有人提出疑問,日本為了獲得快速的經濟增長,是否會忽略其文化和教育的發展?然而,實際情況是,日本對文化的輸入和技術輸入同樣突飛猛進,並以很快的速度普及到民眾中去。日本青年完成中學教育的比率居世界第一位,約占90%。美國人進大學的比率雖然較高,但完成學業的比率,則不及日本。日本青年的英語能力遠超過美國學生的外語能力,雖然他們在口語表達能力上無法和大多數歐洲人相比,不過在1945年,日本人對一種外語有如此進步,這在多數國家是無法想象的。

  雖然日本在國民生產總值方麵低於美國,但在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方麵卻已超過美國。

  盡管當時的日本在政治和文化上還不是世界強國,但日本的各種製度,在解決工業化所帶來的諸多問題上所表現出來的效率,無疑是世界第一的。

  在沃格爾的眼中,日本在工業和經濟方麵全麵打敗美國是毫無疑問的事情,不僅如此,日本在教育、研究與開發、國民收入和生活消費、各種製度建設等方麵也在快速趕超美歐。日本企業無與倫比的生產效率和產品競爭力更是美國企業無法達到的。

  麵對日本高效的生產率和強大的國際市場競爭能力,沃格爾為美國人描繪了一幅可怕的美國公司和美國經濟的邏輯發展遠景。

  沃格爾對美國政府采取讓美元貶值的措施來解決美日貿易逆差的做法進行了強烈的批評,認為美元貶值的唯一好處就是保護沒有效率的美國生產企業,從而進一步削弱美國企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自1971年以來,美國為了應對來自日本的挑戰,采取了讓美元持續貶值的政策,到1978年,與1971年時相比,美元已貶值了近50%。沃格爾認為,美元貶值雖可救美國的燃眉之急,但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從以下三個方麵分析,美元貶值政策是失敗的。第一,日本極端依賴原材料的進口,這方麵的成本約占鋼鐵和汽車產品價格的3/4。美元貶值後,日本原材料的進口價格降低,因此,外銷產品價格變動不大。日本既可以用很低的價格買到石油、木材和其他的美國資源,其產品的國際競爭能力反而增強了。第二,日本可以采用降低價格的方式來應對美元的貶值,而美國公司因受到暫時保護,就不再覺得需要改革的必要,這更使得美國公司的市場競爭力遠落後於日本公司。第三,日本貨的品質信譽好,即使價格提高,美國人也樂意購買。如果日本受到正式或非正式的配額限製,某一類產品的出口數量受到限製,日本人會轉向更高品質的產品來增加對美國的出口。總而言之,美元貶值或貿易保護政策都阻擋不了日本的挑戰,反而會不斷削弱美國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美元貶值隻起到保護沒有效率的美國生產企業的作用。

  日本企業憑借其強大的競爭力從美國公司手中奪走了越來越大的市場占有率,使日本企業獲得良性循環,美國公司陷入惡性循環中。波士頓顧問公司指出,隨著日本企業的市場占有率的提高,其利潤水平也相應增加,這樣一來,日本企業就有能力支付更多的研究與開發費用、更新各種設備,日本企業的產品創新能力和生產效率就更高,國際競爭能力就更強,從而使市場占有率再次提高。而美國公司則相反,市場占有率降低,盈利水平下降,支付研究與開發費用和更新設備費用的能力下降,然後又失掉更多的市場。

  日本企業強勁的競爭能力,使美國產生了一種日益增強的防禦心理。美國公司的主管為應對來自日本的競爭,在品質上偷工減料,對待員工更加苛刻。由於企業缺乏市場競爭性,越來越依賴貿易保護政策,美國人的自信心日益受到影響。

  這就是美國和日本未來經濟發展的邏輯,美國到了應該好好反省自己的時候,不要老以為自己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兔子,好好向日本學習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