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複“淫戒果報之因在何處?”

(2007-10-05 11:49:53) 下一個

問:
請教各位大德,淫戒果報之因在何處?

  妄語傷害了別人
酗酒破壞了自家的智慧 使心智混亂
淫呢
假如沒結婚 胡亂和人發生關係 可是你情我願
或者結了婚 獨自持身不嚴 可是妻子並不知情
沒人受到傷害
報在何處?
我絕沒有宣揚淫的企圖
隻是想從禮上認識到淫的危害
從根上想斷了它
萬惡淫為首
各位大德萬萬指點我
 

答:

    地藏菩薩本願經上說:“若遇邪淫者,說雀鴿鴛鴦報”,下生成為畜生,何時再得人身?何時脫離輪回之苦?

     您為什麽一定要認識邪淫危害的原理才能斷除呢?事實上,當年釋迦佛陀也沒有對那些困擾人類的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他在這些矛盾的問題上保持了富有個性的沉默。因為這些都與他崇高的使命風牛馬不相及,對個人的解脫無關緊要。

  《箭喻經》記載,有一次,蔓童子比丘來到佛前,急不可待地要求佛陀當場解決一些玄學上麵的問題,並以還俗相威脅。

  “老師,”他說,“世界常非常,有限無限,生命之流(jiva)與色身是一或二,如來圓寂後有或非有,如來圓寂後非有或非非有。而世尊對這些理論隻字不提,擱置一邊,不加任何闡述。”

  佛陀告誡他不要把時間和精力白白地浪費在這些阻礙道德提高的無稽猜測之上:“猶如一人被毒箭所傷,他對想把毒箭取出來的醫生說:我要首先弄清傷我之人是誰,我中了什麽樣的箭,在沒有了解這些詳情之前,我將不讓你把箭拔出來。在這個人弄清楚這些事之前,他早已死了。同樣的,在這些問題被摘明白之前,那個人也會死掉。”

  在此佛陀告誡我們弄清這些問題與治療箭傷根本沒有任何直接的關係。佛法是用來實踐的,是用來解決人生急迫的現實生死問題的,解決這些形而上學方麵的問題不能導致厭離、無欲、覺悟和涅槃。

  另外一次(《優陀那》第六品記載)當他的弟子又詢問這些問題時,佛陀引用了盲人和大象的寓言加以說明,這樣使弟子們不再迫問:一隻大象被牽到幾個盲人麵前,讓他們描繪它的長相。他們模了大象的不同部位,各自對大象作了荒謬的構想,互相爭辯不休。這樣的爭論自然會以吵鬧而告終。

  一無是處的猜測不會導致解脫,隻不過滿足好奇心而已,佛陀以他獨有的沉默來加以擯棄。

    對人類感興趣的道德和哲學等所有問題,佛教沒有一一作出解答。佛教也不談論不給人以啟發和教育,毫無意義的猜測和理論推理。佛教有實用和特殊目的,即滅除痛苦,以此目標為著眼點,任何於此無關緊要之事皆被置之不理。但是,佛教鼓勵熱心探索生命的真正本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