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黃大昉奇文
何謂黃言
黃言者,黃大昉之言也!與謊言同音,純屬巧合,不過,這也許正是冥冥之中的天意!
上個月,黃大昉研究員寫了一篇科普文章《什麽是轉基因》。他下筆千言,喋喋不休,卻對民眾最關心的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字不提。愷钜對此十分感慨,“如果黃研究員拿出一份研究成果,證明‘轉基因’是安全的,還有必要繼續爭論嗎?”
沒想到愷钜一句話,黃研究員還真當回事,緊接著就寫出了這一篇《轉基因食品安全風險已得到控製》。
愷钜是不是自作多情啊!哪那麽巧呢?
人微言輕之言,能被黃大昉這般重量級人物所重視,甚至還撰文回答,愷钜多少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因此,至少也要把黃大昉的文章認真地讀上幾百遍,深刻地領會其精神,不然,還真對不起人家這一篇黃言呢。
寫讀後感,是我小學老師教的本事,當初老師說的,寫讀後感的要點,就是要抓住文章的本質。
我一向是好學生,直到今天,我仍然沒有忘記老師當初的教誨。
那麽,黃大昉《轉基因食品安全風險已得到控製》一文的本質是什麽呢?
如果你讀過黃大昉的文章,在對照一下轉基因在中國推廣的事實,這個結論是不言而喻的。
黃言謊言一
請看黃言怎麽說的,“早在1996年農業部即頒布了轉基因安全評價的部門法規,成為國際較早實行轉基因安全管理的國家之一。2001年國務院正式實施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目前,我國已基本建成了轉基因生物安全法規、技術規程和管理體係,對保障生物安全、促進轉基因育種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黃大昉先生的言下之意,有了這些條例和法規,“老不信”們就應該相信,轉基因生物得到了很好的管理,所有的風險都已經被很好地控製了。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請聽聽號稱中國轉基因水稻之父的張啟發院士是怎麽說的。
張啟發說,“農業生產試驗很難做到全封閉,不排除有人見到田裏長著如此好的東西,就拿走我們的稻種材料。”
請再看華中農大研究生網名“fangeast”在“天涯雜談”的留言:“我也可以告訴大家一個事實,其實轉基因水稻已經在湖北推廣了。不是我們學校偷偷的拿中國人做實驗,因為轉基因水稻種植成本低產量高,當地農民把我們試驗田的種子私自就留下了……,整個湖北轉基因水稻種植麵積實際上已經很大了。”
請再看《鳳凰周刊》2005年15期(總184期)上發表一篇文章,題目是:《湖北轉基因水稻非法入市事件調查》(作者歐陽斌)。其中有這樣一段話:“一位專家對記者說,搞轉基因研究的專家很多人並不缺錢,但是他們希望能夠早點將自己的成果推廣,按照現有的程序,很可能很長時間都批不下來。‘有意或者無意的泄露一些種子,一方麵可以形成一種既成事實,另一方麵也可以將這些轉基因的種子作為普通的雜交稻種到地方上進行申請,按國家規定隻有轉基因的種子才必須由國家批準,這樣難度也就減少了。’”
愷钜很奇怪,如果張啟發的轉基因水稻實驗田裏的水稻都給農民偷割走了,那他的轉基因水稻高產的結論是怎麽得出來的?這種高產的結論不可能是“毛估估”估摸出來的。如果張啟發沒有說謊,轉基因水稻確實高產,那麽,在湖北大規模種植的轉基因水稻的種子又是從哪裏來的呢?
對此,黃大昉研究員有個說法。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對於轉基因作物違規商業化種植的問題,黃大昉表示,有聽說個別企業接過研發部門給予的轉基因種子去做試驗和銷售,可能有一些會流入市場。
黃大昉畢竟是個搞學術的,說謊不是他的專長,這一說謊就露餡了。個別企業,且不說是不是張啟發任董事長的那個企業,企業是搞生產做生意的,研發部門給他種子的目的,絕不會是要企業去做研發。企業去做研發,那研發部門去做什麽?去唱二輪轉嗎?要知道張啟發的研發基金是三千萬啊!難道張啟發把研發任務外包了?所以,黃大昉的話,實際上已經承認,張啟發通過個別企業在非法銷售轉基因水稻的種子!那麽,銷售給誰呢?雖然黃大昉沒有說,但總不會銷售給農業部,也不會銷售給孟山都,當然銷售給農民了。所以,黃大昉的話,親口證實了轉基因的專家根本無視農業部的條例法規,早已將轉基因水稻的種子私自推向了市場!
愷钜清楚地記得,農業部官員反複強調,從未批準過任何轉基因主糧作物商業化種植。但轉基因的專家們這種“有意或者無意”地泄露,使這種商業化種植已經成為了向中央政府“逼宮”的既成事實。
愷钜舉出的這些例子很清楚地說明了一件事:盡管農業部的條例法規頭頭是道,但轉基因專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做起來則完全是另一回事。也就是說,黃大昉所說的那些個條例法規,隻是寫給“老不信”們看的,實際上的效應等於一紙空文。
所以,黃言《轉基因食品安全風險已得到控製》的第一個證據,已經是個危險的謊言了。
黃言謊言二
黃言《轉基因食品安全風險已得到控製》為了進一步加強說服力,又拋出了一個更令人感動的謊言。
黃大昉說,“為慎重起見,我國仍增加了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沒有要求的檢測指標,如三代繁殖試驗(大鼠的自然壽命為2~3年,90天喂養試驗相當於其生命周期的1/8;三代繁殖則用於分析對後代的影響)。”
黃大昉的言下之意,沒有經過三代繁殖試驗的轉基因生物,是不會發給安全證書的。
三代繁殖試驗,黃大昉的這句話可說到了愷钜的心坎裏了。據說張啟發院士用了三年時間做了這個試驗,光轉基因大米就被老鼠吃掉了足足六噸之多!
可是,結果呢?迄今為止,有誰見過這份試驗報告呢?這是國家機密還是張啟發的個人隱私?
這個三代繁殖試驗的結果如何,隻有兩個可能,一,試驗結果完全如張啟發院士黃大昉研究員所說的,大鼠吃了轉基因以後,健壯活潑,正常繁殖,生理心理毫無異常反應。但如果真是這樣,這份三代繁殖的報告,就一定會出現在轉基因大米的安全評審材料中。但事實上,至今沒人提到過有這麽一份報告。
那麽,試驗的結果就是相反的結論,吃了轉基因以後,老鼠生病了,死亡了,絕種了,甚至還可能發生了更可怕的現象。愷钜說這話是根據的。湖南師大的一篇碩士研究論文披露,用張啟發研製的Bt轉基因水稻進行小鼠90天喂養試驗,僅僅90天,小鼠的腸腺細胞就出現了病變。
這才是這份報告不可告人的真實原因。
要知道,在轉基因水稻的評審中,對於十三億人的食物安全,張啟發院士僅僅拿出了一份小鼠七天灌胃試驗的報告。七天灌胃試驗,國外早就做過,結論也是眾所周知。設計這個試驗的目的,就是為了證明Bt直接吃進胃裏,沒有明顯的毒理反應。因為Bt隻有轉入農作物以後,才產生了毒理反應。這個試驗是用來和真正的轉基因食物的喂養試驗作對照的。也就是說,張啟發的這個七天灌胃試驗,根本不能證明轉基因水稻的安全性。他把它拿來作為轉基因水稻的安全性證明,完全是糊弄人的。擺在我們麵前的問題是,在整個專家評審團的評審過程中,農業部的官員也許缺乏專業知識,其他的專家教授院士,難道連這點常識都沒有嗎?即使是農業部的官員,條例明文規定,要有三代繁殖試驗,這和七天灌胃試驗差了十萬八千裏,再怎麽弱智,這點分別總是看得出來的,如果不是利益分享,暗箱作業,請問,張啟發的這個現代版的“指鹿為馬”是怎麽會得逞的?
這裏麵的貓膩,黃研究員是很清楚的,愷钜無意也無權去追究。這裏隻是提個線索,以後該怎麽做,那是紀檢部門的事情。
黃研究員提出了三代繁殖試驗的條例,這不僅沒有能證明轉基因食品的風險已得到控製,反而證明了張啟發手裏的轉基因水稻安全證書是通過不正當手段取得的,更聳人聽聞的是,這證明了控製轉基因食品風險的職能部門失控了。
這是一個比轉基因食品的風險更危險的事情,一旦人們對轉基因的憂慮成為事實,那麽,生靈塗炭,國家卻毫無善後之策!
在這樣的專家帶領下,如果我們把“轉基因技術作為未來農業發展的方向”,怎不叫人一陣陣脊背發涼,冷汗直冒!
黃大昉先生,感謝你的黃言,讓我們看到了轉基因背後更危險的毒瘤!
寄語黃言者
自從轉基因進入中國,癌症死亡率直線上升,時間上的高度吻合,這裏麵會不會有什麽聯係呢?
聽說老鼠吃了轉基因以後,血親之間也會互相撕咬,至死方休,近幾年不斷發生家人自相殘殺的人倫慘劇,會不會是吃了轉基因的原因呢?
轉基因泛濫以來,大學生的精子質量嚴重下降,青年人不孕症急劇增加,出現了各種奇奇怪怪的病證,很多事情,都和轉基因有著隱隱約約說不清道不明的巧合,作為一個有良心的科學家,是不是應該把這一切搞清楚之後,才能讓十三億人民對這轉基因稻米放心呢?
如今,一個科學院的院士,卻拿著一個七天灌胃的試驗,在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上忽悠全中國,而控製風險的職能部門在利益驅動下失控不作為,這能說是轉基因食品的風險已得到控製了嗎?
應該說,這才是老百姓變成“老不信”的原因才對。
愷钜還是那句話,黃研究員應該拿出一份三代繁殖試驗的報告,證明“轉基因” 對老鼠是安全的,然後再進一步,論證轉基因食品對人體是否安全,這才是一個科學家應有的科學態度。
所以,請黃研究員多做實事,少說謊言,黃大昉的名字,本是個大放光明的名字,請黃大昉不要辜負了他!
如此國家幸甚,百姓幸甚!
附:黃大昉的文章
轉基因食品安全風險已得到控製
2011年11月13日來源:科學時報 作者:黃大昉
鑒於轉基因技術發展的巨大潛力,各國也高度關注其發展中有沒有潛在的風險,特別是生物基因跨物種轉移是否會對健康和環境產生不良影響。
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經濟與合作發展組織等國際組織均製定了轉基因生物安全風險評價的指導性文件。我國也始終堅持在推進轉基因技術的同時強化生物安全管理。
早在1996年農業部即頒布了轉基因安全評價的部門法規,成為國際較早實行轉基因安全管理的國家之一。2001年國務院正式實施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明確指定農業部負責,會同科技、衛生、環保、外經貿、檢驗檢疫等10個部門組成部級聯席會議共同管理。在管理模式上既針對產品又針對過程,涵蓋研究試驗、生產加工、經營及進出口各個環節;在製度設計上強調借鑒國際經驗、適合我國國情、維護國家利益。
目前,我國已基本建成了轉基因生物安全法規、技術規程和管理體係,對保障生物安全、促進轉基因育種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轉基因安全評價,主要包括食用安全性和環境安全性兩大部分,重在進行風險評估、風險管理和風險交流。以轉基因抗蟲水稻的食用安全評價為例,過去長達11年的時間裏,我國相關部門和單位按照國際技術規範對其進行了營養學、毒理學和致敏性的全麵評價。營養學評價包括宏量營養成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分等,包括氨基酸和脂肪酸構成分析)、微量營養成分(礦物質、維生素)以及抗營養因子等檢測分析,以判斷轉基因與非轉基因水稻在營養成分和抗營養因子上是否存在生物學意義上的差異。
毒理學評價則研究觀察其對實驗動物是否有不良影響,並根據試驗結果進行暴露量評估(如判定殺蟲基因蛋白攝入量的安全係數)。致敏性評價則通過殺蟲蛋白與已知致敏原蛋白氨基酸序列進行同源性比較,評價其致敏的可能性,並開展體外模擬胃腸道消化穩定性試驗以確定殺蟲蛋白是否易於被消化酶分解。
應當指出的是,我國轉基因水稻食品的安全性檢測指標超過了國外的標準。例如,美國在評價新的抗蟲作物時,做實驗動物大鼠口服急性毒性和90天喂養試驗就夠了,因為他們認為Bt殺蟲蛋白並非新發現的蛋白,它的性質特點已為人們長達一個世紀的試驗研究和安全應用所熟知,而且抗蟲玉米上市已十幾年,從未發現其對人體健康有不良影響。
但是,為慎重起見,我國仍增加了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沒有要求的檢測指標,如三代繁殖試驗(大鼠的自然壽命為2~3年,90天喂養試驗相當於其生命周期的1/8;三代繁殖則用於分析對後代的影響)。
此外,轉基因生物安全性評價過程中還有許多詳細的規定和要求,如允許轉移的基因結構和功能必須明確、接受基因的作物特性和遺傳背景必須清楚、基因操作的方法必須安全可靠、轉基因的後代必須能夠檢測跟蹤等。
又如,隨著轉基因技術的不斷進步,現在已能去除轉化載體上抗生素標記及其他無關序列,而且能知道外源基因在作物基因組中的插入位點,這樣就會更大限度地降低轉基因帶來的風險,從而使轉基因更為精確、快速和可控。
全球轉基因作物規模化應用已逾15年,盡管傳聞不斷,但真實的情況是:由於各國實施了科學、規範的管理,轉基因安全風險得到了有效的監測和預防,轉基因作物的品種和麵積、加工食物的種類和食用人群仍在逐年擴大。每年全世界億萬公頃土地種植轉基因作物,數億人群食用轉基因食品,迄今確實沒有發生過具有科學實證的轉基因食用和環境安全事件。
因此,應當肯定:經過科學評估、依法審批的轉基因作物是安全的,它的風險是可以預防和控製的。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近年對此也作出了肯定的結論。正是基於這一點,我國仍應積極推進轉基因新品種的研究和產業化。
當然,所有高新技術的發展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對於轉基因安全風險這樣一個重要的科學問題,我們仍要進行長期、深入的研究。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實踐經驗的不斷積累,我國安全評價和管理水平將會進一步提升,轉基因技術也會不斷發展完善,其安全性一定能夠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
《科學時報》 (2011-11-14 B3 視界·觀察)
國內外有識之士長期以來大聲疾呼,為保民族之根而對那些見利忘義的學術權威,引狼入室的“販偽鬥士”,在話語權被把持的情況下,艱難地利用各種可能的渠道,進行了揭露。
歡迎張孝德的文章,這是從那厚厚的陰霾中透露出來的一縷陽光,中華民族免受再次奴役的保障。
http://theory.people.com.cn/GB/16287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