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愷钜——改命造運,廣結善緣

一個人的命,從出生那天起,從東向西而去;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華北地區大姓及其分布規律

(2010-06-01 21:49:43) 下一個

 

  華北地區位於我國的北方,東起東經122°42′,西到東經97°08′,南起北緯31°23′,北至北緯53°32′,包括河北、河南、山西、山東、內蒙古、北京、天津七省區市。麵積1778萬平方公裏,占全國總麵積的185%。2000年人口達33135萬,占全國人口的2558%。在先秦時代,華北北部屬北戎之地方,東部屬東夷之地域,其餘為華夏族的活動中心之中原地區,尤其山西是中原故地,堯、舜、禹時代的活動中心,河南是中原文明的發祥地。西周春秋時,華北歸屬周朝畿內重地,以及齊、魯、晉、衛、鄭、宋等國之屬地。戰國時期歸七雄中的齊、趙、魏、韓和燕五國之領土。在這一曆史民族大融合的中心地區,華夏民族橫空出世,秦始皇吞並六國,揭開了中國"大一統"的第一頁。漢承秦製,華夏民族在"大一統"中轉化為漢族,華北也就成為漢族形成和崛起的搖籃,也是中國姓氏起源的中心地帶。
  從漢初到清末,我國漢族經曆了五次大融合。漢、晉和南北朝的兩次大的融合,主要發生在華北地區,大批漢族南遷,內遷入主中原的匈奴、鮮卑、烏桓等北方民族與原華北漢族混居和通婚,最終同化為華北地區新的漢族人群。宋、元、明清又以北方為主發生了三次大的民族融合,華北居民多次大批南遷,先後進入華北地區的契丹、女真、奚、渤海、蒙古、滿洲等民族再一次大規模與華北居民混居、融合、同化,形成華北地區新的漢族。當代的華北漢族主要成員來自於宋、元以後所形成的華北漢族。
  華北漢族的基本特征:方言基本趨同,族群結構單層,性格豪爽樸實,民間尚武成風(徐傑舜《漢民族的人類學分析》,1999)。華北地區南遷的漢族以東線和中線為主要的南下路線,向江南和東南沿海移民(葛劍雄《中國移民史》,1997)。華北漢族外遷最大的特點是大多以原籍或宗族為單位,或依附於原籍的強宗大族、地方官員,集體行動(徐傑舜《漢民族的人類學分析》,1999)。這就是中國曆史上人口遷移的特點,即同姓人群的遷移。尤其是代表中國人口大約85%的100個大姓人群的分布,不但反映了各地人群遺傳組成的主要因素,而且決定著中國曆史上人口遷移的方向,以及地域人群間親緣關係的程度。
  當代中國100個最常見的大姓中,有32個大姓的分布重心在華北地區。按姓氏分布集聚和擴散的形狀,可分華北地區為華北東部、華北北部和華北中西部三塊。華北東部含有張、孫、高、宋、於、呂、郝、孔、崔、史和孟11姓,這ll姓的分布的共同特征是以魯豫冀為中心,向北、向東北形成擴散主線。華北北部含郭、馬、韓、董、賈、閻、任、常,武和喬10姓,這10姓的分布以豫冀為中心,向北和西北梯度擴散是它們共同的特征。華北中西部含李、王、劉、趙、馮、程、袁、田、範、秦和賀11姓,他們的擴散的主要趨勢是向西,其次是向南和向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