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官的欲望和快樂

活了這麽多年,才發現自己是這麽的感性,讓我的眼睛帶著你的心去飛。
個人資料
正文

《菜根譚》心悟第4條:出汙泥而不染,明機巧而不用

(2007-11-24 18:23:41) 下一個

《菜根譚》心悟第4條:出汙泥而不染,明機巧而不用

          “勢利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尤潔;智械機巧,不知者為高,知之而不用者為尤高。”

          物質與能量相較,能量要高於物質。“高”的意思是指理解,駕馭的難度。行為心理學派的學者認為,當一個人反複做一件事,這件事的意義在他頭腦裏的概念就會固化下來,變成事實(fact),變成他認識世界的內在參照係(belief system)裏的一個點。和尚敲木魚,教士背誦經典條文都是加強本已存在的一個個點。所以,身處勢利紛華的人,選擇不去接近的,去逃離的,是內心裏拒絕接受潛移默化的改變。選擇接近而不會被同化的,是內心裏有更深的信念,來與不斷侵淫的行為對抗並且保持內在參照係的完整*。這是內心裏內控能力強大的表現,即“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的本原。

     說起智械機巧,為什麽有拿著木棍在隧道裏奔跑的感覺呢?因為世界上的事,都是有來龍去脈的。持久的,宏大的,恒貫宇宙的來龍去脈,道德經裏稱之為“道”,本質上是能量流。用頭腦去改變能量流動的方向和渠道而費盡心力的,叫機關算盡,悲情產生於迷失在細節裏,導致信息加工超出了頭腦和能力的監控能力。真正聰明的,是用力於機關匯集的機會之處,即“四兩撥千斤”,係統控製理論裏叫“軸”。不想去費心算計的人,是看到了頭腦在紛繁麵前的渺小*,主動放棄了。知道如何使用機巧卻不用的,如不是在靜靜觀察,等待“軸”的出現,就是在自律,不去試圖駕馭更大的能量,成為野心的奴隸。

          智慧,道德,從來都是活的而非僵死的教條。學懂了,學穿了,受用無窮。

*      The human body receives millions of bits of information each second through our five senses. We are only conscious of, or able to put our attention on, a maximun of forty bits per second, and the amount is usually less. Therefore, we are only conscious of approximately one out of the millions of sensations that we experience every second. The rest of the sensations are subliminal;that is, they are below the threshold necessary to trigger a conscious perception. Instead, they affect us subconsciously.  見《The user illusion: cutting consciousness down to size(New York, NY: Viking,1998).p.12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