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大 夫 坐 診

【這裏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一切以您自己醫生的建議為準。您使用本網站即代表同意該免責聲明。】
個人資料
正文

打針與打點滴

(2008-10-10 06:33:10) 下一個
    作者:白衣鹹飯

  以前曾經寫過一篇《吃藥》,但是寫得不怎麽好,卻又無力再改回來。不過,
乘這次寫《打針與點滴》的時候,把上次沒有寫明的部分加進去,算是補充。希
望兩篇小文能為讀者在吃藥打針方麵提供一些知識。

  小小的針頭可能是使用最廣的醫療器械,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曆史。針頭雖
小,但幾乎沒有人沒有受到過針頭的刺痛。不過,現在打(肌肉注射)針的人越
來越少。很多人寧可接受點滴(靜脈注射),也不願意接受打針,唯一可以解釋
的原因似乎就是“怕痛”。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恐怕永遠沒有這麽簡單,經濟的,
心理的,愚昧的都包涵在裏麵。

  打針是句俗話,準確地講應該叫藥物注射,包括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局部
注射和某些特殊部位的注射。靜脈注射其實也是注射,但國人常把後者稱為打點
滴,這也很形象,藥物是一滴一滴地流進體內的。既然是科普,我也就隨俗叫點
滴好了,希望沒有人在這樣的小問題上“頂牛”。

  為什麽有些藥要吃進去,有些藥要打進體內呢?最主要的考慮應該是藥物的
吸收與代謝,通俗一點說就是是否起效,起效快慢和效果何時消失等。藥物經口
到達胃腸道後,不會馬上全部進入血液循環,而是先在消化道有個吸收的過程。
有的藥物吸收得很快,有的藥物吸收得比較慢,所以起效時間就存在差異。對於
那些吸收率非常高的藥物,應該盡量口服,效果與點滴無異。比如,甲硝唑口服
的吸收率高達98%,根本就沒有必要點滴。但是,同樣一個療程的甲硝唑,如果
買口服的片劑,40片可以吃一周總的費用還不到4元錢,而點滴的劑量,一天兩
瓶就要20多元。所以,這個問題上,經濟因素恐怕占主要。

  當然,也有的藥物隻能口服不能經打針或點滴進入體內。比如一些促進消化
功能的酶類藥物,本身就要在消化道內起作用,必須口服。還有如緩解心絞痛的
硝酸甘油,要舌下含服,沒有必要吞下去,在口腔內也會很快吸收,更沒有必要
打針了。對於這類問題,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所以無論遇到的是好醫生,還是
差醫生,都不會有出錯的機會。

  但有些藥物由於各種原因,不得經過消化道,就不得不經過注射進入體內。
如一些滅活的病毒或細菌活疫苗,難以忍受消化道內酶的分解,所以得注射,而
且得皮下注射,如牛痘(預防天花)、卡介苗的接種,都是如此。但是,也有利
用感染消化道的能力而選擇口服的。如預防脊髓灰質炎的減毒活疫苗,因為感染
消化道而使人體獲得免疫力,專門做成糖丸,給兒童口服。不僅吃起來甜甜的,
而且外麵的糖衣可以抵抗胃酸的腐蝕,使減毒活疫苗安全到達腸道。實際上是利
用了腸道病毒的天然特點。

  一般而言,藥物以點滴的方式進入體內最快,肌肉注射次之,口服最慢。而
藥物要起作用,必須達到一定的濃度後,才會發揮作用。在藥物進入體內後,會
經血液循環到達腎髒和肝髒,有的經腎髒代謝(排除),有的經肝髒排除(膽道
係統),在吸收與排除之間有個動態平衡。研究這個過程的學問叫藥代動力學。
可惜,我們絕大多數醫生對此並未深刻理解,在大學裏僅僅學習2個小時。以這
兩個小時的功夫,應付今後的很多臨床問題,很多人就感到力不從心。好在很多
藥物說明書上都列出了相關數據,使用前看一下,對處方有好處。

  有的藥物隻能經過口服和靜滴,不宜經過肌肉注射。比如氯化鉀這個藥就很
怪,口服非常安全,靜脈慢慢地點滴也很安全,但不得快速點滴,更不能推注。
氯化鉀進入體內時,對人體有點刺激性,點滴時會有點痛。這樣的藥物當然不能
用於肌注了。如果快速推入體內,會引起心律紊亂,導致病人很快死亡。有人懷
疑注射執行死刑的藥物就是氯化鉀,也有人說不是。本人對此沒有研究,但快速
地把氯化鉀推入人體內,的確會引起生命危險。因此,臨床上注射補充氯化鉀時,
不僅強調藥物濃度不能太高,而且強調進入體內的速度不能太快。如果病人可以
口服補充鉀離子的話,就盡量口服好了。慢慢點滴雖然安全,但畢竟很痛。插了
胃管的病人就簡單了,把藥從胃管裏推進去,效果如同口服,但沒有口服的異味
和不適,更沒有點滴的危險了。

  不過臨床上像氯化鉀這樣的藥物並不多,決定藥物進入體內的標準多數都是
得依據藥代動力學。但從安全的角度來看,靜脈注射實際上是種危險的醫療措施。

  剛做小醫生時,有家老醫院發生了一件大事:一個本院職工的女兒懷孕生孩
子,大家都很照顧她。因為是本院職工子女,所以主治醫生給這位孕婦開了瓶
“人體白蛋白”點滴。無論當時還是現在,白蛋白都是緊缺物資,所以很多醫生
沒有指征是不隨便開白蛋白的。當時這家醫院的產房連著新生兒病房,而新生兒
使用白蛋白的量很小,所以有時把新生兒沒有用完的白蛋白留給大人,或者在大
人的白蛋白中抽一點給小孩。那天也是合當有事。有個護士怕浪費這價格昂貴的
白蛋白,就順手把一瓶小兒沒有用完的白蛋白遞給了外麵的護士。沒想到這個患
者還沒來得及做媽媽,就在白蛋白的點滴過程中,突然發生了呼吸困難、血壓下
降而很快去世。國內的老醫院、大醫院職工,都是住在一起的,大家看著這孩子
長大,馬上要做母親了,但這孩子卻說走就走了,不僅令人十分遺憾,而且家屬
與醫院之間還發生了一場嚴重的醫療糾紛。當時爭論的焦點是,病人在點滴白蛋
白的過程中,到底是怎麽死的?家屬認為開封後的白蛋白可能被細菌感染,點滴
引起急性毒血症導致死亡;院方認為臨死前的症狀、體征很像過敏性休克。雙方
各執一詞,法院最後的判決我看是筆糊塗帳。不過被告方律師在法庭上提供的一
條證據倒是讓我牢記於心:當時國內期刊上已經報道了好幾起白蛋白點滴過程中
的死亡事件。由於那時醫療糾紛的處理沒有現在這麽規範,家屬好像得到的賠償
並不多。要是現在,估計至少也得百萬。這件事情給我的心理陰影很大,我到現
在也不大開白蛋白,除非這人的指征特別明顯。從醫這麽多年,從我手裏處方出
去的白蛋白,全部加起來也不到10瓶,可見這件事情對我的影響有多大!

  10多年前,有天晚上我去看望一位生病的朋友,那人給我講了他白天經曆的
恐怕事情。他當時因頭暈到老婆所在的醫院內科打點滴,鄰床的一個病人跟他吊
一模一樣的藥物。兩人幾乎是同時開始點滴,但在吊了一個多小時後,鄰床的那
個病人突然呼吸加快,口說不適,沒幾分鍾就離開了人世。我那位朋友當時嚇得
半死,打完一瓶藥後,堅決要求回家。直到我去看他的時候,他還未從驚嚇中恢
複過來,說話都有點語無倫次。他問我那人死於什麽原因,是用錯了藥,還是打
錯了針?我到現在也回答不出來。

  點滴雖然是個最小的侵入性操作,但實際上存在很大的危險。前幾年幾乎每
家大點的醫院都有自己的製劑室,都在生產葡萄糖水、生理鹽水等“醫院內製
劑”。恕我直言,有些醫院的藥劑科或製劑室根本不適合做這些事,消毒滅菌工
藝不嚴,製劑保存條件不夠,這樣出來的產品怎麽合格?好在01年頒布的《藥品
管理法》把這些偽劣產品統統排除在進入人體之外,這類的恐怖故事才明顯減少。
這應該托前藥監局局長大人之福,難怪局長大人“英勇就義”前憤憤不平。

  在發生靜脈輸液導致患者死亡後,絕大多數家屬首先懷疑醫生護士是不是把
藥弄錯了。其實,藥物弄錯了固然會導致患者死亡,但這樣的情況並不多。更多
見的是輸入的液體本身發生了感染,行話叫“汙染”。很多液性藥物內含有糖,
或者生理鹽水,或糖鹽水等。這些液體在生產製造的過程中,有的混入了支原體、
衣原體甚至真菌,它們在這些藥液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輸入藥物的過程,
其實就成了輸入毒素的過程。輕者使人在短時間內發生寒戰、發熱,重者會要了
人的性命。雖然護士在藥物注射前要仔細檢查、核對一遍,但實際上並不能保證
每個人都是火眼金睛。

  醫生做得越久,耳聞目睹的恐怖事件越多,膽子就會越小。可能是因為我這
個人一直在臨床上混,所以我的膽子越來越小。能夠口服的藥物不要打針,能夠
打針的不要點滴,唯一的原因就是安全。但現在的藥物製造的水平越來越高,醫
生的膽子也越來越大。像我這樣膽小如鼠的人,似乎越來越少。也有的患者,根
本不把吃藥當成治療的一部分,你要是給他開點藥,他會把藥給扔了,隻有點滴
他才會接受,才會覺得那才是藥;有的患者視肌肉注射為刑場,隻希望點滴而不
接受肌注。當然,更多的是醫生開點滴,會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殊不知隻要有
一次輸入了含有毒素的液體,就會斷送人的性命。其實,臨床上很多藥物不需要
靜脈點滴,口服的效果與點滴是一樣的,但各級政府為了顯示對衛生工作的重視,
急診室越修越多,越修越好,唯一的功能就是創造條件,讓人在裏麵打點滴。君
不見,現在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還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打點滴不是一道顯眼的
風景線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