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西藏新疆想起乾隆皇帝

(2008-04-23 10:46:18) 下一個

從西藏新疆想起乾隆皇帝

娛樂新門戶 - 好心情中文網

讀史亂彈:從西藏新疆想起乾隆皇帝   
文 / 蜀漢忠臣

??進入二十一世紀已經好幾年了,總聽見一些關於西藏新疆等地的不愉快消息,不知怎地就想起了乾隆皇帝。

??應該說,乾隆皇帝至今還是一個非常時尚的帝王,關於他的清宮戲一拍再拍,多得都要泛濫成災了。說的大都是什麽才子佳人、風流韻事,什麽和砷、紀曉嵐、劉羅鍋,卻很少提及他的文治武功,特別是基本上已經忘記了他對於開拓中華疆土,穩定西藏新疆做出的突出貢獻,不能不令人啼笑皆非。

??當我們重新翻閱曆史時,就會發現乾隆皇帝打擊分裂勢力,平定西藏新疆的赫赫武功,聯想起現在的那些“跳梁小醜”,心中油然地對乾隆皇帝產生了深深的敬意。

??據《清史稿》和《清高宗實錄》(清高宗就是乾隆皇帝)記載,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大小金川(即今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土司兩次叛亂,乾隆皇帝先後派遣張廣泗、訥親、傅恒、阿桂等名將大臣進兵平叛,蕩平了叛匪,將大小金川完全掌控在手中。

??乾隆二十年(1755年),新疆準噶爾部首領達瓦齊發動叛亂,乾隆皇帝毫不手軟,派將軍班第率軍消滅。

??乾隆二十二年,新疆厄魯特部首領阿睦爾撒納叛亂,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新疆回部首領大小和卓霍集占、布拉敦尼叛亂,乾隆皇帝鎮定自若,派遣將軍兆惠、富德、海蘭察次第蕩平。(名動一時的香妃就是這次平叛的戰利品。)

??在這曆次平叛中,乾隆皇帝堅持擒賊必先擒王,斬草必須除根,督促清軍務必擒斬極少數首惡分子。如,金川之役堅決要求將叛亂首領郎卡等擒獲獻俘。平定新疆各部叛亂時,明確指示清軍必得叛首阿睦爾撒納和霍集占、布拉敦,否則不為全功,在清軍窮追下,阿睦爾撒納和霍集占、布拉敦尼無路可逃,先後被迫自殺,首級被其部下族人獻給清軍。

??乾隆十五年(1750年)十月,掌握西藏地方軍政大權的噶倫(達賴喇嘛的輔助者及實際政務處理者)、所謂的“藏王”珠爾默特那木紮勒軟禁達賴,意圖發動叛亂,清政府派駐西藏的駐藏大臣傅清、拉布敦獲知消息後,決心孤注一擲,以死擒賊。十月十三日,傅清、拉布敦詐稱皇帝有旨冊封珠爾默特那木紮勒,誘騙珠爾默特那木紮勒來到通思崗駐藏大臣衙署,使之登樓接詔,當其跪拜接詔時,傅清突然從後衝出,斥責珠爾默特那木紮勒“違天子令,罪不可赦!”揮刀斬之。其後萬餘藏兵四麵圍攻,傅清、拉布敦及其隨從一百餘人力戰不屈,全部殉國。而西藏地方分裂勢力也攝於首領已死群龍無首,加之乾隆皇帝及時加派大軍平定,最終一場本將掀動全藏的大亂十天就被平定了。

??在處理西藏新疆事務中,更難能可貴的是,乾隆皇帝不僅僅拘泥於平定叛亂而已,而是目光長遠,放眼未來。他考慮到西藏新疆等地地處偏遠,曆朝雖加強了管理,但都僅限於收為藩籬,不利於統一。他果斷地改變曆代以來的策略,不再以夷治夷,開始在新疆、西藏長期派駐官員和軍隊,將之如內地各省一樣長久納入中央政府直接管理。

??在靠近西藏的大小金川,他廢除了原有的土司管理體製,“改土為屯,除去降番民目”,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員管理。

??在新疆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的當年,乾隆皇帝就決定廢止原來由新疆當地貴族自行管理的舊有體製,改派將軍、都統、參讚大臣、領隊大臣等負責管理,其中以伊犁為全疆首府,設官建製,稱伊犁將軍,總管新疆軍民事務。先後選派阿桂、伊勒圖、明瑞、隨赫德等富有才幹的大臣經營管理。

??在西藏,乾隆皇帝在收到珠爾默特那木紮勒叛亂消息的當天就下詔:“當趁此將藏中積習剪除,一切事權俱歸駐藏大臣管理,俾經久無弊,永靖邊隅。”平叛後,又頒布了《欽定西藏善後章程》,明確了中央政府擁有管轄全藏政治、經濟、外交、軍事、貿易等所有各項事務的最高權力。

??他大膽削弱噶倫的權力,增強了中央政府委任的駐藏大臣的政治地位和實際權力。把駐藏大臣提高到與達賴、班禪平起平坐的地位,並實際掌握西藏軍政大權,極大地強化了中央政府對西藏地方的管理,密切了漢藏各族人民的關係。同時在西藏正式派遣駐軍,實際上完全確立了西藏直屬中央的隸屬地位。

??為了解決藏民對達賴、班禪等大喇嘛的宗教信仰所引發的其他問題,乾隆皇帝創造性地提出了“金瓶掣簽”這一製度,規定達賴、班禪等大喇嘛的轉世化身必須由中央政府派員會同宗教人士“金瓶掣簽”,並經中央政府批準冊封,方為公認合法,不得“妄行指認,私相傳遞”。宗教活佛違法,同樣要受到中央政府的嚴厲製裁。這一製度一直沿襲至今。

??為了確保西藏新疆等地的長遠發展,乾隆皇帝還力辟眾意,在各地實行移民屯田。在金川,到乾隆五十年,就“屯事日興,荒土盡辟”墾地十三萬六千畝。在新疆,從乾隆二十五年到三十六年間,先後修築伊犁、迪化等大小城堡,屯田百萬畝,全疆人口增長了十倍。各地群眾因“久沐深恩,各安耕作,遇有差遣,莫不奮勉出力,無異內地民人。”

??此外,乾隆皇帝還先後發動了對緬甸、安南、廓爾喀等當時清廷屬國的征討,可惜都因勞師遠征,將士水土不服而無功而返,否則,今天的中華版圖也許就不是這樣了。

??兩百多年後再來細細品味乾隆皇帝,仍然可以感受到他無窮的魅力,我不敢妄自對這樣一個曆史人物蓋棺定論,但是我敢說,不論乾隆皇帝這一生功過如何,不管他是出於何種目的,他都算得上是中華民族曆史上不多見的富於進取心,勇於開疆拓土,維護祖國統一的統治者。

??今天,也許我們應該更多地從這方麵來緬懷一下他……

————————————


清代平定大小金川之戰 [博客帖]

文章提交者:不合群的狼

在我們四川,特是在川西地區.一些老年人老愛講那些老故事:乾隆年間的剿大小金川是最愛講的.我也聽過,但時間過了很久記不得了,隻曉得死了好多人和小金的黑梨子特好吃皮黑水多入口化渣........

當時的乾隆皇帝為這彈丸之地的大小金川傷透了腦筋,先後以作戰不力賜死了好多大官.前段時間陪人去位於小金的有著東方阿爾卑斯山之稱的四故娘山去耍,又有個愛好曆史的朋友提起:那年乾隆打金川是咋回事啊?我隻能結結巴巴的說個大概,臉都紅了.回到家到處找資料才把它整理出來.這就是:


清代平定大小金川之戰

清代乾隆12年到41年也就是公元1747-1776年,清朝為平息大小金川藏族土司發動叛亂而進行的大規模戰爭.戰爭持續之久,傷亡之大,在當時是引起的巨大的震動.而這場戰爭的起源說起來讓人哭笑不得.

大小金川位於現四川省的川西北大渡河上遊地區,山高林密,是嘉絨藏族的聚居區(嘉絨藏族是以農耕魚獵為主的定居型藏族,全稱好像是嘉摹查瓦絨藏族?記不得了,但意思是肯定的:女王的衛兵.

相傳在很久以前前藏地區有個藏族國家,國王是女的.後來被土蕃國滅了後,這支藏族就遷移到了泯江上遊一帶繁衍生息.我對藏族很好辯認,一眼就能分出嘉絨,康巴,安多藏族....說遠了)

藏區是實行土司製的.本來那裏隻有金川土司一個,在康熙年間1721年封的大金川活佛嘉勒巴的孫兒薩羅奔,因帶藏兵幫助清軍遠征西藏平定羊洞叛亂有功,再加上大金川的土司人多勢眾,為均分力量不讓一人坐大,而將大小金地區的權力分散:

封薩羅奔為大金川土司管理大金川並綬大金川安撫使的引信一個.

原來的大金川土司澤旺就隻管理小金川地區.

另外還分封了目前屬甘孜阿壩洲的其它幾個嘉絨藏族土司:雜石,沃日,佐斯甲布,革布什咱.

那薩羅奔有權有勢後,借清庭的支持和縱容,驕橫霸道四處侵擾其它的土司.

他有個侄女叫阿扣.嫁給了小金川土司澤旺.這倒黴的澤旺是個妑耳朵(四川話就是怕老婆的),他對阿扣是言聽計從,把大權都交給了阿扣.而這阿扣卻看上了澤旺的弟弟良爾吉,良爾吉英俊阿扣貌美,兩個就私通了.

那薩羅奔野心很大想做個藏王,他一見有如此良機也就幹脆在乾隆十一年把那澤旺騙到大金川軟禁起來,把小金川的印信交給良爾吉去管理.但小金川的人不服,到處去告狀,想引起朝庭的關注.

薩羅奔一不做二不休於乾隆十二年發藏兵進攻沃日和革布什咱土司的地盤,開始了他統一川西藏區的戰爭.

清庭見勢不對,那薩羅奔的野心和他想做藏王的念頭已表露出來,此時四川巡撫紀山才開始匆匆調兵彈壓,不料反被打敗.這下才覺得事大了,趕快飛報朝庭請大軍進剿.

清朝也發覺此事的緊急,急調剛剛在雲南平定苗瑤有功的雲貴總督張廣泗任川陝總督率兵3萬分兵兩路進剿大金川.

薩羅奔沒料到清軍這麽快就反撲過來了,因他的內部防禦體係還沒完成,所以慌亂從小金退兵.川軍副將馬良柱最先解了沃日土司之圍後立刻占領小金川,這下引起大小金川的震動上下恐慌起來.

本來馬良柱可以趁勢一鼓作氣奪下大金川,可他卻沒想到那裏去,就忙於川軍和張廣泗交接.使得薩羅奔有機會和時間抓緊修建防衛工事,從容布兵據險死守.

而此時的川陝總督張廣泗卻幹了件蠢事:他任那與嫂嫂私通的良爾吉為先導官幫助清軍作戰,這就把間諜直接安在了自己心髒裏.這下清軍一舉一動那薩羅奔都了如指掌.

張廣泗原本想於當年的九十月間就結束戰爭,好班師回朝領獎.誰知藏兵居高臨下依碉而戰,那碉房現在叫碉樓,藏羌地區有羌碉和藏碉之分,就是碉堡.我的相冊裏有,大家自己去看.大小金地區到現在都還叫千碉之地,可見那碉樓之多.

清軍用火燒,挖地道,炸藥炸等方法與藏兵激戰,但都不能取勝.而彪悍凶猛的藏兵反而頻頻出擊,清軍傷亡慘重後又增兵1萬,副將張興遊擊將軍孟臣陣亡.

乾隆沒料到小小的金川不過八千多藏兵,清軍4萬大軍還不能取勝.

於乾隆十三年春天派軍機大臣納親為經略,率老將嶽忠祺和富爾單前往進剿.

那滿人納親是個笨蛋,不聽老將之言剛剛一到就冒然進兵想拿個先功,他嚴令清軍三日內猛攻一門戶陣地必須拿下.清軍拚死攻擊,結果又是傷亡慘重,總兵任舉參將賈國良戰死.這下也把他嚇住了,再也不敢管理軍務.

而那張廣泗則仍舊相信奸細良爾吉的話.用以碉對碉戰術和請西藏喇嘛,終南山的道士用法術破敵.(好笑)用兵數月寸土未得反而遇戰就敗!

乾隆聞訊後大怒,同年下詔:張廣泗與納親革職問罪重處,又派舅子重臣大學士傅恒為經略大臣前往金川督戰.

這傅恒很是有本事的:到了金川後並不急於開仗,反而是廣泛的收集意見作出新的戰術安排:處死良爾吉以斷內奸.針對藏兵人不多,防衛工事外緊內鬆的特點,分兵南北兩路,采用迂回進軍,避堅攻軟,直搗巢穴的戰術,連戰皆勝軍威大震.

薩羅奔見狀不妙固守無望隻好投降,大將嶽忠祺隻帶親兵三人進入薩羅奔的要塞接受投降.第一次大小金川戰爭結束.清朝可能出於穩定藏區的需要,並沒重處薩羅奔,反而赦免死罪,並仍舊任他為大金川土司.

10多年後,薩羅奔病故,他侄兒郎卡世承了大金川的土司之職.這郎卡叛心未泯,還是想當藏王.此人要比薩羅奔聰明,他一邊攻占其它土司的領地,一邊與故仇佐斯甲布土司和親結成軍事同盟,開始了招兵買馬修建防衛體係作叛亂的準備.

郎卡後因急病死去,他的兒子索諾木接任土司,而原小金川土司澤旺的兒子僧格桑卻在接任小金川土司後忘了舊仇,與索諾木相交甚好最終結成了軍事同盟.(可能這僧格桑是阿扣和良爾吉的私生子?)

  乾隆三十六年,索諾木為搶奪地盤誘殺革布什咱土司的部屬,僧格桑也攻打沃日土司激起眾怒.清軍又開始了二次進剿大小金川的戰爭.

四川總督阿爾泰率軍2萬出征,半年後無絲毫進展,被格職問罪.又派大學士溫福為定邊將軍,桂林為四川總督再次進攻大小金川.

兩人從現在的康定(打箭爐)分兵西南兩路直撲大小金川,開始都還打得順利,可到了小金的墨龍溝,桂林南路大軍的部將薛宗3000人冒進被全殲.桂林馳援不及被革職問罪,一個大家都曉得的著名悍將出來了:號稱鐵將軍的阿桂接任.

  阿桂上任於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得知僧格桑在美諾,率軍直撲小金河南,劃牛皮劃子趁夜過河,連奪關卡直搗大營.十二月占領美諾,僧格桑連敗慌忙逃到索諾木處.阿桂命索諾木交出僧格桑並投降,被拒絕.

冬天又來了,清軍隻好在此年春天發動總攻.誰知清軍反被藏兵打了個措手不及,大金川藏兵集中兵力趁夜突破西路清軍提督董天碧的底木達關口,衝破關口後與小金的藏兵兩路合擊清軍西路木果木大營,清軍倉促接戰.溫福戰死,提督馬全,牛三畏陣亡,清軍4000多人陣亡,小金又被藏兵奪回.

  乾隆聞訊大驚,急令阿桂為定西大將軍,率副將豐伸額和明亮多帶火炮分兵三路合擊小金,其中有當時最先進的火器營1000多人.五天激戰後藏兵不敵,阿桂奪回小金後進攻大金川.

由於當時打仗打得太過慘烈,清兵進剿手段也越來越凶殘.炮擊火燒,斷水斷糧等等,所過之處見人就殺見房就燒.連下數個關卡直接逼向大金川土司的最後據點:葛爾崖.

大金川索諾木土司見勢不妙,下毒毒死了小金川土司僧格桑,然後命人抬著屍體和押著僧格桑的妻兒親戚和部屬來投降.

阿桂不允,前次戰爭的教訓太深了,這一次要打就打個痛快往死裏打,永不能再出現第三次大小金川戰爭.

  乾隆四十一年二月初,在猛烈的炮火攻擊下大金川十多個據點關卡被蕩平,最後一個還在拚死頑抗的藏軍據點葛爾崖彈盡糧絕,突圍無望,大金川索諾木土司隻好率2000多人出寨子投降.第二次大小金川之戰結束(索諾木土司後來好象是被毒死了?).

從那以後在整個川西藏區再也沒發生過類似的叛亂戰爭,直到49年.

————————————


大小金川古戰場挖出大批古代火器

文章編輯:靜雯 更新時間:2007-7-3

曆時25天,行程2000多公裏,由北京故宮博物院、四川考古研究院聯合舉行的康巴地區民族與考古考察活動,近日告一段落。

昨日,參加活動的近十位考古專家返回成都並接受了記者采訪。據介紹,此次考察取得重大突破,不僅發現了精美絕倫的明清壁畫,他們還根據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平定兩金川戰圖冊”,找到了乾隆時期金川戰役的發生地及大量清軍兵器。

明代壁畫

令考古學家興奮得跳

2005年考古學家曾在丹巴中路鄉經堂碉中首次發現了康巴地區的明代壁畫,但當時隻發現一個孤例,無法進行係統的研究和作出結論。所以,在這次考察中,考古學家尤其注意收集壁畫信息,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佛像大小間隔、整體紅色布局、蓮花瓣底……這些都是明代壁畫的標誌。”

四川省考古研究院考古學家姚軍回憶說,大家在康定縣新都橋鄉沙德村民居經堂發現壁畫時,所有人都興奮地跳了起來。隨後在近一個月時間中,考古學家又先後在丹巴中路鄉、阿壩州小金縣兩河鄉及金川縣馬爾邦鄉總共發現了7處明代壁畫,且部分壁畫保存較好,尤其是丹巴中路鄉壁畫,陰刻佛像色彩豔麗、線條清晰,甚至連麵部微笑都清晰可辨。

“藏傳佛教藝術在明朝時相當繁榮,隨即便開始出現了本土化和漢化的趨勢,但考古界一直都缺乏記載藏傳佛教的明代史料,此次發現的明代壁畫對這一時期藝術風格的基本麵貌以及演變軌跡作了最好的詮釋。”

姚軍表示,這次在康巴地區發現的明代壁畫必將對康巴藏傳佛教的研究產生積極的影響;但需要引起嚴重關注的是,這些壁畫大部分保存狀況不容樂觀,其中部分還麵臨著消失的危險,希望有關部門能采取有效的緊急應對措施,進行搶救性保護。

戰爭遺址

記錄乾隆舉兵平亂

乾隆三十六年,金川地區土司與周邊土司發生糾紛,乾隆發兵平亂,曆時5年終以沉重代價換來勝利,乾隆將平定大小金川作為自己一生極為自得的“十全武功”之一。

而金川戰役向來是專家學者非常感興趣的一個重要課題,但一直以來,專家的研究都隻停留在文獻資料上,此次考古調查則改變了迄今為止完全依靠文獻研究金川戰役的局麵,考古學家們以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平定兩金川戰圖冊”為參照,在丹巴、小金、金川縣展開了乾隆時期金川戰役的實地調查。

在當地縣文化局的積極支持下,考古學家初步完成了戰圖冊涉及地名的古今考證,明確了戰圖所記錄的日旁、甲索等戰役的發生地,“12幅戰圖中有10幅甚至找到了戰場所在地,當時我們腳下的土地就是當年雙方血拚的戰場!”

故宮博物院專家羅文華表示,在半個多月的時間裏,他們依據文獻記載,通過古今地名對照實地走訪,將戰圖冊上描繪的地形與實地進行了比照,發現戰圖上描繪的地形、水係與實地完全吻合,由此得出結論:戰圖冊應是完全依據阿桂等前線指揮官奏報的地形圖,以寫實的手法繪製的!戰圖冊上記錄的戰役發生地的確認,對研究乾隆關於兩金川戰役的真實想法和感情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此外,考察組還對金川戰役的遺址、遺物保存狀況進行了調查,發現鉛子、炮彈、劈山炮、槍、三角釘、箭頭、箭等清軍進攻大小金川時的兵器等遺物。

除遺物外,還有部分遺址、遺跡留存,如古碉、碑、營盤、清軍運送大炮的道路等。

專家們還對金川戰役後大小金川地區的移民情況做了調查,“在金川戰役的主戰場金川縣裏,很多村子已很難找到原住民,原有的文化保存已很少,不過由於移民來源很雜,此地文化非常具有個性,是研究移民文化、多文化交融的重要案例”。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