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事

生活是一次又一次的經曆,願與你分享。
正文

抵澳第一要事 - 找工!(1)

(2007-08-23 22:15:38) 下一個
抵澳第一要事 - 找工!(1)2007-08-12 22:08:24
我們那個時代的留學生,出來留學的費用全是借親戚朋友的 (1989年,不象現在的獨生子女,出來留學的大都是家裏有背景的),所以到達目的地的第一大事就是找工作,存錢還債,還要養活自己和交下一學期的學費。
我到澳洲時,身上帶了兩百美金,當時經朋友介紹住在一對中國留學夫婦租的一房一廳的FLAT裏,這對夫婦已找到另外的房子,馬上就要搬出去,他們要我把這個房子頂下來,房租是一星期78澳元。我必須在抵澳的一個星期內找到工作!我對自己說。
1989年11月15日一清早,我坐非律賓航空公司的航班到達墨爾本機場,大學朋友紅的老公來機場接我,紅和她老公是87年來澳的,比我早兩年,現在紅的老公在讀研究生,紅已由學生簽證轉為陪讀身份了,陪讀簽證的好處是不用靠讀書來維持簽證,可以全職打工,這也是今天為什麽紅不能來機場接我的原因,她在上班呢。紅和她老公有一輛舊的,綠色豐田車。一路上開車經過,看到是大片大片的綠色,原來是農場。機場的高速公路給我的印象不怎麽樣,我在86年因工作去過德國,與德國的公路比,澳洲的顯得破舊了。
紅的老公先帶我去麥當勞吃了個漢堡包午飯,然後我們去了他家。紅和老公在一戶澳洲人家裏租了一個睡房,當時在我眼裏,他們的臥室很大,除了一張大床,房間裏還有書桌和沙發,他們的臥室既是睡房,又是寫字間和起居室。在紅的家裏一直等到下午下班時間,等到那對中國夫婦下班路過紅處把我接到他們的住處。晚上他們邀我與他們一起吃。我剛到澳洲一直有朋友或朋友的朋友相助,感到非常幸運和感激。
第二天,我便開始找工作,沒有頭緒如何著手,就采用最原始的辦法 - 挨家挨戶問吧。我沿著住的這條大街走,看到有象工廠的樣子的便進去問:“有沒有工作?” 剛來因為英語不好還不敢去寫字樓找工作。走了兩小時,什麽結果也沒有。那時89年正是澳洲近代經濟的最低潮,工廠到處在裁員,許多製衣廠因為政府的免關稅政策而倒閉,許多工廠幹脆立塊牌子在門外:“沒有工作” 。
回家以後看到我精神不振,同屋的另外一個朋友 (夫婦搬走後,她和我分租這套房) 對我說,讓我明天去她的廠看看,她在一個製毛衣的廠做縫工。 第二天我便跟了她去見她的老板,老板問我會什麽,我說什麽都會,手縫針線,車衣,等等,你說吧。在澳洲你得吹噓自己,要講自己的本領有多大,人家才有興趣試用你,如果你謙虛,說自己什麽都不會,要學,等等,那你就在家呆著吧,沒有人會請你幹活的。我當時是病極亂頭醫,有這麽一個可能工作機會,怎麽樣也不能放過它。我甚至說我還可以清潔。老板上下看了我一會兒,就叫了一個女工頭帶我去試試。
工頭給了我一件基本已製好的毛衣,告訴我把領子的接口用毛線手縫起來。這還不容易嗎? 我心裏想,感謝媽媽早早就教我用針線和車衣服, 這點針線活是小意思啦。 我很快就把領子縫好了。老板看了我的活,對我說,你明天就來上班吧。 那天回到家心裏的高興沒法用語言表達,這下好了,我有工作了,有收入了,至於兩個星期開學後怎麽辦,到時再說吧。
我們住的地方離這個毛衣長大約要走40分鍾左右,朋友的丈夫好心借我一輛自行車,我可以騎車去上班,就象在國內一樣。第三天一早我便騎車去工廠,介紹我去的朋友要加班,所以她早上六點就走了。我騎著車子按昨天走的路,結果怎麽都找不到這個工廠,繞來繞去有半個多小時,最後總算找到了這個廠,進去後工頭看到我,黑著臉對說:“我們是八點上班,現在幾點了?” 我對她說,“我迷路了”,她質問我:“你來澳洲多久了?” 我說:“三天。” 工頭再也沒有說一句話。(to be continued)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jiurishanren 回複 悄悄話 多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