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最喜歡的一首詞 (實際上是兩首)

(2013-01-22 07:38:43) 下一個
除了愛情以外,古代詩詞裏也有其他講親情友情情真義切讓人讀之淚下的作品。
不說很古代,就舉兩首顧貞觀的感人的《金縷曲》為例,我常讀至淚下。

金縷曲寄吳漢槎寧古塔,以詞代書,丙辰冬寓京師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
便歸來 平生萬事 那堪回首
行路悠悠誰慰藉 母老家貧子幼
記不起 從前杯酒
魑魅搏人應見慣 總輸他翻雲覆雨手
冰與雪 周旋久

淚痕莫滴牛衣透
數天涯 依然骨肉 幾家能夠
比似紅顏多夢薄 更不如今還有
隻絕塞 苦寒難受
廿載包胥成一諾 盼烏頭馬角終相救
置此後 君懷袖

我亦飄零久
十年來 深恩負盡 死生師友
宿昔齊名非忝竊 試看杜陵消瘦
曾不減 夜郎潺愁
薄命長辭知己別 問人生到此淒涼否
千萬恨 從君剖

兄生辛未吾丁醜
共些時 冰霜摧折 早衰蒲柳
詩賦從今須少作 留取心魂相守
但願得河清人壽
歸日急翻行戍稿 把空名料理傳身後
言不盡 觀頓首


需要了解背景,才能理解那裏麵表達的感情。顧貞觀的這兩首詞,其實是一封信。他的朋友被發配寧古塔,他悲情溢於心中,自然而成,全詞沒有虛語,完全是肺腑之情。沒有含蓄,完全直白。感人至深。

納蘭容若讀了後,和父親說情,放了顧的朋友。所以這詞又叫贖命詞。以詞章能救人性命,可見真情相通。
千古之中,唯有真情能感人,能流傳。

這首詞的背景是清順治十四年的江南科場案件,當時好多顧貞觀的師友都被牽連,有的死了,有的發配。他的好友吳兆騫被流放寧古塔。他為了營救好友,數次入京,求取微薄功名,最後給納蘭性德之弟當家教。所以有,"十年來 深恩負盡 死生師友"

這當中有愧疚。別的師友都在受苦,自己卻要去清廷鑽營,低三下四,卻依然沒有人脈和能力救自己的好友。
顧貞觀好友吳兆騫被遣送到黑龍江戍邊時,顧貞觀為好友蒙受不白之冤感到怨痛,立下“必歸季子”的 誓言。

但這個案件是順治皇帝所親定,康熙皇帝並無昭雪之意,當顧貞觀接到吳兆騫從戍邊寄來一信時,才知吳在戍邊的苦況:“塞外苦寒,四時冰雪,鳴鏑呼風,哀笳帶血,一身飄寄,雙鬢漸星。婦複多病,一男兩女,藜藿不充,回念老母,煢然在堂,迢遞關河,歸省無日……”。


顧貞觀讀信後,淒傷流淚,深知身居絕塞的好友再經不起風霜雨雪的摧殘,救友生還已到刻不容緩之時了。顧貞觀沒有忘記“烏頭馬角終相救”的許諾,請求納蘭性德在明珠麵前為吳說情。當他了解到朝廷中有一些身居要職的官員,如蘇州的宋德宜,昆山的徐乾學等,過去與吳都有過交往,因而連日奔走於這些權貴之門,希望他們顧念舊情,能為營救吳兆騫助一臂之力,誰知人情淡薄,世態炎涼,這些已飛黃騰達的士林雋秀根本不願為人解難,顧貞觀一籌莫展,百感交集,於是揮筆寫下了《金縷曲》二首,作為給吳兆騫的複信

二闋《金縷曲》,對患難之友、“悲之深,慰之至”,丁寧告戒,無一字不從肺腑中流出。這種忠貞生死之誼,至情之作。所以被人傳誦為“贖命詞”,成為清詞中的壓卷之作。

後吳兆騫被釋歸來,到明珠府上拜謝,在一間屋內壁上,見到題字:“顧梁汾為鬆陵才子吳漢槎屈膝處”,方知顧貞觀為他的生還竭盡了心力。( 顧為了救好友,在納蘭府中跪過。)

顧貞觀是江蘇無錫人,我祖籍是江蘇無錫,和他攀個同鄉。
下半首詞中最感動我的,是

兄生辛未吾丁醜
共些時 冰霜摧折 早衰蒲柳
詩賦從今須少作 留取心魂相守

吳比顧年長,17年過去,因為經曆坎坷,兩人都老了。"詩賦從今須少作 留取心魂相守" 他要朋友保存體力精力,留到活著回來見麵的一天。還有一層意思是,即使二人相隔萬裏,或者即便不能活著見麵,也要心魂相守。

友情感人至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