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合理地利用時間
世上最公平的人莫過於時間老人,無論是天王老子,還是平民百姓,一天都隻給24小時,多一秒也沒有。生完老大,覺得一天24小時得走快點兒才跟得上。生了老二,每天都跟打仗行軍一般跑得氣喘籲籲地,還差點兒沒趕上末班車。生了老三,跑不動了,飛又不會, 隻好成天抱怨不知是哪位自作聰明地非要把一天訂成24小時, 這是給人用的嗎?雖然對時間老人意見頗大,卻拿它無法。隻好絞盡腦汁地跟他老人家玩太極,這兒偷一秒,那兒賺一分。為了把每天該幹的事兒都爭取在上床睡覺前做完,我琢磨出了些小竅門。
早上起來吃完早飯,洗簌完畢, 7:20出門上學以前如有時間,三個娃遂坐下看書。 隻要有書看,他們立刻安靜下來,每周從圖書館借來的書起到了安定團結的作用。
下午放學回來,與時間老人爭分奪秒的“戰鬥” 進入高潮。老三放學早些, 一回到家就先用15分鍾吃些水果、麵包等補充能量。吃完後我先給她上數學或漢語。一小時後去接兩個大的。回來後便跟打仗似的,這個練琴,我給那個上漢語。那個遊泳訓練時,我給這個上漢語。
俺這三個娃總是一根直腸子通到底,上頭剛進去,下頭就有動靜。於是吃完了點心便開始廁所巡回表演。想想可愛的孩兒們坐在那小隔間裏一門心思的嗅15分鍾臭氣,日子實在難熬,俺便給他們除出了個餿主意,要麽帶本書進去讀,要麽把作業做了。這三個娃做作業動作麻利,15-20分鍾能基本完成。與其坐在上麵無事可幹專注臭氣,不如幹點兒正事兒,反正不管幹什麽事兒,他們的四平大馬都得照著15分鍾左右練, 但是20分鍾內必須“讓賢”,以杜絕占著茅坑不拉屎的現象發生。
三個娃雖然每周去中文學校上一個半小時的漢語課,可要學好漢語還得指著媽每天在家灌迷魂湯,所以每日45分鍾至1 小時同時給老大和老二進行漢語複式教學,老三則在電腦上練習英文閱讀。如遇上要上樂器課或體育活動,便把書帶到車上做,車來車去一個來回路上也得花去40分鍾,咱可是一分鍾也浪費不起,這點兒時間他們的作業能完成了一大半兒。再說車內狹小, 三個小東西要無事可幹,便會想象力豐富地找事兒, 因此保證每人都有事可幹,才能避免其無聊而生事。
完成了作業,該活動活動筋骨了。有時我帶著三個娃出去騎車或跑步,有時把他們都“放逐”到後院鍛煉45分鍾至1小時, 鍛煉時順便把什麽乘法口訣表複習一遍,小妹妹則做拚寫及數學心算遊戲。筋骨活動開了,回來老大老二練琴,老三畫畫或看書,我做飯。一家人誰也不閑著。如果作業已做完,琴也練過了,便可上後院玩兒。有時時間表有變,我做飯時孩子在做作業,我通常會一邊做飯,一邊教漢語。因為本人奉行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所以講20分鍾的重點,把要求一一寫清楚,孩兒們即照著做去。晚飯後孩兒們通常自己閱讀,睡前與我讀20-30分鍾漢語故事。
為了把咱家的“業餘文化生活”搞得豐富多彩,並能按時完成,俺真是煞費苦心地跟時間老人較勁兒,見縫插針,充分合理地利用時間,不讓它從咱手中悄悄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