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地主”風光 中國危險-zt

(2007-10-16 04:39:27) 下一個
新一年的“《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和“胡潤百富榜”先後於8日和10日推出,使大陸輿論比往年更喧囂,因為房地產商繼續成為兩張富豪榜的共同主角。
  
  在兩榜前10名中,專營或主要業務之一是房地產者共計14人,遠勝往年。尤其是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不僅讓房地產商壟斷了前四名,更驚人地製造了一位年僅26歲的女首富楊惠妍(個人資產高達160億美元)。
  
  即便考慮到中國社會信息仍不充分透明(《福布斯》今年5月就因慈善信息數據來源困難而叫停了“中國慈善榜”),刨去編製榜單中可能的偏差,中國房地產商斂聚財富的超常力還是讓人瞠目。
  
  在一個市場經濟社會,財富的集聚總會出現,而富豪榜也從來不是罪惡榜。但房地產商紮堆於這些榜單,還是容易激怒早已不再盲目“仇富”的中國老百姓──因為支撐前者風光的,正是後者的血淚。
  
  中南海1998年把房地產業定位“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借以釋放“籠中虎”──高企的居民儲蓄,改變亞洲金融風暴後經濟疲軟困境。而十年間,經濟複蘇之餘,房地產業卻迅速跨越它在產業鏈中應有的位置,成為中國經濟中的一個“異數”,伴生了一個官商勾結、哄抬房價的暴利市場,乃至有房地產商感言“利潤高得我們都不好意思說了”。
  
  擠滿房產商名字的中國富豪榜,不過是由“地主”而“富豪”的新“合家歡”。它可能是一個行業的集體盛宴,但無論如何不是民眾福音。因房地產連續數年蟬聯中國最大暴利行業,中國主要城市的樓價10年間漲幅高達三到五倍,世界罕見,導致“買一套房消滅一個百萬富人”,住房成了中國社會“新三座大山”之一。
  
  中國統計局10日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人均可支配收入2006年比2002年增長了52.7%的城鎮居民,同期人均居住支出卻增長了44.9%。換言之,民眾創造的新財富幾乎全被房地產商剝奪──這無疑是在強硬擠壓了其它產業。
  
  房地產業在中國的超常規坐大,並非是市場經濟的自然產物。尤其是,房地產成為拉動地方經濟的“短平快”興奮劑,在巨大的利益驅動下,房地產商和地方官員在台前幕後握起了手,組成了一個個違反市場規則的“利益共同體”。由此,各地政府才態度曖昧難測,國稅局的稅收政策才遲遲無法推進,央行的重拳才如履薄冰。而中央調控政策持續發力,換來的卻是由房產商富豪俱樂部不斷增員增值。甚至當美國今年因住房泡沫破滅,而遭受次貸危機蹂躪之際,中國房地產商還在繼續慶祝並推動房價和房產股價到達壯觀的高度。
  
  權威被動搖,會令中央麵上無光,但最可怕的是,如此無技術含量的財富放縱,正損害中國社會公正,正在剝奪中國改革三十年的成果,正在動搖中國宏觀經濟根基。
  
  持續房地產高燒,使得這一產業成為“吸金”的窪地,逐利的資本大量流入,帶動與其相關的數十個產業異常膨脹,吞噬了犧牲環境、一線工人合理工資收益和合理稅收等途徑積攢起來的中國成本競爭優勢。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2006~2007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就顯示,2006年中國的競爭力比上一年再後延6位,已落後亞洲近鄰印度11個位次。
  
  必然的結果是,更需要資金的製造業,高科技產業便麵臨資金饑渴。中國的經濟結構出現扭曲,投資出現誤導,中國本就不均衡的市場購買力更趨萎縮,無奈加重依賴國際市場。如2005年,中國經濟出口依賴度就已接近70%。而考慮到眼下世界各市場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中國經濟遭遇不測的可能性大增,用“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形容其處境也許並不為過。
  
  有日本房價由盛轉衰的前鑒,中國想幸運逃過經濟規律的懲罰,並不現實。更堪憂者,危機還在加大的過程之中。因為在未來20年內,中國的“城市化運動”還將繼續。這意味著,房地產業仍將長期是財富最集中之處。
  
  高舉“民生”旗幟的中共第四代領導人,反複提出要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科學發展,應拿出更有效手段,鼓勵出更多靠擁有尖端技術致富者,讓中國誕生更多的“比爾‧蓋茨”或“鬆下幸之助”,使製造業、高科技產業成為中國的支柱產業,使得中國經濟建立在堅實的地基上而非泡沫上。否則,被房地產“綁架”的中國經濟,會有崩盤之險。無數或因被迫背負巨額貸款而淪為“房奴”者,或無奈向房地產商交出自己大半生心血者,對“新地主”們升級的怨恨,會有釀成社會動蕩之虞。屆時,當非中國民眾之福,當非中國之福,也非世界之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