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姨 。 決死隊 。 愛情 -2

(2007-08-06 17:04:06) 下一個
因為有點文化,再加上朱總司令想要改變一下這支以學生為主的隊伍成分,便 抽調出一部分知識分子去學習,另補充一些當地群眾進去。 1939 年春天,組織介紹三姨去延安抗大學習。三姨來到了太行山區八路軍總部所在地,在那裏等待去延安。在這裏受到了做秘書的裴世昌和張先進的接待。張是長征過來的幹部,裴是國統區過來的學生,曾蹲過國民黨的監獄。裴一見到爽朗活潑的三姨就被吸引了。四十五年後,張先進在寫信給三姨的信中寫道:“那時你梳著短頭發,葵花形臉,健談,坦豪,雙目敏銳,生氣勃勃。最值得可愛的是,你能從大城市跑幾千裏路來參加八路軍。我非常支持世昌喜歡你。” 當三姨要去延安與裴世昌在河邊渡口分手時。裴向三姨提出了交友的要求。可能是歲數還小,而且三姨當時心中的標準,第一條就是要喜愛文學。通過交談,了解到裴似乎對文學目前不大感興趣。於是三姨婉轉地回絕了他。說我太小了,以後再說。


兩年後,滿懷火熱愛情希望的裴世昌來到延安,找到三姨,要求結婚。三姨沒答應。告訴裴說:要等抗戰勝利,找一位喜愛文學的人做終身伴侶。


裴世昌一聽就火了,說:“少來你小資產階級的那一套,老子天天打仗,還不知那天就戰死了!” 三姨也不吃他這一套橫的,說:“那我就是嫌你牙黃。”而且“你在敵戰區時,是不是住過暗娼的家?”“住過又怎樣?那是為了躲敵人,她把我救了。”倆人像孩子一般地吵了起來。


“分手吧。”三姨說完最後一句話,扭身就走。“你給老子站住” 一聲大吼,三姨回頭一看,為愛而昏了頭的裴正用烏黑烏黑的槍筒對著她,“你到底嫁不嫁?不嫁,老子今天就斃了你”。經曆過槍林彈雨的三姨哪怕這個,火氣十足地瞪著裴世昌,一動也不動。時間好象停頓了下來,天地間一片沉寂。隻有身邊的延河在靜靜的流淌。 “我的話已說完了”。三姨再一次重複,轉身走了。裴世昌單膝跪在原地,發出一聲撕心裂肺的哭聲。槍口深深地拄在泥土裏......。


兩個月後,一臉悲愴的裴,又來找三姨,說是最後一次問她,同意不同意,三姨同樣回答,不。 再以後,三姨的好友告訴她,裴已結婚,就是奔著三姨的模樣找的。頭發剪的短短的,與三姨極像。


1946 年,裴世昌在一次深入敵後的行動中被國民黨抓獲,嚴刑拷打,受盡折磨。帶鐐長街,勇赴刑場。圍觀群眾無不淚下。他是喊著“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口號倒下的,犧牲時年僅 31 歲。


張先進在給三姨的信中最後寫到“ 1943 年在山西,我遇到世昌,說起他和你的事情,世昌哭了,說他一生最大的遺憾是你離他遠去,還說他愛你愛得太深了,但命中注定你們是沒有緣分的......。” 張還寫了一首詩回憶往事。


初識劉君君十六,熱聚相談在茅屋。車輪一滾五十載,半是歡樂半是哭。


三姨的這段情緣就這樣以革命有緣,愛無緣而結束。


學習完後,三姨留在了延安,在李克農手下做對日情報工作。後經我大姨的介紹,與一位山東好漢結下了四十五年的姻緣,並育有三子。三姨父的古文,文學的造詣,也不是那些凡夫俗子所能比的。但是這段姻緣沒能走到頭。可見少女青春時的夢想,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幾十年的鍋碗瓢盆交響曲,也不再是一曲悅耳的旋律了。三姨愛憎分明,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也不湊合。能在七十幾歲的高齡因沒有愛情為理由而提出離婚的老太太中,她是我所知道的頭一個。況且對方仍是深愛著她。


離婚後,三姨的日子過得瀟灑快活。還隨著輕工業部為老幹部組織的旅遊團去了江西,舊地重遊。 那裏曾是三姨隨軍南下後工作過十幾年的地方,建國後第一任的省輕工業廳廳長。人雖走了,但三姨的許多傳奇故事卻留了下來。一位現任的副廳長,正好負責接待這批退休老同誌。不知是聽了太多的故事還是被眼前集大將風度,幹練果斷,風趣幽默於一身的三姨迷住了,還是被鬼魂附了體,當三姨回到北京後,一封封的愛慕信便從江西飛到了北京。


雖然三姨對他也是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但對於這種近乎瘋狂的愛情攻勢,也還是感到困惑。但話又說回來,哪位女性不喜歡被人恭維,愛慕呢?即便是到了夕陽無限好,已是近黃昏的年齡。於是倆人開始有了交往,最終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幾年前我回去看望三姨時,看到牆上的結婚照,心裏說不出是一種什麽滋味,那是一幅合成的照片,裏麵的新娘是七十年代的,新郎是 21 世紀的。高興還是......,說不出來。但我絕對能理解,雖然我不能判斷倆人之間是否有那種刻骨銘心的愛,小新郎對老新娘是敬重還是愛?老新娘對小新郎又是什麽呢?我佩服三姨的敢做敢為,為自己而活,這種勇氣,不是每個人都有的。看來少年時的俠氣與經過槍林彈雨後軍人爽快的作風,一直主宰著三姨的一生。活的有滋有味,活的獨立,活的不受任何世俗理念的約束。遺憾的是,我從未見到過這位新郎倌。因為他們是牛郎與織女,兩地生活,男方還在任上,不到退休年齡。唉,好事多磨。據小阿姨講,這位小丈夫對三姨是唯命是從,疼愛有加。有一次三姨病重住院,他漏夜飛赴北京,伺湯伺藥,鞍前馬後地陪在床前。三姨卻依然如舊,三娘教子。


如今三姨已是八十有四,我那從未見過麵的小姨父也將步入退休行列,我衷心地祝福他們。


這人世間上,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子夏浮雲 回複 悄悄話 在中壇看過,再看一遍還是感覺扼腕,蕩氣回腸.
你三姨和我母親差不多,大個一兩歲.我母親也是14歲從宣傳演出開始參加抗日,然後就一生以革命為職業的走了下去,直到去年...
Stillh2orundeep 回複 悄悄話 真棒!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