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園

一夫的家園,古典詩詞,小說連載,生活印象,還有其它很多很多......
正文

買醉記

(2007-08-08 17:22:29) 下一個
 
 

買醉記

   什麽叫買醉記?莫非是買酒記。非也,非也,無酒何以能醉?
   記得剛來北美時,想喝啤酒還是到處可以買得到的,可是要買白酒,特別是國產白酒,就相對來說比較難一些,據說啊,要到紐約的中國城才行,還說中國城的中國酒也不在台麵上放,要特別向老板索取才行。當時沒有車,也去不了紐約,所以這話是真是假,倒也一時驗證不了,不過好在有啤酒,也行,在美國,晚上看電視,喝啤酒,一人獨樂,聽說也是美國夢的內容之一。
   剛來時比較土,沒有有見過美國的啤酒牌子,也不知道買哪種好,第一次去的時候,看見的藍帶
(Blur Ribbon)牌的啤酒,心裏一驚,這是在國內時唯一喝過的牌子,當時還是在一種很特殊的環境下喝的,所以印象較深,就買了箱帶回家,可是價錢好象很便宜。
   回到家裏,喝起來怎麽也不如在國內時喝的那種藍帶。於是這箱喝完了之後,就再也不買藍帶了。後來還是看了廣告,說是百威不錯,於是目標就描準了百威,印象最深的倒不是百威喝起來有如何的好,隻是他的那個廣告很吸引人,三隻青蛙,爬在那裏,一個叫
”Bud”,另一個叫Weiser。說實話,百威還湊和,但絕不是好酒,因為價錢在那個地方擺著。太便宜了。
  其實真正喝到好一點的啤酒還是在聖誕聚會上,從那裏認識了漢尼肯(
heineken),這酒喝起來味道要比前麵的那幾種好多了,且是玻璃瓶裝的,看上去也舒服了許多。從此以後就專喝漢尼肯。
  過了些日子,這漢尼肯喝著也不是個味兒,於是還得再發掘,終於有一天,一個朋友從中餐館拿回來了“青島啤酒”,這下子才似乎發現了真正的好啤酒,於是開著車到處找青島啤酒,跑了幾家大的
Liquor”,竟然真的找到了。真是工夫不負有心人,一問價,一箱二十七美刀,心想,怎麽樣,還是中國的青島最好,要不咋能比漢尼肯還多七美刀呢。心安理得的喝上了青島,就覺得走了這麽遠,繞了這麽多的路,終於找到了好啤酒,而且還是國產的。
   自己喝著還不過癮,還象老外推薦,說是中國的
Tsing TaO Beer有多好多好,但大多數人不知道這種牌子,一想這老外還是見識少。也不盡然,並不是所有的老外都見識少,有一次還真的碰上一位喝過青島的,不過他似乎對青島並不鹹興趣,說那酒,味兒太淡,象喝水一樣。

聽了這話。心裏還真的有點不服,回到家裏和別的啤酒比了比,還真是的。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他不象百威和藍帶那麽苦。

這麽一來,這啤酒喝過來,喝過去,還真的不知道喝那種好了。一天朋友來訪,就把這個說給他聽,朋友一聽,便樂了,問題不在啤酒那裏,問題在我的腦袋裏,想家了。

朋友還真言中了,其實那個啤酒都差不太多,隻是喝酒的人的心情不同而已。我曾有詩曰:

依依綠柳畫橋東,碧草芳菲四處同。
春色原居千嶂外,故園今在一壺中。
歸潮欲去逐層浪,心事卻來向晚風。
欲醉江湖天地遠,洞簫聲斷入遙空。

   看來這故園還真的就在酒壺之中。

說完了啤酒,還得回來再說說白酒。這白酒真難搞。記得第一次朋友來,帶了一瓶蘇聯的伏特加,當時沒有酒喝,也隻好勉為其難了。就喝這玩意兒。這伏特加,喝上去一股爛菜葉子味,要多難喝,有多難喝,不過就是這玩意兒,哥們幾個硬是把它連底淨了,一瓶伏特加,三個人卻倒了兩個,看來酒量還是不行。第二次好象還是喝的伏特加,也不知道朋友到那裏買的,好象當時隻能買到伏特加,再加上從小看蘇聯的小說,電影多了一些,對伏特加還有印象。但第三回以後,我是堅決不再喝這爛菜葉子汁了。後來一個日本同事告我,說是伏特加要在負20度凍一下,喝起來是甜的,但是終於沒有機會嚐試一下。
      後來,有一次到西海岸去玩,在同學的家裏,見他用一瓶茅台酒在炒菜,心裏就有點不解,待問及後才知,同學的父親來美,同學在LA的中國超市買了瓶茅台,豈知老父償了一口,便說是假的。同學無奈,隻好用來當料酒用,看來中國的假酒還真的殺到美國,但害的都是自己的同胞。後來人的另一位朋友一到LA去開會,看見那裏的中國超市有酒賣,一激動買了四瓶,一瓶茅台,一瓶五糧液,一瓶他的家鄉酒,汾酒,還有一瓶是盧州老窖。後來一喝,全是一個味兒,一口下去就上了頭,然後不管喝多少,頭都是暈乎乎的。我一看,才信我的同學所言不虛。
       後來漸漸地有人回家去可以往來帶酒了,自從有了國內帶來的酒,喝酒就成了一等重要的大事,幾個朋友聚在一起,必準備豐盛的菜肴,等全體男士入座之後,才能打開那瓶酒。大多數的情況下都是好酒,不是茅台,就是五糧液,或者就是鬼酒。因為幾萬裏路誰願意帶一瓶廉價酒?但也有例外,上次北京的一個哥們,竟然把二鍋頭帶了出來,說好是去喝酒,菜也做得很好,但當酒上來的時候,卻不免有點泄氣,我的H朋友性子比較直,說話也不拐彎,說你幾萬裏路就帶來這幾塊錢的破酒,真的讓大家掃興,你知道這酒是什麽人喝的嗎?這是你們北京拉黃包車的車夫喝的,就兩根鹹菜,好的一碟花生米就能下酒的東西。這位北京朋友本來就不會喝酒,也不知道什麽酒好,不知什麽人給介紹了,他就把這玩意兒帶到美國來了。
      不過說是說,喝起來還是當仁不讓的,二鍋頭名字不好聽,但喝起來還行,雖說比不上茅台五糧液什麽的,但總比伏特加好啊。喝灑時還是老毛病,生怕別人喝多了。H總是抱著酒瓶子,給別人斟得極少,把剛從國內的朋友看得哈哈大笑,說美國也怪,連喝酒都和中國不一樣,國內是怕別人喝少了,這裏卻是怕別人喝多了,廢話,這裏不是沒有酒麽。
       很少有喝醉的時候,那個時候關鍵還是酒少,近幾年來,情況有點好轉,主要是回國的次數增多了,能帶來的酒也多了,上次我回家後,朋友們聽說國外酒不容易買,一下子送來了將近十瓶白酒,可惜一人隻能帶兩瓶,夫人再帶兩瓶,剩下的隻有先寄存在老家了。
 
    有了酒,就容易醉,其實依我看,要喝就得喝醉,不喝醉,還叫什麽喝酒?喝酒是一種心情,一個人的時候,我很少喝酒。一個人喝酒沒有心情,也沒有氣氛,一個人喝酒也最容易喝醉,特別是在心情不痛快的時候,這也正是舉懷消愁愁更愁的意思。邀三兩好友,擊劍作歌,舉杯傳檄,則另是一種境界。我也最欣賞象稼軒的那種 “醉裏挑燈看劍”的感覺,那種蒼涼和悲壯,實在是裝不出來的。
      杜少陵曾有一首飲中八仙歌,將長安的八個酒仙的形象刻劃得唯妙唯肖,也栩栩如生,可以說是詩中的極品,詩寫到這種境地,也不枉了詩聖的美名。
知章騎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鬥始朝天,
道逢麴車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
飲如長鯨吸百川,
銜杯樂聖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
舉觴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
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一鬥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
脫帽露頂王公前,
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鬥方卓然,

 高談雄辯驚四筵。
       酒也是詩人靈感來源的重要部分,李白一鬥詩百篇,正是這樣的寫照。在後世的詩人中,莫不以酒作為詩詞的重要命題。連我自己也常常犯這種東施效顰的毛病。閑暇的時候,免不了也要搖頭晃腦地吟詠幾句,這其中也有不少的關於酒的東西。看了自己寫的步稼軒韻鷓鴣天十首中,竟然也有不少和酒有關的句子,
諸如:第一闕中的:

攜竹杖,
帶新醅。
花前對酒且盡杯。
須知觸景情堪傷,
權作劉伶醉一回。

第二闕中的

心意冷,
詩情氛。
一壺濁酒不須溫。
且將今夜重重恨,
留待明朝說與君。

第三闕中的

勞心誌,
白鬢毛。
老來病酒苦相邀。
幾曾夢筆求佳句,
不得春風怎遷喬?

第四闕中的

又見西風送雁飛。
遠村空落飄酒旗。
碧空幾縷白雲在,
流水小橋堪入詩。

第八闕

鬆榭賦閑也放懷,
長街沽酒我初回。
與君共飲遙相對,
為我同嚐此一杯。


采籬菊,
寫瓊瑰。
胡雲我非七步才。
須知詩酒相得益,
鬥酒百篇流出來。

第九闕

有酒請君莫放杯,
酒酣詩意處處開。
昨宵方吟霜中菊,
今夜再歌月下梅。

興須盡,
醉再回。
迢迢歸路無人催。
會須一飲三百鬥,
知是劉伶轉世來。

第十闕中的

我本天涯一狂人,
閑來獨與詩酒親。
當年垂釣杏林裏,
今日飄零東海濱。

       在十闕詞中,竟有七闕是和酒相關的,足可以見我對酒的鍾情有多深。尤其對於一個漂泊在天涯的遊子,酒是思鄉時最好的良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