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顧劍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東西交匯的十字路口----土耳其遊記

(2011-03-30 06:45:56) 下一個


Turkey, is a surprise.

Turkey, is a delight.

我應該不算一個孤陋寡聞之人,但我在行前,仍然大大低估了土耳其作為旅遊目的地的魅力。土耳其有獨特的曆史和文化,也有峻秀雄奇的自然景觀,和近東中東的其他文化古國相比,土耳其雖然也是穆斯林占絕對多數,但整個社會,起碼在大城市,卻頗為歐化,一點也不保守。無論是交通,衛生,服務設施,普通市民的好客和禮貌程度,比南歐各國絲毫不差,甚至很多方麵猶有過之。

三月中十天的春假,我隻能在土耳其的眾多旅遊景點裏麵做出取舍,隻能去最想去的地方。最初吸引我去土耳其的是兩個地方:第一是伊斯坦布爾,作為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的都城,在一千多年的歲月中,它擁有一個更為響亮的名字:君士坦丁堡。這座要塞都城,控歐亞交界,扼黑海咽喉,在西羅馬滅亡之後的一千年裏,仍然驕傲地飄揚著羅馬帝國之鷹旗,它曾經是抵禦東方各大帝國西進的前沿堡壘。 1453奧斯曼土耳其的征服之後,又做了將近五百年土耳其帝國的首都。另一個地方,是小亞細亞半島中部的卡帕多西亞Cappadocia,這裏有想象中月球火星一樣的奇特地貌,蘑菇狀的巨岩被從中掏空,組合成一座又一座秘密的地下城市。事實上,電影星球大戰中,很多外星地貌的鏡頭,就是在這裏拍的。

後來我做的作業越多,發現土耳其這塊地方的自然風景,和曆史遺跡太豐富了,根本不是十天半個月能看完的。別的不說,既然柏林市中心柏加蒙博物館Pergamon去過了,那柏加蒙古國的遺址總要去看看吧?棉花堡的純白色流泉飛瀑不能錯過;一次大戰中,讓海軍大臣邱吉爾慘遭滑鐵盧的加裏波利戰場遺址,也無法割愛。羅馬帝國亞洲行省首都以弗所Ephesus遺跡引人入勝,荷馬史詩裏的特洛伊古城更是必到之地。就這樣,我還沒有提鳥島Kusadasi,海濱度假城市安塔利亞Antalya,小亞細亞半島東部腹地的聖山阿拉若(聖經中的諾亞方舟在此靠岸)等等等等。土耳其的行程,沒有一個月絕對不夠。我這次春假,僅僅隻能選取絕對不容自己錯過的幾個地方,走馬觀花而已。最終定下來的十天行程如下:

3月11日晚上到達伊斯坦布爾,12日和13日在伊斯坦布爾遊覽兩天,其中一天在老城,晚上和旅友見麵,另一天坐博斯普魯斯海峽遊船,並遊海峽邊的蘇丹新皇宮,晚上在火車站看Sufi教派的旋轉舞。14日早上坐車過海峽,晚上住在達達尼爾海峽邊的切納克裏Canakkale。15日一天遊覽特洛伊古城,和加裏波利戰場遺址。夜裏不住旅館,坐夜間bus趕往以弗所Ephesus,16日清晨到達,遊覽以弗所。晚上住在附近的Kusadasi城。17日早晨去棉花堡Pamukkale,和古希臘的Hierapolis城遺址,夜裏又不住旅館,夜車奔Cappadocia地區,18日和19日在卡帕多西亞遊覽,19日夜車回伊斯坦布爾,20日在伊斯坦布爾再玩一天,買買東西,21日回美國。

我推薦這個行程的基本路線,但是,對一般的朋友,這個時間表太累了。我為了節省路上的時間,後五天有三個晚上都坐通宵巴士,如果沒我這麽好的體力,這個行程應該留出15天或者更多的時間完成,才比較充裕。

土耳其的遊記,我分兩篇:伊斯坦布爾單獨成篇,算作我的"歐洲帝都係列"的第二篇(第一篇是羅馬,第三篇是莫斯科,第四篇彼得堡,第五篇亞琛,第六篇維也納,第七篇巴黎,第八篇倫敦,第九篇柏林。除了小城亞琛,其他都已經完成)。土耳其其他地方,再按照路線順序,寫單獨的一篇。


1. 從伊斯坦布爾到切納克裏Canakkale

從伊斯坦布爾向東渡海,進入小亞細亞半島,如果要遊覽柏加蒙Pergamon,特洛伊,和加裏波利,那麽切納克裏城是最自然的落腳基地。這是座大學城,雖然本身沒有什麽名勝,但城市本身很幹淨整潔,有很好的餐館和旅館,市中心坐落在海邊,交通方便,給人的感覺不錯。我早上從伊斯坦布爾城東的長途汽車站出發,坐Tuvalu汽車公司的長途車,行程5小時,包括渡過達達尼爾海峽的輪渡時間。車票好像是40裏拉。

土耳其的長途巴士值得特別提一筆:那是我在全世界旅行見過的最舒適的長途汽車,和希臘的不相上下:車子很新,準點,舒適,比希臘還多了一樣:土耳其的巴士車上有服務員,行程中供給免費飲料和點心,完全航空公司式的服務。(比美國的航班服務還好。你什麽時候在美國的國內航班上見過免費餐點?)



沿途的休息站很幹淨



我看見在後車門的台階邊上,和廁所相對處,小桌子下麵有一個很小的空間,夜班長途車的服務員,就在這個小夾層裏休息。我有點促狹地想,就象玩偶盒裏的小玩偶,一到站就從盒子裏彈出來,服務完了,又收回盒子裏去。

我的旅館就在渡口邊上,很好找。有免費無線上網。這是第二天清晨,從旅館房間的窗戶往外看,寧靜的港灣。



下午閑來無事隨便逛逛,從旅館門口沿著海邊有條大道,一直經過切納克裏的大學。

傍晚的海邊



這所大學的考古係據說世界有名,也是因為近水樓台的緣故吧。大學主樓麵對海濱大道,有一座特洛伊木馬,這是好萊塢拍攝電影《特洛伊》(主演布萊德•彼特)時的道具,電影拍完以後,就送給了大學。



切納克裏有很多小店,物價比伊斯坦布爾便宜,在這裏德語通用的程度比英語高得多。在旅館旁邊有家餐館值得推薦,叫做Kavala,正麵麵對著海邊大道,門牌是5號。這是它的官方網站

http://www.kavalacanakkale.com/tr/

我原本沒有專門找餐館,這家就在旅館邊上,看起來生意非常火爆,就隨意走進去了。點了份魚,還有涼菜sampler,發現好吃得出乎意料,結果住在切納克裏的兩個晚上,晚餐都在這裏吃了。回家上網一查才知道,這家還真是挺有名的,在當地來比大概不算便宜,但是這裏整體上物價都不貴,我還是覺得很便宜的。如果有朋友將來去土耳其,經過切納克裏,絕對值得專程去找找,涼菜(相當於意大利的antipasty)和烤魚都很正宗。


2. 特洛伊

在北愛琴海區,應該是三個主要的景點:特洛伊古城,加裏波利戰場,和柏加蒙Pergamon。柏加蒙是羅馬時代小亞細亞半島上的希臘文化城邦國家,我一年之前去柏林的時候,柏林Pergamon博物館讓我非常驚豔。



本來這次一定要看看古城原址的,但是不巧,我來的3月份旅遊淡季,柏加蒙遺跡在我去的那幾天正好關閉,隻好留下遺憾了。特洛伊是說什麽也要造訪的。早上8點多,事先聯係好的導遊來旅館接我,開車沿達達尼爾海峽的亞洲一側南下,也就是十公裏的路程,幾分鍾就到。看這種古代城市遺跡,如果你不是對曆史特別了然,還是請導遊講解的好。我的這位導遊碰巧是當地大學的一位教授,業餘時間兼職地陪導遊,而且他來美國做過訪問學者,專業是旅遊管理Hospitality Management,說起來大家還是商學院的大同行,於是一路走一路聊,相談甚歡。

我中學時候看過特洛伊發掘的文章。德國人施利曼既不是專業的曆史學家,也不是考古專家,就是一業餘玩票的曆史發燒友,對荷馬史詩特別著迷(其實施利曼倒是有德國羅斯托克大學的博士學位,不過那是他從商退休,開始發掘古跡以後拿到的)。曆史學界都說,荷馬史詩是藝術創作,是虛構的,他偏偏堅信特洛伊戰爭真有其事。偏巧他又是家財萬貫,自費組織考古隊去土耳其尋找特洛伊古城。要知道,特洛伊戰爭發生在公元前12世紀,距離荷馬也已經四百多年,而荷馬史詩本身就是希臘文學的源頭----換句話說,荷馬之前根本就沒有文字史料。所以,特洛伊戰爭在荷馬時代就已經是個傳說了。可是施利曼居然在1873年,就讓他找到了特洛伊古城的遺跡。於是,施利曼這個業餘發燒友,今天被尊為現代考古學的奠基者之一。

施利曼這個人畢竟是個業餘的,他發掘的動機也不那麽純粹,有印第安納瓊斯那種寶藏搜尋者和盜墓者的冒險家味道。而且,他發掘的同時,對古跡也造成了不少無可挽回的破壞。還有個關鍵的問題:他找的地方雖然對了,但是找出來的東西卻是錯的。特洛伊遺跡有9層,他挖到的是特洛伊二期,公元前2600年到2250年,相當於史記裏三皇五帝那個時候。而荷馬史詩的特洛伊戰爭,應該在特洛伊六期,公元前12世紀,相當於商朝末期,大概商紂王,薑子牙《封神榜》那個時期吧。

可是我很讚賞施利曼:就是因為這種業餘發燒友的執著,才能最終找到這個地方。19世紀熱衷於此道的業餘考古學家還有很多。聖經考古也是當時的熱門話題,英國冒險家戈登少將(就是在太平天國時代指揮洋槍隊,後來在蘇丹馬赫迪起義時殉難的那位),同時還熱衷於尋找伊甸園的原型。有時候無知是一種力量:如果居裏夫人在提煉鐳之前,不是計算錯誤,誤以為提煉比實際情況要容易得多,她也不敢就這麽著手去發現鐳。因為了施利曼這種偏執的狂熱,今天的我才能在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館看到特洛伊和柏加蒙的寶藏,才能在希臘憑吊邁錫尼城(邁錫尼也是施利曼去發掘出來的),才能在土耳其見到特洛伊的廬山真麵目。

個人來說,我覺得自己跟施利曼在思想上特別有共鳴:都是曆史和考古的業餘發燒友,而且都有特別重的好奇心。我就特別想在有生之年,看到中國打開秦始皇陵,知道那裏麵究竟是不是象司馬遷說的那麽玄。至於打開秦始皇陵會造成的破壞,我的好奇心就顧不了這許多了。"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

再說,如果不是好奇心這麽重的人,會象我這麽熱衷於旅遊嗎?我在全世界遊蕩的時候,經常會把自己想象成一隻粉紅的卡通小豬,眨巴著一雙好奇的小眼睛,拚命地倒騰四隻小短腿兒,想把全世界新奇的地方,都研究個透。

好奇心,就是我走遍天下的動力;也是施利曼找到特洛伊的動力。

其實,施利曼找到的特洛伊古城,年代比荷馬史詩描寫的特洛伊戰爭還要久遠。這個地方在戰略上太重要了,從公元前3千年就有城市和要塞。之後的漫長年月裏,屢建屢毀,一層疊著一層,年代越久遠,埋得越靠下。特洛伊戰爭的時代,才是遺址的第七層。

我的導遊畢竟是教授,我自己也不是完全無知,在兩個人的問答交流中,我確實學到不少東西。這個遺址直到目前也還在不斷發掘當中,從特洛伊第一期到第十三期,為遊客製作的說明牌,也相當詳盡。(另一種劃分法,特洛伊是9層,但是六有兩層,七有四層,還是總共十三層)。

這就是特洛伊戰爭時期的王宮和城牆遺跡,海倫,帕裏斯王子,阿基裏斯,赫克托的那個時代。在荷馬的吟唱聲中,傳頌千古,成就了不朽的英雄詩篇。



特洛伊戰爭發生的那個時候,王宮城牆的假象圖。想象一下,3千3百年前的某一天,阿基裏斯就在這段城牆下,駕駛戰車,拖著赫克托的屍體,往來馳騁。城頭上,老國王普裏阿摩斯無助地凝視著兒子的屍體,欲哭無淚。



特洛伊,怎可少了木馬?



這是個現代人湊趣的假古董,但是湊趣湊得恰到好處。既然來了特洛伊,誰能抵擋親身爬上木馬的誘惑呢?至於曆史上真正的木馬是什麽樣子,反正我敢肯定不是這個樣子:這個木馬太高太大,肚子裏都有兩層,特洛伊人怎麽可能想不到去看看裏麵藏了什麽?

所以,明知道是假古董,我爬上去了沒有?

嗬嗬,如果沒爬的話,我還能叫顧劍嗎?


3.加裏波利戰場

可惜我的教授導遊是地陪,隻負責講解特洛伊這一段。大約中午12點前後,我們從特洛伊遺址出來,他開車把我送到海峽輪渡,替我買好船票,就道別離開了。下一站,一次大戰的加裏波利戰場遺跡,在海峽的歐洲一邊。

加裏波利戰役是海軍大臣丘吉爾的brain child。說起來,丘吉爾的戰略觀念並沒錯:歐洲正麵戰場已經打成了塹壕戰那樣的僵局,那麽,何不來個戰略大迂回大包抄,從德國的盟國土耳其另外開辟一個新戰場,反正奧斯曼帝國已經腐爛透頂,這是個好捏的軟柿子。盟軍在土耳其的心髒登陸,直指德國盟國的心髒伊斯坦布爾,這就可以打通俄國的黑海通道。然後,從南方側翼,卷擊德國人的正麵戰場。

----一個洲際戰略規模的坎尼之戰,丘吉爾的設想,在戰略上可稱傑作,頗有乃祖,一代名將馬爾巴勒公爵約翰丘吉爾在布倫海姆大戰中的遺風。可惜,溫斯頓並非乃祖約翰。他是個優秀的戰略家,但並非優秀的戰術家。當年的海軍大臣,未來的英國首相漏算了兩點:英軍糟糕的戰役指揮能力,和土耳其的指揮官。

土耳其軍隊的戰場指揮官,名字叫做凱末爾。

曆史上這場加裏波利戰役,以英法聯軍登陸開始,主力是英聯邦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士兵。土耳其軍隊反應迅速而敏捷,很快把澳新軍封鎖在灘頭。加裏波利戰役從1915年2月艦隊轟擊土耳其陣地,3個月之後才開始大規模登陸,打到1916年1月,最終協約國傷亡25萬人,毫無所獲,隻能撤出灘頭陣地。加裏波利戰役影響了現代曆史上兩位偉大政治家的命運:土耳其一方的指揮官凱末爾一戰成名,雖然一次大戰奧斯曼帝國戰敗了,但是凱末爾憑借此戰獲得的聲望,力挽狂瀾,在1920年代出來拯救土耳其,把土耳其變成一個現代世俗國家,被尊為土耳其國父,也開創了伊斯蘭古國融入現代文明的成功先例。英國海軍大臣丘吉爾,則因為此戰失敗引咎辭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1940年東山再起,出任英國首相。

在今天的加裏波利戰場遺址,土耳其紀念這場戰役的主題思想,並不是炫耀他們的勝利和武功,而著重於在戰爭這個人類的悲劇中,普通士兵所表現出來的,人性的光芒。土耳其人讚頌雙方士兵所表現出的勇敢精神,現在每年4月都有 Anzac day,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老兵(他們是協約國一方的主力,叫做澳新軍,簡稱Anzac)都會聚集到當年的戰場,來紀念這場戰役。土耳其這邊把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軍人公墓保存得很好, 也有雕塑紀念當年敵人的英勇精神。他們的宣傳重點,是一場"無仇之戰"。

這是土耳其公墓中的一座雕塑,取材於加裏波利戰役中的真實事件:一名土耳其士兵在兩軍交火的無人地帶,救助一位受傷的澳大利亞軍上尉。



這是土耳其士兵公墓的戰役紀念碑。



這是我站在當年凱末爾司令部所處的山頭,俯瞰澳新軍登陸場。



從這張照片你可以看到,當時的戰術形勢有多糟糕:澳新軍的登陸被海流幹擾,偏離了預定目標灘頭,結果他們所登陸的地方,海灘是窄窄的一條,海灘背後是高聳的山脈。土耳其軍隊占據山頭有利地形,對登陸場一覽無餘。就是在這樣的登陸場上,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士兵堅持奮戰達9個月之久,付出了幾萬人傷亡的代價。

如果有興趣的話,大家可以找《加裏波利》這個電影來看,很直觀地表現了這場大戰中士兵的處境。澳大利亞拍的,主演是梅爾•吉布森。


4. 古城以弗所 Ephesus

下午參觀完加裏波利戰場,坐輪渡回到亞洲一側,還有時間從容地再去Kavala餐館吃一頓正餐,夜裏九點左右上夜車,出發去以弗所。淩晨時分在土耳其第三大城市伊茲密爾Izmir轉了一次車,第二天早上6點左右,到達以弗所附近的中轉城市Selcuk。這一段直到棉花堡Pamukkale,交通不太方便,我在伊斯坦布爾的時候,和當地旅行社聯係,讓他們安排了當地導遊。導遊早上來汽車站接到以後,一起吃早飯,之後導遊駕車,直奔附近的羅馬古城以弗所遺跡。

羅馬共和國末期向希臘和小亞細亞半島擴張,建立了亞洲行省,首都就在以弗所。所以整個羅馬帝國時期,以弗所作為主要港口和行政中心,在帝國的版圖中舉足輕重。後來以弗所的港口逐漸淤塞,失去港口也就失去了經濟重要性,這個城市就衰落下來。也正因為它後來衰落了,後來的曆朝曆代沒有在古城原址上再建任何新的城市,羅馬時代城市麵貌也就很好地保存了下來。

這是以弗所的標誌性照片,大圖書館正立麵。雖然建築已經毀了,但正麵保存得相當完整。任誰寫以弗所的遊記,都會上這張照片。



以弗所的圖書館規模之大,直追亞曆山大圖書館。可是埃及亞曆山大圖書館早在凱撒和埃及豔後的時代,就已經燒毀了。在整個羅馬帝國境內,以弗所圖書館的規模,僅次於附近的另一座古城,柏加蒙圖書館。據導遊說,圖書館對門是妓院,直到今天,在圖書館門前的石板路上,還能看見石刻的妓院招徠客人的暗記,而從圖書館裏,還有一條橫跨馬路的暗道通往妓院:客人們可以假借看書的機會,偷偷地瞞過家裏領導,行個金蟬脫殼之計尋歡去也。這也算是"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另外一解吧。

這是哈德裏安神廟。

哈德裏安皇帝,是羅馬帝國初期"五賢帝"裏的第三位。他在位的時候帝國國勢鼎盛。今天英國的哈德裏安長城,雅典市中心的哈德裏安拱門,羅馬城外哈德裏安別墅,都是這位的作品。羅馬城萬神殿,也是這位重修的。

圖書館,神廟,浴場,劇院,任何一座像樣的羅馬城市裏,這都是群眾喜聞樂見的大眾娛樂場所。這兒還有另一處群眾喜歡的社交場所,"樂見",不過大概不會"喜聞"。猜猜是什麽:



對了,那是廁所。我坐在茅坑上呢。

羅馬人對公共設施和社交生活真是看重啊,連洗澡,如廁這些私人的事情,都要辦成公共設施。羅馬的公共廁所,上百個大理石座位,僅供貴族享用,室外有熏香伺候,樂隊伴奏,以便掩蓋某種不雅的聲音。座位之間離開非常近,好讓貴族大佬們在這裏"就睦鄰友好,和其他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進行廣泛而深入的探討"。

羅馬貴族們在家沒有廁所嗎?嘿嘿,人家要的就是這個氣派:

公共的,堂皇的----廁所兼客廳。


5. 聖母逝世處,阿忒彌斯神廟,和Kusadasi

在以弗所古城附近,還有兩處古跡頗值得專程到訪,距離都不遠,如果以Selcuk或者Kusadasi城為落腳點的話,相互之間相距不過十公裏上下。一處是聖母瑪利亞逝世升天的地方,這是基督教的聖地。對於此地,曆來有不同的說法。我來土耳其之前兩個月,在以色列的聖城耶路撒冷錫安門外,也見到了瑪麗亞升天處。一種說法是,耶穌基督死後,聖母一直住在耶路撒冷,所以她逝世的地方,就在耶路撒冷。

另一種說法是,耶穌基督遇難後,瑪麗亞跟著基督的弟子,福音書作者使徒約翰,離開了耶路撒冷,隱居於小亞細亞半島的以弗所附近山間,就是這裏了。究竟哪一種說法真實,實在無從考證。

聖母舊居和升天的地方,有一處簡單的小教堂,內部不允許拍照。這是我拍的教堂外部。



另一處是古代七大奇跡之一,阿忒彌斯神殿。阿忒彌斯就是古希臘神話裏的狩獵女神和月亮女神,跟太陽神阿波羅是孿生姐弟。希臘神話裏的阿忒彌斯,就是羅馬神話裏的狄安娜Dianna。

古代世界七大奇跡的說法,來自希羅多德的著作,分別是埃及金字塔,亞曆山大港燈塔,羅德島的港口巨像,阿忒彌斯神殿,希臘奧林匹亞的的宙斯神像,波斯帝國總督Mausolus在哈利卡納索斯的陵墓,巴比倫空中花園。這七大奇跡,現在還存在世上的,隻有金字塔了。這座阿忒彌斯神廟,曆經歲月留到今天,隻剩下這一根石柱,供人憑吊,今天的我們,確實也很難從這一根柱子上,去想象當年天下奇觀的宏偉形製。

阿忒彌斯神廟僅存的石柱


以弗所,聖母逝世處,阿忒彌斯神廟,這三處看下來,正好是一個白天,如果有車的話,時間非常充裕。我們傍晚到海邊小城Kusadasi住下,Kusadasi的意思是鳥島,其實沒有鳥,據說,是從空中看,這個城市所在半島象個鳥頭的形狀,所以得名。它也是地中海遊輪常來停泊的錨地。可是我這次時間很緊,在Kusadasi隻停留一個晚上住宿。這座小城的市中心就在水邊,很安靜,沿海濱大道散步,吃個晚飯,看看港口裏停泊的直升機航母,感覺很舒服。

這是Kusadasi城海邊公園的 街頭雕塑



在Kusadasi所住的旅館挺好,叫做Ozcelik,地點就在海濱大道Ataturk Boulevard,和Riza Sarac路交口,雖說酒店的牌子上有四顆星,我看到不了那個標準,但是環境確實不錯,記得才三四十歐元,物超所值,還有free wifi,實際上我的土耳其直播帖子,就是那天晚上在旅館大堂的沙發上寫出來的。這裏值得推薦,他們的官方網頁是www.ozcelikhotels.com


6.溫泉古城Hierapolis和棉花堡Pamukkale

參觀完特洛伊,以弗所這兩處之後,我的主要目的地,是小亞細亞半島中間的卡帕多西亞Cappadocia岩石景觀。本來我不知道棉花堡。後來參考網上當地旅行社的路線,發現棉花堡很有意思,而且就在從半島尖上向東去卡帕多西亞的路上,相當方便,於是又預算出一天時間在這裏停留。

實踐證明,這裏完全值得我寶貴的一天時間。

早上從Kusadasi的旅館出發,向東北方向開車大約2個多小時,越向內陸,氣候越冷。3月的天氣,在伊斯坦布爾的時候穿一件夾克,有時候還能隻穿一件襯衫,到棉花堡已經可以看見遠遠地一帶雪山。

棉花堡這裏在山頭上有一片平原,坐落著古希臘時代的醫療聖地Hierapolis城。這個地區,從古就以富含礦物質的溫泉著名,古希臘人已經發現了溫泉的醫學療效,所以這座城市在古代是醫生之城。城市遺跡依山而建,到今天也隻剩下石頭建築的遺跡了。Hierapolis遺跡背靠青山翠穀,3月正是紅罌粟花盛開的季節,滿坡的綠草茵茵,綴著繁花星星點點,而在這一片生機中,掩映了斷石殘垣,蒼涼冷寂,頗有"沉舟側畔千帆過"的詩意。

想當年多少繁華,紅樓一夢。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壁殘垣"




青山翠穀



直到今天,我們還能在古希臘人的溫泉水池裏麵洗浴。最妙在於,水池裏還有希臘時代遺留下來的石柱,石槽,古意盎然。不過3月的天氣實在還冷,我沒敢下水。如果以後有朋友在熱天造訪的話,千萬記得下水泡一泡,感受一下希臘人原汁原味的浴場。





這裏麵還是有比我勇敢的人下水了。其實水是溫泉,並不會很冷。

Hierapolis雖然不像以弗所那麽規模宏大,但是卻保留了土耳其境內最完整的古代圓形劇場,它依山勢而建,幾乎完全沒有遭到破壞。




Hierapolis古城蹲踞在懸崖頂上的一片平地,走到城市邊緣,會發現你腳下是一片純白耀眼的懸崖。這才是眾多遊客趨之若鶩的緣由:棉花堡。


棉花堡白懸崖全景








這個地質奇觀的成因也是溫泉:這裏的泉水富含鈣質,從山上流下來,會把水裏的鈣留在懸崖岩石上。經年累月的沉積,整麵懸崖就成了純白如雪。土耳其人用棉花來形容其白,棉花堡由此得名。

不過現在這些年溫泉水位下降,水量越來越少,已經很難覆蓋整個懸崖。而一旦缺少新的鈣質沉積,舊的白岩石會從純白漸漸泛黃,就不好看了。所以,目前土耳其當地政府是把有限的泉水集中,每天輪流澆灌懸崖上不同的部位,以此保持整麵懸崖仍然純白。

就成因而言,棉花堡這裏和四川黃龍完全一致。但是黃龍更漂亮,因為黃龍的鈣化池是彩色的,這裏是純白。但是有一點這裏比黃龍強:在黃龍你必須走鋪好的棧道,不能走進鈣化池,而這座白懸崖不算陡峭,遊人可以從崖頂的Hierapolis城邊緣走下來,隻是不能穿鞋踩踏,必須卷著褲腿,用手提著鞋襪走下來。說是叫做"棉花堡",隻是形容其白,其實鈣化的岩石很硬,硌腳生疼,一點也不柔軟。一路上的小水潭裏,還有黑色細小的蝌蚪在遊泳。

這是遊人在走白懸崖





走到懸崖底下的平原,回頭向上看。







7. 魔境石城:卡帕多西亞Cappadocia

我整個的行程,是一天住旅館,一天坐夜車,時間不夠,就安排得緊湊些,拚體力唄。結束了棉花堡的遊覽之後,導遊把我放到懸崖下麵的鎮上,就告別了。晚上8點半長途汽車經過鎮上,去附近的大城市,鐵嶺(錯了,是Denizli),轉車。早上6點到達卡帕多西亞區域的中轉城市Nevshir。不過我訂的旅館不在Nevshir,而在卡帕多西亞區域最中心的所在,Goreme。那裏有個Goreme open air museum,是卡帕多西亞最好看的景點之一。我的旅館就在open air museum的入口附近,是個岩洞旅館Cave Hotel,客房鑿岩而成,非常有當地特色。




那天夜裏在Denizli轉車的時候,碰到個很有意思的大胡子小老頭,聊得很開心。小老頭看上去髒兮兮的,一部大胡子還是"虯髯",包著頭巾,穿件大袍子,臉上的皺紋象刀砍斧剁,深溝高壑。起初我沒在意他,這種人看上去有點恐怖,我膽子小,才不隨便和陌生人搭話,(咳。。。除非對方是美女)。沒想到小老頭主動和我搭訕,開口出來居然是一口漂亮的英語。光看外貌,我剛才還懷疑他識不識字呢。我問他哪裏學的英語,他說去過美國。當然,我隻說自己來自中國天津。小老頭特別高興,說自己是庫爾德人。

哇,庫爾德人,我隻在新聞上見過,今天見到一個活的啦:)庫爾德民族在土耳其東部,伊拉克北部都有,他們有自己的獨特文化,想要一塊地方建立自己的家園,所以在伊拉克和土耳其,都屬於被壓迫的弱勢群體,以前薩達姆時代,伊拉克政府軍使用化學武器什麽的,就是針對庫爾德族獨立運動。其實不光伊拉克,土耳其政府對庫爾德獨立運動,也相當暴力的。畢竟,哪個國家也不希望自己的領土給分割出去一塊。

後來美軍打進來,吊死了薩達姆,在伊拉克北部給了庫爾德族一個自治區。那裏的治安相對穩定,目前你如果要去伊拉克旅遊,巴格達去不了,但是北部庫爾德自治區可以去的。這個庫爾德大胡子還挺保守,他說他痛恨美國(對此我非常驚訝,畢竟是美國人在伊拉克給了庫爾德一個自己的地盤),而且喜歡基地組織(這個我不驚訝,我甚至會胡亂猜測,他就是去恐怖分子訓練營的),他認為所有的女人都該戴上麵紗好好在家呆著(這個我笑而不答。。。感謝上天,這個世界不是由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統治的,否則,看不到美女,這世界多可怕呀)。旅途路上,碰到這麽一個人,聽到這麽一番怪論,居然還能交上個朋友,也算件奇事。

當然,也不是所有庫爾德人都這麽神奇。我在卡帕多西亞的導遊小夥子也是庫爾德人,正常得很,隻是一個來自東部偏僻村莊,為自己和家人掙一份更好生活而融入了土耳其社會的打工者,一點也不瘋狂。

話說早上到達Nevshir的長途汽車站,有Gorome的岩洞旅館的車子來接。到旅館放下行李,簡單洗漱,吃過早飯,當地旅行社的車子就來接了。卡帕多西亞這裏是個很大的區域,景點相當分散,玩這裏,最合適的時間長度是兩個整天,三天會比較從容。最方便的交通方式,是租車自駕。可是我人懶,膽子又小,在國外能避免開車就盡量避免,也不喜歡和包車的司機每天討價還價。所以,我是事先聯係的當地旅行社,散客拚團,這樣不但解決了當地交通問題,還有導遊講解。

旅行社在卡帕多西亞有幾條固定線路,藍線,綠線,紅線,黃線。我仔細對照各個線路和Lonely Planet,Rick Steves,Eyewitness三本指南上介紹的必到景點,決定一天跟團走藍線,一天綠線。這樣兩天想去的地方都能照顧到。

順便說一下,在歐洲旅行,我經過4年6個係列指南的比較,決定隻要有Rick Steves的指南,就不需要看其他的書了。但是Rick隻寫歐洲,他有一本伊斯坦布爾,我在伊斯坦布爾就是照他的書玩,Rick沒有土耳其全國的書,但是在他的綜合指南《Europe Through the Back Door》裏,有兩章是土耳其的,甚至包含了土耳其東部。整體而言,在發展中國家旅遊,還是Lonely Planet係列最全麵,連利比亞,伊朗,古巴這些國家都有專門的指南(Lonely Planet可能隻是沒有北朝鮮指南)。

在卡帕多西亞,就是要看岩石。這裏的石頭質地鬆軟,被風化和流水切割成一個一個巨大的石筍,而且石筍內部比較容易切削掏空,當地人的傳統住宅都是在這些獨石裏麵穴居,我的旅館也是。

這是那天早上在某個山頭俯瞰卡帕多西亞全景的時候拍的照片。






第一個比必到之處,是Devrent峽穀,這裏的居民直到1960年代還住在岩石裏麵。這兒的景觀更象月球而不象在地球上。事實上,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星球大戰電影三部曲裏麵,很多外星的鏡頭,就在這裏取景。



第二個地方,在Pasabaglari峽穀,這兒的石頭形狀更加離奇,當地人開玩笑把這兒叫做偉哥峽穀。




這個東西,當然不是石頭吃了偉哥形成的。這是火山岩:但火山沒有一下子爆發,而是先噴出大量的火山灰,沉積了厚厚的一層,然後再噴出熔岩。熔岩冷卻形成的石頭硬,在上麵,火山灰被擠壓在下麵,也形成岩石,這種岩石鬆軟,叫做Tuff。再往後,流水侵蝕,自然風化,下麵的Tuff被切割成一條條石柱,石柱越來越窄,可是頂上的熔岩石頭硬,沒那麽容易被侵蝕,結果就形成了這樣的石筍奇觀:比較細的石柱上頂著更粗的岩石。

在新墨西哥州的Bandelier 國家公園,也有類似的景觀,規模小得多。

個人覺得,Gorome的 open air museum,是整個卡帕多西亞地區最精彩的地方。這裏有奇特的岩石,岩石裏還有迷宮一樣的很多教堂。曆史上,在小亞細亞地區,基督教很早就開始傳播,從公元以後,到4世紀初君士坦丁大帝為止,這三百年基督教都處於被迫害狀態:當地的基督教信徒被迫"轉入地下",----這回是literally,把基督教堂設在地下,或者地上的石洞裏,躲避當局的迫害,就形成了卡帕多西亞獨特的岩石教堂景觀。




Open air museum裏更加奇特的兩塊岩石。裏麵也是教堂。




教堂裏麵保存了很多壁畫,因為不見光,幾百年顏料也不退色,保存得相當完整。這是教堂石頭穹頂的紅色壁畫。




說起基督教,很多人都知道殺死龍的聖喬治。聖喬治是英國王室的保護聖人,也是沙皇羅曼諾夫家族的保護聖人。甚至巴塞羅那高迪設計的Casa Bartilo,整棟房子也是聖喬治殺龍的造型。知道聖喬治是哪裏人嗎? 他的家鄉就是卡帕多西亞。他在曆史上實有其人,是來自卡帕多西亞的羅馬帝國的一名騎兵軍官,早期的基督徒,當時羅馬帝國迫害基督教,聖喬治殉教,所以成了聖人。因此,卡帕多西亞這裏的教堂壁畫,很多都會畫聖喬治殺龍的造型。



在Gorome Open Air Museum大門外麵,還有一處規模更大的岩壁教堂,裏麵的壁畫以藍色為主色調,保存更加完好,看起來非常漂亮。




既然是跟團遊,當然少不了會帶你去購物。我這幾年跑的地方太多,家裏地方又太小,如果到哪裏都買紀念品的話,家裏早就放不下了。所以我一般不會去購物。但是隻要帶去的地方有特色,我還是挺喜歡看看,長長見識。那天下午去Avanos,那個村莊出的紅陶土很好,所以從古至今都是燒陶器的地方。在那裏的工藝品店,可以看到工匠展示從赫梯帝國時期(和古埃及同期)一直流傳下來的製陶工藝。那兒做出來的彩陶盤,花紋確實漂亮,而且據說隻用有機顏料,不用化工合成的顏料。

彩畫盤






卡帕多西亞還有一個非常好玩的去處,綠線上的Kaymakli地下城市。當地居民轉入地下居住蔚然成風,以至於形成了好幾個地下城市。Kaymakli是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個,在地下居住5千人的城市,導遊會帶你在地下鑽洞,看他們的房子,街道,市場,給排水設施,通風管道等等。就像想象中的地道戰場景,大人小孩都會覺得很好玩的。不過在地下到處鑽,拍出的照片不會好看,所以就不貼圖了。

卡帕多西亞還是個坐熱氣球升空的好地方,在全世界來說,坐熱氣球最著名的地方有那麽幾個:美國新墨西哥州的阿爾伯克基,埃及盧克索的尼羅河西岸,土耳其的卡帕多西亞,還有東非大草原上的馬塞馬拉或者塞倫蓋蒂國家公園。這四個地方我全都去過,但隻是在肯尼亞的馬塞馬拉坐過氣球。在卡帕多西亞的時候,那兩天大風,氣球不能起飛。如果有朋友以後去卡帕多西亞,坐熱氣球將是個很好玩的項目。

既然沒有氣球,那就貼一張在山上登高俯瞰卡帕多西亞全景的圖吧。




遠山白雪皚皚,旁邊的樹枝上,掛著土耳其人很喜歡的裝飾物,魔鬼之眼。據說被魔鬼之眼看到,會帶來壞運氣,但是為什麽大家都喜歡在家裏在汽車上掛這個,甚至隨身的鑰匙鏈上拴一個呢?土耳其人講,說是你帶著魔鬼之眼,把別人的魔鬼之眼瞪過來的壞運氣,再瞪回去,就不會受傷害了。



當天夜裏,我再次坐一夜長途汽車回到伊斯坦布爾。土耳其行程總共十天,離開伊斯坦布爾的那些天,一半的晚上都在長途汽車上睡覺,安排得特別緊湊,想看的地方,基本也都看全了。可惜的是錯過了柏加蒙遺跡。我覺得,土耳其的旅遊資源和基礎設施,比中東的發展中國家好很多,一點也不遜色於歐洲,而物價則比西歐和南歐低多了。無論是風土人情,文化遺跡,還是自然風光,都有可觀之處,土耳其人又很友好,尤其對外國遊客非常熱誠,到處都可以遇見陌生人不要報酬主動幫助你。以後我會再來。再來的話,應該去土耳其東部,看看真正的,原始的土耳其鄉間。何況,還有阿拉若聖山,諾亞方舟登陸的地方呢。

(全文結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閑人Filiz 回複 悄悄話 土耳其讓我震撼,你的圖文也是!
mnixh 回複 悄悄話 曾經在土生活工作了2年,難忘的兩年
hg2007 回複 悄悄話 very good!
Vbaomom 回複 悄悄話 我第一次去土耳其那是6年前,後來常去土耳其出差,走了土耳其好多城市,跟你的感覺完全一樣,真正是一個東西方交匯的十字路口,而且每一次去都會有驚豔的新感覺,就會更多一點喜歡土耳其。接觸深了,你會發現土耳其人也挺好的,素質很高。土耳其菜和甜點心也很好吃啊!比好多歐洲國家的菜那是好吃了不知多少倍。總之越接觸,越喜歡,確實是低估它了。
mizi 回複 悄悄話 大俠,你這哪是遊記啊? 這是論文哪!收藏了,多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